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晨的纽约贝果日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依晨的纽约贝果日记-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场秀我看得非常开心,也很庆幸自己是买standing room,可以肆无忌惮、毫无拘束地在後头随着剧中“MAMMA 
MIA”,“DancingQueen”……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恣意摇摆起舞,更高兴自己能完全投入、沉醉在这样世界顶尖的表演艺术之中,我甚至能感觉到它们蕴含的能量与影响力,正悄悄注入我的体内,伺机而动呢!P60 
  
  2006/10/06(Fri)   
  每天走那么多路还是挺累的,也总不可能到哪儿都靠急行军,於是今天早上开始尝试搭地铁到学校。   
  纽约的地铁已经营运超过百年,三十条路线纵贯全市,是本地人及观光客最快速便捷的大众运输工具。虽然因为历史悠久,各车站及列车车厢都有些老旧肮脏,到了盛夏气候炎热之时还会发出阵阵酸臭异味(这时候真忍不住要大大夸赞咱们自家乾净明亮的台北捷运呀……^ 
^”),不过,它在许多纽约人心中仍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带动整个纽约的都市发展。车站里随处可见的涂鸦和街头艺人们,存在感是那么地强烈,让地铁站自然而然地抹上了几许艺术色彩,沾染了不少跃动的气息。 
  
  只需要花七十六块美金购买一张地铁悠游卡(MetroCard),即可在整整一个月内不限次数、里程,任意搭乘地铁东去西来、南往北返,真是再划算不过了!当下我就决定买一张来当地陪,伴我到处征战。第一次搭地铁去上课,竟然只需要五分钟不到,我就这样站在Union 
Squnre上,一时不知该去哪儿消磨那多余的时光!         
  
第14节:林依晨的纽约贝果日记(14)         
  P061   
  离我家最近的地铁站入口P062   
  下午上的是ShakesPeare(莎士比亚)课程。其实刚知道课表时,我就已经引项期盼了,对于非专业对剧科班出身的我来说,这样的课程是十足新鲜又极富挑战性的。负责请授这门课程的,是一位年迈六十,几近光头但双目炯炯有神、中气十足的老先生David 
Vando,他教授莎士比亚的课程已有数十年了,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当然是如数家珍、十分熟稔,信手捻来便是交相呼应的岁首十四行诗及著名台词。说来惭愧,这是我未曾接触过的领域,虽闻莎翁盛名已久,但从未仔细研究过其剧作,这次终可籍由David老教授的带领,一窥莎翁世界的堂奥。不过,古代英语可真难理解啊!光是念首十四行诗,那些穿插其中的thee、thou、thy就足已让我头昏脑胀,唉声连连,更别说其它蕴藏更深意含的艰涩字和文法了! 
  
  不过,当我熟读之后,再加上情绪与动作一气呵成的表演下来,这些诗词却又的确是极其优美、别有风情呢!馀音不绝感受至今还让我念念不忘,到现在,有时仍会不自觉地反覆诵著,脑海中还会浮现David老师双手交叉于背后,双眼紧闭且微微合首,那种专注聆听兴享受逗趣模样……。P063 
  
  纽约街头常见的纪念品店   
  晚上回家时路经一间位于第八大道上的纪念礼品店,想了想,决定进去瞧瞧。本来打算离开前一个礼拜再开始采买亲朋好友们的纪念品,但提早开始物色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要将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做,让原本有张力的事变成有压力的事才好。 
  
  纽约有很多家类似的纪念品专买店,大多集中在中城区附近,样式也都差不多,但货比三家后即可发现某些商品的品质与价格还是有些许差异的。有些店家甚至可以讲价,像我买了二十多双印有纽约代表物(苹果、计程车、摩天大楼、自由女神、地铁标志……等等)的袜子,老板不但豪爽地接受了我八折的议价,还额外送给我一些小饰品呢!P064 
  
  终于上完第一个礼拜的课了!面对来到纽约的第一个周末,我脑中有千百件事想去做。吃完早餐后,兴致勃勃地跑到住所附近一间大型超市,摩拳擦掌的准备开始……挑卡片!哈!虽然只是挑卡片,不过对于我这个超级卡片狂来说,这可的确是一份甚为费心力的大事! 
  
  美国的卡片分类极细,几乎任何节日或有意义的事都有它专属的祝贺卡,从最基本的生日卡片(还有分生日前和生日过后才补送的卡片唷!)、耶诞卡、情人卡、万用卡,一直到万圣节专用贺卡、祝贺他人新婚、再婚、生子、结婚周年纪念(还有细分不同年份喔!)、搬家、升迁、退休、道歉、感谢卡……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对象”亦是卡片分类的熏要依据之一,例如:生日卡就有分成给满月的宝宝、六个月的宝宝,还有周岁、两岁、三岁、十二岁甚至十八岁的成人专用卡,其他还有给爷爷、奶奶、父母、儿女、孙子女或叔叔、阿姨、表兄妹弟姊妹……等等不同的分别;甚到情人卡也可分成女朋友写给男朋友或男方写给女方的不同! 
  
  正当我全神贯注、神情凝重肃穆之际,一声“Excuse 
me!Miss……“打断了我专注的思绪。回头一看,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黑人男士,我以为我挡住了他的路,便往旁边靠去,没想到他就是特地要跟我说话的。他行动不便,身体也不太舒服,无法很顺利地靠近放卡片的架子挑卡片,于是请我帮他这个忙。 
  
  原来他是想要买张生日卡送给一个十六岁的女孩,请我挑几张合适的让他做选择。我想对名象是个年轻小女孩,便先捡了一张可爱的卡片给他看,没想到他老兄皱皱眉,一连摇了好几个头说:“I 
don’t think 
so……”我一想,人家搞不好是看我跟他要送的女孩年纪相仿(十六岁?!)才决定请我帮他挑的,若是我选的他没一张看上眼,我不就糗大了?!于是我便开始卯起来找!搞笑卡漫式的酷斯拉他不要,浪漫少女情怀系旬的他也不爱,诙谐幽默的style好像也搏不了他的欢心……正当我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审美观,并开始o。s。这卡片到底是要送他还是要送给那女孩时……终于!他爱不释手地捧著其中一张对我说:“I 
think this one isperfect!”啊~原来他喜欢天真俏皮的调调呀!         
   
第15节:林依晨的纽约贝果日记(15)         
  总算我完成了这项艰矩的任务,看著他满意的笑容,小心翼翼反覆检视那张卡片的认真模样,我不自禁地笑了。我想,收到卡片的那位女孩一定也会喜欢的,因为卡片上头的女孩,在蔚蓝的天空下、绿油油的小山坡上,卖力的骑着单车,就好像每一个十六岁女孩一样,正努力地向前摸索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且,这上头还承载着一位长辈对她的殷切期盼与关爱呢! 
  
  当那位先生准备离去时,他很慎重地问了我的名字,并向我握手致谢,看著他远去的背影,我走向卡片架,轻轻拿起一张一模一样的卡片,我想,这张收藏要比其它都来得更有意义吧!P066 
  
  早上在家中边大口啃著bagel,边努力研究著手上所有的New 
York相关资料,这些资料一部分是我自台湾带来的旅游道览书,一部分则是我抵达这儿后到处搜集而来的各类简介和宣传单,数量众多,却一直没有时间好好消化整理,如今就成了我规划行程前的一番浩大工程了。不过,我倒是愈读愈有劲,感觉就像在享受我可爱的早餐一般,同样地津津有味哩!就像是在品尝这个备受全球注目的亮丽舞台虽不悠久、却绝对精彩辉煌的历史文化。 
  
  有些困难地穿过总是万头钻动的时代广场,我开始默默盘算著要找个角落翻翻“杂志”。好吧!其实是我偷夹著纽约地图、伪装用的杂志,否则一整个就是观光客模样,实在太显眼也太危险啦!就这样,我边看著“杂志”,边缓缓步行至四十二街左右的位置,在古色古香的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外驻足许久,之后行经无论白天或黑夜,尖顶总是闪烁著耀眼光芒的克莱斯勒大楼(Chrys… ler 
Building),又绕到和图书馆同样是布杂(Beaux)学院风格式建筑的中央车站(Grand Centrl 
Terminal)周边,看著来来往往的旅人们……。在这个城市里,许多建筑物本身就是一项惊人的杰作、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让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我在纽约时最爱吃的早餐!   
  克莱斯勒大楼就像台湾的101一样,   
  到哪里都能遥望到它的身影。 P068   
  这几天下来,我已见识到许多这个首屈一指的世界首都,其傲人的美景、美食、美人(或许也该加上“美金”……),这些令人如此倾心的一切,然而,这个城市还是存在著几样让我实在难以忍受的东西:二手烟和警笛声! 
  
  纽约抽烟的人口多得吓人!高楼大厦的入口处、露天咖啡座、大大小小的公园和广场,甚至是每条大街小巷及斑马线上,几乎所有的室外空间都可以看到许多男女老少人手一支烟,以及那种甚为享受、吞云吐雾的模样。常常我走在路上,迎面而来的就是一阵接一阵的二手烟攻势,薰得我眼冒金星、头昏脑胀,一度还神志不清地分不明东南西北、所在何处了。有一次我走在往学校的路上,和一位曲线窈窕,穿著时尚有型的女子同路二十多个街口,一路上她烟不离手,一根抽完没多久随即点上另外一根,好像从烟管里吸进的气体才是她赖以维生的氧气似的,无奈我怎么样也赶不上这位纽约娇客多年来训练有素的脚程,只能暗自叫苦地观察烟雾的动向,左闪右避地尾随其旁,大叹“谋生不易”啊! 
  
  足以令人精神耗弱的绝不仅止于此,还得加上这一笔:全天候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警笛声!无论我身在何方,是室内或室外、高处或低处,那响彻云霄、高亢至极的声音总是会突如其来地出现,像是在大声宣告这城市又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要发生了似的。随著它怱远忽近、时抑时扬,我的心就像被人揪住一般地难受,思绪也常这样被轻扯重拉的丢到不知几霄云外去了。如果恰好是在大街上遇到鸣著警笛呼啸而过的警车或消防车,大多数人不是表情木然或厌恶地捣著耳朵,就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地继续著自己的动作。就在这种几近恍神的时分,倒也让我忍不住开始猜想:这是否也正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让自己痛苦的人事物时最真实的反应呢?看著这些人的表情与态度,我不禁也开始想著自己的……。P070 
        
  
第16节:林依晨的纽约贝果日记(16)         
  今天很早就到学校了,因为要在上课前排演一些短剧。和班上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们相处时,其实一开始我是很惶恐且不太习惯的,因为他们都非常地独立自主,态度很坚决、立场很清楚,团体讨论时,总是就事论事,尽量不加入太多的个人好恶,以求将事情做到最好、最有效率。对我来说,从凡事讲究“人情味”的台湾到纽约这样的环境,让我有很多深刻的感受,也体验到不同的行事风格。大家都很直接地表达情感及情绪,有什么需要、感受或不认同就立即说出来让别人知道,这样能够坦率地彼此互相沟通想法,真诚地和对方分享或许并不尽然相同的见解,真的很舒服! 
  
  此外,拥抱和脸颊亲吻也都是十分习以为常且理所当然的打招呼方式,但刚到那儿的我实在不太能适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