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精神领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男人的精神领地-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我在看了一份关于生殖健康的报告之后发现,一些结婚多年的夫妻竟然不会过性生活。文化程度愈高,其比例愈大。一个有趣的话题出现了——为什么“文明人”不能很好完成“原始人”能做到的事情?    
    性生活的和谐,就是提倡夫妇间精神与肉体的放松。    
    “原始人”没有什么“精神故障”,做到了鱼水之欢。“原始人”为什么快活?“文明人”为什么痛苦?为什么不能做到自己是个自然人?    
    在性生活中,刚威勇猛的男人,就是自然人,或者说,就是自然的“原始人”。    
    那么,为什么高文化背景的男人与女人不能重新走入亚当与夏娃的丛林呢?    
    心里的“阿来克斯河”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社会的道德教育使我们懂得了“羞耻”。人类在中世纪的黑暗中,经书一再告诫我们远离魔鬼“撒旦”。那些“万恶淫为首”、“七岁便分席而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告诫,对于“文明人”是十分有效的。    
    于是,在我们心灵深处建构了一道防波堤,而这道防波堤给我们戴上了一副“人格面具”。随着文明程度的加深,我们离“撒旦”就越来越远了。    
    文明的“性”,走到了十字路口。    
    严格意义上的夫妻性生活,是一种“忘我”的状态,是一种阴阳交合,是一种互相包容。文明一点的说法,是旧生命的颤栗与新生命的诞生。    
    但是,“文明人”已经很难做到了。因为,性生活的本身,确实已不再是一种生理活动,而更多是一种精神活动。现代科学证明:性生活受着自身精神支配,性对象诸多“非性”因素制约着性生活的和谐。    
    ——地位(权力)相差很大的男女很难进入“忘我”的状态;    
    ——金钱(社会资本)相差很大的男女,很难进入“忘我”的状态;    
    ——甚至,家庭背景过分优越的男女,很难进入“忘我”的状态。    
    生理的“门槛”    
    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讲,性生活不是由“大脑皮层”——高级思维器官所支配,而是由最低级的“爬虫脑”(下丘脑)所支配的。    
    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大脑皮层”的面积就大,而“爬虫脑”的体积相对就小。相反,受教育不多又生活在蛮荒环境中的人种,他们的“大脑皮层”的面积相对小一些,“爬虫脑”的体积相对大一些。这项研究的成果表明:性生活的和谐是受“爬虫脑”的支配。应该说,性生活就本质而言,不是一种意识。    
    同时,现代医学又表明: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会发出压抑“爬虫脑”活动的指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理智。动物没有理智,动物就快乐;人有理智,人就自我压抑。所以,有的人像猴子,而有的人想像猴子而做不了猴子。    
    人和动物,是在一个发展的链条上,但不在一个层面里。其性活动恰恰证明了“进化”的轨迹——这是人们永远走不出的“怪圈”。    
    人类必须进步,社会定会愈加文明。文明要付出代价,文明需要购买船票。发达的“大脑皮层”会制约“爬虫脑”的膨胀,制约性生活的快乐。    
    医治“文明疾病”没有什么良方。    
    因为“性”说到底是人类的精神活动而非纯生理的活动。如果“文明人”定要依赖药物——“伟哥”去获取快感,还原为“原始人”,那是“短暂”而“舍命”的求欢自杀,也是人类自身铸造的双刃剑。    
    惟一的办法是认识“心理”的障碍及“生理”的障碍,跨过“阿来克斯河”。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努力做得更好些。    
    世界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完美的遗憾”。    
    


第一篇  透视心灵性生活

    性生活在人心里培植的社会原则是理性,赋予人的社会性格却是美。    
    ——席勒    
    “性生活”是上帝交给我们的本领,但男人未必就会使用。“性生活”也是上帝配给我们的“武器”,但男人未必就会使用。    
    白天变成了黑夜,黑夜又变成了白天,昼夜交替似乎亘古不变。其实,当南极“昼长夜短”时,而北极正“昼短夜长”。    
    阴盛阳衰,而阳衰未必阴盛。男人不是童话中的白天,女人不是神话里的黑夜。在黎明刚启之时,则是阴阳相合,而昼夜更替之时。    
    人们常说,阴阳合而万物生。但阴阳“合”时少,“离”时多。昼夜只有在黎明与黄昏时交班。所以诗人就说:生命在此时律动,新生与死亡在此开始。    
    然而,上帝教给我们去做,我们做得不好。以至经历千山万水走到一起的男女,不多时又分道扬镳,又成为路人;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成了眷属的未必都是有情人。    
    男人常说,他们要解放全人类。为什么惟独不能“解放”自己?    
    阴阳错位    
    性生活的错位,是男女性生活本能的错位。    
    一般说,男人对性是进攻的,它是选择性很小的冲动型。而女性呢?是选择型的。男人和女人在性生活上有很大的差距:男人可以接受他不爱的对象,而女人却很难接受。    
    在动物世界里,雄性动物只要碰上发情的雌性,就可以完成性交。而雌性动物,即便是在发情以后,也是要选择的。动物的选择标准比较简单:力量和体积。这是能留下健全而强壮后代所必需的条件。    
    女人同雌性的动物有些相似。    
    女人不是不需要,而是本能控制自己的需要。所以,女人在性生活上,她们是情先于性,而男人却是性先于情。女人常常在婚后才知道她不能接受的人,正是她的丈夫。在我们的社会俗习里,没有丈夫的强奸罪。所以,女人在合法婚姻里常常受到强奸。    
    女人的反抗是没有意义的。在我们社会里,至少大多数人还没有这个观念,这就加重了女人的不幸:她们常常要接受不愿接受的东西。从人的意义上讲,这已经违背了女人的意志,侵犯了女人的权利,撕碎了女人的人格……    
    性生活的错位,就是性的不和谐、性冷淡,性拒绝等等。合法的丈夫,以为自己是丈夫,就可以想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常抱怨女人不配合,没激情等等。实际上,愚蠢的男人不懂得——这是女人潜意识的反抗。    
    阴盛阳衰    
    男人应该学习“性生活”。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婚前教育,而是“性人格”的教育。    
    婚姻只能保证“性生活”的合法,但婚姻从来不能保证性生活的质量。    
    学习尊重女人,包括自己的妻子。    
    妻子永远不是你的性工具,只是你的性伙伴。“阴阳合而万物生”的生活,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物理学上讲“共鸣”,但“共鸣”的基本条件是两个物体构建材料相似、振频相似和振幅相似。就像时髦青年在情书中说的:“爱情是什么?爱情是两颗心相碰的火花,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西方哲人也说:“音乐只对音乐的耳朵才能引起共鸣”。    
    男人在性生活中,总是主动进攻。但女人不完全是被动防守,男人应该掌握夫妇生活的“契合点”。    
    男人牢记这种忠告:法律可以保证婚姻的合法性,但法律不保证性生活的健康和激情。    
    合理与合情的婚姻与爱情,很少能在一个舞台上共舞;而天使与魔鬼,却常常共进晚餐。    
    


第一篇  透视心灵完美与缺陷

    人在恋爱的时候往往呈现出滑稽或悲剧的现象,因为当事者已被传宗接代之灵所占领,所支配,已不再是他原来的面目了……    
    ——叔本华    
    因为世界并不完美,人们才去追求,去奋斗,去寻找。    
    古往今来,寻找完美的归宿,寻找完美的人生,寻找完美的事业等等,演绎出一部部可叹可歌的故事。但这些故事的结尾往往事与愿违,人们并没有找到香格里拉,也没有找来“伊甸园”。    
    人类总是站在理想与现实的“门槛”上,陷入“寻找”的沉思中……究竟是我们希望得太多,或是生活本身就是如此。西方有人说:“目的是其次的,运动就是一切”。    
    这种情与理、梦与现实的分离,构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永恒主题。    
    物非完物    
    人们赞赏完美,忽视“缺陷”。    
    整齐的白杨,碧绿的草地,完美的婚姻固然是美,然而,婷婷玉立的维纳斯却没有肌肤如雪的手臂,美人的脸上偏偏长出两颗黑痣,好端端的黛玉却十分体弱多病,梁山泊与祝英台就是成不了眷属,都给人留下久久的遗憾……    
    其实,“缺陷”就是遗憾。    
    因为遗憾,我们才去追求;因为有“缺陷”,我们才去想象……    
    天地有阴阳,人生有生死,物体有“残缺”,艺术有虚实。维纳斯好在没有手臂,才让你看到了青春的流淌与生命的洋溢;美人的脸上好在有“美人痣”,才使花容多了迷人的“亮点”;巴尔扎克塑像好在没有手,才更能体味他的沉思与智慧;梁山泊与祝英台好在没有结合,那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哀,才激励人们去寻找,去想象,形成一个“追求”的永恒主题。    
    每一个少女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形象,而每一个少男的心里都有一个梦中的林妹妹。    
    正因为有“黑暗”,才追求“光明”;因为有“奸妄”,才向往“忠良”;因为有“残缺”,才寻找“完美”。    
    如果没有寻找,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果没有追求,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无中生有”,是艺术的创造。“永远寻找”,是生命永恒的流动。    
    《聊斋》就是“寻找”的故事,“鬼界”是“人界”的补充,“鬼情”是“人情”的延伸,人所丢失的,在鬼身上找回来。结果,“鬼界”较“人界”更有秩序,“鬼情”较“人情”更加忠诚。    
    人非完人    
    人非完人,不是自我原谅的“防空洞”,而是正视生活的眼光与勇气。    
    不必把每件事都看得过重,也不必强求每件事都做到十全十美。    
    二战时,德国空军执行了一个错误的命令,以700…800架次的空袭规模轰炸伦敦。这次在双方谍报机关都没有记录的军事行动,使英德双方都犯了一个可笑的错误。    
    ——英国人恐慌了。邱吉尔命令说:一是抵抗,一是撤退。事后得知,如果那个错误的命令再执行两天,伦敦将是一片废墟。德军可能跨过海峡而登上英伦三岛,“二战”将是一种什么结局?    
    ——德国人慌了。大本营下令追查谁下达了错误的命令,干扰了“统帅部”对北欧战场的布防。结果,拯救英伦三岛的恰恰是希特勒自己。历史以公正的眼光述说了一个事实:无论高贵与卑贱,无论聪明与愚蠢,都在犯着一个同样的错误——人把自己当成了完人。    
    一个商人可以因一次判断错误而损失上千万资产,一夜成为穷光蛋;一个孩子可能怕家长责怪而选择错误的行为——说慌;一个青春少女可能因为“鹦鹉”太会讲人话而被骗失身等等。    
    不要因为“错误”而过多自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