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联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死亡联盟-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饶漱石笑笑,说:“难道你真没听说……五马进京,是指中央局五位书记调中央来嘛。”
  高岗又故意问:“那一马当先呢?”
  饶漱石讨好地说:“就是指你高主席啊。这话还真形象,你四蹄生风,哒哒哒地跑在最前面,带领我们跑。我们追都追不上啊!”
  饶漱石边说,还边加上动作表演。
  高岗一仰脖子哈哈大笑。
  高岗笑罢,随即一本正经地说:“漱石同志,今后我们在一起工作了,多配合吧。用小日本的话说,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
  饶漱石也哈哈地笑了,连连说:“互相关照,互相关照!”












  中南海一间会议室里,政治局正在召开会议。
  由于这是一次汇报会,座位的排列与往常有所不同。
  会议桌主要的一侧,中间端坐着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高岗、陈云、邓小平、彭真、董必武、林伯渠等分列两边。毛泽东的对面,坐着薄一波和财政部、商业部的领导人。
  政治局平时开会之前,气氛是很活跃的。由于政治局委员们平时不在一起办公,只有开会才能互相凑在一起,因而见了面总是显得很亲切。往往有的谈笑风生,有的在小声商量事情,还有的在近处走来走去,利用会前有限的时间活动活动筋骨,因为会议一旦开起来,差不多一坐就是半天。
  可是今天,会议室里却十分沉静。大家都默不作声,忙着翻阅桌上的文件、材料。就连平时会前习惯于在周围走动的高岗,此时也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用心思考着什么。
  毛泽东没有翻阅眼前的文件。他目光炯炯,神色严峻,只是一个劲儿地抽烟。
  会场的气氛,显得有点异样。
  周恩来的表情也不轻松。他时而翻阅手头的文件,时而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时而看看毛泽东。他看到毛泽东手中的香烟只剩下烟蒂了,便对毛泽东说:“主席,开始吧。”
  毛泽东点点头,然后将烟头按在烟灰缸里,很利索地轻轻一旋,烟头就掐灭了。
  周恩来主持会议,他环顾四周,说:“现在开会。今天,由财政部把新税制的问题,向政治局做一个较为详细的汇报。主要汇报这么几个问题:修正税制的目的,新老税制有什么不同,新税制贯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毛主席批评后采取的补救措施和解决办法。主席,你看呢?”
  毛泽东点点头。
  周恩来又转向薄一波说:“一波,这样行不行?”
  薄一波连连点头说:“好,好。先请吴波同志汇报,我最后再做点补充。”
  吴波是财政部副部长。他戴上眼镜,先掏出手绢,轻轻擦了擦额头沁出的汗珠,然后从公文包里拿出好几份材料,照事先准备好的稿子汇报起来。看得出,他有些紧张。他真怕汇报不好,过不了毛泽东、政治局这一关,招致更为严厉的批评。
  在这之前不久,毛泽东已经严厉地批评过财政部了。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1952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上赫然登出了《关于税制若干修正及实行日期的通告》,发表了题为《努力推行修正了的税制》的社论和《全国工商联筹委会拥护修正税制》的报道。
  这是一条特大新闻。
  修正了的税制公布后,谁也没有想到,竟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轩然大波。
  1月9日,山东分局第二书记、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向明等三人联名给中央写信,说他们不懂,为什么新税制执行后引起了物价波动、抢购商品、私商观望、思想混乱等。
  1月11日,北京市委也写信给中央,反映北京的商店里出现了抢购风潮,物价持续上涨,街上群众议论纷纷,政府门口上访人员大量聚集。
  随后,各大区各省市财政委员会也纷纷写信、打电话给中央财政委员会,反映在执行新税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麻烦。
  事情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
  毛泽东过问了。
  1月15日,毛泽东给周恩来、邓小平、陈云、薄一波写了这样一封信:
  新税制事,中央既未讨论,对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委亦未下达通知,匆卒发表,毫无准备。此事似已在全国引起波动,不但上海、北京两处而已,究应如何处理,请你们研究告我。
  此事我看报始知,我看了亦不大懂,无怪向明等人不大懂。究竟新税制与旧税制比较利害各如何?何以因税制而引起物价如此波动?请令主管机关条举告我。
  周恩来接信后,立即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反复看了数遍,连夜给毛泽东写信,谈了处理办法。勤勉谨慎的周恩来,写完信后没有马上送走,而是把薄一波找了来。












  “一波,你看,新税制主席批评了。”周恩来把毛泽东的信交给薄一波看。
  薄一波接信看罢,脸色骤然变了。他看到信中毛泽东词锋甚严,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他沉默了半天,才说了这么一句:“看来,问题严重了。”
  “这事主要怨我,事先考虑不周。”周恩来接过信,诚恳地说。
  周恩来做自我批评,也是有原因的。财政部提出修正税制的具体方案后,向他做了汇报,他在1952年12月26日主持召开政务院第164次政务会议,批准了这个方案。接着,他还向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及工商界知名人士征求了意见。
  薄一波见周恩来表情很难过,就说:“不,总理。这事是财政部办的,我这个当部长的,理所当然地应该负主要责任。”
  周恩来向薄一波投去感激的目光,摆摆手说:“先不谈责任了。还是把补救措施和解决办法议一议吧。你看我给主席的信中谈得行不行,问题说清楚了没有,解决的办法得力不得力。”
  随后,两人在一起字斟句酌地研究起来。他们商讨的结果,决定马上由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派出若干个小组分赴各大中城市检查,每天与各主要城市通话联系,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先在现有基础上做做工作看,若问题还不能解决,就果断地停止执行新税制。财政部注意整理个材料,待适当的时候,向毛泽东、政治局全面汇报一次。
  这样,就有了这次汇报会。
  吴波在汇报中,主要讲了下面一些内容:
  建国后,我们按照“暂时沿用旧税法”,部分废除,逐步整理的方针,建立起了自己的税制,这就是1950年初,政务院通过并颁布的《全国税收实施要则》。税法从当时国营和合作社经济还很薄弱的实际出发,做了一些特殊规定,比如:国营工商业总分支机构内部调拨货物不纳税;委托私营企业加工只就工缴收益按工业税率纳税,私商为国营企业代购代销产品,按实际所得的手续费征税;新成立的供销合作社免纳1年所得税,营业税按2%的税率征收,并打8折优待;新成立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免纳营业税和所得税3年,等等。
  可是,进入1952年下半年,税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由于经营方式、流通环节的变化,商品中间流转环节减少,使得营业税中的批发营业税减少或很难收上来,国家税收有下降趋势。一方面原定的税收难以收上来,另一方面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税收还要不断增加,再加上“三反”、“五反”刚刚结束,资本家叫苦,种种原因,决定了税制必须修正。
  税制修正的原则是两条,一是保税,二是简化税制。
  从保税而不是增税出发,进行了三点修正:第一,工业总分支机构从生产、批发到零售,要交纳三道营业税;商业总分支机构从批发到零售,要交两道营业税,改变过去“相互拨货”“不视为营业行为,不课征营业税”的做法;第二,为了堵塞漏洞,规定工厂直接卖货给零售商时,须将工商两道批发营业税移到工厂直接缴纳;第三,取消对合作社征收营业税打8折的优待,取消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免纳所得税的规定。
  从简化税制,变“多种税,多次征”为“多种税,一次征”出发,主要做了两点修正:第一,试行商品流通税。将卷烟、烟叶、酒等国营工业能够大量生产,国营和合作社商业在批发环节上能够控制的22种商品的货物税、批发营业税、零售营业税及附加、印花税等,合并为单一的商品流通税,在批发和收购环节一次征收。一种商品只要缴纳了商品流涌税,就可行销全国,不再缴纳其他税和附加,大大简化了纳税手续。第二,货物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也将一些项目合并简化。对批发环节征税问题,原来设想过公私区别对待,即国营不征,私商照征。可是,在征求意见时,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不同意,因为“三反”“五反”后,私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上有困难,应适当扶持一下,如果在税收上区别对待,势必挤了他们。资本家躺倒了,对发展经济不利。我们考虑这个意见有道理,就采纳了。












  新税制公布后,引起了波动。现在看,新税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比如,操之过急,工作不细,宣传不够,听取各方面意见不够。有些具体条文修改得不适当。有些提法,像“公私一律平等纳税”,也不妥当。加重了国营企业的税收负担,个别商品确实因为实行新税制而提了价。某些私商和资本家占了些便宜。对人民群众思想上、心理上也有一定不良影响。
  新税制的教训,主要有两条:第一,急于出台,太过于匆忙,使许多工作没有跟上,结果陷于被动。第二,一些同志被胜利冲昏头脑,认为从日本投降到解放战争胜利,胜利来得很快,因此不顾经济工作的复杂情况,单凭热情办事,从主观出发,不懂得一个环节变了其他的环节也要变,违反了经济工作的客观规律,这就要受到惩罚。
  吴波汇报完后,薄一波发言做了自我批评,非常爽快地承担了责任。
  随后,周恩来也做了自我批评。
  毛泽东讲话了。毛泽东一改平时政治局开会时讲话谈笑风生的风格,神色冷峻,口气十分严厉。他说:
  “财政部的汇报,问题讲清了没有?实质抓到了没有?不知在座的同志怎么看,反正我看没有。新税制,新不新啊?新嘛。过去没有的提法,现在有了,还不新吗?新税制,新在哪里啊?新在‘公私一律平等纳税’。共产党历来是提倡社会主义之公,反对资本主义之私的。这下倒好,公私一律平等了,这还不新鲜吗?我们应当承认,这是个创造,是个新鲜的提法。可是,很遗憾,这个口号违背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是错误的,是完全错误的!”
  说到这里,毛泽东的声音因激动而提高了。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放低了声音,接下去说:
  “税务,事关国家的财政来源,事关国家的经济命脉,岂可等闲视之。修正税制,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么大的事,事先没有报告中央,没有找中央商量。可是报告了资本家,找资本家商量了,把资本家看得比党中央还重!”
  说着说着,毛泽东激动起来,“叭叭”地用手指敲起了桌子。他用他那炯炯的目光环顾四周,这是他听取大家反应的特殊形式。他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