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第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一个小镇,也是因小事导致枪杀,这里不一一尽述。值得一提的是华裔青少年在北美向来有温良恭让的乖好形象,近几年因暴力事件不断增加,已使其在主流社会的印象大大改变。可见暴力事件的发生并不取决于哪一类人的本质因素,而是这块土壤上必然滋长的产物。为了不受其影响,我认识的几家美籍华裔家庭干脆不让孩子们上学,在家里学习,由妈妈来担任小学、初中教师,孩子们定期参加社区考试。她们认为:在未上高中的前青春期为可塑期,孩子养成勤学习爱思考的习惯,在考试成绩上找到自我肯定和满足,进入勤奋向上的角色,就不容易沾染其他诱惑了。但是,孩子们没有同学间的交往、没有集体活动中的配合,对其社交能力的培养又是局限。总之,美国自由引发的顽症正困扰着重视教育的家长,美国当局正绞尽脑汁寻求良方。


第四卷教育学博士提出“德商”的概念

       我们在重视“智商”、“情商”的培育和提高的同时,还应该把视角深入到道德的领域。事实上孩子们最后的较量是品格的较量。品格决定一生的命运。    
    在我们中国家长刚刚推崇把孩子智商的检测转向“情商”的培育和提高之际,一位在教育一线从事多年教育工作并因成绩卓著被授予“全美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现为国际知名咨询专家和教育家的教育学博士米歇尔·博芭女士,第一次提出了“德商”的概念。她认为,对一个人一生的品行和前途影响最大的正是这个“商”。    
    何为德商?简言之,德商就是正确行事的七大人类美德。一有同情心,二具良心,三能自控,四懂尊重,五为善良,六要宽容,七求公正。    
    在《如何培养孩子的德商》一书的引言中,米歇尔·博芭博士较详细地介绍了构成德商的七大基本美德。她认为:同情是道德情感的核心。这种美德能帮助孩子对别人的需要和感情更加敏感,更有可能帮助那些受到伤害和遇到困难的人们,更能热情友好地对待别人。良心则是一种内在的强烈声音。它能帮助孩子分辨是非,不偏离道德的轨道,一旦偏离就会感到内疚。这种美德能增强孩子抵御与善行背道而驰的力量,使得他即使面对诱惑也能正确行事。这是培育诚实、责任心和正直等重要美德的基石(而非“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自控是安装在孩子身上的制动闸。它能帮助孩子约束冲动,三思而行。有了自控系统的把关,孩子因匆忙做出选择而导致危险后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而非“该出手时就出手”)。尊重能鼓励孩子看重别人的权利,使他们懂得:用需要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如果他能关注别人的权利、别人的感情,这就奠定了避免暴力、不公正和仇恨的基础。尊重别人,自己也将获得尊重(而非“维人千条路,惹人一堵墙”)。善良这种美德,能使孩子体恤他人、舍己为人。关注他人的痛苦和受到的伤害,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们(而非“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宽容能帮助孩子意识到别人不同的特点,对新的观点和信念采取开放的态度,尊重别人,并不在乎种族、性别、外貌、文化、信念、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而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公正在法制社会是相当重要的。它能让孩子光明正大、不偏不倚地对待别人。具备了这种美德,就可能按规则游戏,依法办事,公平竞争,在做出判断之前倾听各方面的意见。这种美德能增强孩子的道德敏感性,他将有勇气替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伸张正义,谋求人人平等(而非“逢人只说三句话,未可轻抛一片心”)。    
    在这部书中,博芭博士还详尽地讲了如何评估孩子身上已有的美德,以及培养七种美德的种种方法。据说,米歇尔·博芭关于教育孩子的书行市十分看好,她的《孩子的差异来源于父母》一书被美国《孩子》杂志评为“年度最杰出的父母图书”。她的教育观念正被教育实践者和理论家广泛引用。她所举办的教育讲座吸引了数百万美国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因为她切中了令人头疼的高度物质文明与良好道德流失互相呼应——这一时代通病的脉搏。首先,在美国,许多重要的培养道德品格的社会渠道正在土崩瓦解,孩子们缺乏道德上的监控:    
    1。 几代同堂的家庭越来越稀少。离婚涉及半数的美国家庭。谁来充当孩子道德选择的监护人呢?    
    2。 夫妻双双上班的工薪阶层,疲于奔命的工作、生活节奏,使得好多父母把孩子托给保姆完事,自己没有精力和时间与孩子作情感的沟通和道德方面的探讨。    
    3。 社区支持系统瘫痪,使得大量青少年丧失了有意义的与别人交谊联系的来源。美国是世界上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国家。这就意味着许多孩子不知道隔壁邻居是谁,也就谈不上发展社区联系,从中获得道德支持了。    
    4。 缺乏道德行为的榜样。美国人信仰自由,各人推崇各人的,很难由政府推举一个像雷锋一样的榜样。    
    其次,太多的不健康信息没有经过成年看护人的过滤就直接来到孩子们面前:    
    1。 在美国,1400万十几岁的孩子有40%在上互联网。洛杉矶市西蒙·威森塞尔中心的研究人员定期在网上搜寻含有仇恨内容的东西,目前至少有1400多个种族主义的、白人至上主义的、反犹太人的网站,其中包括新纳粹分子和三K党的组织。对尚未养成扎实道德价值观的孩子来说,这些网站提供的内容是具有很强诱惑力和渗透性的。    
    2。 有害影响在美国的文化中铺天盖地,电视、电影、电子游戏、流行音乐,还有各种广告……孩子们要从这些信息中获得玩世不恭、犯上不敬、物质至上、放荡纵乐、粗俗下流以及崇尚暴力的不健康内容,不费吹灰之力。    
    正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在这种为未来担忧的忧患意识下,米歇尔·博芭提出了拯救孩子道德生命的希望——重视对德商的提高和培养。这无疑是救世箴言。    
    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同。就孩子们的道德监控系统来讲,中国的优势是不待细言的。我们有四世同堂的传统家庭,讲究妻贤子孝;我们的离婚率也远不及他们高,而且绝大多数父母是非常尽职的;我们有左邻右舍的大爷大娘叔叔阿姨的影响和关照,有助人为乐的雷锋式的正面榜样等等。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谈谈美国专家提出的德商概念、谈谈这七大行事美德的具体内容,对中国家长还是大有裨益的。首先提醒家长们注意,我们在重视“智商”、“情商”的培育和提高的同时,还应该把视角深入到道德的领域。事实上孩子们最后的较量是品格的较量,品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其次,米歇尔·博芭提倡的七大行事美德与中国传统美德,似乎有细微的区别。比如他们的“同情”中的体察别人的感觉、“宽容”中的包容各种差别、“公正”中的遵从游戏规则等等,似乎更具有开放性。如果细心的家长能从差异中找到其精华,拿来为我所用,或许会点石成金,使我们的子女更具有适应性和亲和力。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要在道德文化的发展和重建上取得成功,就必须从家庭做起。因为德商的提高必须靠有意识的仿效和精心培育。做孩子的道德教师,没有任何人比孩子的父母更合适、更称职。    
    


第四卷把宽容作为培养德商的重要内容

    宽容是人类的美德。教孩子正确行事的宽容教育应该是不分国界的。对个别爱显摆自己优越性的家长来说,首先应该接受宽容的教育。    
    到美国去探亲,看到中国人就特别亲切,总觉得我们是来自黄土地上的同胞兄弟姐妹。但因为方言的差异、地域的差别,也常常感觉出种种难堪来。比如来自某大城市的一位大姐,一开口就说:“噢,你们那地方可不怎么样,不是刚刚出过假酒案么?对,黑煤倒是挺多……”弄得人不知怎样应对她才好。仔细琢磨,不少同胞都有这种习气。大城市的看不起小城市的,城里人小看乡村的。在我读中学时,不是也奚落过山里娃没见过火车,以为火车轮子是橡胶的么?相反,和我们头发、肤色相异的美国人知道我们来自中国大陆时,倒常常表现出赞许与尊重来,他们总是说:“中国是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家,我们很向往那个美丽的地方。”后来才发现,在美国家庭中把消除偏执和歧视,倡导宽容、尊重和理解当成一项强大的道德力量来感染孩子、教育孩子。能否做到宽容和克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养育好孩子》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利考纳解释说,作为道德美德的宽容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尊重:尊重所有人基本的人类尊严和不可剥夺的人类权利,包括他们做出道德选择的良心自由,只要他们不侵犯其他人的权利,尽管我们不认同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的习俗或信仰,但宽容这种美德让我们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或不公正地限制他人的自由。宽容的第二个方面是欣赏人类丰富的差异,欣赏来自于各种背景、人种、宗教、国家和文化的人们的许多正面品质和贡献。我们想要让孩子们在家庭里、学校或社会上能理解各种有趣的、有用的和有益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并且从中得到教益,最起码就要孩子承认差异、接受差异,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意义上,宽容就是要在所有的人身上找到美好的东西。    
    在美国家庭的具体操作上,一般是遵循这样六种做法:    
    第一、树立宽容的榜样,消除自己的偏见。有一位家长这样说:要帮助孩子变得宽容大度,第一步是检查自己,照镜子消除自己的偏见。他认为有些偏见与陈规根深蒂固,我们会在无意识中就传达给孩子。他列举了自己意识里来自一位亲戚的偏见,认为无家可归的人全是懒鬼,把纳税人捐助他们的钱全买酒喝了。因为这位亲戚反复这样说,这种偏见就在他脑海里扎下了根。当他做了父亲后,在无意识中就把这种观念传给了孩子们。当他与孩子们路遇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时,他情不自禁就对孩子们说:“别给他钱,因为这些钱决不会被他正当花掉!”结果是他的儿子们教育了他。当儿子们长到十几岁时,结交了一位每个星期六站在教堂外乞讨的无家可归者。他发现孩子们在每个星期日进教堂前,都给那人点零钱。冬天,他们还带多余的毯子和旧衣服给他御寒。后来,他发现那人与他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了教堂,当为穷人募捐的篮子传到他面前时,那位乞讨者把孩子们给的零钱都投到了篮子里。这位家长以此为借鉴,认真思考:自己的长辈究竟传给自己什么偏见?哪些偏见至今还残存在自己脑海里?并且把自己的反思告诉给孩子们,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力求用宽和容众的观点来感染孩子,教育孩子。    
    第二、父母要承担养育有宽容心的孩子的责任。要防止孩子接触互联网上煽动仇恨的网站,防止他们听充满种族歧视内容的音乐,引导他们拒绝看有种族歧视的电视。要明白告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