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之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远行之美-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往拜金佛寺。车到寺前,先不下车,先上来一个50来岁的男人,操汉语,大眼黑脸,声若洪钟,样子如同张飞鲁智深,给人的感觉是抢劫的来了,实际上他是讲解员。他呔地一声发了言,车内立刻嗡然大响。他说:此处的金佛寺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是全国5800万信徒向往的地方;他说:“佛教起源于印度,发达于泰国”(原话如此,他“坚信”是这样);他说:“因为举国信佛,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才始终未踏入这神圣的祥和之国”(小日本1941年占领泰国并把泰国改为“暹罗”的事,他是忽略的);他说:建这寺的一个大师,死了好几十年了,“头发仍旧往上长,每6年剪一次”;他说:“曾有一架飞机从越南飞往柬埔寨,出了事,有200多人遇难,只有一对母子幸存,为什么?只因那对母子挂了一尊佛像”。总之,在这位黑脸汉的嘴中,天地之间,惟佛为大;天地之间,惟佛为尊;天地之间,有佛就有一切。否则,你就死定了。    
    我等听得,都严肃虔诚起来,似乎一瞬之间,已经人人心中有佛。黑脸汉见“宣传教育”有了效果,便领我等到寺前,让人人买了香和荷花进寺献佛;又领众人到佛殿跪下,双手合十,祈佛保佑;又让我们把头发向后掠三次,“这样,就能将人生的福、禄、寿紧紧地抱在自己身上。”他说。最后领我们去“请”佛像。寺内有个巨大的销售部,各种佛像都有,随便“请”,当然钱是一分不能少付的。“请”了佛像,再到一个老和尚面前跪下,同时得向和尚旁边的箱子里塞些钱。那和尚坐于屋中一角,眼光阴郁遥远,见有钱有跪,就拿了一个盘子,将人“请”的佛像放在盘上,口中念念有词,之后拿了个粗把子,醮点水,当然是“圣水”,向跪者头上一甩,同时向盘中吹一口气,当然必是“仙气”。老和尚甩水,有时甩多了,弄得人一头一脸的,被弄的人也一动不动。这情景实在是好。    
    来金佛寺的人,多是华人,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人居多,也有少许日本人和韩国人。佛教的力量在这儿是巨大的。佛教在印度,十一二世纪就彻底衰落了,它离开印度以后,南传的一路进入了中国的云南、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和斯里兰卡等地。泰国的佛教是公元13世纪从锡兰传入的,全国有95%以上的人信仰佛教。现在看来,南传佛教确实以泰国为盛,它的情景,只有北传佛教中的西藏喇嘛教可以一比;北传佛教虽然进入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日本、朝鲜、越南、蒙古和西伯利亚,但真正形成全民性覆盖的,只有蒙古和西藏地区,蒙古还比较弱,严格讲只有中国西藏的情景可以一比。而全民在胸前都挂佛像,就像文革中国人挂毛主席像一样,大约也只有泰国了。人在泰国,感到佛大如天,它是人的第二个太阳。    
    出金佛寺后去芭东乐园,看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人到了热带的泰国,奇珍异怪是数也数不清的。转悠了大半天,早早地回到酒店游泳。这是一个极好的露天游泳池,白池碧水,椰林四围,人一入水,一池的青天白云顿时就摇晃了,真是开心。下水后奋力畅游,又潜了几十次水。人在水中,俗欲皆沉,童年的记忆顿时复活,想起童年在夕阳下的小河里,红光照着水面,一些鱼弄出水圈儿,牛就在河岸的青草上,自己一个猛子下去,双手扒到柔软的淤泥,一下子就摸到了一个大大的河蚌。夜来时一个人站在河岸上,能感到寂静的河面上有大鱼出来觅食的响动,星斗挂在天上,河两岸一片虫鸣。月亮出来时有了一些风,月亮很亮,远远的地方,有人坐在凉床上吹笛子,笛声在月下随风从禾苗上飘过来。现在在热带的游泳池中,人与旺盛的思想力和生命力在一起,在遥远的未来回忆现在的情景,现在的情景也会透明地发亮吗?    
    晚上,大部分人去了红灯区,我们有6个人,去做“指压式按摩”,400泰铢两小时,小姐们手法精纯,敬业精神良好,有一种十分难得的专业感。但同行的那位可爱的小老板捣乱不停,他让翻译对按摩师说:“好好按,按得好,我大大的有赏;按得不好,我打她个丫挺的!”翻译当然不会给他翻,大家都笑;刚过了几分钟,他哇地一叫跳起来,众人急问怎么了?他说:“我的妈呀,这个按摩小姐玩我的脚!”大家全都笑翻;又过一会儿,他静了,但紧接着,他传出了小牛一般的打呼声,看他的胖肚子,一起一伏,如同女人怀孕五六个月的样子,众人哪能不笑?一个很安静的享受,全给这家伙搅了。临走时我们叫他,他一爬起来就说:“我喜欢这儿,我要死在这儿!”我靠。    
    本来该回酒店了,但小老板说要“狠狠地活一回”,在他的建议下,大家又去酒吧,又吃又喝,弄得十分不堪。小老板兴奋不已,唱了十几首流氓歌。回酒店后我有点失眠,一个人到外面走了走,伸手敲敲夜,夜似乎有一种砰砰的回声。    
    


第六部分 泰国生活的丰富性举世少有第36节 人间最毒的蛇和舍利子

    晨发芭堤雅,回曼谷。是个极端的好晴,蓝天如洗,有一些白云自天边来,如白雪般怒放直上青天,那种白,与日争辉,阳光亦愈发怒射下来,绿的大地尽沐阳光,遍地都是耀眼的亮色。人在此境,身心俱亮。从车窗里看那些椰子树,它们株株似欲在阳光里迎日飞去,人亦有展翅飞向太阳的欲望。人在旅途,这就是天赐的另一种光,它逆时间而来,让人的思想一片明亮。    
    此种时刻,导游一般都有一些活见鬼的笑话。任何事都是道中有道,导游的“道”,就是让出来游行的人进入轻松境界,忘掉各自在社会中的等级和身份。在泰国这边,导游的这种本领更加高强。此次的导游阿珍,是第四代的华侨,为人快乐,性格开朗,言辞澎湃,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拐弯抹角直刺人的本能,无时无刻不让人有大浪般的笑声。她反复拷问大家是不是该干的事干了,不该干的事也干了?又说天下不管是谁,只要到芭堤雅一游,都是男人通了,女人想开了。她虽语言隐晦,但话旨明亮,人又哄然而笑。她的许多话灵光闪闪,只要记下来都是高质量的半黄色笑话。这样的英才,埋没了实在有点可惜了!    
    车向曼谷。路好天好,行得快,到曼谷后往访毒蛇研究中心,此是世界第二大的毒蛇研究中心,仅次于巴西。它的历史是很短的,只有三十来年。它的创办,是泰国的九世王访问民间,见山中居民多有断肢者,其景甚惨,一问方知是毒蛇咬伤所致,于是发起创办了毒蛇研究中心。泰国有一种蛇,叫金刚眼镜蛇,其毒为世界之最,此种蛇只有泰国和印度有出,它的生存条件是长年温度在摄氏35度的山林中。金刚眼镜蛇的毒,真是没法说了,居于世界第二毒的眼镜蛇咬了人,人在3小时内毙命,而金刚眼镜蛇咬了人,3分钟即毙命,连大象这样的巨兽被它咬了,也只能活26分钟。因此,若是被金刚眼镜蛇咬了,惟一的办法,就是“咬哪舍哪”,咬了腿就砍了腿,咬了手就砍了手,十分的惨烈。正因为如此,泰国山林中断手残肢的百姓是很多的,是很触目惊心的。    
    泰国人原来又不像中国人那样知道蛇的妙处,可以说蛇对泰国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毒蛇研究中心创办以后,情形大不一样了,它几乎是立刻“变废为宝”,发展之速大出人们意外。这里出的蛇制品为世间良药,是联合国卫生组织行文保护的,其药走“以毒攻毒”的路线,试图在西医和中医之间另走一条不同的道路。“以毒攻毒”的路线至少是显示了一种攻击疾病的可能性。    
    现在,泰国丛林里有两万人在捉金刚眼镜蛇,每年工作10个月,其工作很是有点儿传奇性。一条金刚眼镜蛇的毒液,可喷到3到5米远,愤怒时可喷到10米远,只要被它喷到,着肤则肤烂,着眼则眼盲。捉金刚眼镜蛇的人,是全身包裹,如同防化兵一般。捉一条金刚眼镜蛇要半月时间,它是下午上树觅食,后半夜下树睡觉,人用望远镜观察好,远远地用麻醉枪把它打下来。    
    今天的毒蛇研究中心讲解的是一位中国大陆新移民来的老太太,60多岁而乌发直腰,语色昂昂,激情四飞,一若女诗人,她讲到激动处,手亦舞之,足亦蹈之,身亦摇之,听者掌声雷动,样子如同革命者点燃了群众的革命热情。之后就售蛇药,蛇药尽管价格昂贵,但有老太太神仙般的讲解在前,争相倾囊者不可胜记。睹此胜况,我刘某哂然笑了。    
    人说台湾的团队是“上车就睡觉,下车就买药”,中国大陆的团队又何尝不是如此?人间吃药当遵医嘱,或不然就应自己是专家,否则胡乱吃一通,想当年的“寡人”秦始皇,不就这么给搞灭掉的吗?那厮若是不胡乱吃神仙药,也不至于在49岁就一命呜呼——我原先也到处买了不少药,当时买的感觉,是出重金买到了健康卫士,不意这些“卫士”到家后大部分成了垃圾了,看那些垃圾,竟还一点儿雄赳赳的“卫士”的影儿也没有了,真是惭愧则个。屈原云:九曲臂而成良医兮,吾至今方知其信然!呵呵!    
    午后驱车往“小金三角”,即泰、缅、老挝交接处。老挝在这里被称为“辽国”。我们到时,天下起雨来,泰国虽是雨季,但到泰数日,这是第一场真正的雨。停车后在雨中一阵狂跑,到一座壮丽的大寺,此寺有7层壮丽的大塔,塔之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舍利子。释迦牟尼的舍利子,今印度与中国有存,第三处即是此处。我等俗世者人,不必问其真假,知之即可。此处“七级浮屠”在山之高处,乘缆车而上,尔后入巨塔,赤了脚,一层层盘上去,到第七层,见塔中有一小塔,仰望小塔,见周遭儿供奉的都是高僧们的舍利子,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在顶尖上,那种高远,又黑乎乎的,根本看不见。但来到此处的人,多是纳头便拜,一头就可叩到佛祖那里去了,哪里还问什么皂白?    
    我绕塔数匝,后默立于塔侧,此时的真实感觉,是释迦牟尼是一个真实的可触摸的人,而不是我过去意识中那个神。这也许就是小小的舍利子的力量。过去的一切伟大的人物,其实都是一个真实的普通人,但在一个时间的距离之后,他们在我心中就是神了,除非我们忽然有一个契机走到他们很近的地方。这种奇异的感觉已经有很多次了。比如李白,李白在我的脑中一直是个飘逸豪放的代名词,是一个定了型的境界,但那年我往访李白的故乡,才突然感到他是个说四川话的男人,这种感觉是李白故乡的“近”使我产生的。现在,释迦牟尼舍利子的“近”,也使我产生了释迦牟尼是一个普通人的感觉。这是我们在人生各旅程中遇到了不常见的通向“彼岸”的桥梁,是我们提高人生境界的珍贵的相遇。    
    释迦牟尼是普通人,但他又是个超越了普通人的人,他放弃王位,一心只入彼岸,他做成了“佛”这件事情。他是以一个人而使一种伟大精神发源的人,犹如捡起一颗珍珠击打人世世界,人世世界立刻跟着这颗珍珠永恒地滚动起来了。一个人的行为一旦到了了不起的境界,一旦真正地出类拔萃,他就会进入永恒,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