《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系纳鲜兄由T诮粽诺姆瘴е校妊堑系纳鲜写丛炝讼愀酃善狈⑿械亩嘞罴吐迹阂皇欠⑿屑墼谒蠬股中位列第一;二是面向散户10%的公售部分获得了倍的超额认购,面向投资机构配售的股票超过了7倍的惊人超额认购。同时,比亚迪在投资市场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属于王传福的资本神话。 凭借比亚迪在香港的成功上市,比亚迪圈钱16亿港元,王传福本人在2002年成功荣登《福布斯》大陆富豪榜,列41位。而吕向阳也凭借亿美元的身价排名48位。其他34名持有比亚迪股票的高管也成为了千万富翁。此时,有人惊呼:“比亚迪简直是一台造富机器。” 在默默坚守八年后,比亚迪在2002年夏天的资本市场上绚烂绽放。王传福收获着属于他的财富与荣誉。当然,比亚迪的优秀业绩是吸引这些投资者的主要原因。比亚迪用了八年时间,从一个只有20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一个具有两万余名员工的“巨无霸”,连续五年实现超过100%的高增长。同时,这家年轻企业并没有为眼前的利益所“牵绊”,他们还有着更高的目标。就像比亚迪在招股说明书中所写的:比亚迪业绩增长达到40%,每年实施不低于利润30%的派息,并且承诺2002年的销售收入会突破25亿元,实现利润亿元。 而王传福在介绍完比亚迪的招股说明书后,还不忘轻松地补上一句“这些数字都很保守”。王传福的言外之意似乎在说,比亚迪肯定会创造出比这份招股说明书还优秀的业绩。而他本人也不过是把2002年的上市看做是一个对以前比亚迪发展的肯定,就像他所说的:“上市对比亚迪来说,是个里程碑,是对其业绩的肯定,也是今后获得高增长的基础。” 显然,比亚迪接下来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 想看书来

比亚迪布局3C:郭台铭噩梦开始了!
一个细节足以说明郭台铭对比亚迪的仇恨之深。据说,凡是驾驶比亚迪品牌汽车的人都是不可能进入到富士康集团的。尽管富士康媒体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并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如果你驾驶着一辆比亚迪汽车“不知死活”地要进入富士康,会遭到保安员的拦阻,而且,保安员还会一本正经地对你说:“比亚迪挖我们的人,两家公司有竞争,公司老板规定不让进,就像两国家打仗一样。”  比亚迪在香港成功上市后,真正成为了全球电池市场上的“王者”。用上市圈来的钱,王传福当然可以继续加强其在电池领域的优势地位。但是,随着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暴利时代的终结,手机电池生产厂商的利润也受到了威胁。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03年以来,充电电池的价格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下滑。同时,随着日本厂商对中国的技术开放,锂电池生产门槛大幅降低,很多厂商蜂拥进入这个行业,分享利润。据统计,到2005年年底,比亚迪的锂电池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0%。 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产品盈利空间的一降再降,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也受到了很大挑战。王传福也说:“电池这个行业,再过两三年,我们恐怕就要捅破天花板了。我们需要找一个有更大发展空间的行业去做,但是我们又希望那是一个与电池相关的行业。” 从王传福的话中,我们可以窥测出他似乎已经有了让比亚迪突破重围的方法。那他所提到的更大发展空间以及与电池相关的行业又是什么? 就在人们热议王传福的下一步行动时,他已经不声不响地以生产手机电池业务为突破口,进入了手机其他代工领域。其实,比亚迪会走上这样一条产业垂直整合的道路很容易理解。在进入手机代工领域之前,比亚迪已经是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全球手机制造巨头的电池供应商。当手机电池领域的收益下降后,凭借着比亚迪与这些手机制造巨头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他们自然很容易进入到手机其他领域的代工以及组装业务中。而这些行业,只要实现规模经营,就可以获利。 2002年,比亚迪进入手机代工领域,主要从事手机模块及组件制造,包括手机外壳、液晶面板、摄像头、柔性电路板、手机模具等业务。2003年,比亚迪手机代工总体收入亿元,不足比亚迪总体收入的5%。 可是,接下来的几年,比亚迪在手机代工领域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比亚迪手机业务实现营收亿元,占比亚迪总体收入的。2005年年收入达到了亿元,占比亚迪总体收入的,比2004年增长了103%。在比亚迪电子上市之前的2006年,比亚迪手机代工收入增长高达,达到了亿元,占比亚迪总体收入的。同样是在2006年,比亚迪的手机代工部门已经得到诺基亚“手机机械部件解决方案”15%的业务,摩托罗拉3%的业务。 比亚迪在手机代工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是,随着比亚迪在手机代工领域的崛起,它也遭遇了其最大竞争对手富士康的痛恨。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1974年,郭台铭凭借万元成立了富士康,靠生产黑白电视交换按钮起家。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电视零件的没落,个人计算机的兴起,郭台铭看到了机会。当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时,郭台铭选择了追随蓝色巨人的脚步。郭台铭选择进入连接器领域。连接器是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组件。有人形容连接器是计算机的神经,让中枢的意志可以顺利传达到周边的各个角落。 郭台铭选择连接器为进入电子行业的切入点,不仅因为它对电脑举足轻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连接器是连接系统和部件的零件,通过这种连接非常容易做到系统集成。这是郭台铭对鸿海的长远布局。十几年后,鸿海果真进入了“系统集成”领域。因为鸿海在模具制造业的领先优势,郭台铭选择从“连接器”领域进入不起眼的“机壳产业”。到了2005年,富士康开始代工笔记本电脑。此时,人们才发现,富士康已经吞下整个电脑制造部件,PC大鳄现形了。 有人曾这样描述富士康九华科技园:一层楼生产连接器,一层楼生产主机板,一层楼生产机壳,一层楼组装。一台台电脑从流水线上下来,组装完成后连仓库都不需要,直接装到停在楼外码头的货车上。 富士康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电子产品制造商。据资料显示,富士康市值达430亿美元,相当于其全球十大竞争对手的市值总和。目前富士康已经拥有员工超过50万人,以致《深圳商报》曾经用“一家企业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为标题来报道富士康。苹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惠普公司的个人电脑、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移动电话、索尼的PSP,虽然是不同品牌,但都是由代工大王富士康制造。  郭台铭简介: 1950年10月8日,郭台铭在台湾出生。 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万元人民币。 1977年,鸿海资本额增至50万元人民币,郭台铭决定建立自己的模具工厂。 1978年,成立塑胶模具制造及开发部门。 1983年,开发电脑连接器,正式进入电脑领域。 1985年,创立FOXCONN品牌,成立美国分公司,同时名列《天下》杂志评选的台湾制造企业1000强。 1988年,营收突破亿元人民币,郭台铭在深圳西乡崩山脚下建立了百余平米的“富士康海洋精密电脑插件厂”。台湾地区员工增至1000人。 1991年,鸿海精密在台湾上市。 1993年,郭台铭签约深圳九华科技园。 1996年,鸿海机壳事业群建立,开始量产,并进入准系统领域。深圳九华工业园正式投入使用。 1998年,富士康进入美国《商业周刊》科技100强排名。 2000年,郭台铭宣布“凤凰计划”,投入光通讯,进入手机代工领域。 2001年,富士康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大民营制造企业。获得英特尔主机板订单。郭台铭位列美国《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榜第198名。 2002年,郭台铭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2003年,富士康完成对国基电子、诺基亚芬兰工厂、摩托罗拉墨西哥工厂的并购。 2005年,富士康FIH在香港上市。收购奇美通讯。富士康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排名371位。郭台铭成为台湾首富。 2006年,富士康在世界500强排名中,位列206位。郭台铭以53亿美元的身家蝉联台湾首富。 2007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郭台铭排名第142位,身价约为100亿美元。 2008年7月26日,郭台铭举办世纪婚礼,迎娶舞蹈老师曾馨莹。  将比亚迪的成长路径与富士康的成长路径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二者惊人的相似。两家公司都是从一个环节入手,而后通过向产业链的垂直延伸,进而占领产业链的整个环节。比亚迪通过在手机电池领域的突围,占领了手机全部代工业务。而富士康通过生产电脑上的连接器,占领了整个电脑的代工业务。 正是因为基本相同的发展路径,使后起之秀比亚迪成为了富士康的最大竞争对手。事实上,比亚迪的很多代工订单也是从富士康那里“抢”过来的。因为商业利益上的纠葛,双方开始了漫长而激烈并且一波三折的“战争”。一个细节足以说明郭台铭对比亚迪的仇恨之深。据说,凡是驾驶比亚迪品牌汽车的人都是不可能进入到富士康集团的。尽管富士康媒体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并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如果你驾驶着一辆比亚迪汽车“不知死活”地要进入富士康,会遭到保安员的拦阻,而且,保安员还会一本正经地对你说:“比亚迪挖我们的人,两家公司有竞争,公司老板规定不让进,就像两国家打仗一样。” 其实,王传福与郭台铭早就相识了,而且最初的关系也没有现在这样错综复杂。2002年12月,王传福和孙一藻等人应郭台铭之邀,来到富士康的台湾总部参观。郭台铭邀请王传福到富士康总部参观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对王传福示好,以拿下比亚迪电池塑胶盒的代工业务。结果可想而知,郭台铭打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更为凑巧的是,从富士康参观回来后,王传福就开始了其在手机代工领域的飞速发展。这样的结果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史玉柱上演的史上最牛挖角事件。当年,史玉柱提出要到盛大上海总部参观,起初陈天桥并没有同意,后经段永基斡旋,史玉柱得以参观盛大总部。可是,当参观过后,史玉柱却挖走了当时陪同他参观的陈天桥手下的两名得力干将,其中一名为当初盛大自主研发游戏《英雄年代》的负责人。这自然令陈天桥很“窝火”。 同样地,自从王传福参观回来后,比亚迪建立了一个与富士康非常相似的手机代工生产系统。这也令郭台铭很不爽。可是,与陈天桥不同的是,脾气火爆的郭台铭并没有那么宽容与大度,郭台铭决定彻底反击。  2006年6月,富士康向香港高等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控告柳相军、司少青两人在跳槽到比亚迪后,泄露富士康的商业机密,向二人索赔500万元,并要求法院判令比亚迪立即停止侵害富士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同时,双方也打起了“口水战”,郭台铭说比亚迪的迅速崛起原因是“剽窃”了自己的商业机密,但是自己并不惧怕他,“论竞争力,它绝对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也不把窃取商业机密的公司当对手。比亚迪在模具等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