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这样说:〃要是火柴在你口袋里燃烧起来了,那你应该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依次类推……照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逆境、厄运的时候,运用一下反向心理调节,就能使自己从困难中奋起,从逆境中解脱,进入洒脱通达的境界,迎来万紫千红的艳阳天。
第四部分消除角色冲突带来的苦恼
心理的失衡
金先生说:我的角色变来变去,自己的想法也会随着角色的要求跟着改变。正如我在公司里被任命某种职务后,为了工作的需要,必须尽量使自己的能力、行为、思考方式都符合该职务的要求。例如对待同事,往往不会再和以前一样,彼此有同伙意识。我很不习惯,觉得人不是为自己活着,对一些人说这种话,对另一些人说另一种话,语言系统是不一样的,要善于变换。一旦搞错了,就会出洋相,甚至会受领导批评。为了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我每天保持高度的紧张,心理失去了平衡。
回归的站台
在社会心理学当中,〃角色〃是指与某一特殊位置有关联的行为模式,或者是说角色代表着一套有关行为的社会标准。
每一个人的自我认识都会有一些盲目性,也就是说有时会高估或低估自已,对自已的认识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另一种对盲目性的理解也可以是这样的,没有〃发现自己〃。所谓〃发现自己〃是指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特殊才能、自己真正的需要、自己的价值等有了了解,有着清楚的认识。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想像的我〃和〃实际的我〃保持一致时,他的工作效率会较高,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变得积极。当两者不一致时,遇到的烦恼会很多,工作效率会较低。
有一个大学财会班的女学生,她喜欢唱歌、跳舞,喜欢小孩子。她一直希望能成为幼儿园的老师。所以,开始她对财会专业并不感兴趣,成绩平平。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时,她发现她的幼师梦可能永远也没办法实现了。她这才开始认真地学习起专业课程,特别是财务管理这门课引起了她兴趣。这一学期她的成绩排名猛升,财务管理科目进入了班上前三名。
人所扮演的角色与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当个人成功地扮演了他(她)的各种角色时,就既满足了社会的期望,同时也满足了个人的需求,所以他(她)能过着正常的生活。反之,那些不能胜任各种角色的人,则很可能在不同的生活处境中遇到困难,其中经常碰到的一个就是不能适应角色冲突带来的麻烦。
角色冲突是个人紧张的一个源泉,因为角色冲突常常会导致〃角色超负荷〃。研究证明,体验到角色超负荷的人会心率加速,胆固醇增高。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角色紧张〃。角色紧张对社会及个体的身心健康都非常有害。
要消除角色冲突对人的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就要加强个体扮演各种〃角色〃的协调能力。协调能力强的人,由于他们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和谐的角色要求的本领很强,因而产生角色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少。有人研究发现,善于处理好各种角色要求的妇女,其心理较为健康。这些妇女既是好职员,又是好妻子、好母亲,这在于她们有一种能把角色要求的彼此冲突转化为相互促进的能力,实际上,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可使为孩子忙得焦头烂额的母亲消除心理的紧张与压力。同样,母子、夫妻关系良好的女性,心理压力自然会较小,使得她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当然,有些角色冲突是难以调和的,此时个体自身的协调作用是无能为力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应该明智地从过多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运用于自身更有价值、更能胜任的角色上来。
心灵绿处方
学会乐于接受自己的各种角色,把这一现象归结于外部因素,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走自己的路〃,乐于接受自己。
提高对社会交往与开放自我的认识。扮演不同的角色,能使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机能逐步提高并得到完善;自我角色交递,能使人的思想观念保持新陈代谢,能丰富人的情感,维护人的心理健康。
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决定于自我开放、自我表现的程度。克服角色冲突带来的苦恼,就要把自己向自己开放。既要了解他人,又要让他人了解自己,在角色交往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
正视现实,勇敢地介入社会生活,找机会多接触和了解外人。这样不断摸索经验,可扩大与外界的交往,掌握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
第四部分怎样的决定才是无怨无悔的
心理的失衡
公司效益滑坡,许多人都选择了离开,小方被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相中了,对他伸出了迎接的双手,可是他又舍不得离开这家公司,因为在这里他有比别人好得多的待遇,老板待他为心腹,公司一有困难就跳槽,是不是太不仁不义了?朋友说:〃什么不仁不义?鸟向亮处飞,人往高处走,在经济社会,没有钱就无法生存,还是另谋高就吧。〃他犹豫着,陷入了不知是离开好还是留下好的两难困境。
〃郁闷〃渐渐侵蚀了小方的心灵。他变得焦虑,变得左右为难。一个曾经天塌下来也是不紧不慢的他,变得没主见。他开始静不下心,一件事尚未做完,却已经筹划着另一件事。仿佛走到了一个有着无穷可能的路口。在他的四周,布满了黑漆漆的路,他无法决定自己的下一步。
回归的站台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决定要作。有的时候作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受到心理定势的影响。
定势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之中,例如人们可以根据以往生活的经验定势,较好地进行常规的工作与学习。但是有些人却在社会中表现出另外一种心象,即对已经是很熟悉的情况或人反而变得很不熟悉了。这种情况叫做〃定势错位〃。
以下的一些情境下,你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
⊙你想在大学毕业后再读研究生深造,但你的家境极其困难,使你无法如愿。这时,你的一位亲戚愿意资助你,可你有了充足的理由怀疑他的钱来路不正。你会接受他的资助吗?
⊙在填写工作申请表时,需要填上你所患过的严重疾病。你三年前得过肝炎,而你知道你申请的工作需要健康的身体。你把这病填上去吗?
⊙你又饥渴,饱受煎熬,并且身无分文。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偷食物吗?
⊙你对你老板的为人很反感。你会因为他掌握着提升你职位和薪资的权力而去亲近他吗?
⊙你拾到一个内有2000元的皮夹子。当你将它交给失主时,他拿出200元酬谢你,你接受吗?
⊙你在一家银行工作,你的一位同事因为你的过错而受到领导的严厉批评和处罚。没有人能查出这错误是你造成的。你会自觉坦白吗?
⊙你的好友向你介绍了他(她)的恋爱对象。你发现你和他(她)的对象谈得很投机,两人一下子建立起了某种强烈的感情。你会把自己的这种感情压抑下去吗?
⊙你觉得你的恋爱对象与你不般配,准备与他(她)分手。但他(她)很明确地表示,一旦你离开他(她)就自杀。你准备重新考虑你的决定吗?
⊙你很爱你的恋人,但你父母却竭力反对,并以断绝亲子关系作为〃最后通牒〃。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向父母妥协吗?
⊙在闲聊时,许多人说一个不在场的同学的坏话,那些话都违背事实。你与那同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交情。你会站出来为那个同学说几句吗?
如果在生活中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境,你会为此而烦恼吗?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对事的观念和态度是很重要的,它能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他做些什么、以怎样的方式做。在心理治疗方法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流派叫做〃理性情绪疗法〃。它的理论核心是一种被称为〃ABC理论〃的人格理论:A是指某一事件,B是指信念,C是指个体的情绪反应结果。
理性情绪疗法的代表人物艾里斯认为,生活中的事件本身并不会直接引起个体的情绪或行为反应,而是个体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和理念才会引发最终的反应。所以,不同的人由于个人的观念不同,会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比如一个人在离婚后感到沮丧,这不是离婚这件事本身引起的,而是这个人对离婚的认知引起的。如果他(她)认为离婚意味着自己失败、被拒绝,他(她)必会情绪低落;如果他(她)认为离婚也许意味着摆脱原有婚姻的恶梦,拥有一个新的开始,那么他(她)的情绪就会好很多。
一个人的情绪困扰大部分是非理性思考下的产物,而非理性的思考往往要求这个世界〃应该〃、〃必须〃、〃最好〃如何如何。一旦自己的预期落空,就心态不好,情绪恶劣。要想摆脱心理困扰,应该重点处理那些引发负面情绪的非理性观念,并努力将不实际、不成熟、命令式和绝对性的思考方式转成实际、成熟、合乎逻辑和讲求证据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对各种情境有适当的情绪反应。
在心理学中一般将个体的观念和态度称为〃价值观〃,价值观的取舍往往决定于心理平衡点。价值观像一把尺一杆秤,当你需要决定何去何从的时候,帮助你抉择。
有的人认为通过勤劳努力获得成功太麻烦辛苦了,所以他决定靠坑蒙拐骗过日子,最后却失手进了班房;有的人认为只有自己劳动得来的成果才让人心安理得,所以他不会好逸恶劳,只会脚踏实地地打拼。心理平衡点把握不好,你将付出很大的代价。
心灵绿处方
平时在你的每一个行为反应背后都是有理由的,是不是?这些理由就是你的观念、你的价值观,它们帮助你选择〃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
在为人生奋战,做着一个又一个决定的时候,你都必须停一下,检视一下自己的价值观,看看我们的价值观究竟如何,看看自己究竟拥有一些怎样的思想武器,这些武器是不是能让你在人生的战场上幸存下来乃至成为一个胜利者。
第四部分白领男人如何逃出”高压锅”
心理的失衡
沈先生的精明强干是出了名的,在多家公司跳来跳去,营销、市场策划、企业经理人培训等等,什么前卫做什么,不论在哪家公司,都是创意频频,勤奋执著,一年365天,他要工作360天。他说:〃我喜欢工作,不工作就活不下去。我的价值就是用工作成就来体现的。〃
的确,他的付出换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宽敞的公寓,豪华的轿车,貌美的妻子,名贵的宠物;可这种付出也断送了他诸多的业余爱好,足球、羽毛球、游泳、围棋、摄影、爬山……〃家〃对于他来说,已经成了旅馆。日夜陪伴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