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二年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宫二年记-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早晨去参加早朝。这是一个缺憾,因为我无法知道每天发生些什么事情。还有,我在宫里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使太后对西方风俗和文明发生兴趣,并吐露给大臣们。譬如说,我曾把在法国时所见的海军检阅相片给太后看,太后看了很动心,说希望中国也照样来做一下。太后就把这件事和大臣们商量。可是大臣们又使出他们一贯的拖延政策,回答起来总是“时候长着,慢慢来好了”。因此可见太后即使愿意改革,也得和大臣们商量,而大臣们不说反对,却总让太后拖延。    
    从我在宫里这些时候的经验来看,谁都怕提起新的事情,因为怕给自己招惹麻烦。    
    太后从大殿出来的时候,密斯卡尔走上去亲太后的手。太后非常吃惊,不过她并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后来我单独和太后在一起的时候,太后问我密斯卡尔为什么要那样,因为这不是中国礼节。那时候她想也许外国有这种习惯,所以没有说什么。    
    于是太后步行回宫,换上画像要穿的衣服。这天天气很好,太后坐了大约十分钟之后,对我说她疲倦得很,不能再坐了,问问密斯卡尔,能不能下次再画。我说密斯卡尔要在宫里住些时候的,过一天画也没有关系。虽然我相信密斯卡尔一定会觉得失望,但我不得不顺从太后的意思,否则可能会前功尽弃的。密斯卡尔说如果太后休息,她可以先画屏风和宝座,等到太后愿意坐的时候再画。太后听了很高兴,说睡过午觉后她愿意再来坐。太后让我每天正午十二点钟把密斯卡尔的饭开在我房里,由我母亲、妹妹和我三人陪她。宫中晚餐平时总在六点钟,密斯卡尔的晚餐就安排在那时候,等太后吃罢后,和皇后宫眷一起吃。太后并吩咐预备香槟酒或别的密斯卡尔喜欢的酒,因为她知道外国女人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喝酒。谁都不知道太后这种思想是哪里来的,我想一定是她误听了人家的话。但若当面改正她,她一定很不高兴,她最不喜欢人家说她错了,所以我也只可以以后有机会时再向她提起。    
    下午密斯卡尔去休息了,太后叫我去,问我些常常问的问题,例如密斯卡尔说些什么等等。她最要紧想晓得密斯卡尔觉得她怎样。我告诉她密斯卡尔说她很美丽,看起来很年轻。她说:    
    “哦,密斯卡尔在你面前当然是这样说的。”但是当我告诉她我并没有问,而是密斯卡尔自己这样说的时候,她就似乎高兴了。    
    忽然太后对我说:    
    “密斯卡尔既然能够画屏风和宝座,一定也能画衣服和首饰。不必我去坐着。”我告诉她若没有人把衣服穿个样子出来,这是不能画的。出乎我意料之外,太后说:    
    “这容易得很,你穿了我的衣服去代替我好了。”我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只得说也许密斯卡尔不愿意这样。太后觉得密斯卡尔没有理由不赞成,因为等到画面孔的时候,太后仍旧自己来坐的。我尽我的力婉转地向密斯卡尔说。最后决定,每当太后觉得很累而不愿意坐的时候,就由我穿了她的袍子戴了她的首饰代替她。于是只有极少几个钟头太后亲自来坐,让密斯卡尔画她脸部的表情,其余都是我代坐的,每天上下午各坐两小时,直到全部画成。


《清宫二年记》 第三部分皇上的生日(1)

    十四、皇上的生日    
    我父亲四个月的假期既满.太后即在六月初一召见他,他那时的健康已增进了不少,然而风湿症仍使他感到非常烦恼,尤其是当他步上朝廷的阶梯时更为显著,因此太后命两个太监扶他上来。    
    我父亲先谢了太后待我和我妹妹的恩惠,再习惯地除去了帽子跪下叩头。这是一套例行的公式,当任何官员得到了太后的恩惠时,都必须如此地做作一番。    
    然后他戴上了帽子,仍然跪在宝座前。太后即以他在巴黎的生活情形相询,又绝口称赞他如何如何的尽职,见他跪着很吃力,便命令一个太监拿一条褥子来给他垫。这又是一个大大的恩典,因为这褥子只有军机大臣才能享受得到的。    
    太后又对我父亲说她不预备再差他到外国去了,一方面他年纪已老,一方面她又要留我和我的妹妹在她身边,若差我父亲出去势必我们也要跟着一同去。她又因为我们虽然在外国住了多年而尚能保持满清的规矩表示快慰,我父亲即告诉太后这是因为他时时告诉勿忘本国礼俗的缘故。    
    太后又问皇帝有何其他话要问,皇帝即问我父亲能否讲法国话,当我父亲回答他不能时,他似乎感到很惊异,我父亲接着给他解释,这是因为他没有工夫去学习法语,而且他年纪已老了,更不适宜再去学习新的语言。    
    皇帝又问法国对于中国感情如何,我父亲告以向来很好,不过自从庚子年后,使臣的职分更觉烦难而已。太后说这也不过是中国的运气不好罢了,好在现在一切都已恢复原状了。接着她又叮嘱我父亲好好养病,以期早日复原。朝见的仪式就此完毕。    
    后来太后对我们说我父亲自从回国后已苍老了许多,必须好好调养,不要自寻烦恼才是,她又提起刚才我父亲向她叩谢对待我们的恩典时,她的确感到兴奋。    
    现在宫中正积极筹备庆祝光绪皇帝的生日,这本来是六月二十六日的事,但这一日恰巧是先帝的忌日,当然不宜有什么庆祝事宜,所以这庆祝的仪式改在二十八日举行。这庆祝会在三天前就已开始,过了生日又持续了四天,因此前后共计有七天的热闹时间。在这时期内,大小官员一律穿着礼服,各业一律休息。这是皇帝三十二岁的生辰日,因为不是逢到二十三十等的整生,所以没有什么大铺张,然而这已足以使各业稍微发生一些小小的扰动了。在这七天内,早朝一律停止,只有太后一人是例外,她依然如常日一般,不穿礼服,更不是庆祝大典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关于这一次没有大大地铺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太后现在还活着,依满清的习俗她的地位比皇帝还高,所以这次的庆祝仪式不宜过分铺张。好在皇帝本人也很明白,所以当太后命令筹备庆祝事宜时,他终以这是散生为辞,劝太后不宜过分弄大了,待整生时再庆祝不迟。为了保持一向的习俗,皇上这一举动当然是很合理的,但当时的习惯是这样,大家终不免要热闹一番,在这时期内,画像的工作停顿下来了。    
    二十五日早晨,皇帝穿着黄袍——上绣金龙,外罩枣红色的外套。当然与常人不同的,他帽上戴的不是一粒纽扣而是一粒很大的珠子,而且只有皇帝才能这样做。他和平常一样地到太后宫中请安,然后到庙中向神位、祖先们磕头,回来又少不得要跟太后磕头——这是因为所有的中国人都在生日那天,采用向前辈们磕头的方法表示感恩和尊敬的意思。之后他即升殿,受百官的敬贺恭维。看数百人在地上参差不齐、此起彼伏地拜贺,的确是一件有趣的事。皇帝亦不觉为此不凡的景象而失笑。


《清宫二年记》 第三部分皇上的生日(2)

    关于行礼时奏乐用的乐器,也应当有一些说明:其中主要的是一具硬木制成的鼓,底平,直径大约有三英尺,上面是一个圆顶约高三英尺,中间完全是空心的,另外还有一根长的棒,也是用同样的原料制成的。这就是鼓槌,有一专司这职务的官,用槌尽力槌鼓,这声音的美妙简直是笔墨所不能形容的,往常皇帝即位时,亦都用此器,以唤醒百官。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用同等硬木制成的虎,背上有二十四片鳞,置于殿中,当司职者刷划这些鳞片时,便发出一种奇妙的声音,好像一串连珠炮一般。在满朝文武行礼时,这种声音再加上木鼓的声音,简直能把人耳朵震聋,在此种场合下往往有一赞礼官频呼跪下、鞠躬、立起、磕头等等的命令,可是有了这些嘈杂的声音,便很不容易听清楚赞礼官的口号了。另外又有一个木架,高约八英尺,宽约三英尺,中有一条横木,横木上就挂着十二个纯金的铃。当用木条敲击的时候,就发出一种似铜丝琴而更高的声音,这架子就安置在殿的右方。左方也有一座架子,与右方相似,不过换上白玉的铃罢了。它的声音也是最悦耳的。    
    行礼完毕,皇帝便回到宫里去,这时,皇后、嫔妃等早就聚集着向他磕头了。接着,皇后率领了其余一批人,跪着呈上一柄如意。这也是一种表示吉祥的东西,有用玉制成的,也有用木制成而中间嵌玉的,这些如意就表示一种幸运的东西,谁得到了它,便能得到许多快乐和荣誉。此种仪式,也有丝竹之声陪伴,这也是幽雅清悦、不同凡响的。    
    然后又有一班太监向皇帝磕头。这是照例不奏乐的,太监们行过了礼又是宫女们,这样仪式便算完毕。然后皇帝便到太后的宫中谢恩,谢恩毕,太后就带领全宫的人一同去看戏。    
    当到达戏场时,太后往往赏赐我们全体许多糖食,这也是这天的规矩。不久,太后回到她自己的宫中午睡,庆祝典礼就算完全闭幕了。    
    庆祝大典后两天便到了七月,七月七日又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相传天上有两颗星,名牛郎与织女,牛郎是农作物的保护者,织女是纺织的统治者。他们二人本来是夫妇,因为一些小小的口角,便逼得他们分居,以银河为界,只有每年的七月七日,才准他们相会一次,喜鹊在这天就临时为他们在银河上架上一座桥。    
    这一天的纪念仪式也是相当新奇的,这天,将几只盛满了水的盆安置在日光之下,太后便拿了几根小针投入每盆水中,针浮在水面上便在盆底留着一个影子,以其式样的不同而定人的运气、聪慧等等。太后又很虔诚地焚香以拜二星。    
    这一月是太后最悲痛的月份,因为十七日就是她丈夫咸丰皇帝的忌日,又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死难者的节日,所以清早全宫就迁移到西苑预备祭祀。中国人多认为人死后灵魂仍然留在人世,所以在他们的忌日,他的家属总要焚烧纸币,因为他们深信死者的灵魂将因此而得到快乐。太后命令和尚百人诵经超度无家的孤魂。午夜时,太后便率领全体宫女坐船游湖,排列了许多荷花式的灯,中间插着蜡烛,意欲使鬼魂顺光而来。太后更令我们也放灯于水,说鬼魂将因此而感恩。有几个太监甚至说真见到了鬼,这些话大家都很相信。太后虽不会看见什么,但她说这是因为她地位太高,鬼魂不敢现形的缘故,她叫我们特别留意,一有所见立刻告诉她。当然我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可是有些宫眷竟因此而紧闭双目,恐怕真的看见了什么人世以外的东西。    
    太后因为咸丰帝的忌辰非常哀痛,终日郁郁不乐,而且容易发怒。我们在这几天必须特别小心。我终不解为什么咸丰皇帝死了这许多年,太后还是哀哀不能忘怀。在这一月中谁都不能穿颜色鲜丽的衣服,只好穿深蓝和浅蓝色的,太后自己则穿黑色衣服,即使手帕也是黑色的。照例每月朔望要演的戏在七月里也一律停止。也没有音乐。全宫均笼罩在严肃的气氛中。    
    十七日早晨,太后跪在咸丰帝灵位前,哭泣了好久,宫中一律戒除荤腥三天,以表虔诚。我开始宫中的生活还不过第一年,所以对这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