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6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晕恢揖呓耄 
  不过,皇帝对司马光生前一直印象不错,到底也没有狠心颁下鞭尸诏书。章惇收拾死人没成功,但是对活人就不用顾忌什么了,司马光家的财产被没收,子孙的俸禄官衔一概取消,司马光的荣耀牌坊被拆除,碑文予与磨平。 
  甚至还差点造下了一个千秋大孽:曾有官员奏请朝廷把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于以毁灭,幸而有人反对,神宗曾经为《资治通鉴》写序。这才使小皇帝没敢继续“破四旧”,这部宋前的正史才得保全。 

  罢黜、监禁、贬谪的圣旨频频颁下,与苏东坡遭贬的同时,三十多个元佑期间的大臣受了降官或贬谪。章惇因为皇太后摄政期间曾身遭监禁,现在报仇的机会终于到来,一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章惇岂肯善罢? 
  至于已经闻名天下的苏门四学士,当然也免不了被贬谪的宿命,章惇甚至发明了一个绝招:利用调动折腾你!被流放出去的人的官位可以逐渐贬低,跟着的自然是随意调动,中国大的很,你们就被差官押解着东西南北的辛苦旅游吧。 
  非常时期,可以设置非常机构。朝廷设立“专案组”专门负责贬官事宜。这是种类似于后世“文革小组”的东西,权力与之相仿佛,狠心好像还不如后来者,不过效率要远远超过:元佑大臣无一得以幸免,先后惩处了元佑官吏八百三十人,最后还立碑纪念,命名为《元佑党人碑》。后来蔡京登徽宗相位后正式定名为《元佑党籍碑》,再后来干脆称呼为《元佑奸党碑》或《元佑奸臣碑》。 

  对苏东坡兄弟的处置,尽显了章惇的苛酷无情,苏辙再次被贬谪雷州时,他竟密令把苏辙从官舍中逐出,苏辙只有被迫租居民房,而章惇则趁机控告苏氏兄弟仗官势强租民房,幸亏苏辙仔细,一直保存着租约为证,最后才不了了之。 
  后来章惇也被流放到雷州,他租房居住时竟然没有人愿意租给他:“谁敢把房子租给你?以前我们把房子租给苏家兄弟,惹上的麻烦还少么?”――自食其果,所言不虚。 
  章惇最明白斩草要除根,基本遵照凡持不同政见者一个不留的原则,就连九十一岁高龄的文彦博,也被降级罢黜,这位太师荣衔的四朝元老一个月之后,便含辱咽气;吕大防、范祖禹、刘挚、梁泰等都在流放中丧命,那梁泰连运尸回籍归葬祖荧都被明令禁止。 
  由此看来,对苏东坡的处置,章惇还是发了一丝善心的,毕竟苏东坡名声太大,大宋的祖制又不得戮杀大臣,章惇只能期望苏东坡在被贬的途中或谪地自己死去了。 
  至于元佑诸臣的罪名?各有不同,尤其以苏辙的罪名最为奇特,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苏辙比苏东坡提早一个月遭到罢黜,他是因为上书反对朝廷归回神宗祖制的政策二遭弹劾,但弹劾的理由却是因为“引证举例有贬低先皇之嫌”,苏辙在本章中举谁为例呢?汉武大帝! 
  苏辙从历史引证举例,证明后代帝王往往修正前代帝王的政策。他引证的是汉武帝,一位李姓御史,对皇帝说:“苏子由把神宗比为汉武帝,是对神宗大大不敬。” 
  小皇帝好像根本不知道这汉武帝是何许人也,认为以汉武比喻先皇,那还了得?岂不是公开羞辱先皇?汉武帝有先帝伟大吗?要坚决给老爸出这口恶气!便削除了苏辙的门下侍郎高官,发到汝州为太守,几个月后又调往高安。 
  汉武若地下有知,还不被这昏庸无知的皇帝给再气死一回?就是被“羞辱”的神宗皇帝本人估计也要被气歪鼻子。 
  皇帝不读书,神仙坐蜡烛! 

  苏东坡被贬的罪名还是老把戏,御史弹劾苏东坡在执掌草诏大权时作词讥讽先朝,开始是以本官知守英州,结果中途就被免本官,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也就是说,官衔还有,就是别上任,去岭南荒蛮野地玩你的诗词去吧! 
  惠州在宋代确实被认为是个荒蛮之地,位处岭南,气候潮湿多雨,风传瘴气弥漫,是个最不适应人类居住的城市,京师的章惇等新政高官认为:五十九岁的苏东坡能活着回来?除非发生奇迹! 
  (请看下篇:八十九、诗意人生南北路) 

日期:2009…12…01 08:07:15 

  八十九、诗意人生南北路 
  对于昔日好友章惇,苏东坡太了解了!不仅于此,就是对自己苦心教导八年之久的小皇帝,苏东坡又何尝不深知其性情心思? 
  早在一年前,苏东坡就曾上表给哲宗,表示倘若他不纳臣子的忠言,自己宁愿做“医卜执技之流,簿书奔走之吏”,也不愿在朝中担任侍读之职。 
  现在哲宗已亲政,年号已改为绍圣元年,章惇登上相位,自己的仕途前景那就是明摆着的事了。所以,被降一级调充英州太守自然不会是结局,不过也没什么,苏东坡现在只盼往能安然退归林下,与全家厮守于宜兴,现在不做官,苏东坡认为求之不得,难道还要留在朝廷同流合污不成? 
  果然,苏东坡全家连京师都没走到,再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的诏命就半路截住了赴任的苏东坡,这时他弟弟苏辙已经到任汝州,苏东坡索性先去探亲,也好筹集些这长的连他自己都说不清多长的长途旅资,――从当时中国的最北端,穿越整个中国,去那大宋最南端的惠州。 

  苏东坡对银钱上的琐事向来不在乎,但现在不同了,穷家也须富路,没钱寸步难行,一路究竟需要花费多少?谁也说不准,苏东坡不得不求助于现在家境稍好的弟弟苏辙。 
  苏辙这八年官做得较为平稳,直升至宰相之位,比居所不定的苏东坡还是要强好多的。但是到了汝州之时,被降职的苏辙现在境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了,仅挤出了七千缗铜钱供哥哥在宜兴安家之用。 
  考虑到苏东坡曾经在宜兴购置一套满意的房产才花费五百缗,这个数目也可称巨款了。――现在不是去英州做太守,是远赴岭南,苏东坡已经决定全家留在宜兴,自己只带二十二岁的幼子苏过及侍妾朝云前往。 
  贬谪还在继续,离开汝州刚上路,苏东坡本官又被降一等:落左承议郎、责授建宁军司马,还是惠州安置,又加了一条:不得签署公事。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83节     
      
    由牛扑web8562125。w150。host…diy搜集整理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83节 
作者: 子金山 
         
  这些,苏东坡还是不大在乎。但是这一路南行,翻山越岭,陆路风霜却是难以到达目的地,甚至有可能病死在缺医少药的路途。苏东坡只有给皇帝上了一道使人读之恻然的表章,请求允许乘船南下。 
  看来小皇帝对老师还是有那么一点恻隐之心,给予批复恩准。 
  但是,在得到小皇帝的批复之前,苏东坡全家还是经受了一番惊恐,据宋人笔记《石门文字禅》载:苏东坡在送全家去宜兴时,坐的是一只官船,夜宿分风浦,当地主管运输的发运司知道了苏东坡官职继续被贬,认为苏东坡已经没有资格再乘官船,便派了五百士兵前来夺舟,大概也是想在朝廷新贵那里表现一番吧。 

  兵到江边,正是半夜,这时苏东坡如被从船上赶下,那全家人就是连寻一所破庙安身也不可得。苏东坡便与带队的军使商量,请求允许自己连夜摇橹赶到星江,然后就地买舟。幸亏这位下级军官还没有上级那般高的政治觉悟,允许次日中午收回船只。 
  当时江面无风,靠摇橹是赶不到能买到江船的豫章的,苏东坡只得焚香祷告龙王:“苏轼来往江湖三十年,应该是龙王爷的故人旧识了吧?现在老朋友遇到了难处,你应当哀怜帮一把了,给阵顺风,让老友天明赶到星江,中午船到豫章,就算帮了故人的大忙,如不然,老友全家可就要露宿荒野了!” 
  据载:苏东坡刚一祷告完毕,一阵强风吹起,船帆涨满,其快如飞,早饭未熟,已过杨澜,船到豫章,时正当午。后来回程时,苏东坡曾写了一篇祭文,向龙王道谢。――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陋室铭》中的首句,莫非源出此典故? 
  舟过宜兴之后,同行人便仅剩下了爱妾朝云与小儿子苏过,以及两个年长的仆妇。这时东坡门人靖州太守张耒,派了两个老兵一路护卫服侍,才算帮了患难中的苏东坡之大忙。 
  朋友千个不算多,关键时刻见友情!可是,还有这样的格言:仇人一个不算少,落井下石危难时。苏东坡的这次贬谪,就是拜旧时好友章惇所赐,现在成了近乎不共戴天的仇人,这样的朋友兼仇人,一个足至于苏东坡水深火热。 

  首次罢黜苏东坡的圣旨就是章惇指使苏东坡的另一位旧友林希起草,诏中曰: 
  “若讥朕过失亦何所不容,乃代子言低诬圣考。乖父子之恩,绝君臣之义,在于行路犹不戴天,顾视士民,复何面目?汝斌文足以惑众,辩足以饰非,然而自绝于君亲,又将谁态?” 
  这还不算,圣旨中还借小皇帝之口大骂苏家一门:“父子兄弟挟机权变诈,惊愚惑众!” 
  据载此语被苏辙看到,林希竟然把这位前宰相给骂哭了!苏辙边泣边说: 
  “我兄弟遭到侮辱并没有什么,先人何罪呀!” 
  苏东坡便不同,看到这林希的辱骂之文,不但丝毫不放在心上,反倒欣赏起圣旨的文采来了,出言赞曰:“林大也会作文章了!” 

  这简直把林希给挖苦到了骨头! 
  这林希也是苏东坡的旧交,两人除了同朝为官之外,又是杭州任上的交接太守,苏东坡入主翰林院,林希曾专门来信作贺,贺词几乎将苏家捧到了天上: 
  “父子以文章名世,盖渊云司马之才;兄弟以方正决科,迈晁董公孙之学!” 
  现在苏门失势,林希眼睛一眨,母鸡变鸭,来了个翻脸不认旧友,提笔诋毁己言,骂人尽显文采,反目为仇高才。 
  谴责之文还有句:“苏轼其罪甚恶,论法当死!先皇帝赦而不死,于苏轼恩德厚矣!……引辙弟为己助,自以为得计,罔有悛心!……乃代予言,诋毁圣考,乖父子之亲,害君臣之义!……市井不为,缙绅共耻!” 

  据载,林希起草完此旨,也觉过分,投笔于地,对天感慨:“坏了我一生名节啊!” 
  此事载于《长水日抄》,文中叹息这林希不值,竟为了一时图进,留下万代讥讽,“权位能移人若此!”――权力官位,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情,能混肴人性的善恶,能使婊子显出贵妇之风采,能让天使化为撒旦! 
  不过,现在这些与苏东坡都没有干系了,苏东坡最关注的是路途的艰辛,是大臾岭的险峻,是岭南的淫雨,是步步远离的亲情! 
  诗人已历仕途的坎坷崎岖,命运的荣枯盛衰,现在命运的突变,苏东坡不以为奇。诗人的宿愿本是求之已久的平淡,内心早已无忧无惧,心中一片安温宁静。 
  穿过美丽乡野,经过高山深谷,越过高山急流,感受摄魂险关。苏东坡于九月跨越了著名的大臾岭,大臾岭为赴广州的必经之路,这是一条充满危险的旅途,头上云天,不过咫尺之遥,两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