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仙排行榜 作者:黄晓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神仙排行榜 作者:黄晓峰-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遍认同,我们只能说,在某些地方太阳有神仙的形象。
  奇怪的是,虽然日月只是小讲师,但享受的却是教授甚至院士的待遇,有国家特殊津贴。从商朝开始,每年春分和秋分要祭日,设酒杀鸡作食,以示对太阳迎来送往之意。到了周朝,待遇更加好了,每年祭祀日月多达八次。秦汉以后,这个传统依然保持,至少每年的春分秋分要杀牛宰羊,给两位讲师打打牙祭。
  太阳和月亮在职称和待遇上的反差,也许与宗教信仰的一些规律以及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有点关系。
  宗教信仰是从对社会的感性认识起步的,当纯粹的理性不能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宗教、巫术等非理性的解决办法。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就认为:
  初民对于自然与命运,不管是或则利用,或则规避,都能承认自然势力与超自然势力,两者并用,以期善果。只要由着经验知道某种理性能有效用,他便不会忽略过去。他知道禾稼不能专靠巫术生长,独木舟而不制造适当也难航行水面,战争而无武勇更难攫得胜利。他永远没有单靠巫术的时候,然在另一方面,倒有时候完全不用巫术。即如生火与许多旁的技艺之类。凡有时候必要承认自己底知识技艺不够了,便一定会利用巫术的。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当人们能认识事物的规律时,他们一般就不会再去动用非理性的解释和行动;只有面对不能总结出规律的事物和事件时,非理性的解释和行动才会出现。比如现在人们去庙里烧香,一般会祈求婚姻、前程之类不能用科学来解释预测的方面,没有谁会祈求科学能够准确预测的东西。
  古人也是如此,他们能清楚地区分理和数的关系,不会所有的事情都祈求宗教、巫术。比如公元前701年,楚国去讨伐郧国,廉主张主动出击,莫敖说:
  “咱们还是先算一卦吧。” 
  廉是个急脾气,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占卜是用来解决疑问的,没有疑问,算什么卦?
  古人认为,太阳和月亮就属于“不疑”的范围,既然太阳、月亮每天都照常上班、下班,从不迟到、早退,很容易就摸清它们行动的规律。如果说有其中什么神意,那也只是大自然的规律。《尚书》上讲得很清楚,尧做了天子后,第一件事就是命令羲氏与和氏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供老百姓使用。至于在各种节气祭祀日月,更重要的目的是确定时日,为国家的政治运作提供依据。要说崇拜,其实是对有规律的大自然表示敬意,日月星辰不过是大自然的一颗棋子,有什么神性可言?由于天象的规律和国家的统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天文学都被掌握在国家手里,平头百姓是没资格去搞什么天体研究的。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一个早熟的文化,很早就把重心放在对人事的关注上。而早熟的文化面对宗教信仰时,会尽量把它纳入整个社会运转的体系中,将其世俗化、伦理化、实用化。对天体的运行规律,同样会放在有利于统治的角度来解释。董仲舒曾经说:
  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占视占瞑,副昼夜也;占刚占柔,副冬夏也;占哀占乐,副阴阳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
  这就是把人与天的基本元素一一对应起来。一年有366天,人有366块小骨头;一年有12个月,人有12块大骨头;人有五脏,天道有五行;人有四肢,一年有四季……在董老先生看来,天是大宇宙,人是根据自然规律复制的小宇宙,认识自己就认识了天道,完全没有必要神化太阳、月亮这些自然规律的执行者。这也许就是中国没有出现阿波罗的原因吧!
  语言哲学家总是喜欢琢磨:“太阳每天升起”究竟是事实、想象还是猜测?对于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如果有事没事就这样反思,一定会饿死的。
  ◎ 雷神之锤
  在西方神话中,雷神是个很受尊崇的神仙。比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就是宇宙间第一大神,同时司掌天气和雷电;他能聚集或驱散乌云,只要抖动盾牌,便会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北欧神话中,雷神托尔也是个厉害角色。据说他是主神奥定的儿子,十二位正神之一,有自己的宫殿,共五百四十间大厅,为的是接引贫困而死的人的灵魂到此享福。托尔的武器是一把神奇的锤,无论怎样凶恶的敌人,只要掷出这把锤,肯定一击必中,而且无论掷出多远,锤一定会自己回到托尔手中。虽然托尔出门必伴有雷雨,可是北欧人并不认为他是破坏之神,因为他驱走了冰和霜的巨人,使大地恢复了生机。
  《旧约·以西结书》中,上帝也曾显现出雷电的形象:“这火有光辉,从火中发出闪电。这活物往来奔走,好像电光一闪。” 
  在中国,雷神出场次数也很多,但是基本属于群众演员,而且第一次出镜就上演了一出略显滑稽的悲剧。《山海经》上说:
  东海的流波山有一个叫夔的雷兽,身子黑乎乎的、长着牛头人身,只要出入水中,必定会兴起风浪,它叫起来的时候,声音就像打雷。黄帝一看,这厮不错嘛,可以鼓舞士气。于是派人把它捉来杀了,剥了皮做鼓,把骨头做成鼓棰,敲一下雷声隆隆,五百里外都能听到。
  就这样,雷神糊里糊涂地把生命献给了黄帝的伟大事业。
  不仅如此,雷神还以形象不佳而著称。最初是龙头人身或牛头人声,后期逐渐固定,按照通行的说法是:壮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如赤猴,下颌长而锐,足如鹰爪,左手执楔,右手持槌,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连鼓五个,左足盘蹑一鼓。——他的搭档电母倒是容貌端庄,像是特意为了映衬雷神之丑。
  雷神的档案是挂靠在气象局的,本行做得不错。也经常兼职做一些别的事,比如抓捕从上天逃走的龙,惩治天帝下令处死的凡人。雷神地位不高,但是轰隆隆的雷声震慑指数很高,经常会起到杀鸡骇猴的效果。不过,看雷神这付粗蠢的模样,命中率绝对不会高。
  宋朝时,江南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一天突然雷声大作,一位老太太被雷击中,伤了一条胳膊。不久就听到空中有人喊:
  “糟糕,打错了!” 
  然后就见空中掉下一瓶膏药来,还有说明书,说外敷伤处,即可痊愈,老太太一试,果然灵验。
  不久,雷声又起,村子里另一个人被雷震死,又听空中惊呼:
  “糟了,又错了!赶快找条蚯蚓捣烂,敷在肚脐眼上,就会活过来的。” 
  家里人照样去做,果然救活了。这雷神虽然施救及时,但命中率实在太低,怪不得随身带着解药。
  由于雷神要四处工作,所以逐渐从气象局中分离出来,组建了雷部(城)。新部门一建立,就大吃空额,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雷部神仙。其中还分左右两院,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位神仙掌管。雷部神仙特别喜欢虚名,就这么几位神仙,还要封为元帅、天君,好像是多么尊贵的神仙似的。至于大佬,就叫九天雷祖天尊。
  雷神是多了起来,但既然做了官,就不能一人出去辛苦,手下随行的秘书、司机也跟着多了。这些随行人员不免经常到人间扰民滋事。据说雷神有个著名跟班叫阿三,长得跟雷神一样,也是尖嘴鸡爪,就总是打着雷神的旗号到人间骗吃骗喝。
  由于雷神的工作量太大,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会招凡人做临时工。选拔临时工的门槛很低,只要长得嘴尖,有几分雷神的风采即可。清朝时,安徽婺源(今属江西)有位姓董的小伙子,有一天梦见自己被一位不知名的神仙招去,说是雷部的两位将军因为工作操劳病倒了,现在阳间有个人犯不孝之罪,天帝判她遭雷击而死,因为姓董的小伙子嘴尖,所以派他去客串雷公。工作很简单,只要拿斧子一挥就成。工作完成后,神仙问小董是否愿意在雷部做合同工,小董大概觉得打这份工不够档次,就找了个理由谢绝了。
  雷神部门的工作虽然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但人们对雷神仍然殊无恭敬之意。据说明清时期,两广一带有一种动物,长着尖嘴巴,有一对翅膀,当地人说这就是雷公。雷公每到秋冬就要冬眠,按照广东人什么都敢吃的脾气,对雷公那当然也不会放过,于是一到冬天,大家就上山找雷公,谁先抓到谁先尝。据说味道很像猪肉,只要不与黄鱼一起吃,就不会遭到雷神报复。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在找雷公时碰到雷斧等工具,据说那东西可以入药,大有灵验。
  让我们再回到远古。在远古的自然崇拜中,对雷的崇拜起源很早,因为雷电是自然界展示威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雷既是火的直接来源,也是雨水的来源,如果说原始人类对自然有所恐惧的话,那么,电闪雷鸣的刺激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水火灾害,对原始人类就有着很直接的感性冲击,在这个意义上,说雷神是老资格的神仙,确实有点道理。如果当真论起来,它的确曾经具有与宙斯、托尔同一级别的地位。古人曾经认为,黄帝和伏羲都是雷神的后代,或者至少是雷神的亲戚。不过这种说法始终没能为大家所接受。雷神似乎从高层逐渐被降级使用,最后成为一线的工人。
  雷神出道很早,但始终与高层无缘,大概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按照神话学家伊利亚德的说法,创世的神仙在创造出宇宙、生命以及人类之后,都会感到疲倦,往往会退回天空,从人们的狂热崇拜中消失。雷神虽然是神仙中的元老,但是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终究也要服从神话和信仰演化的规律,逐渐让位给祖先神、英雄神之类的“新新神类”。
  在中国,雷神地位的下降还有伦理的因素。世俗权力的兴起,使天帝系统还未充分展示就被人间的权力取代。几乎所有的神仙,不是被改造成历史上的圣贤帝王,就是被踢出历史系统,成为未开化的野生放养的半人半兽。即便是参与创世的第一代神仙,只要原始气息太浓,改造起来太困难,就会被抛弃。像《山海经》里提到的浑敦、烛龙,尽管都隐隐有创世神的性质,但实在离人的样子太远,所以也被渐渐淡忘。你看雷神一以贯之的形象,就知道他在神仙队伍中肯定是掉队的一员。
  在神仙们被伦理化、神性被剥离之后,他们原来执掌的工作也要根据文化品位进行分层。比如黄帝,我们现在叫他“人文初祖”,就是文化开创者。孟子说得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打雷闪电和黄帝的文化发明比起来,实在是档次不够、品位太低。如果要黄帝还每天早出晚归地行云布雨,岂不有损他的光辉形象。神仙的工作属性本无差别,但是用文化品位这把尺子来衡量,就有了高下之分。一个负责打雷的神仙,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因它而联想到书香门第。
  雷神的教训就是:即便做神仙,也要挑个好专业。
  ◎ 龙在江湖
  龙是虚幻的,可它比一切实有动物都更招中国人疼。我们把龙看作祥瑞,喜欢称自己为龙的子孙、龙的传人;一到喜庆的时候,就要舞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