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地域文化的形成(四)-葛剑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4地域文化的形成(四)-葛剑雄-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他们难过,过不了。那么他只能折中,就是对一些贵族年纪大的老干部,都可以允许,夏天回到北方去,到秋天再来,避暑。他儿子甚至有时逃回去,采取这种办法(抗拒迁都)。他也是依靠政治权力,最后终于把这些人压下去了,那么这样把首都迁成了。迁成以后,他进一步大刀阔斧(改革)。首先改姓。他自己姓拓跋这个一看就不像个汉人,他改名,改姓元,所以你看唐朝诗人元稹,还有唐朝的元结,这些人就是拓拔氏的后代,后来就姓元了,拓拔这个姓就没有了。还有呢,换服装。全部的服装全部要改成汉化服装。把民族服装都改掉了。最厉害的一手,不许再讲鲜卑话,在朝廷上。有的人反对,我们年纪大了,学不会。好,年纪大的学不会,暂时不学。年纪轻的先学。 
 
  就全部要讲汉话。他采取这个措施,而且是从上到下,首先是自己的皇族、贵族、高官先改,然后改民间。用这种办法。那么经过他这么一改,你看,原来北方鲜卑族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以后经过他的改革,基本上特色就都改掉了,都改成汉化,当然中间经过几次反复,但是到北朝结束隋唐的时候,的确这一代已经基本上看不到再有鲜卑的影响,没有什么其他的,这个文化就改掉了。当然他中间斗争也是很激烈的。要是他没有用政治权力推行的话,这恐怕是很难实施的。另外一个就是农业。我们知道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包括现在很多少数民族地方,现在都是农业地区。但历史上面很多原来都是牧业地区,或者半农半牧的。有的地方是养殖捕捞的,是狩猎的。但怎么会都变成了农耕地区呢?这个也是政治权力起的作用。因为中国历来以农立国。所以统治者凡是你这个地方归他统治,他就要推广农耕。而且农业被认为是本业,其他东西是末业。本末不能倒置的。所以你这个商业什么手工业,什么采集养殖这些都是末业。一定要是本业推广的基础上面,才能稍微搞一点。 
 
  (在中国古代,重农轻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思想。古代的思想家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减少农业劳动力,最终导致国家贫困,所以应该加以限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对努力耕织者免除徭役;对从事工商业而贫穷的人则沦为奴隶。儒家学者荀子则强调农业是国家财政的基础,是重中之重。法家学者韩非子也认为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重农轻商的思想由此形成。) 
 
  所以在这个推广下面,我们就可以看到历史上面很多地方,凡是只要建立了郡县,这个地方就开始慢慢慢慢牧业就挤掉了,以农业为主了。一步一步推广。比如中原地区,原来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的时候,还有不少地方还有牧业的残余。但是以后随着政治上面以农立国的方针反复的推广,以后这个牧业就慢慢没有了。最后最多变成家庭的养殖再留一点。这个政治因素也起了作用的。那么反映在方言上面也是如此。 
 
  大家说方言怎么跟政治手段有关系?也有关系,我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杭州,杭州人讲话,特别杭州城里跟周围都不同。虽然它在吴语包围中间,但杭州人讲话有的都带有北方味儿。有的还有儿话的表示。什么加个儿,吴语没有这个习惯的。那么这种现象明朝人郎瑛他就已经注意到了。那么这个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原因是移民。是因为靖康之乱以后,宋朝的康王赵构做了皇帝,那么他就往南迁,最后把首都定在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宋朝的皇帝赵构即位后,为什么南迁?这就要追溯到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公元1128年,也就是靖康二年,由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攻克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皇帝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康王赵构逃到南京应天府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为了避开金朝的威胁,南宋把首都迁到了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那么社个首都定了以后,因为皇帝迁到了那里,所以原来的贵族、大臣包括开封原来首都那批南迁的商人,甚至和尚、道士全部集中在杭州。把开封大的商店、寺庙都恢复。当然各个衙门也都迁到那里了。尽管这些人不一定是移民礼貌的多数,但是他们是主流。你看是皇帝是贵族是大臣是富商是名流是军人。他们原来都是开封迁过来的,当然讲开封话或者北方话。因为 
当地人如果要跟他们打交道方便,就倒过来要学习他们的方言。那么这个靠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政治权力的影响。你看北方移民不但迁到杭州,也迁到周围苏州、嘉兴、湖州都有。为什么其他城市就没有这个现象呢?只有杭州有这个现象呢?一方面固然是它比较集中,但更主要的是这个移民有这种政治优势。不用你讲,这个就推广了。所以尽管现在离开南宋已经那么多年了,这个残留的影响还存在。 
 
   再举个例子,我大家都感受得到。比如我们这些年来,我们解放后,大力推广普通话。那么现在推广下来应该讲,效果很好。责骂好法?就是你如果到一个地方去,在当地找个中学生来,要他拿本地的方言念一张报纸,他肯定念不清楚。上海就这个现象。为什么呢?他一念讲到有些字,普通话发音就出来了。而且各地的方言礼貌,本地的一些土话,南慢已经消失了。人际交流比较多的都用普通话,或者说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就像我一样,我这个普通话不标准,但是我也尽量讲普通话了。那这个 
就是我们通过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结果。这样的例子也发生在台湾。台湾1949年国民党政权迁移到台湾以后,当时蒋介石也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大力推广国语。我们叫普通话,它叫国语。这里什么因素呢?一个就是它本身就是迁去的人,也就是来自中国各地的。那么蒋介石大家知道是宁波人,他的主要下面很多是江浙一带的人。 
 
  但也有北方,东北、山东甚至有少数民族也都有。那么他要把这些人凝聚起来,那么另一方面台湾有个很复杂的背景,大家都知道,1895年割让给日本。日本曾经推广皇民化,要他们讲日文。那么还加上台湾的移民主要来源是闽南人客家人。那么好,你在一个地方有的说日文,有的说客家话,有的说这个那个,他怎么样巩固自己的统治呢?你跟大陆的关系靠什么联系呢?那语言就非常重要。所以他强制推广国语。不管你今天怎么评价他,他在这一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甚至采 
 
  取强制手段。所以台湾在他统治的这一段时间以及以后蒋经国时代,的确台湾老老少少都会讲国语。所以这也是个例子。所以中国很多文化的现象如果它是借助于行政来推广的话,它就可以达到比较显著的效果。那么历史上我们来看也是如此。有比如我们讲到我们的服饰,今天我们女士穿一个旗袍,我们大家说这是一个民族形式。男的现在穿唐装,立领的,对襟的衣服。其实这个衣服不是,这个衣服是满族的服装。旗袍就是旗人妇女穿的旗袍。中国本来不是穿这个服装的,这个服装是清朝入关以后,建立清朝强制推广的。我们小时侯印象年纪大的人,戴个瓜帽皮,穿个长马褂。这个印象哪里来的?也是清朝推广的结果。就是清朝入关以后,他就下令发易服。 
 
  原来中国的男子都是长头发,一般从来不剪掉的。因为中国人有个观念,头发也是受之父母,要保存的,把它束起来,盘在上面,戴上帽子,男的都是这样。清朝要照它的样子,因为他也是游牧跟尚武的精神。大概打仗方面,全部前面都剃光,剩下扎一根辫子。男的都是这样。这件事情对汉族当时打击很大。很多地方本来已经投降归顺了,它下了这个命令,重新起来反抗。这等于把老祖宗的样子变了。男人怎么剃一个光头,光这里留一个辫子?谁都接受不了的。但是当时强制的。留发不留头,你自己选择。要留头还是要留头发?当然留头还是重要了。所以强制执行。你再反抗,反抗后来镇压,镇压下去以后,还是要照这个做。另外就是易服,服装就要改掉。明朝原来都是宽袖大袍,到清朝以后都是窄袖的。马褂长衫就这么来的。 
 
  女的就包括旗装,旗装后来其中一种就是旗袍。所以这个过程中间,有很多悲惨的故事。多少人人头落地,或者是满门抄斩被灭门。经过这样一番艰苦地一个强制推广,下面抗争,最后基本上在全国都这样做了。但是,民间还是悄悄地抗争。比如有些地方,寿衣全部做成以前明朝的样子。就是生不能做大明的人,死要做大明的鬼。有些人画祖宗的像,还不愿意用长袍马褂,还是原来的女的凤冠霞帔,男的是服装。有的时候结婚的时候非要穿一穿古装,不用长袍马褂。总而言之,民间的抗争还是存在。但是不管怎么样,中国人的服饰到清朝就改了。这是一个用政治权力推广一种文化的典型。所以我们现在,你像地域文化,原来中国各地地域的服装不是这个样子的,现在基本上都是这样,但是这里面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些区别来。各个地区之间,特别民间的服装,有的还是保留一些,特别在边远地区还保留一些原来的样式。所以我们讲,就是我们今天看来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可能在历史上并不一定是有特点的,反过来历史上面已经存在的这种有地域特色 
 
  的文化,可能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我们如果要研究,要了解的话,要注意一下,看一看它的政治因素起了什么作用。这是不能忽略的。 
 
  (政治权力和行政区划分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分布和迁移也是影响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习惯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各个民族的迁移和分布会给当地的地域文化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但是还有一个因素也不能忽略,那就是我要讲的第四个民族分布。中国历来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现在我们还有56个民族。那么历史上面,各朝代的时候都有多民族的特点,特别是对我们现在影响比较大的清朝。那么清朝的疆域里面已经基本上把今天的56个民族都包括在内了。那么大家知道只要产生了民族,民族的感情总是不能割断的,所以一个民族 
 
  无论是它整个民族迁移,还是它自己的民族人口,一部分民族人口迁移,它都会把民族文化带到它的迁入地,都会尽可能的保存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但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它有些特色是没有办法保存的,所以一般的话都会发生变化、改变,甚至会形成新的民族文化。那么这种迁移,民族的分布往往会在一个地方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举个例子,从东汉开始,北方跟西北的牧业民族少数民族就大批地南迁。我们知道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北方很多地方已经变成以少数民族为主,以胡人、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些少数民族为主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由农变牧。原来这些地方,从秦朝开始就开垦为农田,汉朝的时候又向那里移民,已经是一个主要的农业区了。但是这些少数民族进来以后,慢慢农业就变成牧业。 
 
  不要以为这个变化一定不好,这个变化产生一个重要的以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