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贝采利乌斯 _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贝采利乌斯 _2-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在《化学教科书》第3卷里充分地论述了关于化合量的学说;1819年,他 

以单行本形式发表了他的教科书中的这一部分,书名为《试论关于化合量和 

电的化学作用的学说》。这本不厚的书发行后,立刻引起了化学界的巨大反 

响。在这本书中,贝采里乌斯总结了自己多年来所从事的所有实验研究并论 

述了自己的理论原理。可以这样认为,贝采里乌斯的这项研究成果是他那个 

时期的化学家们最杰出的研究之一,为道尔顿的原子论打下了极为牢固的实 

验基础。 

     在这项研究中,贝采里乌斯把原子论与电化学理论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他测定了45种元素的原子量,分析并测定了2000种化合物的百分比组成。 

他所测得的氧化物、盐、酸和碱的百分比组成与现代数据十分接近。但由于 

某些化学式的不正确,使得不少元素,特别是金属元素的原子量不够准确。 

     以后,贝采里乌斯测定原子量的工作是从两方面着手进行的。一方面, 

随着定量分析的改进,从而使化合物的百分比组成更加精确,并在此基础上 

得出化合物的原子量;另一方面,由于化合物化学式的改变,贝采里乌斯也 

随之对原子量本身进行不断的修改。 

     1826年,贝采里乌斯大大地改进了自己的原子量系统。如果说在此之前 

他只是应用化学计算定律,以元素与化合物在化学和物理学中的类比原则作 

为为自己测定原子量的依据;那么,现在他开始考虑用杜隆的比热定律和密 

克尔力特的同晶现象定律了。新知识理论的应用,使得他对原子量数据的改 

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大多数金属元素的原子量很接近于近代数据。许多金 

属的相应氧化物也都获得了正确的化学式。到他逝世之前已知的56种元素 

中,只有硼、铍、硅、钒、锆、铀、铈、钇和钍的原子量不够准确,其它的 

都已经是相当精确了。这些精确数据的取得,主要归功于贝采里乌斯。 

     那么,贝采里乌斯是用什么办法测出原子量的呢?下面,我们就举硫的 

例子来说明。 

     要测定硫的原子量,就需要先确定硫酸的化学式。为此,贝采里乌斯分 

析了硫酸铅,表明了“硫酸”里含的氧比氧化铅里的氧多两倍。因而贝采里 

乌斯认为它的化学式里应包含有三个氧原子。但是,到底应该有几个硫原子 

与这三个氧原子化合呢?他研究了一系列硫的氧化物,比如二氧化硫(SO)、 

                                                                         2 



三氧化硫(SO),最终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3 



     比如在二氧化硫中有2个硫原子,那么,它的化学式就应该写成SO、 

SO。可是采用双原子并没有必要,因为用SO和SO的化学式,得出的是更 

 23                                           2      3 



简单得多的比。 

     硫和氧的反应,是适用于下面这个化学式的,即: 

     S+O=SO 

        2  2 



     硫的原子量就是按照这样先得出的“硫酸”的化学式然后测定的。 

     贝采里乌斯在证明了各种化学计算定律的合理性并测出了某些化学元素 

的原子量以后,就给自己提出了这样的任务:弄清由一定整数的简单原子形 


… Page 9…

成复杂原子的原因。他在自己的科学日记中写道:“即使在相当程度上证明 

了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那也根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一定会 

发生那些常出现的化学比现象,特别是在无机界见到的那些现象。对此还必 

须知道那些调节着原子结合的方法并决定着它们的界限的定律,因为如果一 

种元素的不定数原子可以跟另一种元素的不定数原子化合,那就会存在由这 

些元素组成的无穷数的化合物,则这些化合物量的组成中的差别就会由于其 

微不足道而无法被发现,甚至借助最精确的实验也不能发现。显然,化合量 

正是取决于这些定律。”正是在以上的这段话里,包含着一整套的纲领,它 

的实现导致了化学家们最终创立了当量学说。 

     贝采里乌斯对化学原子论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他采用化学元素的原子 

字母符号,以便于写成化合物的化学式。这些符号沿用至今。他制定了一个 

简单易懂的化学符号系统,用以明确而直观地表现和解释化合物的原子组 

成。在贝采里乌斯看来,化学式必须完全准确地表现出一种化合物是由哪些 

元素组成的,并应该指出其中每种元素的原子比数。由于贝采里乌斯所制订 

出的化学符号,符合元素的相对量,因此能够用它们来写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他认为,通过化学式,他可以作出化合物组成的一个最简单扼要而又条理清 

楚的理论说明,它可以使人一眼就看清楚那种用许多文字也难以如此简明地 

加以解释的道理。 

     在1813年,贝采里乌斯第一次发表了他的化学符号。第二年,他在自己 

的一篇论文中,更详细地叙述了这个问题。在论文中他写到:“化学符号要 

解释所写的东西而不致于把印刷的书弄得拖泥带水,就应当用字母符号来表 

示,因此,我将采用每种单质的拉丁文名称的开头字母作为化学符号。这些 

化学符号永远表示1个体积的物质(1个原子)。假如需要表示出许多体积, 

则可以标出它们的数目。例如氧化亚铜是由1个体积的氧与1个体积的铜组 

成的,因此它的符号就是CuO;而氧化铜是由2个体积的氧与1个体积的铜 

组成,故它的符号就是CuO。” 

                           2 



     当几种元素的名称开头第一个字母相同时,贝采里乌斯就在相同字母的 

后面加上第二个或底下字母中的一个,以示区别。例如,同以“C”开头的元 

素符号,C是碳、Ca是钙、Cr是铬、Cu是铜、Co是钴。 

     以下就是贝采里乌斯在《化学教科书》最后一版中提出的元素的原子符 

号: 

     O…氧                     H…氢                   N…氮 

     S…硫                     P…磷                   Cl…氯 

     Br…溴                    I…碘                   F…氟 

     C…碳                     B…硼                   Si…硅 

     Se…硒                    Te…磅                  As…砷 

     Cr…铬                    V…钒                   Mo…钼 

     W…钨                     Fe…铁                  Mn…锰 

     U…铀                     Ce…铈                  D…钕 

     Ln…镧                    Al…铝                  K…钾 

     Na…钠                    Sb…锑                  Ta…钽 

     Ti…钛                    Os…锇                  Au…金 

     Ir…铱                    R…铑                   Pt…铂 

     Pd…钯                    Hg…汞                  Ag…银 


… Page 10…

    Cu…铜                   Bi…铋                  Sn…锡 

     Pb…铅                  Cd…镉                  Zn…锌 



    Co…钴                   Ni…镍                  Zr…锆 

    Th…钍                   Y…钇                   Be…铍 

    Mg…镁                   Ca…钙                  Sr…锶 

    Ba…钡                   Li…锂 

    从以上的这些符号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当中的大部分一直延用到了今 

天。仅凭这一点,贝采里乌斯就可以在化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席,更何况他 

在其他的领域内也取得了同样辉煌的伟大成就呢? 

     由于化学中的新发现与化学原子论的不断发展,贝采里乌斯发现原来的 

许多化学术语已经不再适用,于是就相应地作了修改。 

     贝采里乌斯抛弃了那种可以用任何一种语言发展术语的旧原则。他认 

为,当时作为国际语言的拉丁语和希腊语最适合记录化学术语。他在 1839 

年就这一点写道,化学术语应当从拉丁语或希腊语这样的语言中引出。这样 

将会有很大的优点,因为这样的名称不必翻译就可以在一切语言中应用。同 

时应当注意术语表达的简明性,所以最好不必拘泥于构词法规则。凡是想要 

付诸于实际应用的东西都必须尽可能地做到方便。 

     贝采里乌斯采用了拉丁语来构成自己的专门化学术语,把相应的前缀、 

后缀分别用于一定类别的化合物。他以拉瓦锡的反燃素论专门术语作为基 

础,并按照这位法国科学家逝世以来所完成的新发现作了一定的修改。他把 

当时已知的所有的化学元素分成两类:负电非金属物质和正电金属物质。尽 

管他的分类方法不够完善,但他提出的拉丁文专用化学术语由于简洁、实用, 

很快就被译成了多种语言而流通于各国,这也就成了现代化学专门术语的基 

础。 

     贝采里乌斯把原子论看成是化学的基本理论。他认为:“按照我们叫做 

微粒说的原子论概念,没有那种建立在能引起异种原子间的化合与同种原子 

间的机械结合的特殊力量上的原子共性,就不会有任何化合物。”作为原子 

论的坚定支持者,贝采里乌斯不止一次地谈到了这个理论的伟大科学意义。 

他认为,与物质化合时所遵循的重量和体积的定比有关的一切现象,都是物 

质原子结构的必然结果,所以化学家们才能够由此计算出包括在化合物中的 

元素之间的原子比数。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贝采里乌斯在测定化学元素的原子量和论证原子 

论的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对以后化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 

    这位瑞典化学家提出的原子量和化合物化学式系统是 19世纪上半期中 

最完善的系统。他所测定的原子量大多数与现代数据很接近,而且大部分化 

合物的化学式也与现代的符合。在150多年前的贝采里乌斯之所以能够取得 

如此惊人的成就,不仅在于他自身深厚的化学功底和出色的实验才能,而且 

还在于他很善于接受别人研究的成果,在甄别后吸收其中的研究精华。这两 

方面因素结合,才使得贝采里乌斯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元素的原子量与化合 

物化学式的系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贝采里乌斯关于元素原子量的精确数 

据,对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有着巨大的意义。 


… Page 11…

                           三、无机化学的研究 



     早在儿童时代,贝采里乌斯就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自己 

从事科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