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故事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读故事会- 第6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时,著名作家邓刚有一部长篇小说准备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他本人正好来到了出版社,于是编辑部就让负责这个新栏目的编辑夏一鸣前往约稿。    
      邓刚听后满口答应,不几天便将稿子送来。    
      可是,如果就这么照过去编发故事稿子一样地编上去,那样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为近四十年来,《故事会》的绝大部分读者都是一些极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整天埋头于柴米油盐,不太了解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名人的身世、作品及艺术成就,就不会去认真地阅读、欣赏这些故事作品,达到提高读者审美情趣的目的。    
      怎么办呢?    
      编辑部认为,既然要办这个栏目,那就必须精心地构思和操作。    
      于是,《故事会》破例地在每篇“名人讲故事”的前面,都加了一个名人的个人简介,这其中包括主要作品,艺术成就,以及个人嗜好。更有趣的是他们从自身刊物的特点出发,打破国内期刊介绍名人都用照片的惯例,为每一位“讲”故事的名人都画了一幅神似逼真的漫画,同时将名人平时的爱好如打球、摄影、饮茶等都有机地融入了漫画中。接着又让每一位“讲”故事的作者题词,内容是谈自己对于故事或者《故事会》的看法,以加深读者对这位名人的印象。    
      名人的作品和他们自己,也就很轻松自然地走近了数以千万计的大众读者。    
      很快,《故事会》便在当年的第九期上推出了这个全新的栏目——“名人讲故事”。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就是邓刚所写的故事:《特别任务》。    
      《故事会》在突破自我,将名人引入刊物的同时,并不是只要是名人都来者不拒。对于名人的作品,他们也是必须进行严格的选择,以适应时代、刊物、读者的要求为目的。    
      也曾有人担心,名人的介入是否会改变刊物的性质。    
      编辑们对此早已有所思考。    
      夏一鸣每次在约稿时,总是先给作家邮上几本《故事会》,让作家们先建立感性认识,了解这本刊物的办刊宗旨和作品性质,为进一步走近刊物铺好道路。同时向他们说明,每篇作品最多不要超过三千字。他们的意思是,用最小的面积,集中最大的智慧!    
      如此,前面所提到的夏一鸣手中的那篇稿子,他便有了处理的办法。    
      他立刻根据刊物的需要与陈世旭联系,很快就得到了对方的理解与支持。陈世旭不久将那篇小稿作了修改,再次寄到夏一鸣的手里。这次,当夏一鸣读完这篇稿子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真是一篇难得的好作品,在《故事会》上发表后,很快被《小小说选刊》等多家刊物转载。《中华读书导报》还有一篇专题评论,认为它是陈世旭写得最短的一篇小说,也是同类作品中的精品!    
      与此同时,这些名家们谦虚谨慎、态度严谨的创作,也同他们所写的故事一起,在故事界被传为佳话。    
      由于《故事会》在全国拥有数以千万计的读者,各界名流巨子也都乐意支持。名人故事与老百姓的故事在这本刊物上交相辉映,星光灿烂,透出浓浓的中国本土文化气息,在世界故事类期刊中独具一格。    
      自从开办这个栏目以来,已先后有金庸、张贤亮、冯骥才、高晓声、韩少功、陆文夫、白先勇等加盟“讲故事”的行列,并先后在《故事会》上发表了故事作品。迄今为止已有六十多位作家为这个栏目撰写了作品。他们通过“名人讲故事”这扇窗户,不但从一个侧面提升了刊物的文化品味,同时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故事天地。    
    


第七章世界的故事(3)

     2。 打造品牌    
      当我准备着手采写这部有关《故事会》的传记时,许多期刊界的同行都曾不约而同地向我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本全国乃至世界都极具影响的期刊,《故事会》究竟是如何管理的?    
      这是一个很专业性的提问。    
      在长达一年多时间的采写过程中,我不断地研究和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也不断地向《故事会》的有关领导和编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们的回答虽然各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而这个共同点却简单得让我吃惊。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社长兼《故事会》主编何承伟是这样阐述的:“《故事会》目前的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品牌管理。”    
      在这里,何承伟通过自己对《故事会》多年的管理所总结出来的这条经验,将期刊管理——这个曾被看着是极其复杂、极其具有学问的问题,就是这样简单而明白地告诉了人们。    
      我在前面曾经写到过,《故事会》为了提高质量,扩大影响,使这本刊物真正地走进百姓的家庭,采取过许多自己独特的做法。这些做法包括十分注重故事的理论建设,举办过不少全国性的故事理论研讨会,同时还与国外的有关机构和专家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地相互进行故事理论的探讨与交流。编辑发现好稿之后,并不是首先拿来在刊物发表,然后再大吹大擂地进行各种“评论”或炒作。而是将这些好稿拿来,请一些特别能讲故事的人,在一定的场合将这些故事再通过口头讲一遍,达到真正听起来好听易记了才能发表——因为故事说到底是听而不是读的。另外编辑部还建立了故事作者档案库,每年都要举办作者培训班,讲述故事理论,让作者了解刊物意图,掌握当代故事创作的一些技巧……    
      这些做法无疑都是属于一种品牌管理的范畴。    
      为了使刊物走上正规化、有序化轨道,编辑部在对于编辑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和工作管理的同时,讨论并颁布实施了比较系统的“《故事会》管理规章制度”。    
      这个制度的颁布,是所有编辑人员的一个行为规范。例如第三条,认真填写审稿单。这中间就包括作者、篇目、地址、邮编、审稿日期,以及审稿意见。这个意见又包括对作品的特点分析、修改建议和给作品打分。第五条,加工整理作品。这就应体现《故事会》的特色和要求,应严保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如“标点条款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如第六条,美术编辑负责审查题图、插图、版面设计、腰封、刊徽、条形码等;而涉及封面文字方面,还须经责任编辑审核签字,责任编辑也应该将设计样稿交主编或副主编过目。又如第十七条,有参考价值的读者来信、获奖记录与证书、有关刊物的重要信息等,由编务统一归档管理。从而做到《故事会》里的事,不分大小巨细,事事有人管,有人担当责任,不再互相推诿。    
      我在采访中经常地出入于编辑部,看到的是一个个编辑忙碌地在电脑前或者是办公桌前认真阅读来稿或修改稿子。有时到了下班的时间,还有人在编辑部里忙碌。    
      编辑部还特别注重培育内部的学习氛围,鼓励编辑在编好刊物的同时,还要汲取其他的科学知识,尤其是借鉴、学习其他刊物的长处,时时注意分析兄弟刊物的走向和动态。    
      我曾经到过许多的期刊编辑部,也曾在两家期刊担任过副主编,像《故事会》编辑部这样严谨的管理的确少见。    
      然而,如此等等许多与众不同的举措,都是紧紧地围绕着品牌管理这个核心来展开的。    
      正是因为抓住了品牌管理这个“纲”,整个刊物的其他工作都围绕着这个来进行,“目”也就“张”了。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故事会》的管理全面地转入到品牌建设。每年都要对上年的栏目进行仔细研究,然后根据发展情况决定取舍,同时精心策划推出新的栏目。现在,刊物已先后推出了“百姓话题”、“东方夜谈”、“3分钟典藏故事”、“谈古说今”、“名人讲故事”等二十多个名牌栏目。每期都围绕这些名牌栏目,精心组织一些“讲得出、记得住、传得开”的优秀作品。这些特色栏目经过多年的操作,逐渐地沉淀了下来,亮出了自己的个性,已经深入人心。    
      《故事会》的整个管理,就是依靠着这些极有影响的品牌栏目,提纯了刊物的含金量,刊物的知名度和发行量也相应地得到了提升。    
      国家新闻出版署曾有一位干部,到《故事会》对其所办的栏目进行过一次比较全面的调研。在结束的时候,这位极负责任的干部说,《故事会》的栏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特色是多而有序,新而不滥,雅而不俗。    
      一位署名夏红的专业人士在通读了《故事会》1996年全年期刊的三百四十一篇作品后,写了一篇有关《故事会》的审读报告,这个报告被转载在《书海知音》第33期上,这位专家是这样评价《故事会》对于品牌栏目的建设的:    
      它确确实实教你做人的道理,却并不以先生自居,不让人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和接受教育的逆反心理。单说“当代写实故事”这个栏目下的文章吧。这个栏目每三到五篇三四千字的故事,全年共发了四十六篇,栏目上除了栏头、标题外还冠以篇名,如:《正气篇》《道德篇》《深思篇》《反思篇》《倡廉篇》《反霸篇》《治骗篇》《智勇篇》《美德篇》《悔悟篇》等等。单看这些篇名,或许以为是板起面孔训人,其实没有一点道貌岸然说教的痕迹。那些故事,大多是你身边常见的人,常见的事,读了让你发笑、发怒,或者感叹、惋惜,与此同时,你脑子里不能不转个圈圈,让你有所领悟,而领悟的恰好是那些篇名的内涵。《哲理故事》是个小小的栏目,文章都不长,全年讲了二十个故事,有历史故事、现代故事,有外国故事,还有寓言故事,故事末尾都有哲学先生的评语。那些故事,经哲学先生画龙点睛,你会领悟到一种哲理。譬如“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万物都有先兆的道理;人是会变的,过分溺爱的孩子,会变得十分自私;人的行为必须有目的,现代人的无聊、厌世、缺乏激情的病根就在于丧失了生活的目的。”……    
      《故事会》的编排也很有特点,一般期刊都喜欢把重头文章作为开篇,一如报纸的头版头条,而《故事会》却以“笑话”打头,就像饭店门前的迎宾小姐,笑脸相迎,给人以温馨的感觉,进了门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我的故事》《阿P系列幽默故事》《外国文学故事鉴赏》《民间故事金库》等等栏目,任你欣赏,最后以中篇故事作为压台戏。《故事会》每期发三十篇左右,而出现的栏目竟达二十四个,除四个偶尔出现外,其他二十个栏目经常以至每期必有。从第九期起新辟的一个栏目——《百姓话题》,每期一个主题,由几个人分别讲自己的故事,讲“当官的”,讲“钞票”,讲“邻里关系”,都有一定的深度。栏目的设置合理与否,对任何期刊都是重要的,就像你捧一把散乱的鲜花,自然也芬芳、鲜艳,如果精心选插,那会格外亮丽。《故事会》有些栏目,让人感到自己不仅是欣赏者,也是参与者。有些栏目长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