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爱洛伊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爱洛伊斯-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信十六 德·沃尔玛夫人致丈夫

  她责备他不该硬拿妻子的品德闹着玩儿

  书信十七 致爱德华绅士

  他与德·沃尔玛夫人在日内瓦湖上遇险;他们终于靠岸。他们又乘船回克拉朗。圣普乐险些轻生

  卷五

  书信一 爱德华绅土来信

  他对圣普乐的建议和批评,对日内瓦公民奥保齐特

  的赞扬。爱德华绅士即将归来

  书信二 致爱德华绅土

  他请朋友放心:他的心已恢复平静。他详细描述德·沃尔玛先生和夫人的家庭生活

  书信三 致爱德华绅土

  朋友们在一起静思时的愉快心情

  书信四 爱德华外土来信

  他询问德·沃尔玛夫人暗自忧伤的原因;圣普乐在一封信中曾提及此事,但爱德华绅士没有收到那封信

  书信五 致爱德华绅土

  朱莉忧伤的原因是德·沃尔玛先生不相信宗教

  书信六 致爱德华绅士

  多尔贝夫人和女儿到了德·沃尔玛先生的家。大家相聚时的激动心情和庆祝活动

  书信七 致爱德华绅士

  在收获葡萄的季节,德·沃尔玛先生家里井然有序,人人欢喜。德丹治男爵和圣普乐真心诚意地言归于好

  书信八 致德·沃尔玛先生

  他和爱德华绅士一同去罗马。他告诉德·沃尔玛先生:当他得知要他承担教育孩子的工作时,他心里非常高兴

  书信九 致多尔贝夫人

  他向她讲述第一天旅途的情形。他的心又动摇了。恶梦。爱德华绅士把他带回克拉朗,使他彻底消除毫无根据的忧虑。在确知朱莉身体健康之后,圣普乐没有和她见面就重新启程

  书信十 多尔贝夫人的复信

  她责备圣普乐不去看她们姐妹俩。克莱尔对圣普乐

  所做的恶梦的看法

  书信十一 德·沃尔玛先生的复信

  他拿圣普乐的梦开玩笑,并对他怀念旧日的爱情略有责备

  书信十二 致德·沃尔玛先生

  爱德华绅士的旧情人去罗马的原因。他带圣普乐一同去的目的何在。圣普乐不赞成他的朋友和一个不体面的女人结婚。他就此事征求德·沃尔玛先生的意见,并请他保守秘密

  书信十三 德·沃尔玛夫人致多尔贝夫人

  她看出表妹心里对圣普乐有感情;向表妹指出与他接近将遇到的危险;建议她嫁给他

  书信十四 昂莉叶蒂给她妈妈写的信

  大家都因母亲不在而闷闷不乐;请求母亲为她的小马里买点札物,同时也不要忘记给她带点礼物

  卷六

  书信一 多尔贝夫人致德·沃尔玛夫人

  她告诉表姐:她已到达洛桑,并请表姐到那里去参加她弟弟的婚礼

  书信二 多尔贝夫人致德·沃尔玛夫人

  她向表姐说明她对圣普乐的感情。她活泼的天性使她和男人交往不会有风险。她守寡的理由

  书信三 爱德华绅士致德·沃尔玛先生

  由于圣普乐的循循善诱,他在罗马的艳事妥善了结。

  他接受德·沃尔玛先生的邀请,愿到克拉朗安度余年

  书信四 复信

  他再次邀请爱德华绅士和圣普乐到他家和他全家人一起过幸福的生活

  书信五 多尔贝夫人致德·沃尔玛夫人

  日内瓦人的性格、爱好和风俗

  书信六 德·沃尔玛夫人来信

  她把她想撮合他和多尔贝夫人结婚的打算告诉他,并就此事向他进献忠言;在祈祷和自由问题上与圣普乐展开争论

  书信七 复信

  他不赞同德·沃尔玛夫人撮合他和多尔贝夫人结婚的打算,并陈述其理由。在祈祷和自由的问题上,他坚持他的看法

  书信八 德·沃尔玛夫人来信

  她出于友谊而不得不责备他;在什么情况下责备。美好的愿望和迷人的幻想。朱莉的虔诚和为什么……她因丈夫不信宗教而忧伤;她的心灵得到平静;其中的原因。她告诉圣普乐:她全家将去希戎堡参加一次聚会。不祥的预感

  书信九 芳烁茵·阿勒来信

  德·沃尔玛夫人看见儿子掉进湖里,立即跳下去救他

  书信十 致圣普乐(此信系多尔贝夫人开始,呈后由德·沃尔玛先生写完)

  朱莉去世

  书信十一 德·沃尔玛先生来信

  德·沃尔玛夫人病中的详情。她与亲人和神父在几个重要问题上的谈话。克洛得·阿勒归来。朱莉临终前心灵平静。她在表妹的怀抱中停止呼吸。人们误以为她复活,当时的情景。圣普乐的恶梦竟成事实。全家悲哀。克莱尔痛不欲生

  书信十二 朱莉来信(此信附在前一封信申寄出)

  朱莉认为自己的死是上天的思赐,为什么这么说。她再一次要圣普乐和多尔贝夫人结婚;把教育孩子的工作托付给他。临终的离别话

  书信十三 多尔贝夫人来信

  向他表白她对他的感。情,并同时表明她今后要永远单身。她对他指出他肩负的重任,并告诉他:德·沃尔玛先生有可能改变对宗教的怀疑态度。她邀请他和爱德华绅士尽早来和朱莉的家人团聚。对最美好的友情和最悲伤的痛苦的生动描写

  附录一

  第二篇序言或关于小说的谈话

  附录二

  爱德华·博姆斯顿绅士的爱情故事
          
























译序





  法国文学,在路易十四于“六六一年亲政到一七一五年死的五十四年间,无论在诗歌或戏剧方面,都有许多杰出的作品。诗歌如波瓦洛的《讽刺诗》、拉封登的《寓言》;悲剧如高乃依的《勒·熙德》和《奥拉斯》,拉辛的《安德洛玛克》和《使菲热妮》;喜剧如莫里哀的《吝啬人》和《达尔杜弗》,拉辛的《讼棍》,等等。  然而,在这段期间,小说的成就却不相配称,堪与诗歌和戏剧媲美的作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仅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和费纳隆的《大累马库斯奇遇记》等少数几部作品。

  路易十四的好大喜功,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繁荣,但他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连年用兵,豢养一大批佞臣和教士,到他在位的后期,已经把国家搞到民穷财尽,威望急剧下降的地步。一七一五年他死后,王权和宗教权威立即遭到挑战,文学家对王室、贵族和教士的愚昧和贪婪,备加嘲弄,推出了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和伏尔泰的《查第格》等揭露统治阶级和社会积弊的小说,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和辛辣的笔锋,鞭笞宫廷、教会和百孔千疮的封建社会,对广大的人民起到了发聋振聩的作用。

  让一雅克·卢梭,生于一七一二年,比上述诸人出生的年份和开始文学活动的时期都晚得多;到一七五○三十八岁那年,才以一篇中奖的应征论文《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知名于文坛;一七五五年他的另一篇应征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虽未获奖,但使他更加名闻学界,进入了哲学的殿堂。然而到一七六一年,这个曾一度严厉谴责小说的人,自己也发表了一部用书信体写的爱情小说《朱莉,或新爱洛伊丝》,全书的笔调平实,以故事情节的简单独具特征。关于这一点,卢梭在他的《忏悔录》中,有如下一段叙述:

  人们在这部书中最未觉察到的、并将永远使这部书成为独一无二的作品的,是它的题材的简单和中心思想的连贯,全部思想都集中在三个人物身上,贯穿六卷,既无题外的插曲,也无浪漫的奇遇,而且,无论在人物或情节方面,都没有任何邪恶的描写①。



  ①卢梭《忏悔录》,巴黎“袖珍丛书”一九七二年版下册卷十一第三二一页。

  爱洛伊丝是法国十二世纪人;她和她的教师阿贝拉相爱,遭到她叔父的反对和暴力干预。两人虽未能结为眷属,但仍互相依恋,书信往还,直到阿贝拉死后为止。爱洛伊丝和阿贝拉相爱的故事,哀艳动人,得到了卢梭的同情。因此,他把他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朱莉比做爱洛伊丝,将他的小说取名为《朱莉,或新爱洛伊丝》,用醒目的标题,表明书中的女主人公朱莉和十二世纪的爱洛伊丝在爱情上有相似的不幸遭遇。全书的故事,令人悲切:朱莉·德丹治和她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相爱,大到她父亲德丹治男爵的反对。德丹治男爵的封建意识极深,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平民。于是,在朱莉的表妹克莱尔和圣普乐的朋友、英国人爱德华·博姆斯顿的安排下,圣普乐离开朱莉,从瑞士到法国,之后又随一支英国舰队到海外远游,以期忘掉他和朱莉的感情,而朱莉迫于父命,和一个与她在年龄及宗教信仰上都有极大差距的俄国贵族沃尔玛结婚。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是纯洁和真诚的;他们虽被迫分离,不能结合在一起,但他们时有书信往还,倾诉真挚的情谊。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就是通过他们两人之间,以及他们与克莱尔、爱德华·博姆斯顿和沃尔玛之间往来的书信展开的。从全书的结构,就可看出作者对题材的处理独具匠心。前三卷主要铺叙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的发展,后三卷通过他们爱情故事的叙述,尽情讴哥美好的德行,赞美婚姻的神圣,吟哦自然的风光,针砭社会的积弊,对当时的宗教、文化、伦理道德与各国的风土人。情,均有细致的描写和探索。全书的语言平易,不变不枝,行云流水,以文笔清新朴实的美,打动读者的心。在卢梭的笔下,一部爱情故事,实际上成了一部颂扬善良风尚、匡正民风民俗和描绘大自然的美的散文诗。书中最令人同情和赞美的,是女主人公朱莉和她在爱情上所表现的美德。朱莉和圣普乐都是多倩的。然而,正如圣普乐在致朱莉的一封信中哀叹和预言的:“多情的心,是上天赐予的危险的礼物;谁接受了这件礼物,谁就注定要在世上遭受苦难和折磨。”圣普乐始终眷恋着朱莉;而朱莉也没有忘记她昔日的情侣,同时,作为妻子,她又坚贞地忠实于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沃尔玛对两个青年人之间过去的爱也表示充分的理解,并对他们的美德完全信任,把圣普乐接到自己的家,待以真诚的友谊。后来,朱莉因跳入湖中救她跌落水中的孩子,竟至一病不起。她在临终前给圣普乐的一封信中说:“使我们两人在地上分离的美德,将使我们在永生之地结合。”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的不幸结局,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因此,《新爱洛伊丝》一出版,就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爱洛伊丝》共分六卷,计一百六十三封信,有些信长达数十页之多,全都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纯洁的爱情,建立美好的家庭,进而建立良好的社会。“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是卢梭在他的另一部著名小说《爱弥儿》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它代表了卢梭的全部思想,贯穿了他所有的著作,特别在《新爱洛伊丝》中,通过书中人物的塑造和社会风尚的描绘,早已反复加以表述①。他得出的结论是:要使人成为善良的人,就要有一个良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