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 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胡风的谈话,录自胡风《鲁迅先生》, 

  文刊1993年第1期《新文学史料》。 

  “这一篇(指《伤逝》/编者)的结构,其中层次,是在一年半前就想好了的。” 

  ·与许钦文的谈话,录自许钦文《写〈彷徨〉 

  时的鲁迅先生》,文刊1940年8月25日 

  福建永安《现代文艺》月刊第1卷第5期。 

  从中段(指《补天》中间部分/编者)以后写得不好了,因为同活人开起玩笑来了。 

  ·与高长虹的谈话,录自高长虹《一点回忆》,文 

  刊1940年9月1日《国民公报·星期增刊》。 

  写《不周山》(即《补天》/编者)到中段时,上海的那些人又闹起来了。 

  ·与高长虹的谈话,录自高长虹《一点回忆》,文 

  刊1940年9月1日《国民公报·星期增刊》。 

  文学,总是环境的产物。那时候的北京也实在黑暗得可以!现在,不会再写那样的东西了。那时候,是完全布不成阵地了,(均指《野草》的写作/编者)气势就两样。(指《野草》与鲁迅其他作品相比较的气势/编者) 

  ·与冯雪峰的谈话,录自冯雪峰《回忆鲁迅》,文 

  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雪峰文集》第4卷。 

  《野草》原版封面 

  “我的《野草》包含了我的全部哲学。” 

  ·与章衣萍的谈话,录自张建生、吴小美《〈野草〉可怖性 

  特征的探讨》,文刊2000年第5期《鲁迅研究月刊》。 

  写了一篇《野草·题辞》已经连同《野草》寄到北京去付印了。 

  (何春才要求鲁迅解释此文) 

  这很难解释,也用不着解释。现在看不懂,将来会看得懂的。 

  写《野草·题辞》是在深夜,这是我写作的老习惯了。从窗口望出去,楼下有荷枪实弹的警察站岗放哨,天地在黑暗统治下,我想得很深,很远;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展望将来,把自己千头万绪的想法总结了一下,就是那么一回事…… 

  (何又问“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一句是什么意思) 

  你注意到这点,就懂得一半了。 

  ·与何春才的谈话,录自何春才《回忆鲁迅在广州 

  的一些事迹和谈话》,文收《鲁迅研究资料》第3辑。 

  这回是引了我的《影的告别》,说我是虚无派。因为“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就断定共产主义的黄金世界,我也不愿去了。……但是我倒先要问,真的只看将来的黄金世界的么?这么早,这么容易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人们,可仍旧有些不确实,在我看来,就不免有些空虚,还是不大可靠! 

  ·与冯雪峰的谈话,录自冯雪峰著,人民文 

  学出版社1952年8月版《回忆鲁迅》。 

  《野草》中的《过客》一篇,在脑筋中酝酿了将近十年。但因想不出合适的表现形式,所以总是迁延着,结果虽然写出了,但我对于那样的表现手法,还没有感到十分满意。 

  ·与荆有麟的谈话,录自荆有麟著,上海杂导 

  公司1943年11月版《鲁迅回忆断片》。 

  许公(指许广平/编者)很鼓励我,希望我努力工作,不要松懈,不要怠忽;但又很爱护我,希望我多加保养,不要过劳,不要发狠。这是不能两全的,这里面有着矛盾。《腊叶》的感兴就从这儿得来,《雁门集》等等都是无关宏旨的。 

  ·与孙伏园的谈话,录自孙伏园著,作家 

  书屋1942年4月版《鲁迅先生二三事》。 

  有趣!还没有怎样打中了他的命脉就这么叫了起来(指梁实秋为了回答冯乃超的文章而在《新月》第2卷第9期上发表的《“资本家的走狗”》一文/编者),可见是一只没有什么用的走狗!……乃超这人真是忠厚人。……我来写它一点。 

  你看,比起乃超来,我真要“刻薄”得多了(指鲁迅写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编者)。可是,对付梁实秋这类人,就得这样。……我帮乃超一手,以助他之不足。 

  ·与冯雪峰的谈话,录自冯雪峰《回忆鲁迅》,文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雪峰文集》第4卷。 

  “这几句话是必须要说的,拿去发表吧。不要紧的,发表去吧。”(指《二心集》中《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此文为应史沫特莱之约,后发表于美国《新群众》,刊期不详/编者) 

  ·与史沫特莱的谈话,录自A·Smedley(史沫特莱)《追念 

  鲁迅》,文刊1937年11月10日上海《文学》月刊9卷4 

  期,转自四川文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大先生鲁迅》。 

  由我来写(指写《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编者)一点也可以,不过还是用个人名义好。 

  ·与冯雪峰的谈话,录自冯雪峰1973年9月11日致薛绥之信,文刊《新文学史料》第5辑。 

  人家说这些短文(指《花边文学》/编者)就值得如许花边,殊不知我这些文章虽然短,是绞了许多脑汁,把他锻炼或极精锐的一击,又看过了许多书,这些购置参考书的物力,和自己的精力加起来,是并不随便的。 

  ·与萧红的谈话,录自萧红著,重庆妇女生活社1940年7月初版《回忆鲁迅先生》。 





 

您所在的位置: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正文回目录
第34节:与孔另境的谈话
作者: 吴作桥

  “他们倒还收我的序,当初我怕反会妨碍你的书呢。”(关于《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 

  ·与孔另境的谈话,录自孔另境《我的记忆》,文收 

  孔另境著,泰山出版社1937年6月版《铁窗集》。 

  这是我在那天夜里写的一篇文章,我称它为《写于深夜里》(应是《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编者)。把它译成英文,拿到国外去发表吧。……总得必须有人出来说话。 

  ·与史沫特莱的谈话,录自戈宝权辑译《史沫特莱回忆鲁迅》,文刊1980年第3期《新文学史料》。 

  嗯,是啊!不要说他(指徐懋庸/编者)了。他是明明晓得我有病,不能写什么,想来一气气死我的。哈哈,但我那里……我就斜躺着,用一只手搭在茶几上,写了四晚,写成功了。我是不赦他的。我不给他气死……哈哈。(关于《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与曹白的谈话,录自曹白《写在永恒的纪念中》,文收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10月版《鲁迅先生纪念集》。 

  “就用这个做一个架子(指冯雪峰为鲁迅写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草稿/编者)也可以,我来修改,添加吧。前面部分都可用,后面部分,有些事情你不清楚,我来写吧。” 

  (鲁迅改正补写后二三天,冯雪峰又去鲁迅处,见此文已由许广平誊清) 

  “正等你来,在几个字眼斟酌一下。” 

  ·与冯雪峰的谈话,录自冯雪峰《有关一九三六年周扬 

  等人的行动及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口号的经过》,文刊1979年2月《新文学史料》第2期。 

  你看,真的来了!可恶不可恶!(指当时托派分子寄鲁迅的刊物和陈仲山的一封来信/编者)我连密斯许(指许广平)也没有给她看过。 

  你去处理吧!(关于《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含以下带“”的3段) 

  ·与冯雪峰的谈话,录自冯雪峰《有关一九三六年周扬等 

  人的行动以及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 

  号的经过》,文载1979年2月《新文学史料》第2期。 

  “我们还是便宜了托派!他们的来信没有比我的回信低两格排,这样,我们就把来信回信平等看待了。我们当时没有注意,便宜了他们!” 

  ·与冯雪峰的谈话,录自冯雪峰《党给鲁迅以力量》, 

  文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雪峰文集》第4卷。 

  “我看一点也不像。”(指冯雪峰按鲁迅意执笔撰写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和《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之笔风/编者)。 

  ·与胡风的谈话,录自胡风《鲁迅先 

  生》,文刊1993年第1期《新文学史料》。 

  “不要了,你已经给我抢替过两次了。(指由冯雪峰拟稿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和《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编者)这回(指《答徐懋庸并关于统一战线问题》的写作/编者)我可以自己动手。” 

  ·与冯雪峰的谈话,录自冯雪峰《有关一九三六年周扬等 

  人的行动以及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口号的经过》,文刊1979年第2期《新文学史料》。 

  你看看(指让冯雪峰看他写好的《半夏小集》稿/编者)。也许你不以为然的。其实也没有很大意思,倒不一定要发表的。这里也看出我的“小”来! 

  ·与冯雪峰的谈话,录自冯雪峰《回忆鲁迅》,文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雪峰文集》第4卷。 

  没有什么法子想的,我就只能这样写(指写《死》/编者)。 

  ·与曹白的谈话,录自曹白《写在永恒的纪念中》,文收上 

  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10月版《鲁迅先生纪念集》。 

  (《死》的第五条在“文学家”前原没有“空头”二字,是冯雪峰提议加“空头”二字) 

  “那好,就请你把它加上吧。” 

  ·与冯雪峰的谈话,录自裘沙《冯雪峰同志谈鲁迅 

  补遗》,文刊2001年第10期《鲁迅研究月刊》。 

  “你看了我在《中流》第九号上发表的那篇遗嘱(实发表于1936年9月20日《中流》半月刊第1卷第2期的《死》/编者)吗?” 

  “噢,那是早的事了。(指鹿地亘在回答时提及的日本作家斋藤绣雨死前曾发表过一篇关于他的死的广告/编者)他很快就死了吗?” 

  ·与鹿地亘的谈话,录自鹿地亘《鲁迅—— 

  我的师友》,文刊1936年11月15日英文 

  《中国呼声》,转自《鲁迅研究资料)第12辑。 

  女吊开口怎么说, 

  (周建人答:“奴奴本是杨家女……”) 

  有人说是“良家女”不是“杨家女”。 

  (周建人说:“这是我改过的,因为领养童养媳之家并不是不良之家,故自称“本是良家女”反不合伦理。”) 

  (鲁迅同意这一意见,后来《女吊》中的行文便是“奴奴本是杨家女”。其实,鲁迅、周建人这一意见是错的。目莲戏原文唱词是“奴奴本是良家女,将奴卖入勾栏里;生前受不过王婆气,将奴逼死勾栏里。”参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鲁迅全集》第6卷第621页第〔13〕注解/编者)。 

  ·与周建人的谈话,录自周建人《关于鲁迅的片断回忆》, 

  文刊1945年10月20日上海《新文化》半月刊创刊号。 

  你们看,我来编一本《情书一捆》,可会有读者?(关于《两地书》) 





 

您所在的位置: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正文回目录
第35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