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05刘天华的二胡情韵-袁静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31205刘天华的二胡情韵-袁静芳-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音乐家。但是他由于自己的这种艺术经历,比如他到了北京,他在四个院校里教书。也就是说,现在专业的二胡教学体系里,祖师爷就是他了。因为华彦钧他后来没有这个机会,他五十年代故去,他没有这个机会到音乐院校来教授弟子。二胡过去都泛称为胡琴、南胡,二胡是现代的名称,在定弦法上,民间也是有两种。刘天华现在在专业院校传承下来的,是周少梅传承的,江南丝竹那个体系。奏D调乐曲时正好用do、sol弦。所以说,为什么奏华彦钧的曲子必须要换胡琴呢,因为他们虽然都是江南的,但是他们实际上正好是我们传统的两个胡琴体系的不同的传承人。刘天华就是把这个主音胡琴的定弦传承到我们高等学府来了。对二胡这件乐器,刘天华一直为它打抱不平,他认为二胡这件乐器它的地位很重要,比如所有的戏曲伴奏,很多的民间合奏里都缺不了它。为什么它就没有相应的地位呢。而且刘天华认为,一个乐器的高低,不是在它乐器本身,而是在他的作品和它的品味、他的作品和演奏。因此,他为二胡这件乐器创作了十首二胡曲,而且把二胡由伴奏上升到了独奏地位,由一般的继承传统而达到一个新的品味,新的时代风格。他的愿望是这样想的,他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这个贡献确实在我们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是相当重要的了。 

  现在,对国外来说,我们现在演奏的二胡、笛子、琵琶等乐器,那在国外现在打得相当响了,也代表着我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古今的发展。实际上我们回过头去,我们看到最早的开创人,从专业的体系来讲,确实不能忘记刘天华先生他的功绩。现在我们听他创作的10首作品,也许你们会觉得比较简单,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二胡这件乐器,在专业的演奏里,几乎没有它的地位,这种情况下,他开创出这样一条道路来。即使在今天,他的十首二胡曲,你还会感觉到他的那种非常深刻的内涵和他那些很迷人的艺术手法,没有陈旧感。他的二胡作品,目前仍是高等院校里整个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第二个重要贡献,也是一般的人很少能做到的,就是他既有传统的底蕴,但是他又能很大胆地接受了西方,而且把它二者合而为一,闯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这个在当时来讲也是很不容易的。他对这种作法也有自己的理论。他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好像是沙子里的金,也就是说要经过淘沙、要经过淘炼。所以他不认为中国传统音乐什么都是绝对好的,他不是那种国粹的思想。那么对西方音乐呢,他认为要作为我们发展中国音乐的一个借鉴。他说只有中西结合起来,才能谈得到“进步”两个字。当然,这种结合是一种创造,不是说你学了中国的、学了西方的,你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中国作品。刘天华这一点他是做到了,可惜他的生命太短暂了。他在很短暂的时间里,就创造了这么多的业绩,那是很不简单的。比如他对二胡的把位,他自己就有过言论,他说二胡三个把位很不科学,应该有十一个把位。为此,他创作了二胡曲《良宵》。另外,在国乐的发展上、乐器的改革上刘天华都有很多的理想,但是他没有来得及实现。在他简短的一生里,在他所创作的这些作品中,已经表现了他这种中西合璧的创造,而且打出了现代民族音乐发展的一条新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很多音乐家也是在传统音乐基础上吸收了某些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创作了不少好的作品。我们不能不说,刘天华是中国近现代传统音乐创新发展的最早起步的人。 

  刘天华先生他创造性地提高和发展了二胡这件乐器的独奏能力,对二胡艺术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刘天华是五四时期一位注重自己民族尊严、热爱自己祖国文化的爱国主义音乐家。在他短暂的一生里,以毕生的经历从事民族音乐的理论整理研究,创作教学与演出等活动,在继承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问题上,有着自己独到的、科学的见解。其观点至今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刘天华的一生注重苦干、注重实践,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做出优异成绩的现实主义音乐家。 

  今天的讲课就完了,谢谢大家。(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