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大女儿从小生活在自己身边,她所接受的信息完全来自父母,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便都看得惯。二女儿从小接受的是另一个家庭给她的熏陶,当她回到自己的家庭时,必然带来那个家庭的影响和习惯,这是情理中的事。父母无视孩子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是父母的错,而不能怪孩子。    
      呵斥和命令只能促使孩子顺从和就范,并不能帮助他建立良知。胆小的孩子常常因恐惧而失去自尊,产生心理上的疾患。    
      更犯忌的是,这对父母还常常当着老二和外人的面,表扬老大。而他们所称颂的老大的长处正是老二的短处。这种暗示性的批评就有点儿揭短和讽刺的性质,就仿佛当着武大郎的面一股劲儿表扬武松如何高大英武一样。这不仅对培养大女儿的自尊和自信帮助不大,反而使二女儿更畏惧、自惭和没有信心。老二正在院里欢快地跑着,与小朋友们玩捉迷藏,一旦发现妈妈从对面走来,就会突然像小老鼠看到大花猫一样,垂手侍立,两眼看着自己的脚尖,一动不动。直到有人过去小声儿告诉她,“你妈早走了”,她僵滞的神情才会慢慢地鲜活生动起来。    
      在这种畏惧和设防的心态下,二女儿有什么心事也不肯与爸妈交流,时时在加固着她与家人之间的情感防线。  老大语言天赋好,曾在电视台做过英语节目,带给爸妈的往往是掌声和光环。爸妈便把鼓励的言辞、满意的微笑、深情的目光回赠给她。这样就形成了母女、父女关系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又成为孩子健康发展的推动力。后来,这孩子在亲友的资助下赴美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而老二就没有那么顺利,父母虽然几经周折,终于把二女儿也送出国,东渡日本去学牙医。但她出国之后,与家庭越来越淡漠,终至失去了联系。    
    


第二卷穷人家培养出个馋孩子

    教孩子获取利益容易,教育孩子懂得放弃很难。这对父母的失职在于没有及时教育孩子,有些利益一定要放弃。    
      在山西一座产煤名城里,有一位工人原在国营酱菜厂上班,家中有一儿一女。妻子因耳朵失聪,是地道的家庭妇女。本来靠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不料,在80年代末,因单位不景气,这位工人又下了岗。为了活路,夫妻俩就在大街上摆开了地摊,卖些塑料桌布、台布。当时,对下岗工人的优惠政策还未出台,他们无证经营自然不合法。收市场管理费的工商管理人员、收税的税务局人员、检查卫生的防疫站人员,常常来驱赶他们,动辄就要收费、处罚,没收其货物。但是下岗工人们吃过几次亏后就想出了对策,那就是派小孩子们在一边放哨。这位下岗工人的儿子当时五六岁,也就担任了放哨的重任。    
      “狼来了。狼来了。”    
      孩子们这样一喊,小商小贩们就卷起地摊上的东西,迅速逃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再到另外的地方开张。望见收费罚款的远去,孩子们再喊“平安无事”,小商贩们便又云集起来,回归到闹市。    
      这位酱菜厂工人的儿子眼尖、机灵,常常得到叔叔阿姨们的好评。每天收摊时,总有货物出手快、赚了钱的叔叔阿姨给他些奖赏:一支冰糕呀、一串糖葫芦呀、一个茶叶蛋呀,等等。    
      父母看着孩子吃得香甜,便也嘻嘻而乐。孩子从父母欣赏的目光中又得到了另一种甘甜,这时就不仅仅是口腹的满足了,自豪感也油然而生。于是,干盯梢、放哨的活儿更感兴趣、更“爱岗敬业”了。    
      这样,他得到的奖赏也常常升级,有时能吃根鸡腿,有时能品品果汁……    
      孩子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就语重心长地教导孩子:“以后可不能心野了,在吃东西上也要收敛。不能看人家有钱的同学吃什么,你也想吃什么。”    
      小男孩当时很兴奋,因为与姐姐一起上学也是他很向往的事情。连连点头应承,好像领悟了父母的教诲一般。  可是,入学不到半年,不愉快的事儿就来了。先是班内要集体订购饮料,在课间让孩子们喝。这父母一合计:一个孩子一月交25元,两个孩子就是50元。一年就得600元。这得卖多少塑料布?咱不订!    
      其实,一个班不订饮料的也有那么五六个孩子,每到老师分发饮料时,这些孩子们就躲到教室外玩——这小男孩的姐姐很懂事,每天上学前都给自己和弟弟各带一瓶自己沏的橘子粉水,等同学们喝饮料时,便喝自己带来的水。然而,这小男孩却总觉得人家的饮料比他带的水甜。有一次,他甚至趁老师同学不注意,私自拿了人家一袋饮料,为此还惹出了“官司”。    
      再后来是家中不断丢钱,今天丢两元,明天丢三元,最多时竟然丢了十几块钱。当父母发现是自家儿子拿了时,好不寒心!他们把儿子绑到条凳上,不给吃饭,问他拿钱干了什么。    
      “买了糖葫芦。”  “买了茶叶蛋和鸡腿。”    
      大人们一听是滋润了自己的嘴,更是生气。这父母不禁痛心疾首,教育儿子道:“你亲眼见爸妈东躲西藏地赚钱,难道不心疼爸爸、妈妈赚钱是多么艰难么?上学前爸妈对你说的是什么,你怎么全当了耳旁风?”    
      任你怎样说一千道一万,这小男孩总是改不掉私自拿钱买零食的习惯。因为日子一长,他就觉得口淡,肚里仿佛住了个馋虫,动不动就勾引他的馋瘾。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后来他结交的朋友也多是爱吃贪玩的。功课越落越远,熬到初中毕业,他就再不想上学读书。父母万般无奈,只好听天由命。    
      这小男孩的母亲因为自己的耳疾,小时候没有念下多少书,这是她的终身遗憾。自己的儿子聪明伶俐,却不肯读书,她实在于心不甘,因此,逢人便唠叨儿子辍学的事。有人便批评他们夫妻教子不当。    
      第一,父母从事不合法经营,不该让孩子们来参与。这间接给孩子灌输了一种不遵守社会法规的意识。    
      第二,教孩子知道获取利益容易,教育孩子懂得放弃却很难。这父母的失职还在于没有教育孩子,有些利益一定要放弃。比如,当叔叔阿姨们给他买吃食时,就应教育孩子说:叔叔阿姨们赚钱难,这些东西咱不吃。孩子的自我克制意识也是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    
      第三,孩子入学后,班里预订饮料,父母应该给花这笔钱。因为让尚未成年的孩子去感受自己不如人,自己的爸妈吝啬、不舍得给自己付出是一件极其残酷的事情。这种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自卑感发展下去,就容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  当这对父母明白错在自己时,已悔之晚矣。因为家庭教育中的失误,如同治病用错了药,有些后遗症会伴随患者的一生。


第二卷钱能填充家教中的空缺吗?

       有的男人对妻子说:“挣钱是我的事,管孩子是你的事。”干脆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重任。其实,不教育也是一种教育,不过是一种消极教育而已。    
      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文化教育理念的相对滞后之间的冲突和碰撞表现得越来越明显。20年前,最早一批发家致富的私营企业家如今已有不少深感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一是年龄大了,精力不济;二是社会对企业的科技知识含量要求越来越高,自己的文化底子跟不上了。所以,他们常常感叹:早想退居二线了,可惜子女们不争气,靠不住啊!    
      下一代靠不住的原因何在呢?这些非常自信的成功者往往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抱怨:我为他们的教育曾投资了多少,那一次夏令营儿女曾花掉多少,结果却统统打了水漂……    
      一位锅炉大王为了让儿子上重点高中,为学校捐献了特号锅炉;一位建筑公司的总经理曾为女儿所在的学校铺过篮球场地,一位服务行业的经理曾为孩子学校的多功能电化教室集过资……听到孩子们抱怨这所学校住宿条件不好,或者那所学校伙食太差,他们就买通关节,不惜重金,选择环境优越的贵族学校。    
         要不就是为孩子配备手机、手提电脑,孩子有求必应;平时小车接小车送;发现孩子考试落伍,便请授课老师下饭店吃生猛海鲜;要不就在学校附近租房,妈妈去陪读……    
      我们首先应该肯定,这些成功人士为他们的孩子付出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但是,我们也要诚恳地告诫他们,金钱往往不能填充家庭教育中的空缺——你花钱为孩子求学所买到的便利并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反倒常常成为其阻力。    
      坐小车到学校和风雨无阻蹬车上学的同学,哪一个学习动力大呢?显然是后者。哪一个更渴望过年过节回家享受一番呢?显然是前者。    
      而且,您在为子女花钱买便利的同时,也为子女买下了优越感。优越感不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相反,优越感常常会消解孩子在同学中的亲和力,因为同学中毕竟是平民百姓子弟为多。笔者曾听一位学习成绩特棒的穷困生讲:“同学们到食堂买饭,我们看菜单是从下往上看(下面的菜价低),人家是从上往下看。吃的东西不在一个档次上,就不往一个饭桌上凑。咱土豆白菜怎好意思和鸡腿牛排一起呢。”而且,据该生讲,吃土豆白菜的往往是一边吃,一边讨论学习问题。吃鸡腿牛排的往往是谈论台球技艺、上网趣闻。优越感的膨胀甚至会使孩子产生“惟我为大”的思想与不加抑制的贪婪欲望。    
      另外,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非常必要的,但不宜动不动请老师吃饭。在相信教师爱岗敬业、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情况下,也要防止“吃人的嘴短”,有的老师于是就迁就、纵容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    
      总而言之,尽管金钱能买到便利和轻松,但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您万莫贪图便利和轻松。有人说:“好树栽子,不捅自直。”但同样的直,经过修剪的高耸云天,不修剪的却很委顿,所达到的高度大不相同。有人在商场得意、踌躇满志时,会留心一下孩子的行为、表现;一旦商场失意、甚至焦头烂额时,尽管孩子向父亲倾诉什么,父亲亦会因烦躁而把孩子推给母亲。    
      这种忽冷忽热的关爱,会造成交流双向的盲目性:孩子对家长的关爱捉摸不定,家长对孩子的生理、心理、爱好和需要也不清楚。    
      有的男人对妻子说:“挣钱是我的事,管孩子是你的事。”干脆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重任。其实,不教育也是一种教育,不过是一种消极教育而已。    
    


第二卷凝聚产生力量

        家庭的凝聚力能超越血缘、超越时代,把苦日子过甜。家庭的凝聚力能转化为巨大的推动力,使孩子们展翅高翔  熟悉老李两兄弟过去的人,都为他们的今天而高兴。大老李的两个儿子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在某重点大学做教师;另一个毕业于师范院校,奋斗到美国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