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6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穿过美丽乡野,经过高山深谷,越过高山急流,感受摄魂险关。苏东坡于九月跨越了著名的大臾岭,大臾岭为赴广州的必经之路,这是一条充满危险的旅途,头上云天,不过咫尺之遥,两边深豁,令人头晕目眩,过往商旅往往有去无回,行人通过险关之后,大多不由怅然兴叹,在岩石上题诗留句寄感慨者屡见不鲜。 

  身置峰顶,举手扪天,苏东坡感觉到的只是人类的渺小,行为之卑鄙!山上清风扫荡尘思俗念,诗人心头豁然空明,前面,便是被称为荒蛮岭南的惠州,此刻却化为诗人心目中的一方乐土! 
  苏东坡此时已经心清神怡,像是负载的骆驼进了沙漠的绿洲,轻松之下,诗人通过关隘之后,游历了佛教禅宗的圣地南华寺。 
  没想到他乡遇故知! 
  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苏东坡巧遇了道士老友吴复古,这给他惠州的流放送来了挚友同好,这吴复古却是真正的道士,无忧无虑,身神俱佳,苏东坡请教道士长寿绝招,吴道士回答了两个字: 
  “安。和。” 

  来到了惠州的苏东坡能否真正的心安气和? 
  差不多,绍圣(1094)岁末,刚到惠州的苏东坡便信意填词《西江月(咏梅)》一首: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澈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澈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从本词可以看出,被远谪至岭南的苏东坡的确心安气和,大家注意到了吗?本词的下阙是词人巧妙的将上阙一字不差倒过来填上的,被称为“回文体”。 

  祖宗的汉字,妙!词人的逸趣可见,非心安气和,岂能为之? 
  解释一句:下阙首两字“挂凤”是一种惠州特产绿毛小鸟,鸟名“幺凤”。再补充一点:本词填写于西湖,惠州西湖。 
  (请看下篇:九十、东坡到处有西湖) 

日期:2009…12…01 13:07:23 

  九十、东坡到处有西湖 
  说到西湖。据载,中国竟有“西湖”三十六处之多,而公认能与杭州西湖鼎足而立的却唯有两处:颖州、惠州西湖。宋朝诗人杨万里曾有诗:“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与罗浮”。――这罗浮即是指的惠州。 
  史曾有句:“海内奇观,称西湖者三,惠州其一也”及“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 
  其实这三处西湖都不过是因为苏东坡对之青睐而已,没有苏东坡,这三个“大藕坑”难说有人理睬,杭州西湖不敢说,那惠州西湖就不一定存在了! 
  惠州西湖在苏东坡来到之前的确不存在,名曰:“丰湖”,地处惠州故城之西,苏东坡喜爱上此湖之后,在自己的《赠昙秀》诗中,将丰湖称作西湖,是苏东坡给惠州的丰湖命名为“西湖”。 

  诗人留句:“北客几人谪南粤,东坡到处有西湖”。 
  惠州西湖原是横槎、天螺、水帘、榜山等山川水入江冲刷出来的洼地。西枝江改道后的河床遂成为湖;西面和南面群山环抱,北依东江,面积3。2平方公里。 
  惠州西湖,群山环碧,竹岸杨堤,林木青葱,水色山光,渚台亭榭,交辉相映,洲渚交错,景色天然。 
  清人陈恭尹的惠州《西湖歌》中赞道: 
  “惠州城西数百峰,峰峰水上生芙蓉。 

  西湖之水曲若环,扁舟一支何时还。” 
  这难道就是令中原朝臣们“谈岭色变”的荒蛮之地?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84节     
      
    由牛扑web8562125。w150。host…diy搜集整理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84节 
作者: 子金山 
         
  是交通的原因,也是信息的原因,中原人狂妄自大已久,对于岭南福地是不屑了解的,自秦始皇两路出兵,灭掉岭南越国以来,中原的士大夫一直把岭南作为罪臣的发配之地,就是委派地方领导也多是为了惩罚,才派非“自己人”来此居官,再加上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北方人难得习惯,有人回到北方后都是叫苦连天,所以一直被认为形同地狱。 

  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今天的广州地区大家都知道气候适居,这就是宋代的岭南,即使是在北宋,那橘林、甘蔗、荔枝树、香蕉园、槟榔树、无边的稻田,比今天还要葱绿,这是个四季长青的乐土,决不是个不适于人类生活的地方。 
  苏东坡名声早就传到岭南,当时的广州太守章质夫、惠州太守詹范、博罗县令林挕⑸踔粱褂芯欢嗄甑逆⒎虺套硬牛ㄗ终ǎ┄D―此时正被派到广南提辖刑狱,这些人对东坡早就倾慕,现在偶像来到眼前,争相为其安排食宿,送酒接风。 
  新居处被安排在了政府官舍中,是地处两河会合处的合江楼,宽广的河流在下面流过,河边的人们在悠闲钓鱼,正北就是罗浮山和象头山,一切与传说及想象中不一样:这里抬眼便是浓绿的草木和亚热带的果树,哪里有一丝荒蛮之意?应该是“岭南万户皆春色”! 
  数天后苏东坡迁到了嘉佑寺居住,在山顶的松风阁里,苏东坡经常在此留连不去,苏东坡有些满足于命运在给予坎坷的同时又慷慨眷顾了自己,昨天朝堂争斗,回想犹如一梦,苏东坡不禁感慨,写下笔记《记游松风亭 》: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 
  人生福祸,真是说不得,谁也无法定论,苏东坡现在似乎又找回了黄州的感觉,一切都“依然故我”,无官一身轻。 
  半年后,苏东坡给朋友去信:“来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无挂虑,因为已经乐天知命。” 

  老朋友陈糙来信说想来探望,苏东坡回信劝阻:“由到惠将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孔子云“虽蛮多百之邦行矣”;岂欺我哉!自失官后,便觉三山硅步,云汉路尺,此未易遗言也。……亦莫遣人来,彼此须髯如就,莫作儿女态也……今日游白水佛迹,山上布水三十切。雷辊电散,末易名状,大略如项羽破章邯时也。 自山中归来, 灯下裁答,信笔而书,纸尽乃已。三月四日(绍圣二年)” 

  尤其令苏东坡欣喜的是:惠州不存在造私酒罪名!老百姓家家都可以自行酿酒,这里也不实行什么酒类专卖,每家的佳酿,自己消费、产销随便,曾造蜜桔酒失败的苏东坡不禁又技痒了。 
  当地百姓以酿造糯米酒为主,这是供伴餐下饭的,亲朋相聚则以专业高手酿造的果酒为主了,苏东坡品尝到了桂酒,大为赞赏!在给朋友的好多信里,他都赞美此酒的异香,说此酒微微带甜而不上头,能益气补神,使人容颜焕发。 
  在一首诗里苏东坡盛夸此酒,如果此种酒能开怀畅饮,会感到浑身轻灵飘逸,可飞行空中而不沉,步行水面而不溺,桂酒不啻是仙露。 
  他在给眉山同乡、道士、朋友陆维谦写信,开玩笑说:仅桂酒一项即足以抵他迢迢千里跋涉之劳!没想到,竟然把这位好酒的道士果然给吸引来到了惠州。――当然,朋友来惠州还是为了看望东坡,不过,笑推在“桂酒”的功绩上,自然更为有趣。 
  苏东坡不是那“好酒的不馋”之酒中大师,品美酒必须佳肴,据《珂雪斋集》载:苏东坡来到惠州之后,虽学佛法,却因嘴馋不能戒肉,经常杀鸡解馋,内心甚为忐忑:不食其肉吧,又喜欢它的味道;吃它吧,难免与佛理错位。怎么办呢?苏东坡便每月为美味们转经两次,以便超度清炖鸡。 

  并且作疏文祷告:“世无不杀之鸡,早晚均是一死哦……” 
  记载者评论:“此事尤为可笑,世虽无不杀之鸡,何必杀自我出乎?”――人人都不杀鸡,谁还养鸡?放归野外?那岂不成了举国上下街头遍是野鸡了?(老孙按) 
  不过也有记载,说苏东坡自到岭南,便不再杀生了,并且每餐以素食为主,甚至有一天看见侍妾朝云做了这么件事:从儿子苏迈领口捉到一只虱子,朝云顺手给掐死了,苏东坡见状开始训话: 
  “圣人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我今远取诸物以放之,汝今近取诸身以杀之耶?” 
  朝云辩解:“那它咬人怎么办?” 
  这时的苏东坡几乎成了个讨厌的道德学究:“是人的气体招惹了生灵,它是无罪的,放了它不好吗?集市上的鸡鸭鱼又何曾招惹人了?人凡杀鱼禽之命,鱼禽们并没有杀人啊!” 

  据载朝云由此大悟,从此成了个素食者,终身再不沾荤腥。 
  苏东坡的舅舅听说此事,告诫苏东坡:“心即是佛,不在断肉!” 
  苏东坡反而固执的说:“不可以这样说,小人女子最难感动,却易随流,现在幸亏她作如此法相,有何不可?” 
  这事记载在《善诱录》,这里的苏东坡竟然成了位虚伪而又死板的清教徒,肯定是《善诱录》作者杜撰来劝化世人从佛的,毫无可信性:地点给安排在了儋州,此时朝云早已病逝于惠州,怎么还能去海南岛?为根本没离开宜兴的苏迈捉虱子?苏东坡在海南就无活物不吃,怎会迂腐的连虱子都放生? 
  不过,能显示一点:连佛门的宣传小册子也借苏东坡大名,为宣扬谬论,不惜断了苏施主的口福。 
  但朝云在来到惠州后倾心佛门倒是事实,年龄虽不大,但侍女出身的王朝云经历的太多太多,世事早已看透,心中唯有两人:苏东坡与佛祖。 

  (请看下篇:九十一、天女维摩王朝云) 

日期:2009…12…2 12:08:00 

  九十一、天女维摩王朝云。 
  苏东坡年近花甲之时,从北疆贬谪南国,万里之遥,福祸难料,仕途急转,难得再起,那时身边众多的侍儿姬妾都陆续散去。 
  对于这些,苏东坡自己在刚到惠州的诗序中给予证实:“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 
  也就是说,只有王朝云始终如一,愿意追随苏东坡长途跋涉去惠州,诗人那时不禁感叹,遂成此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 

  苏东坡的这首诗几乎句句用典,一般不热衷于史学的朋友不易一目了然:首句中“乐天”即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其妾樊素能歌善舞,尤以歌杨枝著名,所以大家冠以她艺名“杨枝”;但白居易年老体衰之后,美妾樊素便“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了,溜之乎哉。 
  白居易因之痛心留句:“春随樊子一时归。” 
  王朝云幼年亦出身舞妓,但与樊素性情迥然相异,对苏东坡坚贞相随,这种患难与共,使年近花甲的苏东坡大慰生平,所以苏诗用“不似杨枝别乐天”来赞誉爱妾。 
  二句出典写《赵飞燕外传》的晋朝人刘伶元,此公年迈时娶妾樊通德:“有才色,知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