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贝采利乌斯 _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贝采利乌斯 _2-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早在儿童时代,贝采里乌斯就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自己 

从事科学活动的最初阶段,贝采里乌斯已经酷爱对矿物的分析,并对物质的 

组成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在贝采里乌斯之前,物质的定量测定已经在化学研究中产生了。但最终 

还是通过这位实验大师之手,才使得物质的分析、测定方法从旧的研究方法 

中超脱出来,而成为化学这门精确科学的基础。借助于定量分析,在短时期 

内化学就有了惊人的发展,几千种不同物质的组成被研究测定出来,同时还 

发现了一些在工业技术中将得到很大应用的新元素、新物质。在贝采里乌斯 

以后,化学中的定量研究成了每一项化学研究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在化学反 

应时进行相互作用的各种物质间重量比的精确测定,任何化学研究都是无法 

想象的。 

     作为一名分析化学家,贝采里乌斯的才能在对各种矿物、矿石、有机物 

质的组成系统的研究中充分显现了出来。没有哪一种元素他没认真研究过, 

他完成了各种盐的组成的大量数据分析,用实验论证了各种化学计算定律和 

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 

     贝采里乌斯认为,原子论与它的各个定律必须成为分析化学中的指导理 

论。关于这一点,他在自己的论文中写道:“化学的定量分析,在最近时期 

通过化学比定律的确定而达到了很高的完善程度,这是因为为了发展和论证 

原子论,就需要作一些研究工作使分析过程得到提高和改进……物质彼此化 

合时主要遵循的那些化合定律得到推广,就使得精确的化学分析由于给原子 

论理论的研究和论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显得更重要了。” 

     实际上,化学当量和原子量的精确测定,成为物质定量分析发展中的重 

要因素。贝采里乌斯在许多次的分析过程中,把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些新方 

法、新试剂以及新设备不断应用到了分析化学中。例如,他使用了滤框、酒 

精灯、木滤架、洗涤器、橡皮连结管、各种漏斗和滤纸。这些新设施的实际 

应用,使贝采里乌斯能够迅速而精确地进行多种定性和定量分析。 

     但令人惊讶的是,在贝采里乌斯的实验室里并没有价格昂贵的仪器,所 

有设备都出乎别人的预料。他的学生魏格尔是这样描写自己第一次进入老师 

实验室的情形:“当他领着我进入实验室,我好像在梦中,我想到:我的确 

是在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吗?在贝采里乌斯老师的住所旁边有两个设有煤气 

设备的房间,这就是他的实验室。在一个房间里摆着两张普通的桌子,其中 

一张是他工作时写东西用的,另一张是用来吹制玻璃仪器的;靠墙立着几只 

放试剂的柜子;房子中间是一个水银电解槽。另一个房间里放着天平和其他 

工具。”虽然实验设备如此简单,贝采里乌斯却利用它们达到了惊人准确的 

研究成果。其奥秘正在于他多年来养成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先进的实验技能 

与方法和他所采用的并不复杂的新设施。 

     贝采里乌斯的实验方法和设施被他的学生们在其他国家里推广,不久就 

被普遍采用了,成为科学的共同财产。简明与精确,就是贝采里乌斯的工作 

方法的突出特征。在《无机物分解教程》一书中,他写道:“稍懂化学的人 

必须在定量分析方面多加练习;我们必须明白,对定量分析的知识不完备, 

就不可能成为有化学研究能力的人。他们必须养成尽可能精确地称量的习 

惯;必须善于一滴不撒地从一只容器里把液体倒入另一只容器,做到即使最 


… Page 12…

后一滴也不要让它从容器的外表面流失;必须注意一切细节,忽略了它们, 

往往会使一连几星期的困难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化为乌有。我特别要劝他们努 

力学会耐心操作,不要让娱乐消遣、逢场作戏与疏忽大意使行将取得成果的 

工作失败。一个没有经验的化学家在没有达到相当的实验精确程度时,往往 

会由于疏忽大意或预见不周而被迫停止已经开始的工作;这不要紧,但是必 

须给自己定下这样一条坚定的信念:没有完成的工作一定要重做,不能半途 

而废,因为尽管这一次遇到了困难,但最后的成功就孕育在其中;这次放弃 

了,以后要想再完成这项工作就会更困难了。 

     依照贝采里乌斯的见解,在研究物质时必须既善于利用定量分析,又善 

于利用定性分析。在这点上他认为:“青年化学家作定性分析时往往会比较 

顺利,但由于缺乏实验操作的经验与多方面的知识,在作定量分析时就很容 

易出错;同时,一些博得了响亮的头衔称号的有名化学家又会常常在定性研 

究上出错,这大概是因为他们过于信赖物质的某些外部特征,或者是由于他 

们感到已经功成名就而失去了深入研究的兴趣。因此,我劝告每一位从事化 

学工作的人,既要精于定性分析,也要善于定量分析,深入到化学研究的细 

枝末节中去;这样不仅能使研究工作精进,而且往往能使自己体会到成功带 

来的难以名状的愉快心情。” 

     贝采里乌斯认为,在物质分析中被分析物质用量应尽可能少。他指出, 

靠少量的物质往往会达到最高的精确度;因为被分析物质的重量越大,则所 

用物料的体积,粗滤、洗涤、蒸发所需要的时间也随之增加,这样往往会影 

响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1827年,贝采里乌斯出版了《无机物分解教程》一书。在这本书中,贝 

采里乌斯根据自己的研究论述了固体、气体的分析方法,并深入研究了盐的 

组成的测定方法。 

     正是由于贝采里乌斯的研究,在分析化学方面就开始制定了一些合理而 

精确的新解析方法与精确的称量方法。比如,他在分析碱金属硅酸盐时采用 

了氢氟酸,应用了各种金属的氯化物来使它们分离;制定了通过与硫酸氢钾 

的熔合来对氧化物进行分析的方法;找到了使铂族金属离析的方法,等等。 

     贝采里乌斯对分析化学作出的最巨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他把硫、硒、砷 

等这样一些在与氧相互结合时变成了酸的物质,与在同样反应中变成了碱的 

物质,如铜、铁、钾等区分了出来。他的方法是这样的:把合金或矿石的粉 

末放在玻璃管里,让干氯通过玻璃管,同时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管中的粉末。 

这样,形成酸的物质就将挥发,顺着玻璃管向前移动,被管口盛水的玻璃瓶 

所吸收;而形成碱的物质则留在了玻璃管里。 

     贝采里乌斯对分析化学的巨大贡献,还在于他培养了许多成为分析化学 

专家的学生:魏列尔、阿尔维森、罗兹、奔塞尔多夫、格梅林、诺登斯科特。 

他们分散在欧洲各地,为分析化学的研究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827年,贝采里乌斯收到学生从俄国寄来的大量铂矿石后,进行了仔细 

的分析研究;不久,他发现了铂的几种伴生物:铑、钯、锇和铱。他把这些 

新元素彼此分开,测定了它们的原子量并得到了它们的氧化物。因此,铂族 

金属研究专家、俄国的克劳斯后来评论道:“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至今为止, 

已知的一切都应归功于不朽的贝采里乌斯,他的方法想得如此的巧妙,而他 

运用的实验技巧又是那样的令人惊叹。” 

     无论在贝采里乌斯之前或之后,都没有哪一个化学家完成了如他那样大 


… Page 13…

量的、广度和精确度都令人赞叹不已的分析化学研究。除去对分析化学的具 

体贡献之外,贝采里乌斯还以自己出色的工作方法,给各国的分析化学家们 

产生了巨大影响。 

     贝采里乌斯在无机化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9世纪前期,新化学元素发现得特别多,这是拉瓦锡关于元素的学说对 

这一时期化学家影响的结果。这位法国化学家关于碱、碱土、硅土和矾土的 

见解尤著成效。他认为:“可以期待这些土不久就不再列入单质之列;它们 

是整个的一类没有与氧化合的趋向的物质中唯一的几种,我十分倾向于认为 

这些对氧冷淡的物质,是因为它们已经饱含了氧。按这种观点来研究的这些 

曾经可能显出是单质的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已经氧化到一定程 

度的单质。” 

     1807年,戴维用电解的办法得到了金属钠和金属钾,完全证实了拉瓦锡 

的见解。随后,贝采里乌斯重复了戴维的实验,并遵循着矾土和硅石的复合 

性观点,试图得出金属硅和金属铝。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自从戴维证 

明了碱和碱土确实是金属氧化物后,我们就断定矾土、锆土、铍土、钇土也 

都是氧化物,尽管据我所知还没有人幸运地从这些物质里分出氧来。但没有 

哪个化学家怀疑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因为大家都见到了这些氧化物与锌、锰、 

铈等金属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似。” 

     由于用电解法没有能得出游离硅,贝采里乌斯就尝试用磨碎的炭加铁使 

硅石还原的办法来析出硅。结果因为化合形成了硅铁还是没得到游离硅。直 

到1822年,贝采里乌斯利用钾使氟酸钾还原的办法才第一次得到了游离状态 

下的硅,其反应如下: 

                             KSiF+4K=6KF+Si 

                              2  6 



     还有三种元素的发现应归功于贝采里乌斯,它们是——铈、硒、钍。 

     1803年,24岁的贝采里乌斯与赫新格尔一起在一颗重晶石里发现了铈, 

并随之测定了它的大量化合物和它的原子量。贝采里乌斯指出,铈和钇 (钇 

是由芬兰化学家加多林于1794年发现的)的性质极为近似,但铈不同于钇的 

是它有两种含氧量不同的氧化物;也就是说,铈有二级氧化的特征。 

     这位瑞典化学家通过对铈和钇的研究,给稀土元素的两种离析法——分 

步结晶法和分级沉淀法奠定了基础。他最早使用钇“土”和铈“土”的硫酸 

复盐加钾来离析这些“土”。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把稀土族元素分成 

铈、钇和铽三类的方法,就是建立在稀土元素和钾的硫酸复盐在硫酸钾的过 

量饱和溶液中的不同溶解度之上的。 

     作为一位出色的矿物学家,贝采里乌斯先后发现并研究了十几种含有稀 

土元素的矿物。其中好几种是当代提取稀土金属纯化合物的最珍贵的天然矿 

物。 

     1817年,贝采里乌斯在硫酸的工业废料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元素—— 

硒。1818年,他发表关于硒元素的取得、性质和化合物的报告。 

     1828年,贝采里乌斯在挪威布雷维克附近找到的一种矿物里,发现了一 

种不知名的金属氧化物,他将这种氧化物命名为氧化钍。他详细地研究了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