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人转档案-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正春说:“我扮演的乡长,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功劳应归功于自己的恩师赵本山。”    
         
      与其他几位师弟相比,李正春是最早拜在赵本山门下的。每次提起自己是赵本山的大弟子,李正春的脸上都面带微笑,言语中充满对老师的敬重与感激。    
      李正春1962年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胜利公社石庙子大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喜爱文艺。由于他嗓音洪亮,又极具表现力,很小就是校宣传队的文艺骨干,每次学校有活动,他的演唱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受欢迎的。    
      李正春说,能成为二人转演员还颇费了一番周折。    
      初中毕业时,李正春的父母因先后给两个哥哥办婚事,欠了许多外债,生活十分困难。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李正春决定去学二人转。按父亲的意愿,儿子应继续上学,家里就是再困难也要供他念书。即使不念书,也不能去学二人转,在父亲眼里,唱二人转的没好人。可倔强的李正春认定只有学二人转,才能有出路。父子二人僵持半年后,父亲终于没有拗过儿子,同意让他去梨树县文化馆举办的二人转班学习。    
      李正春说:“我在县文化馆学了两个月,刚会唱两场戏,就觉得自己是演员了,有些飘飘然,现在一想当时真是幼稚。我这人命好,还没从文化馆毕业,就被铁岭县剧团招去当演员。那是1982年,我记得非常清楚,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穷孩子,能成为县剧团的正式演员,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    
      李正春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但由于年龄小,不懂事,初到团里时非常不适应,最难的时候曾有放弃这份工作的想法。就在李正春感到前途渺茫的时候,结识了他的恩师赵本山。赵本山当时在辽北已小有名气了,他看李正春嗓音条件好,对他非常关照。李正春早就仰慕赵本山的名声,为了找个靠山,不再受人欺负,李正春决定拜师,赵本山看他可怜,就答应收他为徒。    
      拜师仪式很简单,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对不起师傅。我当时很穷,只简单买了几个菜,打了些散啤酒,把团里领导请到宿舍,就算正式拜师了。    
      拜师后,师傅既教我演戏,又教我做人,我从师傅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业务上真正提高是和师傅一起演出拉场戏《大观灯》,师傅演“白瞎子”,我演“二和尚”。当时铁岭县的王涣庭县长看了我们的演出后说,铁岭县剧团谁都可以调走,惟独这两位演员不能走。县长的话让我备受鼓舞。那个时刻才觉得自己是一名演员。后来师傅因其他原因调到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我却被留下来。    
      2001年春节过后,我和师傅、范伟等在一起吃饭,饭桌上师傅一直盯着我看,把我看得直发毛,只听师傅对范伟说,我看这个乡长让正春演行。师傅见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对我说,我准备拍个戏,剧中有个人物是乡长,我想让你演。听说师傅要让我拍电视剧,我高兴极了。回家后就开始准备。    
      我是在《刘老根》开机二十多天之后进剧组的,师傅对我很信任,别人都试镜了,我没试镜就开拍。第一次拍我的戏,我真捏了一把汗,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这个角色。我当时想如果不行,就在剧组干点零活。正式开拍前,师傅认真地给我说戏,教我怎么演,又给我走了一遍位置,然后对我说,现在开始。拍了四五条后,终于从另一个屋中传来了师傅的声音:过!我当时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两部《刘老根》拍完之后,我学到了许多过去没有学到的知识。“乡长”这个角色是个挺遭人恨的人物,如今他已成为我做人的一面镜子,它时刻在提醒我,做人要真实,千万不能像“乡长”那样惟利是图。现在无论走到哪都有人认识我,但我从未把自己当名人。我还是从前的我,就像那句歌词:“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成名之后的李正春依然保持一颗平常心,在他看来成名也好,不成名也好,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会让你活得更充实,也更有价值。    
      从二人转演员到业余主持人,再到扮演乡长,李正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他付出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从师傅身上学到的更多。    
      李正春在谈到二人转现状时,深有感触地说:“我当初学二人转是因为喜欢二人转,前些年二人转因演出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而受到排斥,许多人认为它不是正经艺术行当,为此我没少跟别人打嘴仗。但大气候不好,有些民间艺人不争气,糟蹋二人转,影响极坏,以至于许多人一听二人转就反感。每次听到有人骂二人转我就心痛,我只是个小人物,再心痛也无法改变现状。我干业余主持这些年,从未对人讲过我是唱二人转的,觉得一提这个特别掉价。直到‘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后,我才真正敢对大家说,我是二人转演员。我想现在的二人转只是个过渡阶段,舞台上演的不完全是二人转,只是二人转的一部分,二人转就像一个工程,现在才刚刚开始。真正变成绿色,成为大雅之堂的东西,还要不断努力。但我相信,有我师傅、有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二人转一定越转越火。”    
      采访临近结束时,李正春一本正经地问我们:“我说的是不是挺有文化?”还没等我们回答,他已自嘲地放声大笑起来。这就是看上去很高傲,其实很真诚、很直率的李正春。


第二章 赵本山的二人转弟子“大奎”王小宝(1)

      每次演出,王小宝都要深情地唱上他自己写的一段“靠山调”,在他情真意切的演唱中,充满了对师傅的敬重与感谢。他常说,既然已成为赵本山的弟子,就不能给师傅丢脸。王小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未成名之前王小宝就是东北地区较有名气的二人转演员,曾先后参加过辽宁电视台《共度好时光》、《乡村大看台》等节目的录制。2000年为参加东北三省二人转邀请赛,他      
    推掉了在剧场的演出,全身心地投入到参赛节目的排练之中,尽管损失了许多金钱,但却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获得了表演一等奖。对于这次参赛经历,王小宝说:“金钱和荣誉相比较,我更看重后者。”    
      王小宝出生于黑山县八道壕乡望北楼村,祖上都是农民,儿时能接触的惟一娱乐形式就是大秧歌,只要有秧歌表演,王小宝不管多远都要去看。他说:“我喜欢大秧歌的喜兴和热烈。”    
      王小宝说与二人转结缘完全是因为自己当时的身体条件。    
      小的时候我有哮喘病,每年都要发作一两次,犯病时觉都不能睡,不停地喘。弄得睡在隔壁的两个姐姐都无法入睡。我妈看我身体不好,长大肯定干不了农活,就想给我找条出路。我自小喜爱音乐,是班里的文艺委员。上初中时农村时兴唱流行歌曲,跳摇摆舞,我一唱就是大半夜,晚上回家时还要唱一路。当时村里人给我起个外号叫“吵夜郎”。我妈想孩子反正爱唱,就让他去唱二人转吧。    
      我表舅张树义、张树春都是带二人转小班的。高中毕业时,我妈就跟我表舅商量,让他们带我出去,看我干这行行不行,表舅看我身子骨干农活确实不行,就同意带我出去。当我妈对我说,你舅又要“起班”了,你跟着去吧,我觉得特别突然,这之前我妈一点都没对我说起过,但我也没反对。第二天我就跟着表舅的小班走了。    
      我们去的第一站是台安,到了那儿后,一进屋,只见一个老艺人在炕上盘腿大坐,派头特别足,我表舅对她说,这孩子想跟你学二人转。那位老艺人见我的脸长得又黑又长,根本不搭理我,更不用说收我当徒弟了。我舅看人家没有收我的意思,就对我说,那就先跟着走吧。在小班我帮着干些扫地打水的杂活。开戏时我就站在旁边看。一个月后,他们会唱的戏我全学会了。    
      当时不但住的条件差,吃的也不好,挂面拌酱油是经常的。我真有点熬不住了。长这么大我从未受过这样的罪。我想回家,又怕回家后没法跟父母交待。我舅见我灰心了,就劝我,说他当初比现在还苦,这点苦都受不了,你将来还有什么出息。没办法我只好留下来。    
      二人转走班就是走,锣鼓和随身带的衣服都得背着,我一个人背两个兜,腰上还要挎个鼓。有时从早走到晚也没地方唱,就跟人商量,不给钱也行,供饭就唱。有时运气好了也能被留下唱一个星期,有时实在没地方唱了,就找块空地把锣鼓敲上一阵,也能招来一些人。    
      “走班”一年两回,腊月、正月和挂锄。过了几个月又要“走班”了,我妈还让我舅带我去。我舅对我说:“上次没同意收你的那个老师同意收你了。”我听了特别高兴,师傅叫陈庆莲,是“上装”,辽中人,一直唱大轴,以苦戏见长,身段也好。我们这次是到台安桓洞乡演出。有个雨天,吃完晚饭后,我舅让我给陈庆莲唱一段。听完后她说:“你想跟我学戏,你有什么本事呀!”我在家看林场时,跟别人学过少林十八法,我就地给陈老师打了一套拳,见我手脚利索,动作麻利,再加上我舅在一旁说情,陈老师答应收我为徒。磕头后老师给了我一段戏《小拜年》,把词写给我,让我自己用调套词,唱的不对了老师就纠正。《小拜年》有二百多句唱词,老师睡一觉的工夫我就背下来了。老师见我还算聪明,从心里承认了我这个学生。    
      一年多后,黑山县地方戏团招学员,团长是李秀媛,艺名叫筱月霞,她看我形象一般就没要我。我继续跟小班唱。第二年黑山团招会唱戏的演员,托人找到我,我倔脾气上来了,心想当初你们没要我,现在找我我还不去呢。后来李团长开着轿车亲自把我接到团里。    
      进团后,团里分两个队,一年四季在外面演出,在沈阳就演过十几个地方。当时演出条件特别艰苦,能住员工宿舍就是最好的了。在沈阳动物园演出时,住过动物呆的大铁笼子。那时就盼着能转为正式职工,结果十年后真的转正,对我已经不十分重要了。但我还是要感谢黑山团对我的培养,感谢黑山县文化局韩卫华老师对我的大力提携,韩老师在我成长的道路中为我付出许多心血,我演出的十几个二人转都是他导演的。    
      后来团里不景气,放长假,我一想自己干吧。我开始选搭档,当时也没想谁是固定搭档。我先和孙丽荣走了一个星期的挂锄班,后来开始长期合作,越来越默契,现在在台上对方一个动作就知道要做什么。2000年,参加了东北三省二人转大赛,获得金奖。    
      2001年初,我正在锦州唱戏,听说省里要举办“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我就报名了。当时我和孙丽荣的二人转舞蹈和唱腔是大家认可的,也上过辽宁电视台的《共度好时光》。为了参加这次大赛,我们现做手绢,买大板,大板已经多少年没人用了,特别难买,跑了许多地方,光打车钱就花老了。回来后按马力老师教的方法穿大板,一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