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子为道-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姿,给人以欣赏。那我们的优势在哪?”    
    这时候,有位老谋深算的桑树讲:“我们的优势还在叶子上啊,我们除了叶子好像没有什么别的优势了,我们的叶子能创造奇迹!”叶子能创造什么奇迹?他一时也说不上。正在这个时候,听外面来报:“来了一群天上的蚕姑娘,她们想问知识是什么?想学知识。”那位老谋深算的桑树一听,有了。就将他的主意一五一十地说出来:“蚕姑娘既然是从天上来的,来学知识,那我们就骗骗她们吧。让她们将我们的叶子吃下去,桑叶就是知识,吃下去不就有知识了吗?这不就行了。那我们将天上的蚕姑娘喂饱了,这不就是奇迹吗?天上的蚕姑娘都来吃我们的叶子,我们不就发挥了我们的优势吗?明年,我们就凭这个当选为树王!”大家一听,有道理。赶紧请她们进来吧。    
    于是,蚕姑娘们高高兴兴进了桑树的会场。整个会场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她们问:“知识是什么?知识在哪里?”其他树也不会说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来说?还是让那位老谋深算的桑树不慌不忙地开了腔。    
    


第二部分为道的传说(2)

    它讲:“知是什么?我给你们看一看。”就取下自己的一片叶子递给蚕姑娘。    
    “你们尝一尝,用牙齿咬一咬。”    
    蚕姑娘用牙一咬,就发出“吱吱吱——”。    
    “这就是知。”    
    “那识是什么?”    
    “你们吃饱了就有识。”    
    “哦,这样啊。那我们就吃这个。”    
    “你们认为好吃吗?”    
    “好吃,挺新鲜,甜甜的。”    
    “那样,就是知,知是甜的。我们愿意将这片桑林的叶子全献给你们。”    
    “哎呀!太好了。”    
    “那你们就开始吃吧。”    
    蚕姑娘们开始吃桑树叶子,“吱——吱——吱——”。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不停息地吃,一个个吃得壮鼓鼓的。以后,吃得肚子已经大了,装不下了,怎办?    
    桑树对她们说:“你们睡一觉吧。醒来再接着吃。”    
    她们就这么“呼呼”酣睡一个晚上,打起了呼噜。醒过来一看,自己又变大了,蜕了一层皮,又能吃了。她们就这么连睡了三觉,长得越来越胖,长成了大姑娘。她们想我们只有知,还有识呢?这时候,桑树叶子全被吃光了。再问桑树,桑树都不回答,问到老谋深算的桑树,它也不回答。    
    这时,旁边有一群小草正叽叽喳喳地说着悄悄话。    
    “你们在讲什么?”蚕姑娘问道。    
    “你们将桑树的叶子吃完了,桑树就不会说话了。”小草回答道。    
    “哎!——”蚕姑娘们一下子愣了,“我们不就犯大错了吗?原来桑树是奉献给我们,把它们的知识全给了我们。我们吃饱了,它们就不会说话了。”    
    哎呀!一个个都很难过,蚕姑娘心地都很纯朴,很善良。感到对不住桑树,觉得必须将叶子还给它们。大家都围在一起,商量怎么办?“我们把吃进去的桑叶都吐出来吧!”“好吧!”    
    于是,大家都各自跑回树上去,将自己吃的吐出来。吐出一看,怎么是白色的?小草说:“白色的,太阳一照就变成绿色了。”她们就接着吐啊,吐;绕啊,绕。绕成像叶子的形状。吐出来的真的是丝。吐完后,抬头一看,“哎!我们怎么看不见天呐。也看不见叶子,叶子在哪?”    
    一个个你问我,我问你;你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你。这是怎么回事?出也出不来。    
    “哎!我们都挂在树上了。”    
    “啊,我们知道了。”    
    “原来,我们以前知,现在是‘识’啊,丝把自己缠住了,裹住了。怎么办?”    
    想向人请教吧,请教谁?又听不见其它声音。    
    这时,听见树上有蝉叫的声音:“知了,知了”。    
    蚕姑娘感到很奇怪:以前听说蝉是叫“知道,知道”,怎么它们唱“知了,知了”?    
    她们就大声问蝉:“你们以前是唱‘知道’,为什么现在在唱‘知了’,这是怎么回事?”    
    秋蝉讲:“因为你们来了,我们改词了。”    
    


第二部分为道的传说(3)

    “那是怎么回事?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蚕姑娘不明白。    
    “以前,我们的老祖宗教我们唱‘知道,知道,’”    
    “那‘道’是什么意思?”    
    “道,天地日月运行的路线就是道啊。”    
    “哦!现在怎么是‘知了’?”    
    “因为桑树,它们想做树王,知道做树王的好处。那位老谋深算的桑树知道好多的知识,所以,就叫你们吃它们的桑叶。它们现在当上树王了,把你们给骗了。你们得到了‘吱——’,现又被‘丝’捆起来了。所以,我们的老祖宗传下话来了,怕我们被别人所骗,被别人所伤害。要我们知道后,就了。不能老是‘知道,知道’,我们先要把自己了了啊。”    
    大家都感觉是这么回事,都在想着怎么了。有个蚕姑娘发现自己长了翅膀,于是告诉姐妹们,大伙都发现了自己长了翅膀了。于是她们就商议如何出去,出去就可以飞呀,就可以飞回天上去呀。    
    有位蚕姑娘试着用嘴咬了一下茧,发现能咬破钻出来,于是告诉姐妹们:“我们一起来咬吧,咬破了就能飞出来。”“那就赶快将丝咬开吧。”大家都开始咬起来,发出“吱——吱——吱——”“丝——丝——丝”的声音,就这么咬。啊!咬开了,一个个伸出头,一看,都后悔了。哎哟!我们的头小身子大,还长了一对翅膀,就更大了。当初口子咬得太小了,现在头又缩不回去。怎么办?只好挣扎,身子摇啊,晃呀,就这么挣扎着,挣扎得非常的痛苦,整个身体的血液都赶到翅膀里去了,翅膀又发胀,又发麻。但没办法,看到外面的天空那么蓝,又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展翅高飞了。一个个又都很有信心,互相鼓励:“我们再忍耐一下,大家都努力吧”。这时,大家都努力,都拼命挣扎,出来了。果然能展翅高飞,翅膀起作用了。    
    这时又有一个小插曲,其中有几只蛹,很怕吃苦,翅膀挣扎得又酸又痛,实在受不了,就大声的喊叫:“有谁来帮帮我,有谁来帮帮我。”    
    正好,这时旁边也就有好心人过来一看,这么幼小、幼嫩的东西在挣扎,就帮她们拨开吧。看到还有另几只还没出来的,也帮着拨开茧。可她们出来后,翅膀展不开,飞不起。翅膀没有充血,在挣扎时没有练出来。一个个垂头丧气看着自己的同伴在天上飞啊,舞啊,多自由自在啊,非常羡慕啊!又没办法。    
    飞舞的蚕姑娘又飞回来,“哎!你们怎么办呐,当初你们为什么那么怕吃苦呐,我们不是很好吗?你们翅膀的血液没有充上去,那么软软的、嫩嫩的,当然飞不起来了。这样吧,你们还有任务,产卵以后再回去求一遍知识吧,再去体验一次吧。我们走了,我们飞到自由自在中去了。”其他蚕姑娘就飞走了,飞到她们自由自在中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大家自己去琢磨吧。    
    


第三部分为道育“三心”之为道的情趣—好奇心

    一颗求学的童心    
    好奇心,是兴趣所致,同时又是一种童心的萌发。    
    孩童时,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什么事都喜欢问,而且聪明的孩子不断地向大人提出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是什么?”问得稀奇古怪。古代圣哲老子经常以婴儿比喻得道的人,得道的人能返老还童,像孩童似的天真,也就是童心不泯,是一种精神上的返老还童,即有人说的:“还我老时一颗童心。”    
    求学的人如果没有好奇心,也就没有激情,没有动力,没有兴趣。就是家长要你学,教师要你学,而不是我要学,我想学。为什么?这就是一个兴趣问题,也是童心的问题。当你走进校门捧上课本后,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你始终要保持那颗孩童时的好奇心。有了这种好奇心,学习绝对是有兴趣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肯定是大不一样,所以这里强调的就是好奇心。它必须保持一种童心,有了童心,那就有了兴趣,兴致所发,便见人格魅力的光环。    
    每个人大脑里都有兴奋中心,学习如果不能形成一个兴奋中心,那么学的东西也是干巴巴的,很无奈。我以前搞教学,有这样一个深刻的体验:一个班上几十名学生,虽然是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法和教时,但几十名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千差万别,这里面就有一个兴趣问题。教课刚开始有个组织教学,不仅仅是组织课堂纪律、秩序,而是用巧妙的方法,调动每一个同学的兴奋中心,形成课堂里的兴奋中心。如没有这个兴奋中心,那这课也没法上好,也没人听,听了也没有什么效果。这就是学和教这两个方面。双方都应有兴奋中心,要有兴奋点。这样,学和教的人兴奋才有趣味。    
    严肃道理中的“趣味”    
    兴奋从何处而来呢?怎样才能让人兴奋起来呢?这就必须有趣味性。作报告的人在上面讲了一大堆,“啊、怎样、怎样,”讲得干巴巴,这样就一点趣味都没有了,是一种干巴巴的教和讲。演讲本身也是一种教学,同样需要激发听者的兴奋中心。    
    1994年第十届国际合唱节期间,我参加了一个海峡两岸联欢晚会,在首都宾馆。主持人让我讲几句,我讲:“刚才在音乐厅聆听你们合唱的时候,有一种感受:认为你们不仅仅是在唱,而且是在说。唱得好就成了说,说也是一种教;说得好是一种唱,语言也是一种音乐。”所以,趣味性就是语句、语音的组织和发挥。如严肃的政治问题,非常枯燥的经济问题,非常深奥的科学问题,如果说得有趣味而且很明白,很通俗,就能引起人的好奇心。    
    首先,我们必须对所要讲的问题有真正的了解,否则我们怎么能将深奥的道理淡化和稀释呢?又怎么能把它说得有趣味呢?那就只能照本宣读了。有的人演讲,只是摆着一个提纲,即兴发挥,而且发挥得非常好。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在人民大会堂演讲,那么深奥的科学命题,下面连北大老校长陈佳洱这样的院士都听得津津有味;像我们这些人对科学只是一点点浅识,也能听得懂。因为他讲得很通俗,深入浅出。讲者、听者,整个会场形成一个共同的兴奋中心,高度调动起了听者的好奇心,有趣味。而少数人的演讲离不开他的电脑、讲稿,一离开就结结巴巴,甚至于讲错。    
    调动你的激情    
    其实学习也是这样,如何调动起自己的好奇心,发挥自己的好奇心呢?并不是说完全是听课时由讲课的人来调动你的好奇心,调动你的兴奋中心,通过把他讲的东西变得很有趣味来调动你的兴奋中心。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不是天天去听演讲,不是天天在课堂上学习,还有许多时间是自学,自己看书,自己作练习,自己思考。那么,在这些情况下,你怎样调动自己的好奇心呢?那就靠你自己时时保持孩童时的那种好奇心、童心,有了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