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疫病、涨价、环保……无一不在狠狠地敲打着中国养猪业。这是中国养猪业发展中变革的阵痛,经过这场革命,养猪业将反省自我,修正并重新踏上发展之路。
  那么,革命的路上,我们需要反省什么?
  反思疫病:蓝耳病之后还有什么?
  〃猪不发病养猪就发财〃、〃老兽医不懂看病,老专家不懂养猪〃、〃不是不明白,是治起来太无奈〃……这些流行于养猪行业的语句无比鲜明地道出了当前养猪行业面对日益复杂的疫病的那种无奈和苦衷。2006…2007年的这场猪病更是让许多养猪人刻骨铭心。
  但这场全国性的猪病疫情元凶蓝耳病,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东西。
  根据资料显示,1996年,郭宝清等专家首次从国内发病猪群分离出〃猪蓝耳病〃病毒;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株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根据美国猪病学资料记载,1997年美国就出现了超强毒力型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蓝耳病,其造成了10%…50%的流产率,10%的死亡率。
  让我们注意的是:美国1987年首次暴发蓝耳病,1997年出现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株,时间相隔10年;我国1996年首次分离出蓝耳病病毒,2006年在华东地区暴发了猪病,元凶被诊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株,时间也是相隔10年。难道这完全是巧合吗?
  佛山科技大学猪病专家白挨泉老师表示,病毒变异需要一定的时间,美国蓝耳病变异的时间和我国蓝耳病变异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国内的诊断。
  2007年4月下旬,在我国武汉举办的第三届亚洲猪病大会上,来自美国依阿华大学的Yoon KJ指出,蓝耳病病毒不断变异,大概每隔5…6年会出现一个高致病性毒株。
  从事兽医病理学教学与实践和猪病临床诊断迄今达45年的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兽医病理学花象柏教授亦表示,在我国,没有蓝耳病的年代,猪病较好控制,是蓝耳病的出现,打破了我国猪病的传统格局。
  虽说是蓝耳病改变了我国猪病的传统,实际上,在蓝耳病之前,已经有多个疫病曾让养猪人一时束手无策,损失惨重,如伪狂犬。但养猪户更关心和担心的是,蓝耳病是否会再次肆虐?蓝耳病之后又会是什么?
  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认为,蓝耳病的流行不会停息下来,但可能变得缓和一些。白挨泉老师表示,需要多观察一段时间,比如到2007年的冬季和2008年的春季,看疫病发生的情况,就基本能断定这次疫情是否逐渐平息。白挨泉老师认为情况不容乐观。
  白挨泉老师认为不容乐观的因素是国内养猪业的环境。他举例,同样是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株,根据资料显示,在美国只造成10%…50%的流产率,10%的死亡率,而且发病后比较容易控制。但在我国,造成的流产及死亡率均比美国的高。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国内的猪场暴发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株时,很难控制。白老师表示,当猪场存在猪瘟、伪狂犬、圆环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出现蓝耳病时,容易并发、继发各种病毒病、细菌病,给治疗控制带来难以估算的难度。
  花象柏教授认为,蓝耳病现在和将来都是猪病的罪魁祸首,有可能若干年暴发一次。对国内大多数无法建立蓝耳病阴性场的猪场来说,选择接种蓝耳病弱毒疫苗来预防蓝耳病是较好的办法,并有取得成功的经验。但是,变异株出现后,如何用疫苗进行防控尚未找到最佳方案。
  农业部种猪测定中心(广州)樊福好博士却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最佳的免疫还是风土驯化,〃不要以为疫苗是万能的,不要以为抗生素是万能的,不要以为现在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是万能的!〃
  蓝耳病还会再次肆虐,这是多数专家的意见;蓝耳病之后还有许多,圆环病毒、副嗜血杆菌……可以说,疫病将是防不胜防,如果不能主动地反思我们的饲养方式及发展模式,一味运动式地防疫灭病,依赖疫苗免疫,依靠消毒灭病,用〃临时抱佛脚〃的权宜之计,蓝耳病之后还有红耳病。
  反思环保: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7年8月8日,在南方农村报举办的〃猪价真相与普遍民生〃讨论会上,养猪户王汉堂含泪代表惠阳猪农诉说猪场被拆迁不幸遭遇的场景,让许多养猪人唏嘘不已。因为他们同样面对着,或即将面对着同样的问题环保。
  虽然有养猪户认为地方政府是借环保问题来驱逐养猪业,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例子,但无可否认的是养猪业的确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环保问题。除了臭气熏天外,猪粪中含有的大量的磷和氮,才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猪粪流入江河湖海,如果氮磷含量过高,会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除此,还会促使藻类等水生物疯狂滋长,大量释放能导致温室化的气体。
  环保已成为养猪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成本压力和环保意识成为养猪业去解决这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的困扰。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完全按照排污标准去处理,我们都不用养猪了!〃一位深受环保问题困扰的养猪人士如此评价当前规模养猪场面对的环保问题,污染物处理费用高是规模养殖场难以完全按照排污标准去处理的主要原因。该养猪人士表示,他的猪场已经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了一套污水污物处理设备,但没有真正运行。该养猪人士无可奈何地说:〃这是用来应付检查的,如果真正运行起来,我们的猪根本没有竞争力,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缺乏环保意识或无法建立污水处理设备则是散养户面对的难题。一个小养猪场,几十头猪可能带来的环保压力并不大,几十个甚至上百成千个这样的小猪场集中在一个地区时,带来的环保压力却十分巨大。即使他们有环保意识,但规模过小亦难以承担处理污水污物的费用和设备。
  搬迁、对抗国务院指出的〃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环境整治为由禁止和限制生猪饲养〃,这是在逃避环保问题,只是将问题拖着,将污染转移。
  鱼猪混养、种养结合、发酵处理……现实中,养猪企业也想到了不少处理养猪场污染物的方法,并在一些地区或猪场施行有效。
  鱼猪混养在茂名、四会等水资源较充足的地区实行得不错,并能节省一定的养殖成本,降低养猪或养鱼的风险。但日益重视的食品安全问题,药物残留问题及水资源的缺乏却让这种模式日渐式微。
  种养结合是将国内养猪积肥的传统发扬光大,这种方法将种植业与养殖业充分结合,互相利用。但这种方式在散养或养殖规模较小的猪场较为适用,一旦养猪规模过大,必将需要更大的种植面积来解决庞大的污水污物。但我国土地资源紧缺,这种施肥方式是否适合日益规模化的种植业?是否会将污染转移到种植业上?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亦有大型养猪企业在种养结合方面做得不错,如东进农牧(重庆)有限公司,该养猪公司因地制宜地让猪场所在地的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公司,集中土地资源,解决处理大量污染物需要的种植土地。但这种农民以土地入股,集中土地资源的方式能否推广仍有待探讨。
  沼气发酵处理污染物是当前一些猪场的处理方法,也是政府较推崇的处理方式,部分地区甚至以行政命令形式在养猪场推广此类方法。但沼气发酵后的剩余物是否就达到了排污的标准?这些剩余物又如何处理?早已经使用沼气发酵处理猪场污染物的惠州养猪协会会长叶新全表示,沼气发酵处理的方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才能达到国家的排污标准。
  以上的污染物处理方式,包括按照国家的排污标准建立污染物处理设备,都是猪体外的处理方式,存在成本等方面的问题。研究人员又提出了猪体体内处理的方法,即将污染源消灭在体内。如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单体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同时降低饲料的粗蛋白水平,控制粪尿氮排泄和臭气排放;通过酶调控技术控制粪尿氮、磷排泄和臭气排放;通过微生态制剂、植源性促长剂和有机微量元素调控技术,用以取代抗生素、高剂量微量元素无机盐等,解决药物残留问题,降低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饲料转化率,从而降低臭气排放和粪尿污染物排泄。国外研究人员甚至提出改变猪的基因,提高猪对日粮中氮磷的消化……但这些猪体内处理的方法依然还在研究或实验当中。
  反思政策:从〃一人一猪〃到〃解决13亿人的吃肉问题〃
  〃养猪过年,养牛耕田〃,这是中国对养猪的传统观念。〃一人一猪,一亩一猪〃是建国初期的养猪政策,目的是为了积肥。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植物是动物的粮食,动物是人类的粮食,由此观之,大养而特养猪以及其他牲畜,肯定是有道理的。
  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到几个意思:第一个,在那个年代,吃饭才是个重要问题,养猪的目的是解决粮食的肥料问题;第二个,提倡人人养猪,农户散养是当时的养猪主要模式;第三个,指出种养结合的可行模式。
  1988年,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从而扭转了国内副食品长期供应紧张的局面,解决了城镇居民蔬菜和肉食品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各地食品公司建成了在当时国内尚属先进的规模化养猪场,直到今天,许多大型养猪公司的前身就是当时的这些规模化养猪场,这些猪场的建立奠定了工厂化养猪的基础。
  2007年,猪价肉价猛涨。5月26日,温家宝总理提出:〃解决13亿人的吃肉问题还得靠农民。肉价涨一些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但涨到一定程度后要保持平稳,通过市场调节的办法,让农民养猪能挣钱,城里人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又吃得起肉。〃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工作。会议提出,必须从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机制入手,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流通、消费和市场调控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从〃解决肥料的来源〃到〃解决城镇居民副食品供应紧张〃再到〃解决13亿人的吃肉问题〃,养猪的目的逐渐转变;从提倡一人一猪到建立养猪基地,再到要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机制,养猪的政策也发生了转变。
  2007年猪病频发、猪价暴涨后,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扶持养猪业发展的政策。如为饲养能繁母猪提供补贴;推进母猪政策性保险;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对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给予适当补贴;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对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粪污处理和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对生猪调出大县给予奖励;支持信用担保和保险机构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提供信用担保和保险服务,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这些政策的推出,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强烈反响。既有千方百计想从中分一杯羹的,也有对这些补贴奖励不屑一顾的,更多的是对政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政府当前的一些政策为下一轮的猪价暴跌创造了条件!〃在〃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纪念大会暨创新发展论坛〃上,南方农业大学王林云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