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0-寻找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60-寻找英雄-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了在社会上工作,一定要跑到前头。    
    日本人打桂林了,父亲要上前线。我只记得我父亲走的时候,一再地抱着我,    
    只记得他抱着我,跟我母亲讲,讲些什么我就不记得了    
    后来桂林保卫战开始,我们这些家属都被安排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苗族)避难,也没有什么特殊照顾。没有盐,没有油,更没有蔬菜,天天吃红糖块和糯米。没有钱,我母亲就用衣服啊,围巾啊,和苗族人换点吃的。我生病了,我母亲就学了当地的刮痧,我疼的哭啊,叫啊,那也没办法。后来战争开始,听说都牺牲了,每天晚上就听见孤儿寡母的哭声。


悲歌漓江焦土抗战(1)

    吕旃蒙将军    
    白壁:    
    桂林原计划留市政府、警察局在城内维持城内秩序,协助守备部队作战,每户留壮丁一人在家守备私人财物。谁知桂林紧急疏散时,桂林市长苏新民、警察局长谢丰年向白崇禧请求疏散离城,他们都是白的亲戚,白为了私情也批准了。因此市府、警察局、留户壮丁,在疏散时都跑光了,桂林城内除守备部队外,没有其他机关存留。守城官兵,纪律废弛,各人打各人的主意。西门外民房,骷髅躺在竹床上无人收尸;家家门户大开,物品丢得乱七八糟。    
    韦云淞当时是桂林的城防司令,下令烧城,所以桂林这一仗,是敌人还没打来,我们自己先烧城。过去听说日本人讲“三光”,没想到咱们守城的人也讲“三光”,改了个名字,叫“焦土抗战”。根据我知道的情况,从南门,就是现在的南门桥,开始放燃烧弹,一直烧到北门。过去也没有什么钢筋水泥的建筑,木板房很多,桂林从南到北就这一条主干道,这一烧就全完了,真成了焦土了。所以日本人还没到桂林,桂林基本上城就空了。桂林市城内外除丽泽门外留下十余间完整的房屋外,其余全部烧光。我感觉,当时的国民党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有些人不干。实际上,在保卫战中,多数官兵是顽强的。    
    10月17日起,敌对桂林外围全线总攻击,战斗激烈。日军出动近七个师团,十五万兵力,三百多辆坦克,三十多架飞机,大量重炮集结于桂林一线。桂林守军仅为缺编一个团的桂军第一三一师和兵力相当于一个团的第一七○师以及大量自发组织进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仅一万八千人,所有重武器只有二十二门各型火炮。面对近十倍于己的强敌,桂林守军个个慷慨激昂,人人抱定必死决心,誓与桂林共存亡,士气异常高涨。经过两天战斗后,敌人停止了攻击,但每天都还有小的战斗。24日起,敌人又发动总攻击,这次战斗在雨中进行着,较上次攻击更加激烈。我军顽强抵抗,战斗很惨烈,据一些资料记载,漓江水都被血水染红了。    
    陈浩林:    
    1945年,日本投降,9月3日,家乡岑溪也在庆祝抗战胜利。我虽然那个时候还是小孩,才四岁,我也很高兴,因为知道打败了日本鬼子,爸爸该回来了。我弟弟出生已经快一年了,仍然没有起名字,因为没有爸爸的消息。桂林保卫战以后,有一些被打散的士兵回到家乡,问他们爸爸的消息,有人说看见他突围了。    
    有一天早上,我在睡梦中突然见有人在哭,我跑到楼下去看,结果是爸爸的一个警卫员跪在母亲那里哭。这个警卫员是从岑溪老家带出来的,一直跟着爸爸。三个母亲都在问,你哭什么?他到底怎么样?警卫员说他不清楚,他估计父亲可能已经不在了,但是又不能肯定。这种情况,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刚刚过了一个多星期,有人说《广西日报》已经登出了抗战英烈名单,里面有陈济桓。    
    家里当时看不到报纸,得到消息,赶紧派了一个亲戚,走路到县城里找报纸。这个亲戚一早就去了,到晚上才回来。大家就拿着报纸看,我家婶婶,就是我叔叔的太太,读的报纸。我三个母亲都不认识字,报纸上确实说陈济桓将军牺牲了,全家都哭了,包括我们小孩,都知道爸爸不在了。那是1946年的2月。    
    第二天,家里平静一些了,大家商量,怎么想办法找到他的遗体,哪怕找到遗骨也行。我母亲交代要我叔叔(爸爸的小弟弟)去,还有爸爸生前的警卫员,两个人到桂林去找。他们先到桂林附近的几个县城找,既没有发现墓,也没有找到其他的什么东西。后来打听到父亲的另一个警卫员,就去问他:“最后一天你们是怎么样分手的?”他说:“最后一天,我没有跟上他,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离开司令部后,突然发现还有一个文件落下了,他让我回去拿;等我去追他们,大部队已经走了。”另外又找到了一个当军官的,姓陈,是营长。他说现在比较准确的情况是:“当时他们是向桂林西部方向撤退的,应该向那个方向去找。”他们一共找了五天,最后一天,在桂林一个叫做猴子凹的地方,一个村民问:“你们要找什么东西呢?”他们说了情况,村民说:“哦,这样啊,我们村子后面的山上,有一个坟墓,还有一个木牌,我认识字不多,听说是一个将军,你们去看看吧。”他们上去一看,很简单的一个坟墓,前面有一个木牌,木牌上写着:“桂林防守司令部,中将参谋长陈济桓之墓,昭和19年(1944年——编者注)11月”,这说明,日本人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他后,把他埋在这个地方的。第二天,省政府派人把墓挖开,里面是日本军毯包裹着的一副尸骨,发现尸骨腿断开那个地方,是用白金穿起来的,因为父亲有腿伤,这样比较确定是他了。另外还发现有两个左轮手枪的弹头,拿起来一看正是我父亲那把手枪用的型号,所以断定是他的遗体。省政府的人把他的遗体用白布包裹起来,套上了将军的制服。那是1946年3月29号。    
    阚培同:    
    大概在桂林沦陷了有三四个月以后,我父亲的勤务兵就找到了我们,告诉我母亲,说我父亲殉国了。这时候,我们才知道桂林沦陷了,我父亲牺牲了。他说,我父亲是自杀的,他没有突围逃跑。我父亲在信里讲了“不成功便成仁”嘛,他实现自己的诺言:“不跑”。其他的那些官兵可能都突围逃跑了,他坚决不走。我父亲死的时候,把随身的一些日用品委托勤务兵带给我母亲。好像有一个小手绢,一支钢笔,还有他的眼镜。我母亲当时哭得要命啊,哭昏过去好多次。


悲歌漓江焦土抗战(2)

    吕铃:    
    我母亲天天盼着我父亲的消息。我那时候才四岁半,我母亲经常牵着我,从早上就守在路口,看着那些伤兵从面前慢慢地走过。我母亲每看到一个人就问:你见到你们的参谋长吗?这样不停地问,但得到的回答都是摇头。    
    终于有一天,接到了一个通知,说我父亲和阚维雍将军、陈济恒将军,三个人都牺牲了。我母亲哭得死去活来。我感觉简直就像天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只知道我父亲是在桂林牺牲的,究竟怎样死的、埋在哪里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警卫员去了哪里。    
    白壁:    
    后来我父亲告诉我,桂林城的防御战是10月30日下午6时打响的,一直打到11月10号。日军从东西南三面围攻桂林,我们的人数少,没办法,只能退守。在被包围的时候发生了剧烈激战。七星岩里头当时有几百个士兵,日军先是拿毒气弹熏,熏不死就用火烧。那么长的一个七星岩,据说就跑出来一个人。剩下的全都死了!    
    城防司令韦云淞以桂林战况不利,于11月10日下午4时召集守城高级将领开紧急军事会议,韦云淞首先责备一三一师阚维雍部队作战不力,被敌突破中正桥以北沿河阵地而窜入城内,屡次扫荡而不能奏功,他说我官兵伤亡过大,阵地守军逐渐削弱,势难久守;处在现在战况下,征求各人意见。大家都不敢发言。    
    韦继续说:“守是守不了,不如放弃桂林突围而出,以免被敌全歼。”大家都赞同。决议黄昏后除象鼻山、将军山、河东岸各据点不通知外,其余各阵地部队,只留少数部队困守阵地,大部在黄昏撤离阵地分头向西方突围。散会后一三一师长阚维雍回到师指挥所,师部人员已集合在会议厅等候他开会。阚对他们说:“有好消息,你们等一会,我回房小便后再来告诉你们。”谁知阚回房后,房内即传出手枪声,参谋长郭炳祺入房看时,见阚已用手枪自杀了。阚奉命守桂林时,即有与城共存亡的决心,曾写下绝命书信寄柳州给其家属。韦云淞知道消息后说“死了算了”,仍让各团按照计划准备突围。    
    陈济桓带了自己的随从随韦云淞往佛山方向突围,但在突围中他自己受了伤,加上腿不好,他认为自己是跑不出去了。他不愿意当俘虏,自杀了。    
    吕旃蒙带领一部分人突围时与日本人激战,最终战死在乱军之中。这三位将军都保持了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旁白:据桂林城防司令韦云淞战后所写的《桂林防守军战斗要报》记载:桂林一战,毙伤日军六千余人,我军近两万人除小部分突围外,其余或战死、或被毒气熏晕。日军第五十八师团师团长在日后的战报中称:“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著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著武装的装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点……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亦有日军军官在日记中写道:“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日本国四十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我军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慨。”韦云淞缺乏胜利信心,城防兵力单薄,无法抵挡日军强大兵力的进攻,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韦云淞被撤职查办。1948年韦云淞被任命为广西禁烟督办、广西省特捐委员会主任兼督办。1949年冬,韦云淞赴香港寓居。1954年冬因胃病医治无效,在香港九龙医院去世,终年六十四岁。韦云淞曾为家乡创办鱼跃水电厂及水坝,发起募捐重建松山小学,并捐《万有文库》全套充实学校书库。据说,韦云淞一生俭朴,为人忠厚善良,对子女教育极严,不允许子女享受特殊待遇。    
    阚培同:    
    后来我看了很多史料,我父亲的部下、他的同事、他的学生写了很多有关他的回忆录,把这些综合到一起,我就知道详细一点的经过了。在桂林保卫战里当时有三位将军,一位是陈济桓将军,是当时城防司令部的中将参谋长,一位是吕旃蒙将军,是三十一军的少将参谋长,三十一军本来是四个师,调走了两个师,只剩了两个师;我父亲是一三一师的少将师长。桂林保卫战打了五六天后,日军攻了进来,司令部的人员决定突围。突围过程中,吕旃蒙将军中弹牺牲了,陈济桓将军腿部中弹,不愿作俘虏,自尽了。我父亲不愿意突围,在决定突围的时候,他就说:“你们走吧,你们都走。”他交待了剩下的官兵由谁来负责,自己走进师指挥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