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联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死亡联盟-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着说着,毛泽东激动起来,“叭叭”地用手指敲起了桌子。他用他那炯炯的目光环顾四周,这是他听取大家反应的特殊形式。他发现,大家都在凝神静听。他特别注意到,周恩来和薄一波在埋头做记录。
  毛泽东放开声音讲下去:
  “新税制我们说不好,人民群众说不好,国营企业说不好,有没有说好的呢?有啊。谁呀?资本家。这个新税制得到资本家的叫好,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实行新税制不是什么具体工作方法问题,也不是什么考虑不周的问题,而是个原则问题,政治问题,大是大非问题。新税制不是一般的错误,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在这个错误的背后,有个分散主义、自由主义的东西在作怪。事先不请示,不报告,草率行事,擅自作主,这不是分散主义是什么,不是自由主义是什么,不是组织纪律观念薄弱是什么?”
  高岗一直在注意倾听,并偶尔拿起笔来在本子上记下什么。他还不时地悄悄观察周恩来的表情。他心里琢磨开来,毛泽东如此严厉批评周恩来,这意味着什么呢……
  毛泽东的批评震动了与会的政治局委员们。他们都听出了,毛泽东批评的重点,还不在新税制本身,而在于事先没有报告中央。也就是说,在毛泽东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台如此大的政策,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实行新税制,全国上下议论纷纷,而他作为党和政府的主席却蒙在鼓里,这不能不使他格外恼火。
  毛泽东讲到最后,提出要坚决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和分散主义。他面冲着周恩来,明确指示,中央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政治局和政务院的工作分工要重新调整。
  高岗听了,心头猛地一动。












  晚上,高岗又是在家中宴客,宴会后照例安排有舞会。满面春风的高岗,陪同客人刚要步入舞厅,秘书前来报告说,接到中南海电话,毛泽东主席要同高岗随便聊聊,问高岗有没有时间。
  高岗一听,毫不犹豫地说:“主席找我,没有时间也得有时间。赶紧回话,就说我马上就到。”
  高岗礼貌地向客人表示歉意,并交代左右安排好客人的活动,不要因他的失陪而坏了客人的兴致。以好客闻名的高岗,其实是把请客作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传播新闻、交换情况的手段。他的家门口,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有时甚至天天请客。他十分注意把家中的宴请活动安排得周到、热闹,既随意,又丰富多彩,以便增强吸引力,让人们乐于前来。因为凡他请来的客人,在他看来都是用得着的。
  一辆崭新的苏联产的黑色吉姆轿车,早已等候在大门口。高岗一头钻进轿车,从东交民巷8号的住处快速向中南海驶去。
  高岗对毛泽东,充满了敬畏之情。
  算起来,在中央领导层的主要领导人中,高岗和毛泽东相识得最晚。然而,他们两人的关系却一直相处得不错。
  谢子长、刘志丹领导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陕北革命根据地,高岗是最早的一批参加者之一。1934年秋,谢子长在战斗中负伤,加上有病,于次年2月去世。刘志丹受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残酷打击,一度被投入监狱。高岗也被殃及,同刘志丹一起被关进了牢中。及至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亲自平反了刘志丹的冤案,才把刘志丹、高岗等人放了出来。可惜的是,第二年4月,刘志丹率部参加东征,在晋西三交镇战斗中英勇牺牲了。
  高岗打内心里感激毛泽东。因为他知道,要不是毛泽东的解救,他将一直背着“错误路线”的枷锁,政治上就被判了死刑。甚至很有可能,他早就被真正的错误路线杀掉了。他心里清清楚楚,王明路线错杀的高级干部,实在是太多了。
  1936年,高岗被派往内蒙古地区担任党的主要领导。内蒙古是陕甘宁根据地的靠背,党中央到陕北后,是始终重视内蒙工作的。考虑到高岗对陕北、内蒙古一带情况熟悉,工作有一定基础,党中央多次专门讨论内蒙古地区的工作,帮助建立了以高岗为首的内蒙古工作委员会。
  1937年上半年,以高岗为首的内蒙古工作委员会撤消,成立了中央少数民族委员会,其中包括做回族的工作。高岗又开始了与三教九流打交道。他凭借自己剽悍的体魄、豪爽的性格、流利的口才和高深莫测的城府,纵横捭阖,如鱼得水。就连反复无常、难以驾驭的“哥老会”,也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1937年11月,毛泽东和张闻天、萧劲光联合致电高岗,任命他为八路军骑兵司令,任务是率骑兵团及蒙汉支队向内蒙古出动,活动于陕北的靖边、定边、安边以北及沙漠以南地区,联合内蒙古边境各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高岗的骑术甚精,他的坐骑是一匹纯种蒙古马,通体雪白,高大勇猛。他骑在马上一身戎装,腰插双枪,往来驰骋,威风凛凛。
  在干部问题上,毛泽东是主张搞“五湖四海”的。他对陕北根据地的创建评价甚高,曾多次说过,如果没有陕北根据地,红军长征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他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看到中国党内和红军内,客观上存在着“山头”,而所谓“山头”,其实就是某一方面的代表。于是,他把陕北根据地同瑞金、鄂豫皖、湘鄂西等一样,也看做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突出的代表。有一次,他召开陕北老干部座谈会,会上有些人反映说,谢子长、刘志丹牺牲了,论资历,就数高岗了。当时,毛泽东对高岗并不熟悉,当然也谈不上更多的了解,但既然大家这么反映,陕北也应当有自己的代表人物,于是就把高岗从内蒙古调回了陕甘宁边区。












  高岗的工作能力是很强的,加上在中央眼皮子底下工作,有成绩容易被看到,和中央领导接触又多,很快他就成了一颗上升的明星,以让人吃惊的速度发展了起来。
  毛泽东对高岗也是很器重的。战争年代不说,就是在建国后的不长的时间里,毛泽东对高岗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所表露的观点,像对待山西合作社的态度、工会工作的方针、东北富农党员问题等等,都十分赞赏。对高岗所主持的工作也十分满意。抗美援朝,毛泽东倚重彭德怀和高岗。毛泽东有许多电报,是发给彭、高两个人的。高岗在东北主政,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有的被中央转发,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像著名的“三反”运动,就起源于高岗。1951年11月1日,高岗向中央做了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深入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报告。这个报告反映的情况,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11月20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的转发这个报告的批语中,首次提出了“在此次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进行坚决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刘青山、张子善就是在“三反”运动中被查出犯下了贪污罪,从而被毛泽东亲自批示处决的。
  高岗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善于总结经验,勤于向上汇报情况。他到中央工作不久,就将国家计委1952年12月的工作情况和1953年第一季度的初步工作要点给毛泽东写出报告,毛泽东收到后的第二天就批示说:“报告我已看过,认为很好,可即照此进行工作。此件并已送各政治局同志阅看。”
  这次毛泽东召见高岗,并不是开会,而是私下两个人带有聊天性质的个别交谈。这对高岗来说,是意想不到的事。
  当高岗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的时候,毛泽东已经等候在外面的会客室里了。
  高岗一开始有点受宠若惊,但很快,他这种感觉就消失得一干二净了。他想,自己是堂堂的东北最高首脑,又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毛主席就是再伟大,平等地坐在一起谈个话、聊个天算什么!毛主席高看我高岗一眼,给我高岗以礼遇,也是应该的嘛。旧时的帝王都能做到礼贤下士,何况共产党的领袖,何况我高岗也不是什么“士”!
  这次谈话,毛泽东自始至终兴致勃勃。谈话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宽,内容之重要,气氛之亲切自然,这一切都出乎高岗的意料,令高岗兴奋不已。
  他认为摸到了毛泽东的底。这个底既包括毛泽东对他高岗本人的看法,也包括毛泽东对其他人,尤其是对刘少奇、周恩来的看法,还包括毛泽东本人对一些重大问题,像国家的领导体制、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央领导层的分工和调整、和苏联的关系等问题的意见和思考。
  步出菊香书屋,高岗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脚步轻盈得如同搂着年轻姑娘跳舞。坐在回家的车上,他向后座上一仰,翘起了二郎腿,竟然情不自禁地哼起小调来。
  司机听出他哼的是东北“二人转”,感到很新鲜,回头瞧了他—眼,说:“高主席喜欢‘二人转’?”
  高岗微微一笑,说:“凑合吧。吃了几年东北的高粱米,对它有了点兴趣。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秦腔。另外,咱陕北民歌也不赖哟。”
  司机不再说话,专心开他的车去了。不一会儿,他听到后座上的高岗又低声哼了起来。不过,这回他却再也判断不出,高岗唱的究竟是秦腔,还是陕北民歌。也许是他根本就分不清,也许是高岗唱跑了调。












  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和煦的阳光,轻拂的春风,清新的空气,加上盛开的海棠花,这一切把中南海西北角的这个四合院装点得充满了生机。
  邓颖超在院子里散步,她显然为眼前的春色迷住了。她知道周恩来最喜欢海棠花,便冲着里面大声叫道:“恩来,恩来!”她想让周恩来出来活动活动,赏赏花,也换换脑筋。他已经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了。
  可是,周恩来没有回声。
  邓颖超返身进屋,发现周恩来已伏在案头,睡着了。
  “唉,他总是这样,没白没黑地工作,从来不知道爱惜自己。”邓颖超顿时心生怜意。她放轻了脚步,转身去卧室取来一件衣服,想过去为他披上,防止他着凉。谁知周恩来睡觉一向很警觉,这时一下子醒了。
  “你看,瞌睡虫来了。”周恩来不好意思地笑笑说。
  “你呀,就是不注意休息。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你还记得这是谁说的吗?”邓颖超疼爱地批评说。
  “列宁说的嘛。”周恩来指指案头堆积的文件,说:“有什么法子呢?都是急件,压不得的。”
  周恩来说着,伸了个懒腰,忽然警觉地问:“嗳,你没有得到允许,怎么到我办公室来了?”
  周恩来的保密观念和党性观念很强,他和邓颖超曾经有过约定,虽然他们两个生活上是夫妻,但平时不能随便谈论党内的事。周恩来的文件,不能随便看。周恩来的办公室,不经允许也不能随便出入。
  邓颖超知道周恩来是在认真地提这个问题,也半认真半玩笑地反问一句:“谁允许你在办公室里睡觉了?”
  周恩来一怔。邓颖超见状,随即笑着说:“走吧,我邀请你出去赏花。你看外面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