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 第6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都深锁在云雾中。我们愈往上游走,云雾就愈浓。灰白色的天空,一望无
际。长雨过后,宇治川的水量更丰,川面胧朦得也好像无边的境界。空气凝
重。立身此地,眺望着笼在远远两岸山峦上的朦朦雾霭,听见伴风飘来的凄
厉的川涛声,以及空中飞鸟的悲鸣,凡人不免触景生情,还是会涌起一股无
可名状的空寂感的。
我第一次看到雾中的景色是那样的空濛,那样的忧郁,又那样的虚无飘
渺,难怪有人说秋天会使人多愁善感,此刻自己仿佛也投身《源氏物语》的
凄楚的故事中,陷入了淡淡的哀愁。我在川边流连徘徊,竟然泛起了苍凉的
思愁。小说的浮舟是否会随着那段历史的终结而消逝?可以说,宇治川的流
淌,见证了不灭的历史。一个近十个世纪前的女作家用敏锐的目光,以宇治
川的确实存在,构建了这样一个楚楚动人的故事,并且展示了平安王朝一段
盛极而衰的历史。那个时代即使相隔近千载,现在看到了这条川,仍然觉得
女作家笔下的功力是非凡的。难怪川端康成赞叹:“紫式部怜惜浮舟,让她
悄然奔赴清净的境界。她写罢《源氏物语》,却留下余情余韵”,“这就是
紫式部这位作家的力量”。
宇治川左岸,近川有块广阔的土地,据说是源氏的原型源融的别墅,也
就是紫式部所写的“宇治十帖”的舞台——宇治山庄。紫式部曾多次访问过
这个山庄,并且从这里眺望过宇治川的自然景象,这就不难想象她之所以选
择这里作为她最用心力塑造的浮舟的活动舞台了。其后阳成院将源融别墅改
建了行宫,称宇治院。又其后成了藤原道长的宇治别墅,称平等院,一直沿
至今日。我们也顺道前往参观了平等院。这是11 世纪中叶的一座大庭园,据
说占据了当时宇治町的一大半面积。这是平安时代遗下的唯一建筑物。园内
建筑,以凤凰堂为主体,还散有各式院、堂、塔。它采用了借景造园法,以
御堂、阿字池为中心,依托宇治川的清流和园前的群山作为背景,人造景物
与自然景观浑然相融,真是美的极致。踏足其间,用心灵去感受,去仔细谛
听,仿佛还可以听到浮舟的哀号,也还可似听到紫式部在絮语平安王朝那段
历史的悲剧故事,以及这个悲剧故事在川端文学中的延续? 。附录
一川端康成年谱
1899 年
6 月14 日生于大阪市北区此花町1 丁目49 番宅邸(川端自写年谱为6
月11 日出生。本人终生以为是这天出生)。父亲荣吉(1869 年1 月13 日生,
享年30 岁),母亲阿源(1868 年7 月27 日生,享年34 岁),他是他们的
长子,他有一个比他大四岁的姐姐芳子(1895 年8 月17 日生)。父亲在东
京,就读于医科学校、济生学舍,毕业后在大阪府下(当时)桃谷的桃山医
院、大阪市北区若松町高桥医院等处任职。荣吉是三八郎的二儿子,为了避
免被征兵,这时候名义上当了人家的养子,改姓官本。自1897 年起自行开业
当医师。现今还保留有“医师川端荣吉”的姓名牌。另外还在儒家易堂学习,
号谷堂,爱好汉诗文、文人画。母亲和外祖母都是黑田家出身。舅父恒太郎
当了黑田家的入赘女婿,后来另立黑田分家。传说川端家是从北条泰时(第
三代执权)那里传承下来的。据川端家现存的家谱抄本,先祖是“北条泰时
之九男,骏河五郎道时之三男,川端舍人助道政”,父亲相当于他们的第三
十代。
1901 年2 岁
1 月17 日,父亲去世。迁居母亲娘家黑田家,大阪府西成郡丰里村大字
三番745 番地。黑田家宅邸有三座门,是进乡的代代相传的富户。
1902 年3 岁
1 月10 日,母亲辞世。由祖父三八郎(后来,把户籍名改为康寿。天保
12 年4 月10 日生,这时61 岁)、祖母钟(天保10 年10 月10 日生, 63
岁)收养,并在原籍大阪府三岛郡丰川村大字宿久庄字东村11 番宅邸(后来
的茨木市大字宿久庄1540 番之1,后改为茨木市宿久庄1—11—25)盖了房
子,与祖父母三人住在一起。姐姐芳子早已寄养在姨妈谷的婆家秋冈义一家
(大阪府东成郡鲶江村大字蒲生35 番宅邸)。 11 月,祖父三八郎与亲属
的黑田和秋冈两家之间达成了一项协议书,筹备了一笔资金,作为抚养康成
和将来为芳子出嫁之用,积攒了当时币值三千一百元。祖父经常算卦,著有
《构宅安危论》、《要话杂论集》等遗稿。一个时期还曾计划独自调制新汉
药出售,并留下了印有“川端青龙堂”字样的包药纸。
1906 年7 岁
人大阪府三岛郡丰川普通小学。据说东村有三个男孩和三个女孩入学,
全体成员在八坂神社前集合,一起走读。他总与田中弥(《十六岁的日记》
中的弥代)相伴,上课期间也在教室里跟随照料他。由于他体弱多病,第一
学年里请病假六十九天,第四学年里留下缺席六十三天的记录。不过,这都
是在与亲人死别的年份里。他的学业成绩始终是优秀的,尤其是作文被认为
是超过高班生的水平。9 月9 日,祖母阿钟辞世(67 岁),此后他与祖父两
人共同生活了八年。
1909 年10 岁
7 月16 日,姐姐芳子从学校放学回家后,患了热病, 21 日因并发心脏
麻痹而死亡。康成因病没能为她守夜,也没能参加葬礼(22 日 ),祖父三
八郎也没有参加。由宿久庄如意寺(慧光院)的川端称随尼(户籍上是三八
郎养子)代替主持仪式。他与芳子自1902 年分别后,只见过一面。
1912 年13 岁
3 月25 日,普通小学六年毕业。小学时代他喜欢图画,也曾有过当画家
的志愿。不过,自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起,他就开始广泛地阅读图书馆的书
籍。4 月,进入大阪府立茨木中学。入学考试获第一名。当时他不太喜欢穿
旧式飞白花纹的筒袖外褂和裙裤。每天从家里到学校,得徒步约5 公里的路
程,由此生来体质虚弱的他得到了锻练。从外表上看,形似弱不禁风,可是
后来却很能走路,原因就在于此。
1913 年14 岁
升中学二年级时,他的志向要当个小说家,他博览各种文艺杂志,并尝
试着写新体诗、短歌、俳句、作文等。据说祖父也允许他这样做。他的题为
《滴雨穿石》的作文还保存了下来。1914 年15 岁
5 月25 日凌晨零时过后,祖父辞世(73 岁)。他成了孤儿。9 月,由西
成郡丰里村母亲娘家那边的黑田秀太郎(文久2 年3 月4 日生)家收养。直
至是年年底,他每天乘坐火车上中学(往来于吹田和茨木之间)。他将祖父
弥留之际的日日夜夜作了写生式的记录(《十六岁的日记》,按虚岁算,这
年他十六岁)。此外,他的《拾骨》、《参加葬礼的名人》、《向阳》、《方
形纸罩座灯》等触及祖父病逝前后的事的作品,都是从当时的写生记录里重
新改写而成的。
1915 年16 岁
从1 月起,他就寄宿茨木中学,直至毕业都过着宿舍生活。室长是同年
级的片冈重治(片冈铁兵夫人之兄)。据说,他偶尔像突然想起来似的,把
头剃得光光,使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中学时代,他的读书范围非常广泛,
从白桦派到谷崎润一郎、上司小剑、德田秋声、《源氏物语》、《枕草子》
等,外国作家也读了陀斯妥耶夫斯基、契诃夫、斯特林堡、阿尔志跋绥夫等
的作品。缘此,他很多时候为欠书店很多钱而苦恼。
1916 年17 岁
4 月,升上五年级,当了宿舍的室长。以和同室的二年级生交友作为基
础,后来写了《少年》(1948—1949, 1952 年)。在这部作品里,使用了
这时候写的一部分日记。写了同性恋体验的部分。志向当作家的同班同学清
水正光的小说投稿被采用,刺激了他。2 月,他初次走访当地的小周刊新闻
《京阪新闻》社。另外,同班生志向当作家的,还有欠田宽治。此后,从春
天到秋天这期间,报刊登载了他的《致H 中尉》、《淡雪之夜》、《紫色的
茶碗》、《月见草开花的傍晚》、《电报》、《自由主义的真义》、《来自
绿叶之窗》、《献给少女》、《永久的修行者》等短文短歌。此外他还向《文
章世界》、《秀才文坛》、《新潮》等杂志投稿。这时候,川端写了一篇追
悼辞世的英语教师仓崎仁一郎的作文《肩扛恩师的灵柩》,经国文教师山胁
(满井)成吉的推荐,送给在茨木中学时是山胁成吉的同学石丸武平,该文
刊载于石丸主持的大阪杂志《团栾》上。这年秋天,川端岩次郎出售了宿久
庄的房子,以支付祖父的欠债,以及康成欠书店的款项。
1917 年18 岁
3 月,茨木中学毕业。由于对文学越发关心,学业成绩也下降了,以校
长为首的教师们曾试图说服他改变志向,可是他坚持到底,还是志向投考第
一高等学校(大学预科)。3 月21 日,他上东京,首先拜访了上村龙之助(祖
母阿钟的妹妹阿富的儿子),接着寄居在浅草藏前的表兄田中岩太郎(康成
母亲阿玄的异母姐姐的二儿子)家。为了备考,参加了星期六、日的讲习会
和上明治大学的补习班。经常去浅草公园。3 月末,经表兄秋冈义爱的介绍,
造访了新进作家南部修太郎。7 月,第一高等学校考试。8 月,被文科乙类(英
文)录取。9 月,入学(第一部一年三组)。同班有:石滨金作、酒井真人、
铃木彦次郎、守随宪治、三明永无、片冈义雄、噪直四郎、池田虎雄等人。
此后三年,过寄宿生活。同中学寄宿生活不同,“实在令人讨厌”。这个时
期,他阅读最多的是俄罗斯文学和芥川、志贺的作品。尤其倾倒于陀思妥耶
夫斯基。
1918 年19 岁
7 月,一高第一年下学期结束后,他返回大阪,寄宿在蒲生的秋冈家。 10
月末,初次去伊豆旅行,与巡回艺人一行同路。回程从下田乘贺茂号轮船,
同船的有藏前高工应考生后藤孟。川端从这时的伊豆旅行的体验中,写下了
《汤岛的回忆》,这就是后来的《伊豆的舞女》的雏形。此后约十年间,几
乎每年他都去汤岛温泉的汤本馆,有时候一年中有大半年就在那里度过。
1919 年20 岁
暑假一如往年,回大阪的秋冈家投宿。是年,在同宿舍的池田虎雄的引
见下,认识了今东光。此后就常出入坐落在西片町的今家,受到东光的父亲
武平的影响,对心灵学(神智学)产生了兴趣。经文艺部委员冰室吉平的举
荐,他在第一高等学校的《校友会杂志》第277 号(6 月刊)上,发表了《千
代》。
1920 年21 岁
在大阪三番的黑田家过新年。出席了表兄黑田秀太郎的婚礼(1 月16
日),并且历访了在大阪的各家亲戚。一高最后的学年,经常同石滨金作、
铃木彦次郎、三明永无一起去热闹场所或咖啡店。与石滨、三明不时去元町
的“巴黎咖啡店”或“爱兰咖啡店”。7 月,第一高等学校毕业。同月,进
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系英文学科。同班有:石滨金作、酒井真人、铃木彦次
郎、田中总一郎、本多显彰等人。是年开始,允许女生来文学系听课。入学
后曾一度返乡,仍然是寄居在蒲生的秋冈家。上东京后曾在东大久保的铃木
彦次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