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海领航

从封建时代的明万历年间传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从闭关自守的
旧中国传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历经400 年之久,80 年代又掀起新的世界
热潮。在日本、美国等经济强国,它成为企业家修身必读之书。这就是被誉
为囊括了5000 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菜根谭》。

《菜根谭》写于明代万历年间,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他
流传至今的著作除《菜根谭》外,还有被收入《四库全书》的《仙佛奇踪》4
卷。关于洪应明的生卒年月、籍贯生平现已无从考证。据推测,他很可能是
余杭县人,是一位退出官场后久居山林的隐士。

《菜根谭》不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论述修身、
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书中的每则格言从数十字到近百字不等,共有
360 则。这些格言警句文词秀美,对仗工整,短小精粹,促人觉醒,耐人寻
味,有着深刻的哲理。问世400 多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并远播海外。早在
明治维新时期,就已经有好几种版本的《菜根谭》流传到了日本。近代奉化
人孔玉叟东游日本时,在京都书店购得日本竹子恭注释的《菜根谭》,他将
此书带回国内校印出版,并在序言中写道:“此书虽仅仅数十页纸,不足以
见学术之本源,然急功近名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
智膏。”1923 年,供职于汀州亚盛顿医院的医生傅连璋,毅然用自己养病的
钱刊印了300 部《菜根谭》,分别赠给各藏书楼和图书馆。他在序言中评价
《菜根谭》一书时写道:“立言平淡、说理精深,皆权利之徒之药石也”。

《菜根谭》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既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还体现了佛家的出世思想。成
为一种涉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方法体系。全书以追求高尚纯洁为宗旨,深者
见深,浅者见浅。此书在日本倍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珍视。事业成功的人爱读
它,事业失意的人也爱读它,企业界、商界的人爱读它,政界、学术界的人
也爱读它。特别是到了80 年代,更成为日本企业界“人人关心爱读的书籍”。
风靡全球的《环球》杂志介绍日本社会的《菜根谭》热时说:“论企业管理
的书籍成千上万,而从根本道理上说,多数抵不过一部《菜根谭》。”

内容梗概

《菜根谭》作为一部专门论述为人处世的格言集,全书在内容上没有严
密的逻辑关系,而是通过360 则格言警句,揉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以及


作者本人的生活体验,形成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法则和方式。

《菜根谭》中关于论述处世方面的格言集中体现了道家的“抱朴归真”、
儒家的“中庸”和“入世”、佛家的出世、劝世的思想。例如,格言中“抱
朴守拙,涉世之道”这类的格言就主张,对于那些刚刚跨入社会大门的人来
讲,因为涉世还浅,还没有被社会上的恶习所感染,因此还能保留纯洁天真
的本性。而那些历尽人间艰难险恶的人,经验积累更多,城府也深,这种人
往往存心险诈。从这个角度上讲,处世不要只求达练圆滑,与其老奸巨滑,
倒不如抱朴守拙。特别是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在一些人一味追求金
钱权利,尔虞我诈的情况下,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真诚,朴实,自然的处
世原则,尤其受到人们的敬重与欢迎。在指导人们处世的格言中,像“出污
泥而不染,知机巧而不用”,“心事须明,才华须韫”,“方圆处世,宽严
待人”等格言,都主张在极其复杂险恶的外部情况下,成功的处世者应该准
确地分析和判断周围的形势,根据自己面临的环境和局势的变化及对手的情
况,深思熟虑,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才智和计谋,而努力做到韬光养晦,及时
进退,适度宽严,以争取最后出奇制胜立于不败之地。这些格言充分体现了
代表儒家的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处世的智慧。还有一
些格言,则体现了儒家以中庸思想为指导的处事原则。例如:“处世之道,
不即不离”,“过俭则吝,过让则卑”等等。

除去关于涉身处世的格言之外,《菜根谭》中大部分格言都是论述如何
修身养性的。其中有些格言流传广,影响大,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
活。《菜根谭》开篇第一则格言便是“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
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像我国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劝降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过零丁洋
诗》,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反之,像
魏忠贤,和■等一些依仗权势的奸臣逆党,虽然生前显赫一时,却在死后落
得了身首异处的下场,真可谓是弄权一时,凄凉万古。《菜根谭》还十分强
调人的道德品质的修养,主张修德是一个人事业的基础,决定一个人的事业
是善还是恶,如果没有好的品德,再好的学识不仅不能有益于他人,反而会
危害社会。“欲做精全美玉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
须向薄冰上履过”、“立功建业,事事要从实处着脚,若稍慕虚名,便成伪
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欲尘”。这些格言更
直接更深刻地揭示: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磨炼意志,砥砺节操,是每一个建
功立业者成功的必由之路。《菜根谭》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以佛家“入
世”“中庸”的思想帮助世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活动中以积极入世的态度,
机智巧妙地把握人生;它以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为人处世
的准则和法宝;它还以佛家劝世的思想直接透视人生禅机,帮助人们准确地
理解出世、入世的辩证关系,使读者在反复思考之后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精彩篇章推荐

“耳口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若言之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鸠酒中矣。”

这是《菜根谭》中一则著名的修身养性的格言,它集中体现了儒家“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孔子家语》中就有:“良言苦于口而利于病,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以及“处身常逸则志不广”的名言。可见,一个人
如果能经常听些不顺耳的话,想些不顺心的事,这才是磨砺品德、有益心身
的好事情。这是因为,逆言和困境都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反之,如果听到的
每句话都好听,每件事都称心如意,在无形之中就会削弱自己奋发向上的精
神而沉溺于自我陶醉的深渊。这样做就等于自饮毒酒而毁掉自己的生命。正
如古人讲的,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常有十之八九,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
天更是如此。

精彩语言辑录

△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
高,知而不用者尤高。
△以积财货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
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
《人与永恒》

作者:周国平

成书时间:1987年

类别:随感集

版本推荐: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有这样一位智者,他不寄希望于概念的积木,也不寄希望建造体系的巍
峨宫殿,而是将人生问题上的一切真知灼见直接发自内心,又诉诸读者的真
情实感,其文字的魅力能让读过的人沉迷不已,继而引发深深的思考。

他的名字叫周国平,出生于上海,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广西
深山老林中生活了十几年,文革后又考回北京,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孜孜不
倦地学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他的每一部著作都能在学术之外形成极
大的反响,包括《人与永恒》、《今天我活着》、《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
上》、《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等。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一本随感录。随感录的可贵在于真实,在于字
字珠玑而又凝炼传神,就这个意义而言,周国平的随感少却了浓重的雕琢气,
少却了老于世故的圆滑,处处呈现出单纯而练达、质朴而传神的精巧之美。

《人与永恒》在1987 年出版以后,一印再印,后来又出了第二版,仍然
长销不衰,在广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较为持久和深入的影响。

这本书贯穿着对人生重大问题的严肃思考和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密切关
注,而更有价值的是其中向人们宣讲着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真谛。

“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两极之间又幻化出
无穷的人生之谜。生与死、爱与孤独、真实与美、哲学与艺术、写作、天才、
女人与男人,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无论是形式还是体验。周国平都将推心置腹地与你讲述一点什么,然后
让你自觉地提升一点什么。

我们为什么不去倾听一位智慧的心灵之声?

我们为什么不在独处的时候拥有一位最真诚的朋友?

我们为什么不在为人处世方面请一位智者常伴左右呢?

内容梗概

与众多同时代的哲人不同,周国平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性
为一体,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摆脱了学术的艰涩,虽然质朴无奇,却异常地贴
心、动人。他常常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生活最核心的领域,而在精神生活最
深处,原本就无所谓哲学与文学之分。在《人与永恒》中,周国平用别致的
文学方式谈哲学,他的表达的感悟仍是围绕着古老的哲学问题,例如生命的
意义、死亡、性与爱、爱与孤独等等。也许也算是老调新弹,但正是这些问
题由于被现代商业化社会的遗忘而变得日益尖锐,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普
遍困惑。“老调”一经周国平“重弹”,这些问题便迅速获得了极为广泛的
共鸣。

现代世界是商品世界,我们不能脱离这个世界求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我
们同时还生活在历史与宇宙之中,生活在自己惟一的一次生命过程中。所以
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只用交换价值来衡量,而应有更开阔、久远的参照系。
在投入社会潮流同时,我们要有所坚守,坚守那些永恒的人生价值。但是人
生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周国平写道:“有人说人生到处是陷阱,从一个陷阱
跳出来,又掉入另一个陷阱里。可是,尽管如此,你还是想跳,哪怕明知道
另一个更深的陷阱在等着你。最不能忍受的是呆在同一个陷阱里,也许,自
由就寓于跳的过程中。”

处于人生的矛盾之中,你又应该如何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呢?意义永远是
不确定的,所以意义本身并不重要,正如西西弗斯的神话,把巨石推上山顶
的终极目标并不重要,所贵者在寻求的过程之中,过程比结果更美丽。

“我们读英雄探宝的故事,吸引我们的并不是最后找到的宝物,而是探


宝途中惊心动魄的历险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