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第16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将军府,旋迁朝廷黄门侍郎,同从弟及少府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

为汉献帝所常识。累迁秘书监、侍中等职。献帝好读典籍,但认为班固的《汉
书》文繁难读,就命他仿照《左传》编年记事的体例撰写《汉纪》。荀悦于
建安3 年至5 年间(198—200 年),撰成《汉纪》30 篇,辞约事详,论辨多
美,为时人所称。另著有《申鉴》5 篇,《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
荀悦宣称撰史的宗旨是以史为鉴,为政治服务,并为此明确规定了撰史应达
到的标准和具体内容,在我国史学史上是第一人。建安14 年(209 年)卒年
62 岁。

(蒋经魁)


《申鉴》东汉荀悦撰。汉献帝时,荀悦侍讲禁中,见时政移曹氏,天子
恭己而已。悦志在献替,但谋无所用,乃作此书5 卷,上奏朝廷,“帝览而
善之”。其所论辩,通见政体。提出“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致政之
木,先屏四患,乃崇五政”的治国方略。其《时事篇》论制治要旨,主张“德
刑并用”,“耕而勿有”。《俗嫌篇》,驳斥谶纬符瑞等迷信。《杂言》上
下二篇,剖析义理。在探讨天人关系问题上,《申鉴》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
倾向。

(马玉容)


《汉纪》编年体史书,又称《前汉纪》。东汉荀悦撰。成书于建安5 年
(200 年),30 卷,约18 万字,不到《汉书》字数的四分之一。记事起于汉
高祖元年(前206 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 年)。《汉纪》是把《汉书》
的传、志、表的资料,按年代顺序,加以剪裁,编排在帝纪之内,删繁就简
而成。取材范围基本不出《汉书》,但也有所增益。如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领
袖铜马的事迹,就较《汉书》为详。又如卷二十六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
年)谏议大夫玉仁疏、卷二十九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 年)侍中王闳谏,都
不见于《汉书》。记事与《汉书》也偶有不同。该书每篇帝(后)纪里,附
加“荀悦曰”的史论,用以总结为政得失,启示后人。《汉纪》问世后,使
编年体更加完备。被誉为“辞约事详,论辨多美”,“历代褒之,有逾本传。”
本书以《四部丛刊》本较为常见。

(马玉容)


仲长统(179~200)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
邹县西南)人。少好学,20 余岁时,曾游学青、徐、并、冀州之间。凡与之
相交者、皆称其才。性调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以为“狂

生”。州郡曾多次征用,皆称疾不就。献帝时,尚书令荀举为尚书郎,后

参丞相曹操军事。长统每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常发愤叹息。著《昌言》34
篇,批评时政,暴露黑暗。哲学上批判“天人感应”,坚持“天人相分”,
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政治上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痛斥官吏
豪绅贪残无道,刻剥人民。提出反对兼并,抑制豪强,改革吏制,任人唯贤,
加强君权和法制等16 条政务原则。对汉代正统思想作了最后清算。

(袁坤)


《昌言》东汉仲长统撰。《后汉书·仲长统传》载:统每论说古今及世
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曰《昌言》,凡34 篇,10 余万言”。原书已
佚。《后汉书·仲长统传》略载《理乱》、《损益》、《法诫》三篇。另《群
书治要》亦节引有《昌言》残文。现存《昌言》内容主要是对汉末各种社会
弊端的批判。《理乱》篇指出社会的治乱周复,是“天道常然的大数”。《损
益》篇提出因时变易的思想。《法诫》篇提出任贤和反对外戚宦官擅权的意
见。从明代起即有辑本。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严可均《全后汉文》
辑本较为详备。

(袁坤)


高诱东汉校勘学家。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汉献帝建安十年(205
年),任司空府掾。旋任东郡濮阳县令,后迁河东监。致力于古籍的整理,
在校勘注疏方面有成就。著有《孟子章句》、《孝经注》、《战国策注》、
《淮南子注》、《吕氏春秋注》。

(许修仲)


魏晋南北朝

卫觊三国魏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字伯儒。少以才学称。
汉末为司空掾,累迁尚书。魏既建,拜侍中,与王粲并典制度。明帝即位,
进封閺乡侯,受诏典著作,又为《魏官仪》。好古文,以文章显。历仕汉魏,
时献忠言,卒谥敬。

(李建春)


鱼豢史学家。三国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曾任郎中。著《魏略》
50 卷,事止明帝,又有《典略》等。

(袁坤)


王沈(?~266)魏末晋初学者。字处道。西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
原西南)人。喜爱读书,以文章称世,时号为“文籍先生”。身历魏晋两朝,
曾是魏末曹爽的掾属,后归于司马氏。历任治书侍御使,散骑常侍,侍中典
著作,出为豫州刺史,又转为镇南将军。司马炎继晋王位后,拜为御史大夫。
曾参与禅代之谋。与荀觊、阮籍共同编撰《魏书》,已佚。

(许修仲)


谯周(201~270)国蜀汉学者。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西南)
人。幼孤贫与舅居,少诵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尤长书札,其文语
言畅达,善借古喻今。诸葛亮领益州牧,命其为劝学从事,徙典学从事,任
中散大夫,光禄大夫。炎兴元年(263 年)魏军入蜀,力劝后主刘掸降魏,
被封为阳城亭侯,后任骑都尉,迁散骑常侍。认为司马迁的《史记》未引据
经典而不足信,撰《古史考》,已佚。又撰《蜀本纪》、《论语注》、《五
经然否论》,均佚。

(许修仲)


韦昭(204~273)国吴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字弘嗣,史为晋讳
改称韦曜。少好学,能属文。历迁太子中庶子。尝承令为《博弈论》,为时
所称,孙皓时,为侍中,领国史。以持正为皓所杀。有《注孝经论语》、《洞
记》、《官职训》、《辨释名》、《国语注》等。

(李建春)


皇甫谧((215~282)西晋学者、医学家。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
先生。安定朝那(甘肃平凉西北)人。后徙居新安(河南渑池)。少游荡无
度,20 岁后在叔母任氏教育下,始专心向学。家贫,边耕边读。学习十分勤
奋,日以继夜,废寝忘食。人称“书淫”。博览儒家经典及百家之言。淡于
名利。曾举孝廉,不行。相国征辟,不就。晋武帝数下诏敦促,又以为太子
中庶子,皆固辞。终身不仕,潜心著述,自表向武帝借书,武帝赠书一车。
谧中年中风,乃悉心学医。精通针炙。综合《素问》、《针经》、《明堂孔
穴针炙治要》,结合自己的针炙经验,撰成《黄帝三部针炙甲乙经》12 卷,
是我国古代针炙学名著。另著《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玄
安春秋》、《年历》等。

(袁坤)


《帝玉世纪》史书。西晋皇甫谧撰。10 卷。起自三皇,止于曹魏,专
记帝王事迹。所述先秦史事,博采经传杂书,可补《史记》之不足。已佚。
今有清顾观光辑一卷本,又有王仁俊辑一卷本,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

(袁坤)


《高士传》人物传记。①三国魏嵇康撰。已佚。清代严可均辑一卷。②
西晋皇甫谧撰。6 卷。纂辑自唐尧至曹魏8 代2400 余年高节之士72 人的事
迹。今本96 人,是后人杂取《太平御览》所引嵇康《高士传》和《后汉书》
及他书文字附益而成。其中东汉居三分之一。今存有《秘书二十一种》本,
《汉魏丛书》本,《龙溪精舍丛书》本,《四部备要》本。

(袁坤)


《甲乙经》针炙书。全称《黄帝三部针炙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
卷,128 篇。作者认真总结前人之针炙成就,汇集整理古代《素问》、《针
经》、《明堂孔六针炙治要》等三书,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撰写而成,该书
论针炙,兼及脏腑、经络、病机诊断治疗等。详记全身649 个经穴部位与主
治疾病。详细介绍了针炙的方法和禁忌。是我国古代针炙学名著。后世有关
针炙的论著,无不以此为基础。书在唐代即已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

(袁坤)


薛莹(?~282)三国吴沛郡竹邑(今安徽宿州北)人,字道言。初为
秘府中书郎,孙休时,任散骑中常侍,奉命与韦昭等访求旧事,撰国史。孙
皓即位,为大执法,迁选曹尚书,太子少傅,出为武昌左部督,因督修圣溪

事徙广州。后由华上书,请召还,续修前史,复为左国史,迁光禄勋,吴
亡入晋,任散骑常侍,撰有《后汉记》一百卷,清人有辑本,另有《新仪》
八篇,已佚。

(李建春)


杜预(222~284)西晋文史学家。字元凯,司马懿之婿。京兆杜陵(今
陕西西安东南)人。起家尚书郎,袭祖爵封乐亭侯。历任河南尹、秦州刺史、
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度支尚书等职。司马炎代魏时,任镇南大将军,都督
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统兵攻克江陵,以灭吴之功封为阳县侯,死后谥征南
大将军。在江南时,广修水利,公私受益之田万余顷。平生博学多通,于经
济、政治、军事、历法、算术、律令、工程诸科均有研究或著述。因多谋略,
人称“杜武库”。尤精《左传》,自称有“左传癖”,撰有《春秋左氏经传
集解》三十卷,《春秋长历》等。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杜征南集》。

(范海沛)


陈寿(233~297)三国末西晋初史学家、文学家。字承祚。巴西安汉(今
四川南充)人。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同郡古史家谯周门下,攻读《尚书》、
《春秋》、《史记》、《汉书》等史籍。聪敏机警,善著文章,颇得谯周赏
识。在蜀做过观阁令史。因不愿屈事宦官黄皓,屡遭遣黜。蜀亡后入晋,得
司空张华推荐,出仕佐著作郎,出补平阳侯相。在任上纂成《诸葛亮集》24
篇。后迁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晋武帝泰始10 年(274 年),寿开始整
理三国史事,集合官私著作,历经十余年努力,著魏、蜀、吴三书,号《三
国志》。此书记事翔实,文章雅洁,世称良史。时人称陈寿“善叙事,有良
史之才”。另有《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等,亡佚。

(袁坤)


《三国志》纪传体分国史。西晋陈寿撰,南朝裴松之注。记魏、蜀、吴
三国事迹。其中《魏书》30 卷,《蜀书》15 卷,《吴书》20 卷。有纪传,
无表、志。以魏为正统。魏君称帝,蜀吴君称主。《三国志》记事翔实,取
材审慎,叙事条理,文笔凝炼,世称良史。虽于魏晋交替之际,对司马氏有
所回护,但就全书而言,评论人物基本允当。如对诸葛亮,既称赞其为“识
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又不讳街亭之败,指出其“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的缺点。然记载过于简略,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而不评,甚至有
所疏漏。如魏国屯田制,只记54 字。记王弼事迹,只23 字。著名科学家马
钧则未提一字。因此,后来裴松之不得不为之作注。

(袁坤)


周处(240~297)三国、西晋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