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eq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际eq心理学-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脑中只记得他的温柔与体贴; 
除此之外, 
我好象只是参加一个旅行团, 
与一位夙昧平生的他共房…… 
你了解我吗?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要与相当多的人互动, 
如公车司机、卖便当的欧巴桑、同事…… 
有多少人你愿意去了解他,愿意让他了解你呢? 
在互相认识后,我们将进一步地相互熟悉、互相认识, 
在这个时期,我们也开始随着双方的自我坦露, 
让双方有更深入地了解,然后建立了友谊关系。 
而现在我们要来看看,在建立友谊关系时,会遭遇到的相关课题。 

第一节 自我坦露 
双方在认识之后,经由自我坦露, 
使得双方更加了解对方,关系更加紧密。 
而在过去的经验中,你是否曾经有过, 
说出心里的话而后感到相当后悔的经验呢? 
在自我坦露中,隐含着互相信任, 
若此信任感不足时,坦露后的懊悔是不可避免的。 
Mill认为,我们经由自我表露, 
对双方的认识从文化讯息层次(一般社交的对话), 
转向社会学层次(与个人在群体中角色相关的讯息), 
再深入到心理层次(个人的想法、情感、态度), 
而双方的关系也由普通关系推向更亲密的关系。 
跟别人说出心里的秘密是多么困难的事,而你会跟你哪些人说出你心中的感觉与想法呢? 
在两个人的关系发展上, 
随着自我坦露的深度而关系渐渐地紧密了起来。 
而自我坦露是互惠式的, 
所以 随着坦露的程度广度增加,双方的了解程度也会增加, 
而双方的关系也就更加亲密了。 
自我表露是一种相当矛盾的现象, 
随着表露的深入,关系也更加亲密,但是也增加了风险, 
记住一句话: 
“我们因了解而更亲密,但是也可能因了解而分离。” 
有哪些秘密是只有亲密的朋友才知道的?而又有哪些事情是大家知道的? 
跟别人谈论自己心里的感觉与想法(自己的秘密)是相当危险的事,而自己为何会跟某些人说出这些话呢? 
【练习】6-1:我的秘密。 
【技巧】自我表露: 
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相关讯息与个人的意见和感觉,可增进双方的了解促进关系的进展 
步骤: 
  1。 从你希望对方知道的讯息开始, 
  2。 决定你愿意冒多少险,每个人对自我表露的态度都不一样, 
  3。 逐渐分享、进入较深入的层次, 
  4。 只有在长期的关系中,才作亲密的自我表露, 
  5。 当对方有所响应时,才可持续的作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的原则: 
  1。 表露出那些你希望别人也向你表露的讯息: 
   自我表露是相当互动性的, 
   所以,表露的重点要放在双方所共同所想要表露的层面。 
  2。 只有在你能接受所冒的险时,才表露出较亲密的讯息: 
   在自我坦露前,想一想你是否能承当这些风险。 
  3。 渐进式地自我坦露: 
   接受别人的自我坦露以及将自己的秘密说给别人知晓,是一样具威胁性的, 
   要随着关系的进展而渐渐地坦露出深层的讯息。 
   不要因此吓坏了对方,或因此让自己不安。 
  4。 保留亲密与非常个人化的自我表露于稳定的关系: 
   在亲密的关系中表露出内心的害怕、爱与深层的秘密才是适当的。 
  5。 当有回报时才继续亲密的自我表露: 
   人们期待有对等的自我表露。 
   当对方明显地没有回报时, 
   表示对方不认为你们的关系适宜作这么多的自我表露。 
   这时,该开始省思你们的关系了, 
   想想是否自己进展太快,而对方还没有做好准备。 
在哪些状况下你才愿意谈谈你内心的话呢?是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你是否说出内心的想法或感觉呢? 

第二节 倾听
你会听人说话吗? 
我们往往是个好的演说家,但不是好的听众。 
在这一节,我们将要讨论如何当个好听众: 
要了解对方,增进双方的关系,倾听对方所传达出的讯息是必要的。 
你是个好听众吗? 
有哪些因素会干扰你,让你无法专心听对方说话呢? 
(一)、注意: 
 要听人说话的第一步是要能够集中注意力, 
 让自己能专心地接收他人所传达的讯息。 
 (1)。 减少阻碍倾听的因素: 
  保持一个能倾听的条件。 
  将外在的干扰减小(如将音响的音量减低), 
  了解自己的限制, 
  若听力不好,可请对方大声点;听不清楚,也可请对方重述或说慢点。 
 (2)。 生理及心理上的准备: 
  每个人注意听的方式有所不同, 
  了解自己听人说话的方式,了解你一般都会注意哪些讯息。 
  将自己准备好,当个好听众。 
  生理上的准备:你是否将视线放在对方的身上,你是否耳朵清干净了。 
  心理上的准备:你是否排除杂念准备听人说话呢了? 
 (3)。 听与说顺利的转换: 
  我们在与人交谈时,并不只是当听众或者是说话者, 
  而是听众与说话者两个角色之间的转换。 
  在互动时,确实注意自己目前的角色。 
 (4)。 先听完再说: 
  抢话说不是一个好现象, 
  先听完对方所说的,有了足够的讯息再加以响应之。 
 (5)。 注意要配合情境的目的: 
  人的专注力有限,如果每个时刻都。要专心一致的话那太累了。 
  在娱乐、了解、评估、助人等状况下的注意力都有所不同。 
想想看,在下列的情况中:(1)边吃饭边看电视,(2)专心地看电视,(3)边聊天边看电视;在哪种状况下,你对电视内容的理解最好。 
再进一步想想: 
在哪些状况下,你容易注意他人所说的话;而在哪些状况下,你无法注意对方所说的话? 
(二)、了解,积极的倾听: 
 了解指的是我们能对讯息作正确的解读,能赋予它正确的意义。 
 若无法了解对方所传达的意义,或者是误解对方的意思, 
 那这样的倾听是没有帮助的。 
 (1)。 确认讯息的组织: 
 我们在倾听他人说话时,应该用心地去确认对方所传达的讯息的内容的组织: 
 说话的目的、主要观点、能说明或支持主要观点的细节; 
 或者是能去组织讯息的人、事、时、地、物, 
 (在不同的状况下,讯息的组织有所不同, 
 确认组织后,更能建构对方的讯息内容。) 
 (2)。 注意非语言讯息: 
  我们都知道,非语言讯息在沟通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观察伴随语言而来的非语言讯息对于讯息的解释相当重要的。 
  我们可以从对方的语调、身体语言、表情等讯息来理解对方的意思。 
回想一下在与好友聊天时,他使用了哪些非语言的讯息,这些是否有助于你对讯息的理解? 
 (3)。 询问: 
  有时,讯息是相当模糊不清的, 
  所以,我们可以借着询问来厘清讯息的意义。 
  询问时有几个要点要注意: 
   (A)。 问题目标要具体: 
     小白:“帮我买罐饮料。” 
     小凯:“你想要喝哪一种饮料?”(具体) 
     小伟:“是我前天喝的那种吗?”(模糊,除非小白知道小伟前天喝什么) 
   (B)。 不要使用一两个字的问题,以免太唐突: 
     凯凯:“我昨天跟莉莉吵架了” 
     伟伟:『什么?』(指的是听不清楚凯凯说的话?还是很讶异他们会吵架?) 
     小佳:“是什么问题让你们吵架呢?” 
   (C)。 使用正向的非语言行为: 
    询问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讯息,不要让对方觉得你在打断他或者是在质疑他。 
    所以,在询问时,抱持着谦卑的态度,带有诚意的口吻去问对方。 
   (D)。 把无知归于自己: 
    有时你的询问会让对方感到不快, 
    而在某些状况下,你的问话会让他人觉得是他说不清楚。 
    所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尽量将过失归于自己(是自己听不清楚)。 
    凯凯:“我觉得莉莉很可爱” 
    小鸣:“对不起,我刚刚没注意听你在说什么,能否再说一次。” 
(三)、整理摘要: 
 因为在与人交谈时,往往不是一两句话而已,有时是长篇大论。 
 所以在了解讯息以后,要将讯息做整理并且做摘要, 
 让讯息更有组织,在脑中的储存时间更长。 
 (1)。 简述语意: 
  将你所了解到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可分成两大类: 
  内容的简述:针对讯息中的实质意义以及弦外之音加以描述。 
  感受的简述:根据对方的非语言讯息,描述其所传达出来的情绪反应。 
  例如:凯凯:“今天是莉莉的生日,我亲自作了一个蛋糕,想给他一个惊喜!” 
     内容摘要:你今天自己烤了一个蛋糕准备让莉莉过一个难忘的生日。 
     感受摘要:对于今天的宴会你感到很兴奋。 
  你也可以试一试: 
  例如:小伟:“我完了,等一下要上场打球,现在都没有球感。” 
     内容摘要:? 
     感受摘要:? 
 (2)。 摘要: 
  将所接收到的讯息加以简要地整理一番。 
【练习】6-2:整理摘要。 
(四)、评价: 
 对于我们所接受到的讯息,我们不只是听而已,还可能要加以评价一番, 
 以判断我们所了解到的讯息的可信度以及真实性。 
 (1)。 区分事实与推论: 
  事实是现象客观的描述,能直接观察而证明其正确性。 
  推论是根据观察的结果所做的推断与归纳。 
  例如:小鸣满脸通红。 
     事实→小鸣整个脸胀红着。 
     推论→小鸣现在很生气。 
     打印机最近因为卡纸而送修了五次。 
     事实→这两个礼拜以来,这台打印机因为卡纸的问题送修了五次。 
     推论→这种机型的打印机很容易卡纸,真烂。 
 (2)。 评估推论: 
  我们在谈话时,往往不只是描述客观的事实,常常已经加入了一些评价与推论, 
  所以评估推论的有效性也是相当重要的。 
  而我们在推论的时候,往往会在辅以支持证据来支持我们的推论。 
  所以在评估推论是否恰当时,这些证据正是我们的评估标准。 
  例如:“大雕的球技很好, 
      在上次大专杯比赛的时候,他一举拿下了男单冠军与混双冠军。” 
     →大雕的球技很好是推论,而后面的陈述是加以说明的证据。 
  在评估推论时,有三点要注意: 
   1。 是否有事实在支持推论? 
    就上面的例子来看, 
    若直接说:“大雕的球技很好。” 
    没有加上之后的说明,那这推论的可靠度就不高了。 
   2。 支持的证据是否恰当? 
    除了有支持着证据以外,证据的恰当性也是很重要的。 
    如“大雕的球技很好,上次他在东海舞会中舞跳得很好。” 
    这个虽有事实补述,但是,这样的事实并不足以证实推论的可信度。 
    毕竟球技与舞技并不全然相同的。 
   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