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扬名 作者:笑论语(起点2013.03.09vip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医扬名 作者:笑论语(起点2013.03.09vip完结)- 第9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门派的荣誉,要是潘老退步岂不是告诉别人河间派不如伤寒派,以后自己的门徒出行遇到伤寒派的人却是不得不低着头行事。
    再者,潘老行医多年,自身的自信自然是不用说的,司马峰虽然是伤寒派的代表人物,但是毕竟算是后生晚辈,如此年纪就不知天高地厚却是有违学医之道,因此潘老也存了一番打压打压对方的心思,因此便应承了下来,不曾想竟然小看了司马峰,不慎败了半筹。
    既然话已出口,以潘老的身份自然是不屑毁约的,因此从那以后淡出了杏林,潘老本身就是江淮人,江淮中医学院院长的田鹏程算是潘老的半个弟子,潘老虽然淡出杏林不再看病,但是对中医的爱好却是依然存在,因此躲在了中心医院。
    当年那件事知道的人并不多,大都是一些有名望的老国手,和潘老交情匪浅,因此事情过去后也是无人提起,只是限于一定的圈子知道,一般人却是不知道内幕,而司马峰虽然赢了潘老,但是为人的行事作风却是让众人不喜,因此那件事后不仅没有赢得名声,反而更加的让人讨厌,虽然潘老淡出了杏林,那一次的事情却是没有几个人愿意为他声援,司马峰也算是予个大乌龙了。
    潘老为人心胸阔达,虽然当时比较生气,郁闷了好一阵子,但是过后却是想开了,一心在中医学院研究中医,没有了给人看病的操劳,这身体竟然是越来越好。
    原本这样的辛秘,潘老是不愿意向人提起的,不过这一次见到王志,潘安民却是有一些感慨,王志这一段时间的事情,潘安民听得不少,以他的水平自然分辨的出真假,对王志的医术,潘安民是很欣赏王志今年不过才二十三岁,比起当年的司马峰还要年轻不少,在潘安民的心中,虽然王志如今的医术不见得强过司马峰,但是之后的成就不见的比司马峰差,因此刚才听到王志的话语,心中颇有一番感慨,才出言称赞,如今更是讲出自己的秘密也是希望王志引以为戒,不要误入歧途,毕竟如今中医势微,出一名医术不错的后辈很是不易。
    听完潘安民的话,王志也是一阵唏嘘,没想到这中间还有这样的故事,慷慨了一番却是问道:“不知道这司马峰如今去了何处,这五年来可是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人物啊。”
    也难怪王志好奇,按说司马峰虽然性格不好,为人人品也差,但是医术放在那里,不应该默默无闻才是啊。
    “蟀!”
    听到王志的问话,潘安民冷哼一声道:“司马峰,司马峰早已经死了,如今剩下的不过是南村一木而已。”
    “什么,司马峰就是南村一木?”
    闻言不仅王志吃惊,就是边上的崔红蕾也吃惊不已,不怪崔红蕾吃惊,实在是这南村一木太出名了啊。
    南村一木五年前出道,据说出生在日本有名的大家族南村家族,一身医术出神入化,治疗过不少疑难杂症,在国际上也是排的上号的名医,不曾想竟然是个卖国贼。
    按说日本近几年来一直在打压中医,不住的叫暄中医是伪医,更甚者还说日本的侏儒都是中医祸害的根源,应该不会接纳司马峰这个伤寒派的代表人才对。
    其实不然,日本之所以大肆的叫暄取缔中医,其中不无减弱对手的意思,众观日本现状,目前国际市场上中药贸易中,占世界贸易额80%的中药是日本生产,可以说日本现在在中药制药行业居世界领先地位,是名副其实的中药制药大国,因而可以说日本在中药贸易上,赚了个盆满,尝足了中药的甜头。
    日本的中药之强,首先归功于华夏的中药之弱,作为中医的发源地,中药原料的盛产国华夏,在中药制药上,其保守、落后程的确让人不解。
    华夏在中药传统上先开方抓药,然后煎汤,麻烦、不便。
    而且计量上不统一,稳定性差,难以走向国际市场。传统制药的大丸药更是不方便服用,很难被市场接受。
    其次是重视对中药的科学研究也不如日本。如在号称日本药都的富山县,富山医科药科大学拥有日本独一无二的“和汉药研究所”,其研究的深和广都超过中医药发源地的华夏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和汉药研究所还拥有一个世界最大规模的中草药标本及中成药开发资料馆,收集的中草药标本已达10万种以上。而且日本对中药制药,也下足了功夫,它发明颗粒剂,使中药变得方便携带,便于服用而有了人气,精确的计量,各种数据、成份的科学说明,也使得中药更容易被市场接受,于是在这个对手太弱的国际中药市场上,日本中药独占鳌头,并又返销中国。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日本对中药的重视程,其实准确的说。日本没有中药,只有“汉方药”和“中国汉方药”,其实说到底不过是一回事罢了。
    日本不重视中医,但是很重视中药,往往华夏的中医偏方被日本获得经过一番更改很快就可以畅销世界而且返销中国,进行大量牟利,因此司马峰这个正宗的伤寒派传人一到日本就被有名南村家族看重,甚至不惜被南村家族的族长收为义子委以重任,这几年在南村家族的支持下,司马峰可谓活的风生水起,好不风光,早已经忘记了祖宗师承了。
    听完潘安民对司马峰的介绍,王志很是有一番沉闷,不知道张仲景知道自己的后代传人如今走到这一步该作何感想,会不会从坟墓里面蹦出来。
    不管张仲景如何,王志却是有些愤怒,他和仲景相交颇深,关系莫尼,如今伸景门下出了如此逆徒,他却是要见上一见的,说不得最后出手为仲景清理门户。

           

第一一六章 古董论

      潘安民为人很健谈,再加上自身学识渊博,倒是和王志有很多共同的语言,两人聊着聊着边上的刘云希倒是时不时的插上几句话,崔红蕾可是压根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了。“其实中医一途的流派之争并非没有一点益处,古时候流派林立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才能大放异彩,到了如今一味的强调统一思想,甚至将中医划分为很多详细的小分类,其实已经走向偏门了。”王志笑呵呵的说道。
    “说的很中肯啊。”
    潘安民若有所指的说道:“在以前,要是能够拜一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为师简直就是万幸,还不整天专心研读,对待老师如亲生父母一般,可是现在你看看,大众的教育,老师们像放羊一样的教育方式,学生不用心,老师不尽力,中医之道岂能传承下去,有竞争才会有压力,到了如今却是没有几个人对中医感兴趣了。”
    “潘老所说有竞争才会有压力,可是如今中西医之间竞争颇大,按理说应该激起国人的好学之心才是,为什么反而更加的不堪呢?”这时崔红蕾倒是插上了话道。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
    潘安民端起手边的茶杯,准备喝水,里面已经空了,王志见状急忙添满,潘安民很是赞许的看了王志一眼接着道:“正如刚才王校长所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医讲究的是未病先预。医治的是整个人体系统,并不针对单纯的病症,因此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是很复杂,和西医不同的是西医容易普及,中医极难推广,门户之见尚且不说,首先没有大众化的理论学说。”
    潘安民喝了。水继续说道:“西医的理论很好掌握,符合现代的科学观念。再加上如见教育普及,大多数的病人都有一些常识。所以说西医的观念理论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中医却是不然,人常说古董越老越值钱这话虽然不假,但是真正认识古董的人又有几个,中医正是如此,他的历史源远流长,所包含的文化自然是千罗万象,能有几人能够看清他的真谛。”
    王志听到潘安民的一番话。心中豁然开朗。他虽然学中医一千年,在中医方面是绝对的翘楚,但是对于现代的理论和人文认识的就有限了。如今听到潘安民的“古董论”心中的惊讶程可想而知,这句话简直太精辟了,一句话就道清了中医没落的真相。“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人们讲究的是实在,是现实,你的酒再香不过香飘百里,人家一个广告可是众人皆知,如今西医医院遍布全国,西医文化已经熏陶了好几代人,中医始终埋藏在深巷子里不出头,早就被人们忘记了。”潘安民竟然有些说上了瘾,有些滔滔不绝。
    “那不知道潘老对于如今的中医现状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王志问道,潘安民不愧是杏林四圣之一,无论是见识和对现代中医的认识都让王志钦佩不已。
    “打破常规,从基础做起。”
    潘安民道:“中医不仅能救人更能养生,最主要的是能培养人的情操,一般中医精湛的大夫都有着很好的秉性,当然司马峰直流的败类自然是有的。”
    潘安民说着笑了笑继续道:“将中医的基础知识当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直接加入学生的教科书中,让学生从小就对中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中医作为华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财富和瑰宝,即便是将来他们不从事医疗对于其他方面也是很有帮助的,上医医国的理论不仅适应于治国之道,即便是企业管理也是一样有用。”
    “哎!”说着潘安民叹了一口气道:“这种事情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如今国家全力发展经济,侧重点就不在这一块,即便是偶尔提出弘扬传统医学的号召也没有几个人会当一回事,做起来可是难上加难啊。”
    也是,如今中医已经被好多人打上了伪科学封建迷信的帽子,越是发达的城市中医越是没有立足之地,如今中医之所以还在苟延残喘和一些老一辈大国手的精湛医术是分不开的,一旦这些老一辈圣手辞世,中医没有出现强有力的接班人,不能以实际行动让国人看到希望和效果,到时候可真的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刚才潘安民的一席话可谓是精辟之极,一阵见血的道出了中医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可行的办法,从小就给国人灌输中医理论确实是上上之策,不管学什么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啊。
    从研究学院出来,王志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潘安民的藏身之处,更是从和潘安民的一番谈话中受益良多,从小给国人灌输中医思想的办法王志没有能力去实现,他只有走另一条路子,用实际行动来唤醒国人对中医的信赖。
    说到底还是中医大夫太少,名声越来越差,再加上中医前途渺茫,即便是学习中医的人也是没有底气,所以要想打出中医的名气,还是要从未来的待遇和就业着手。
    王志思考一番,决定将中医学院首先打造成一所集学习治疗盈利为一体的院校,让所有的师生彻底感受到利益,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
    如今沈婕妤的一千万款子也快到了,但是是后续的资金保障却是依然没有着落,中医学院单靠学生的学费根本就不能保证正常的运转,更何况王志以后还打算对一些贫困生完全免费招生,这样困难可是更加的大了,所以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盈利机构。
    回到办公室,王志思考了一番,决定先把自己掌握的几种大众药剂配方拿出来批量生产。给中医学院的资金提供保障。
    如今王志手中有着好几种可以批量生产的药剂配方,拿出任何一种都是极为有影响力的。因此必须找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