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协奏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色协奏曲- 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录音带把发案当时的所有声音都录进去了。”
  “也许从这里面能发现凶手的动静。”
  搜查本部的人员抱着很大的期望复制了录音带,结果却没能从中听出任何可供参考的东西。
  ——利根把录音器的麦克风安放在了电吉他增幅器的喇叭近旁,为了检查他自己的演奏效果,这是很自然的做法,但整个录音也就被以电吉他为中心的舞曲所占据,客席方面的声音几乎一点也听不到。
  不过,侦缉人员并不肯就此放弃利根的录音带,他们准备邀请专家做进一步的分析。
  “我们四个人中间,我的位置可是最靠前哪。”屋角有人象是有点故意逗引地说。
  水泽转脸望去,那是大友,电贝斯手,二十八岁,体格颀长结实。他自称眼睛怕光,为了免受舞台照明灯的刺激,总是戴着一副浅色护目镜。
  “抱着电贝斯到舞台沿上弹奏,能居高临下看那些跳舞的。我有这个习惯。”
  “那你没见到什么吗?”
  对水泽的问话,大友微微一笑,“电灯要是全都亮着,当然舞池里的什么事我都看得一清二楚。遗撼的是,事偏偏出在最后一场舞就要结束的时候,台下黑糊糊的一大片,什么也看不清楚啊。”
  “可你——”喝得满面赭红的武井猥亵地冲大友伸出姆指和食指,“难道没瞪大眼睛珠子瞅那些出火儿的镜头吗?哈哈……”
  “当然瞅了。”大友毫不避讳地答道,“门口的灯照得舞客们象一对对的剪影,影影绰绰的。凡是两个头影贴到一块儿,就知道是吻上啦!”
  水泽立即问他,“没发现有人接近被害者的迹象吗?”
  “舞池里有那么多的人,跳舞的圈子又在不停地移动,上哪儿看去?”
  大友说罢,又忙活手里的事情了。他正在给电贝斯换弦。打开的贝斯匣里,排放着一扎扎备用弦。大友解开一扎用胶皮带捆着的琴弦,抽出来一根新的……
  水泽呆呆地看着大友的动作,心里嘀咕道,“还是没什么收获啊!”
  侦察本部多数人倾向于逃跑的那四个人就是凶犯,而水泽总觉得持这种见解的同事,论证远不够充分。
  “哪怕有个别人证可以证实,那伙人中有一人在发案时间接近了被害人,我也敢同意大家的意见。”
  破案的最佳阶段日复一日地在流逝过去,整个侦破工作的进展却慢得象只爬行的蜗牛。水泽深知,案情侦破得越慢,越要精细入微。他今天再次亲临蔷薇之家侦询了全体职工和“黑眼”乐队,但依然拿不到半点稍能说服他自己的证言。


  

第20章 孩子们的“新大陆”
   五个小调皮发现了“新大陆”。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居住在足立区边缘某废工厂附近的五个五年级小学生,在午后三点钟左右,开始了他们的探险活动。
  这家原来制造平面研磨盘的工厂迁往富士见市已有三年之久,地产权卖给了某不动产公司,地皮正待价出售。荒芜的厂区野草蔽径,鸟虫出没,厂房年久失修,摇摇欲倾。附近的居民严禁孩子们接近这个容易出危险的地方,但这反而激起了五个调皮鬼的冒险欲。终于,他们手持棍棒,战战兢兢地闯入了这块不许涉足的禁区。
  一楼空荡荡,静凄凄的,地面上覆盖着一一层积尘败叶。他们东瞅瞅,西望望,并没有发现什么够刺激的玩艺儿,就摸上了二楼,狭窄而弯曲的通道,恍如迷宫似的吸引着孩子们。
  一个新天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五十铺席面积的大车间里,散乱地弃置着许多笨重的工作台。
  “砰!”
  “砰砰!”
  一场模仿美国西部片的枪战打响了,两伙孩子叫喊着射击,斗得难解难分。
  忽然,一个孩子高喊:“别打了!你们看,这个台子真的打进了一颗子弹!”
  他的发现使小伙伴们无比兴奋,自动解除了对峙,各自散开搜寻类似的新奇东西,谁都想搞到一颗弹头,或者比弹头更具魔力的什么真家伙。
  “哎,我也找到一颗!”
  “这儿也有!”
  “看,弹夹!是空的。”
  既然有弹头,还有弹夹,说不定手枪和坏人也会接着冒出来的。“新大陆”的神秘和恐惧——大人的恐吓、告诫,连同自己的想象,一下子袭上每个调皮鬼的心头。
  “我有点冷。”
  “我也是……”
  “这鬼地方,咱们快跑吧。”
  孩子们一溜烟全跑了。但他们没往家跑,而是跑到安全地带,商量了一阵子,就朝当地的警署派出所跑去。
  根据孩子们的报告,巡逻车立即开赴废工厂。
  警察们又发现了孩子们没能注意到的重要证据——地板上的血污。大约间隔了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涸结变黑了。
  枪击的弹痕和陈旧的血迹,清楚地说明这里曾发生过案件,鉴定小组也随之赶来。
  从检查结果可以确定,现场发现的四颗弹头出自于一支来福枪和两支手枪。血迹是同一个人的,出血量证实伤势很重,有可能是致命伤。此外还发现了被害人被拖走的痕迹,大概作案的当时就把他(女性的可能性极小)转移了。血迹上粘有头发,这是查清被害人身分的有力物证。指纹是无法采样了,灰尘掩盖了它们。由上述迹象推断,发案距今至少有二,三个月之久。
  足立警察署紧张了起来。别说是来福枪,即便是手枪也绝对禁止私人藏携。在这么严格管制枪械的国内,特别是在首都东京市内,竟发生了一场胆大妄为的枪战,造成一人重伤或死亡。对于这样一起漠视法制的恶性案件,警视厅非常重视,严令足立警署限期侦破,除恶务尽。
  警方首先调查了现场附近的情况。废工厂虽位于东京都市区,但占地面积颇广,周围民户并不集中,无人听见过枪声。或许三支枪上都安了消音器也未可知。
  同时清查了近几个月内所有行踪不明者的名单及其有关情况,也着重清查了暴力团之间的争斗近况。
  以上这些,仅限于一般性的外围侦察,牵扯的人力不少,但不一定能提取到有价值的重要线索。
  足立警署把希望寄托在枪的“指纹”上。
  人的指纹所以成为追查犯罪分子的可靠依据,据说是因为“万人万样”,绝无重复。枪也一样,每支枪发射的弹头上都会留有各不相同的擦痕,这也相当于枪支的“指纹”。
  枪的“指纹”是由膛线造成的。加工枪管膛线的时候,刃具转动着通过枪管,会发生轻微的崩刃,在枪管里留下独特的擦伤,纵然是同一个刃具,也不可能在被加工的枪管里留下完全一样的擦伤,而是千差万别,各具特征。子弹发射之际,膛线的凸凹会在弹头上留下擦痕,复制出枪支膛线的擦伤,与弹头的擦痕对照,便知弹出何枪了。凡是经过警方登记的枪支,都备有它的膛线档案。弹头的这种擦痕称为“膛线擦伤”或“枪膛擦伤”,是追查以枪行凶的罪犯的可靠凭证。
  警方科研机构验明了在足立区枪击案现场发现的四颗弹头的三种“膛线擦伤”,先将它们和过去的有关作案记录对照,如能查出所用的枪支,侦破工作就会前进一大步。
  水泽警部嗓音有些发紧地对部下宣布,“诸位,案情出现了意外的情况,刚才警视厅来了通知……”
  这时是晚上七点钟,正值侦察会议开始不久,水泽接到了内线电话。在全体与会人员的注视下,他大约通话十分钟,撂下话筒就作了宣布。
  “……从蔷薇之家逃跑的那四个人当中,曾有一人开枪恫吓在场的其他人。现在,在另一个地方发现了和那次膛线擦伤完全一致的手枪弹头。”
  水泽扼要地说明了废工厂枪击战现场的调查经过。
  井户刑警听完后说:“那么,我们的案子和足立的案子有牵连了?如果那里也死了一个人,这可是连续杀人案件。”
  “用的都是同一支手枪,连续作案的可能性相当大。”水泽表示同意。然后他变了变浯气说:“消息还不止这些。足立的弹头有三种擦伤,其中的一颗采福枪子弹和另一个案子有牵连,那次是不折不扣的杀人案件。”
  “哪个案子?”好几个人同时问他。
  “就是今年三月中旬在板桥赤塚公寓发生的案件,一直拖到今天也无法结案,连被害人的身份都弄不清。大家也许还记得,那案子的情节很怪诞,公寓的一个居民深夜回家,遇到了埋伏在家里的一个刺客,就在他眼看就要被害的时候……”
  “从窗外射进来一颗来福枪子弹,打死了刺客,救了他,是吧?”井户刑警接过去说。
  “对。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那个叫城木圭介的居民,他是鬼岛产业的高级职员。”
  “提起鬼岛产业,在蔷薇之家遇害的大室悦史也是刚从这家公司退出来的……”井户忽然打住话头,以聪颖的目光扫视在坐的同事们。
  会场顿时活跃起来,探员们议论纷纷。五个小调皮的好奇心,给侦察工作做出了始末料及的贡献。
  “把我们的案件和赤塚的案件联系起来调查,很有可能发现新的路子。”水泽环顾一周会场,劲头十足地说:“城木是个不允许放过的人物,要彻底调查他。”
  会议确定了第二天的侦察方案。
  城木圭介这个姓名在蔷薇之家杀人案件搜查本部引起水泽等人的注意的时刻,小野原刚造和三名心腹正聚在他自己家中。
  这是面对庭院的十二铺席面积的日本式房间,四个人盘腿围坐在一张矮脚方桌旁边搓麻将,不过都没有赌博的兴致,一个个表情严峻,心不在焉。
  晚上七点刚过,小野原家所有通室外的门全上好了拴。格橱上镀金大座钟的指针拨在十一点半的位置上,他们腕上的手表,也是这个时分。
  “懂吗?要好好记住打麻将过程的细节。不然到了那个时候,咱们四个会被隔离审讯,单个地调查那天晚上的情况,口供要是不一致了,这条对策也就不顶用啦。”
  “懂了。那么,这个时候我就碰翻了茶杯,这样好不好?”迹部看着小野原的脸色说。
  “不是要你假定,是真的碰翻了!”
  小野原一说,迹部马上将手边的茶杯弄翻掉,那两个赶快掏出手帕揩桌面。
  “这样行。记住这回事,到时候实打实招地说。”
  他们是在实地演习虚构的“不在证明”。从蔷薇之家脱险后,小野原恍如患上了忧郁症,脑子里乱得一团糟,他随时随刻担心着,警察会突然找上门来。
  他搜尽枯肠想出了一条对策。
  “玩麻将,对!四个人全在我家玩麻将,这可是同时能解脱四个人嫌疑的最好口实。”
  但是,要使四个人的口供一致,必须把虚构变为真实。如果实地演习一番,或许可以用玩麻将取代六本木当晚的记忆,使无法倒流的时光倒流回去。所以,今晚的场面,是严格按照蔷薇之家出事的时刻安排的。
  小野原边摸牌边想,“挨骗的事暂时不要调查了,这时候再搞下去,万一触动侦察网,非倒霉不解。得藏个老实……”
  “这里的四个人,近期之内谁也别上东京市里去。那天晚上虽说都化了妆,但脸面上的那点点遮掩,能瞒得过那么多人的眼睛吗?各派出所说不定都有我们的影象了。真邪门儿啊,怎么让人家整到了这个份儿上?”他手脚发沉,有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