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留学生著书披露留学省钱秘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传奇留学生著书披露留学省钱秘笈- 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用不着老一辈去操心。
  其实,做父母的若真爱孩子,娇生惯养固然欠妥,但非要让孩子吃自己曾受过苦,似乎也大可不必。
  那些没有任何人力资源等你去收获的普通人家,首先应想到,如果你不能给孩子一个保障,那么就尽所能及,给孩子创造一个机会。
  什么叫机会,从资源紧缺的地方,转换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并加以利用,就是在创造机会。
  孩子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要看他的努力,看他的造化;
  而家长给提供这个机会,是家长的责任,或者说是义务。
  上述的一席话,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说得太重了吧?
  然而,对于那些“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因一念之差,放弃了扶植孩子一把的责任,将来,即使孩子不埋怨,但是,当你看到学习成绩不如自己孩子的邻家子弟,因为出去了,而事业有成,那么,你的懊悔很可能是刻骨铭心的。
  而且,是无法与人言说的。
   。 想看书来

资源短缺,让筛选变得残酷
无庸讳言,由于人均的教育资源短缺,我国目前无法象许多发达国家那样,免除高考。关于这一点,不仅中国做不到,亚洲不少比我们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做不到。
  为什么做不到?还是人均教育资源没富裕到一定程度。
  东方与西方的智囊们所提供的治国之策有本质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互认同的,即:资源之争是本世纪的根本之争。
  这十三个字的含义太丰富了。
  不信?那你就用以后几十年的社会风云变幻去验证吧!
  国家大事太宏观,有大小栋梁之才运筹着,甭用你我操心;
  孩子教育虽然很微观,但可是一个家庭的大事。
  在人均教育资源短缺的形势下,家长们的运筹方法各有各的不同。
  有的是凭借个人的某些优势,要风有风,要雨来雨。在国内搞掂能搞掂的一切;
  有的是采取赎买政策,花钱寻找海外的教育资源;
  有的则靠狠抓思想工作,让孩子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把层出不穷的考试,当成接连不断的考验,奋力突出重围。
  孩子能经住什么样的考验,就享受什么样的教育。
  第一类家长的行为让人醒悟到:在资源短缺的环境下,的确有个如何公开、公正分配资源的管理问题。
  第二类家长的行为让人感叹: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的确是万万不能的。
  第三类家长的行为给人的感觉最复杂。
  首先的感觉是悲壮——能突出重围的,当然都是好样的,而那些在突围时倒下的呢?又逊色多少呢?
  悲壮之后是无奈——在物质短缺的时候,精神鼓励,永远是弱势一方手中最后的盾牌。
  无奈之后是反思——在考!考!是筛选者掌控的法宝,在分!分!是被筛选者被选中的命根的环境下,落选者当中,也许就有“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的杰出人才。
  这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看,考试,其实仅仅是把好学生再排名次的,最便宜方法,而并非是最好的方法。
  因其便宜,便常失准。
  所以,切不可把会考试、乃至只会考试的人奉若神明。并因此埋没了那些有某项专业特长潜能、却不擅长考试的人才。
  要知道,牛顿也不是科科优秀的学生。
  言归正传,话回正题。
  为什么说“留学,对偏科学生是一种救赎”呢?
  因为,应试教育首先淘汰的,就是偏科偏得很重的学生。
  

偏科的孩子   心都比较重(1)
我们属于教育世家,上一辈,乃至上上辈都是先从事教育工作,直到抗战爆发了,才投笔从戎的。
  与形形色色的家长接触多了,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严父慈母的形象,在偏科学生身上,往往都有点走样。
  本来,父亲一般爱好话反说,即使是赞许,也带着严厉的底气;
  而母亲一般是绕着说,即使是说不足,最后也能找个优点收尾。
  然而,到了偏科学生的身上,其父母话语的意思,则变得比较复杂。
  想陈述孩子的优点,底气不足,总觉得在资格方面欠缺点儿什么;
  想批评孩子的短处,又不忍深说,总觉得一个不淘气、挺用功的学生,沦落到连二类重点高中都进不了,实在有点冤。
  面对这类家长,其实,找到沟通的契合点也不容易。
  我们一般是分两步走:“先是从大人说起”,然后,“再从孩子说起”。
  所谓“从大人说起”,就是请家长回顾一下,自己几十年的历程;重点回忆一下,自己处在低潮时期的那种心态。
  一个人运势再强,也有高峰和低谷之分。而走麦城时的沮丧,轻易是忘不掉的。
  我们会明确告诉正在回忆中的家长:“你由于什么原因而走麦城不用跟我们说。我们的本意也不是要勾起你不愉快的回忆,而且让你找到那种感觉之后,再说你的孩子”。
  所谓再从孩子说起,就是请家长回想两个细节:
  其一是孩子的偏科现象是从何时开始的;其二是孩子的性格是不是变得比较内向了。
  关于这一点,有些在事业上打拼比较辛苦的家长,可能从没注意到孩子的这个细节,或者一时想不起来。
  这没关系,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宽泛的时间段,供家长参考。
  即:一般偏科的孩子从初二就有迹象了。
  因为课程中添了物理,数学到初二也突然难度加大。但也有些孩子闯过了前两关。所以,偏科现象可能推迟到初三,甚至高一。
  另外,女孩子对此问题的敏感度要高于男孩子。
  也就是说,有些男孩子起初并不意识到自己偏科了,直到经过多次大考小测,当考试分数的成绩排名不断出现警示信号时,才逐渐意识这个问题。
  如果孩子原来是个中等生,偏科后,在学习上的挫折感可能还小些;
  如果孩子原来在小学和初一一直是优等生,还是什么班干部,倘若班里再有几个平时总在学习上比高低,而此时正好幸灾乐祸的同学一挖苦,那这个孩子经受的打击就会很沉重。
  这种沉重打击,在那些见过世面或历经沧桑的家长看来,几乎不算个事。
  但你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想一想,他的人生刚刚开始,基本上没经历过摔打磕碰。
  尤其对于一个从小学到初一,一直是个优秀生的孩子来说,他的自信,几乎就是建立在学习成绩的基础上的。
  因为,他没做过工,他没挣过钱。
  这个社会对他仅有的承认,可能就是校运动会颁发的奖状和老师在课堂上的表扬。
  而如果他发现,自己学习的基础已开始松动,那还不跟天塌下来差不多?
  何况,偏科的学生往往并不是智商有问题,而是对某一些学科有比较明显的喜好,面对另一部分学科则有点厌烦,或者敬而远之。
  大凡这类喜厌鲜明的人,都比较注重个人的感受。
  而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一个孩子若偏科偏得比较重,那基本上意味着,重点高中与之无缘了。
  孩子将会被三重压力压在身上。
  其一是曾经的初中同学分道扬镳。以前指点江山的好伙伴即使不嫌弃你,可你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联系那些上了重点高中的同学了。
  其二是当人家问:“你孩子考上哪儿了”时,家长不好意思回答的那种尴尬,让站在一旁的孩子实在无地自容。
   。 想看书来

偏科的孩子   心都比较重(2)
其三是普通中学那种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孩子感到格格不入,但又常受打击:“你那么清高,有本事上重点高中去呀”!
  对于偏科的孩子,我们之所以用这么多文字去介绍和剖析他们的状况,是因为,偏科的学生心比较重,性格又内向,最需要开导和帮助。
  是因为,有的家长只感叹孩子学习成绩滑坡,却并不知道,也不想多了解孩子眼下最需要什么样的开导和帮助。
  是因为,另有些家长已经被应试教育的种种框框,束缚住自己的思想,以为“分数决定排名、考试决定命运”就是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唯一规则。
  却从未想过:“应试教育,从本质上说,无非是用众多同学的挫折感,甚至是自暴自弃,来换得少数人的成就感”。
  其实,如果教育资源长期短缺,并且无法弥补,那只好用考试的办法淘汰一部分学生,以便把有限的学位分给没被淘汰的学生。
  高考就是一道关卡而已,犯不上为高考罩上什么耀眼的光环。
  那种一本正经在电视上说:“高考是一个人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的教诲,从某种角度上看,就是一种麻醉剂,误导了多少不是干教育这一行的家长啊!
  其实,如果你不想脚踏两只船,不想考不上国内一流大学之后再留学;那么,有参加高考的精力,何不干点儿对留学更有用的事?
  要知道,中国的孩子,从初中到高中,大大小小的模拟考试已经经历了多少?
  高考的滋味,早铭刻在心。因此,没考的,千万不必视为一个缺憾;
  考过的,也别把其当成一个资本。
  说了这么半天,无非就是想告诉那些偏科的学生及家长们两点:
  第一、 别让分数和排名蒙住了双眼,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第二、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没有条件则罢,只要有点条件,趁着国家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找个教育资源丰厚的地方闯一闯。偏科的孩子,照样是能茁壮成长的好苗子——这可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偏科学生怎样“避短”(1)
上世纪有个伟人说过:在战略上要蔑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对于偏科学生来说,“避短”是有时间性的,即:要提前设计,果断决策,认真执行。
  当然,如果因种种原因,没有赶好时间的节拍,也并非没有调整步伐的办法。
  不过,那就是另外一套运作方案了。我们将在下一节“偏科学生如何扬长”中举例加以介绍。
  下面先说“提前设计”。
  如果你想回避你的孩子在一部分学科上的弱势;
  或者说,你认定你的孩子即使突击补习,在某些学科上也很难取得理想的分数,因此,便无法通过高考,考上国内理想的大学。
  那么,你为孩子制定的留学计划,就不能象周围同事那样,按常理出牌。
  所谓“不按常理出牌”,即:你的孩子不必面对各科额外布置的习题作业,逐一解答,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这样一个高中生,偏科几乎偏到了极致。
  他很烦文科,但也不喜欢数学和化学。
  即使在物理这门课程中,他也只酷爱电子。而讨厌力学。
  为了引起我们对这位高中生的特别重视,孩子的母亲悄悄告诉我们:“为了改掉他在学习上太任性的毛病,他父亲前两年还动手打他呢”!
  通过半小时的情况介绍,我们发现,家长为这个“太有特色”的孩子真是操碎了心。
  对孩子的不足,他们几乎是了如指掌;
  但如何弥补这些不足,他们又有点无力回天。
  当家长听了我们为孩子量身定做的留学方案,自然是欣喜万分。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