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 是是非非王熙凤 周思源 吕启祥 丁维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月25日 是是非非王熙凤 周思源 吕启祥 丁维忠-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讲人简介

    2003年6月25日《百家讲坛》播出《新解〈红楼梦〉》大型系列节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言文化系周思源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启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丁维忠共同为您讲述《是是非非王熙凤》,敬请关注。

    内容简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王熙凤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她在贾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王熙凤?

    王熙凤是贾府中普通的管家婆,还是实际当权派?

    在对待宝黛钗三个人之间的纠葛上,王熙凤是真站错了队,还是另有所图?

    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位红学专家主要观点:1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富的一个形象。

    2王熙凤最显著的性格特点:“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

    3王熙凤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

    全文主持人: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专家,只谈一个人物,王熙凤,那么我先向现场的朋友们,介绍我们三位红学专家,这位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启祥先生,大家欢迎。坐在我右手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丁维忠先生,左边这位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言文化系教授周思源先生。

    那么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曹雪芹就把她描绘得非常地有趣,那么曹雪芹怎么样多侧面地展现凤姐的人物性格呢?我们先请吕先生给我们大家讲一讲。

    吕启祥:朋友们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交流、向大家请教。因为大家都知道,《红楼梦》的男主人公,当然是贾宝玉,女主人公来说呢,第一女主人公应该是林黛玉,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比如我们说作家写黛玉、宝玉这些人,可以说较多地寄托了他的理想,比较空灵一点。但是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凤姐这个人物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她的鲜活、生动,恐怕在《红楼梦》里面是数第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人都说红楼梦里面写得最好、最活的应该是王熙凤。像红学前辈王朝闻先生,论凤姐专门有一本书《王熙凤论》,40万字之多。所以我想,凤姐这个人物真是好像要从我们面前活跳出来一样。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他在40年代写的一本书《红楼梦人物论》里头,有一句,可以说是名言吧,就叫作: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个是从《三国演义》那里来的,说是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那么王昆仑先生的《红楼梦人物论》应该说是很经典的,我们作为后辈,看他这本书是受到了很多的启发。今天可以说,还在王昆仑先生人物论开辟的这样一条道路上,来分析、来认识《红楼梦》里的人物。为什么这个人物会令人不见凤姐想凤姐,里面有很多道理,有很多社会的、审美的、各方各面的道理。也就是说她的辣,不是一个很单纯的一种味道,应该说是一种复合的。这个我想周先生有他很精彩的见解,有一个五辣俱全的见解。

    周思源:贾母在黛玉进府的时候说她凤辣子,这个辣字概括得更准确,当然这个辣和我们光吃辣椒的那个辣还不太一样。里边有时候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时空条件下,他加入了不同的作料。因此王熙凤为什么值得我们中国最有名的美学家王朝闻先生,为她写了一部40万字的专著,在我个人的阅读范围内,这在全世界恐怕都找不出第二个人。为一个艺术形象写一部专著,而作者是一位一流大美学家。由此就可见,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复杂。所以她这个辣,不是一个简单的,辣椒的辣,所以我给她概括成五辣俱全,就是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香辣这个最典型,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是黛玉进府,她拉着黛玉的手,说了一大通好话。后来她就说最重要的你得让老太太高兴。所以她常常用这种香辣的话,让人听了很舒服,但是有时候,就透露出来不太真诚的一面,就是在做戏,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在做秀。而这个香辣呢,有时候让人听得很舒服,麻酥酥的,进一步就演变为麻辣,就能够对人起了一种麻痹的作用。比如说,贾母就是第一个受害者,贾母就是常常被她的香辣,哄骗得信以为真。

    而这个当中受害最厉害的,受麻痹的谁呢?是尤二姐,尤二姐之所以会被王熙凤骗入府中不得脱身,最后被害,关键之处她就是听了王熙凤的,这一通好话,她以为王熙凤真是很同情她,因为自己不能生育等等。结果尤二姐一想,你这个正室,她本身是侧室,是妾,这么真诚地来请我进府,我能不去吗?那一番话,假话说得比真话还要真,王熙凤讲的时候非常真诚,打动人。因此,尤二姐在关键的一招上,出了错了,她进了贾府以后,她就出不来,她就处处受制,最后是被迫自尽,这个就是什么呢,就是王熙凤由香辣,说的甜言蜜语 ,花言巧语,让尤二姐上当,麻痹,这个香辣就变成了麻辣。

    泼辣最大的代表作,那就是协理宁国府,这个地方看得出来,王熙凤确是才干过人,女中豪杰,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那是毫不过分的。那么泼辣下面,就是酸辣,酸辣在好几件事情里面,都可以看出来,回目里面就有,照理讲贾琏,不论是跟鲍二家的,或者是跟尤二姐等等,像这种事情,应该说,王熙凤她本来处于一个被损害的地位,她的丈夫和别的女人有外遇嘛,她本来应该处于一个被损害、被同情的地位。因此她的酸辣,本来有值得同情可取的一面,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王熙凤做得太过分了,她是把人置于死地,而且是想尽各种办法,因此这个酸辣就发展成为毒辣。所以总的说来,王熙凤为什么成为整部《红楼梦》当中,这么一个特别突出的艺术形象,为大家所喜爱,琢磨,而且她很难琢磨透,你很难说透她,就是因为这个形象本身,她是非常复杂的,她是多侧面的,是立体的。

    主持人:周先生一说起五辣来,兴致颇高,好,那下面听听丁先生的高见。

    丁维忠:凤姐这个形象,确实在《红楼梦》里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是一个形象,她和贾宝玉等于是两极。贾宝玉是最理想化的一个形象,他的许多言行,在生活当中你很难找到,对不上号,为什么呢?因为贾宝玉是作者高度理想化的一个人物,他整天在内帷厮混,整天在女儿堆中生活,这一点,所以你就找不到,即使历史上也找不到,这样一个人,但是凤姐正好是例子,她是最生活化,可以那么讲,《红楼梦》里如果没有凤姐的话,那么它的篇幅就得要去掉二分之一。另外就是在众多的人物当中,如果少了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人物的架构就会坍塌,如果在可读性,在艺术魅力来讲的话,没有了王熙凤这个形象,那么《红楼梦》的可读性,要去掉三分之二,就没有多大的读头儿。就是说在描写王熙凤的篇幅上,跟描写宝玉的差不多,篇幅上两个人旗鼓相当,但是读宝玉的这个段落,我们得特别费脑子,一般的人读不懂,这里边太深奥,有许多哲理性的东西,许多浪漫的,许多理想的东西。但是读王熙凤的段落,人人都读得懂,而且人人都感到特别感兴趣,特别生动特别有意思。她是最生活化的一个人,所以她的可读性,《红楼梦》的可读性,应该说三分之二来自王熙凤这个形象,所以如果没有王熙凤这个形象,《红楼梦》就不成其为《红楼梦》,那么为什么曹雪芹塑造王熙凤这个形象,那么成功、那么生动、那么丰满呢?她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啊,王熙凤这个人是一个有生活原型的人,王熙凤实有其人,而且生活当中的王熙凤,《红楼梦》的评批者,脂砚斋、畸笏叟他们,对她很熟悉。《红楼梦》写到王熙凤的许多章节,许多地方,脂砚斋和畸笏叟就批:像极的是阿凤,有的地方说,的是阿凤口角,就是说话,确实是阿凤的口角;有的地方说的是阿凤身段,身段也是生活当中阿凤的;的是阿凤做法。

    在那个弄权铁槛寺,王熙凤不是说了一句话,说是我是从来不怕阴司地狱报应的,什么狠心的事都做得出来。这个在脂评有一句话,批书人深知卿有是心,这是脂砚斋的评。脂砚斋说:我很深的知道,生活中的凤姐确有这个心思,根本不怕阴司地狱报应,有这么一个生活原型,所以她给作者提供了这么一个很丰富、 很生动的生活基础,而且生活当中的王熙凤跟脂砚斋、畸笏叟等等非常熟悉。有一次,生活当中的王熙凤点戏,脂砚斋还为她执笔写戏目。那么这两个人的关系就很近了,女眷当中呀,女眷点戏,一个小伙子能够为她执笔写戏目,那这两个人的关系就非常近了。正因为生活当中,有凤姐这么一个实有其人,这么一个生活原型,给曹雪芹提供了,相当充实的生活素材。

    主持人:难怪脂砚斋说,《红楼梦》的事都是实有其事,并非虚构。不光是王熙凤,他有许多人物,脂评当中都透露了,他有生活原型。

    丁维忠:当然这是一个方面,提供了生活素材,作者要写好书,要塑造好形象,必须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作为基本的条件。当然另外一条,曹雪芹是个大才,他塑造王熙凤,在艺术功力上,那确实是没有人可比的,这个我们接下去再说吧。

    主持人:我在看吕先生《红楼梦会心录》这本书里,您有两篇关于《红楼梦》的人物论,您说这个人物是以欲壑难填著称的,她要办事的话是不避锋芒、不择手段,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那么才干与居心也是密切相连的,您能不能用一些细节来说明她这个欲,体现在哪些方面?

    吕启祥:这样一个所谓凤辣子,我个人觉得这种外在的辣和凤姐内在的欲是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有一种有机的关系的。辣是形之于外能感受到欲是在她的内心来骚动。我觉得在今天我们看凤姐这个人物,对凤姐这个欲,我觉得要做点分析。我觉得过去说这个是披着蛇蝎外衣的美女蛇,你看她的外表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这么漂亮的一个女性,可是它有蛇蝎的心肠,如果王熙凤就是这样的话,那就不是凤姐。那么在王熙凤身上的,过去大家都肯定她的才干,这个大概都没有什么分歧,都觉得很有才,协理宁国府,那是浓墨重彩这样来写的。一致肯定她的才,但是一致否定她的欲,认为王熙凤这个人欲壑难填。我觉得在今天我们对于过去时代的,尽管她是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于她的欲,我们要持一种比较审慎的分析态度。在王熙凤身上有种表现欲,非常想展才,因为协理宁国府是贾宝玉推荐的,推荐人是贾宝玉,当事人当然是贾珍,说外面的大事有人料理,内里是很混乱的,她受命于混乱之际。那么在这个时候,王熙凤心里怎么想呢?她非常想揽这件事,那么像这样一种心态,很想有一个舞台展现一下她的才能。那么我说如果一个人,一个女性,尤其在过去时代,有这样一个心态是比较稀罕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如果作为王熙凤来说,她只是想展才,只是想表现自己,想有个更大的舞台来展现一下她的治理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