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边关-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河口口岸是我国对越贸易的主要口岸,进口货物主要为矿产品、木材、农付土特产品、水果。出口货物主要有化工产品、家用电器、建材、机械设备、五金产品。2001年进口总值12378749万美元,出口总值139237753美元。关区近年来查获的走私物品主要为鸦片、咖啡针水、海洛因、洋垃圾、野生动物及制品、易制毒化学品等。    
    3.自然环境(气候、海拔、地理地貌等)    
    河口县城海拔为80米,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为热带山地季风雨林湿热型气候,平均气温22。6度,7月最热,最高气温高达40。9℃,终年无霜,多雨多湿,平均相对湿度达85%。    
    4。通讯地址及电话    
    地址:云南省河口县滨河路河口海关    
    邮编:661300    
    电话:0873-3421655    
    1。上班时他们穿的海关制服像盔甲;下班后盔甲里的汗水汇流成溪    
    海拔只有七十米的河口口岸,是云南省红河州对越南老街省的国家一类口岸。早在1897年,河口就设立了海关。也就是说,河口海关已经是一位105岁的老人了。    
    河口海关有两个特色,第一个特色是有铁路运输,这是云南其它海关所不具备的。这是一座有着100多年历史连接中越两国的铁路运输桥,桥上有一条独特的窄铁轨。在云南,陆路、水陆加铁路的海关,河口是独一份儿。流传甚广的“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指的就是河口。如今,这里每天都有火车来往于昆明与河内之间。    
    第二个特色是这个口岸设在城区居民聚集的地方,河口口岸的边民互贸相当活跃,近年来每年进出境人数超过140万人次。过往的人很多,运输方式五花八门,有的用人挑,有的用自行车推,有的用平板车拉。    
    边民用自行车驮货是河口口岸的一大景观,按照规定:3000元以内的边境小额贸易海关是不征税的。尽管如此,河口海关监管工作量仍然直线上升。2001年,河口海关征税1400多万元,河口口岸边民贸易的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部分第三章 热带雨林诉说着南线人的故事(2)

    在河口,“三八”妇女节到中秋节这一段日子就是夏天了。河口一年中没有春天和秋天,夏天非常漫长,而且大多是40度的高温。河口的气候仿佛是一个蒸笼,没有风,就让你发汗。这里想找个纳凉的地方真比登天还难,实在要找,最凉快的地方恐怕就是防空洞了。    
    即使最热的时候,海关关员们也得穿制服上班。关口来了很多车辆,他们要在太阳底下爬到车上验货。室内温度40度,地表温度就能达到五六十度。关员们分成两拨,两个星期在海关,一个星期在货场。    
    河口经常下雨,非常潮湿,天气一热降雨量就多,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这里的东西容易发霉,衣服总是潮乎乎的。不少外地关员不适应那里的气候,浑身起疙瘩,长痱子。由于湿度大,很多人患有风湿病。    
    越南的物资供应不够充分,边民们就认准了到中国进货。由于山路崎岖,汽车和摩托车有时显得笨拙,自行车在这里就大显神威。很多越南边民都用自行车驮货,他们在自行车后座上加一块板,一辆自行车可以拉一吨左右的东西。用自行车驮这么重的东西很不安全,边防检查站不让他们这么做,他们就改用平板车拉货。一辆平板车可以拉两吨多的东西,跟我们的农用拖拉机差不多。    
    河口农业发达,稻子玉米木薯甘蔗花生棉花应有尽有,香蕉菠萝咖啡藤条货源充足。越南边民用自行车拉几百斤货物回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他们拉的大多是一些日用品和农产品,有些人吃菜也要来中国境内买,真是逛趟菜市场也要出趟国。他们有时候也用汽车拉东西,如果拉一车龙眼就得报关,运费很高。    
    河口海关的通关量最多的时候一天进出的人流有一千多人。有时一天来四五十辆平板车,拉一些农产品。    
    黄倩在河口海关监管科工作两年了,她是本地人,土生土长,这里的气侯对她来说还比较适应。这个口岸的边民对海关关员很尊重,黄倩学的是越南语,和边民交流没有语言障碍,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一年中她最喜欢冬天,因为这里没有春天和秋天,夏天又太热,即使坐在屋里一动不动,浑身都要淌汗,衣服总是湿漉漉的。    
    河口口岸开通以来,一直没有一个专门的货场。有时货物多起来,一辆辆加长的大卡车你拥我挤,把口岸前那条滨河路基本上全占满了。红河州主要生产“烟叶”,越南人很喜欢中国的烟叶,烟叶销售高峰时,100多辆拉烟叶的卡车都在口岸前的马路上停放着,关员们就在马路上验货。    
    验货的时候,关员们还得爬上卡车顶着太阳一车一车地查。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他们在太阳下一站就是一天。一辆货车进来了,他们没有X光机那样正规的检查仪器,也没有外国海关那样整套的先进设备,只能靠人工查。打开箱子查验,人工查一般是用手摸物品,或者用钳子去捅。很多商品的性能完全靠关员们的经验和商品知识去确认。慢慢地,他们练就了一摸准的本领。在查验过程中,他们弯着腰一件一件地搬动商品,浑身汗流浃背,衣服都是湿的,前胸贴着后胸。    
    下班时衣服都能被汗水湿透,拧一把衣服汗水就滴在地上。几个关员一起拧衣服,汗水就汇成了一条小溪。工作环境如此恶劣,关员们却没有一个叫苦的。他们牢记着关长的话:“这是咱们的职业,咱必须这样干。既然咱穿上这身关服,就得把责任担在肩上。”


第二部分第三章 热带雨林诉说着南线人的故事(3)

    2。 河口海关关员降温有高招儿,他们经常晚上下到河里开“河内会议”    
    2001年10月份,货场搭起了一个小棚子。尽管有了这个棚子,但棚子下面的温度还是五六十度。关员们在高温下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棚顶像个筛子,碰上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有一天正下着瓢泼大雨,刚巧关长来看望他们,只见雨水顺着顶棚流下来。货场的地形是个斜的,一下大雨,雨水就汇成了一条河,把下面淹没了。关员们的脚都泡在雨水里。当时,黄倩正在查验出入境人员携带的货物,每个过往的人都要登记。虽然是在棚子里,可她的头上还打着雨伞,不打伞的话登记本就全淋湿了。越南干苦力的人手挺脏,他们在海关登记本上登记时留下了很多泥手印。    
    黄倩的丈夫在河口海关调查科工作,他是文山州人,从文山调到河口来。海关关员们是没有星期天的,好不容易盼来了星期天,夫妻俩正准备出去玩,刚走到门口,电话又响了。不是验货就是缉私,反正没有清闲的时候。半夜三更电话一来就得出去,谁让这里是边关呢?    
    这里最苦的是女关员,在这样的气候里十月怀胎,本来天热就吃不下饭,再加上妊娠反应,真把人折腾苦了。黄倩1999年春节分娩,春节期间正是海关最繁忙的时候,从孩子出生到满月,丈夫没有请过一天假。作为一个海关关员,黄倩能够理解丈夫。如果是一般的家属,肯定要跟丈夫怄气。    
    黄倩1993年来到海关,她觉得海关的工作非常神圣。工作将近十年了,她也曾遇到过不少麻烦。有的越南边民走私,她要查一下他的货,看一下他是不是在自行车里夹藏了什么东西。    
    那个越南男人就把平板车丢在路旁,你查吧!五六百公斤重的东西,就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抬不动,更何况苗条的黄倩了。黄倩上前搬他的东西,越南汉子就大声地哭,把黄倩弄得挺难为情,好像她要抢他的东西似的。要照平常,黄倩早就忍让了,她这辈子没跟任何人红过脸。可这是在边关,在国门前,她就是要履行职责正常查验一下,这时候的黄倩不是一个弱女子,而是一个国门卫士。     
    边境检查对语言的功力要求很高,有时候碰上别的关员值班,语言讲不通,边民一个劲儿地发火,黄倩就会赶去救火。她流利的越南语瞬间就会化解矛盾。    
    可要是碰上赖皮的边民,你把他的车扣在那里要检查他,明明黄倩讲的越南语特别标准,他却偏偏装着听不懂。他不搬动车,黄倩也推不动。如果你扣他的证件的话,他就会去偷渡。他是土生土长的边民,对这里的地形门儿清。证件扣了他也不怕,一张边境出入证两千元就可以办到。黄倩真拿他们没办法,只好向边防检查站的同志求救。边防站那些小伙子与海关的关员平时在一起上班,关系处得挺好。黄倩一求他们,他们总是乐意帮忙。边防站是要收费的。有一次边防站让一个边民买检疫票,他的心脏病就犯了,或者干脆就装死,吓得边防站的小伙子也不敢向这些边民收费。    
    河口的物价挺高,肉类和蔬菜类以及生活用品比昆明地区要贵。这里条件比较艰苦,十年前这里只有一栋宿舍楼,海关的几个单身汉住在一起。气侯太热了,屋里没有空调,男同志一下班就把衣服脱了,光着膀子吃饭都是汗流浃背的。    
    有一次海关工会要开会,房间里实在太闷了。有人提出到球场开会,可球场也像一个蒸笼。有人突发奇想:咱们到河边找个凉快的地方开会。    
    晚饭后大家来到河边,树影婆娑,河水荡漾,月亮挂在树梢,本应是一幅美好的消夏图,可空气中湿度太大,还是觉得闷。有人发牢骚说:“河边也不凉快,干脆咱们到浴盆里开会得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工会主席从浴盆两字受到启发,他想出了一个高招儿:反正咱们都是男的,干脆下到河里一起泡澡,一边泡一边开会,这叫做开河内会议。    
    关员门欢呼着跳进河里,互相撩着水花。河水的降温效果果然不错,不一会儿,他们就觉得凉快透了。于是,书归正传,大家开始研究工作。后来,只要一说开河内会议,关员们就心照不宣,下班后吃过晚饭便拿着浴巾跑到河里。河内会议也就成了河口海关的发明专利和专有名词,周围的几个兄弟海关也都晓得了河口海关关员们的这个降温高招儿。


第二部分第三章 热带雨林诉说着南线人的故事(4)

    3。八字河畔,听侦察员阿罗讲侦破鸦片走私的故事    
    阿罗,大名罗丰泽。因为他姓罗,大家就都叫他阿罗。他人缘极好,阿罗是河口海关关员对他的一种爱称。你要是叫他小罗或者丰泽,大伙儿会觉得你这个人酸文假醋的。    
    别看阿罗个子不高,他可是河口海关的缉私英雄。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打击走私的斗争中,是一个拼命三郎。河口海关缉私办公室成立至今,侦破了45起走私案,其中90%都是阿罗带领人干的。     
    这是一条边境上的国防公路,公路旁有一条河叫八字河。八字河是一条界河,国境线在八字河的主流上,也就是河道的中间线。河的这边是中国境内,河的那边是越南的老街省。    
    2001年5月1日,当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时,八字河畔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贩毒案件。    
    2001年4月底,几个越南人多次非法入境来到这一带,寻找鸦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