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列夫斯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西列夫斯基-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分认识到了战争形势的日益吃紧。此后,苏军则逐步加强了西线的反侵略战争部署。
    实际上,这段时间内苏联的东线也远不是风平浪静。日本帝国主义一手挑起的
哈桑湖军事冲突(即张鼓峰事件),在苏联方面看来,也是企图进攻苏联的前奏。
当时,总参谋部认为,这可能是日本人想检查一下苏军在滨海地区的实际战备情况。
在战事延续一周后,日本侵略者被苏军彻底击败,最后不得不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
事。在这段日子,遵照总参谋长指示,专门在总参谋部和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
的办公室之间装设了一部专线电话,华西列夫斯基就奉命守在电话的一端,所有的
事态变化都由他直接报告国防人民委员。
    哈桑湖冲突中苏军战斗的经验表明,苏联军事条令和教令是符合形势和新的战
斗技术装备的要求的,当然也暴露出远东(滨海)集团军在战斗训练方面,特别是
诸兵种协同动作、军队指挥以及动员准备方面的某些缺点。为此,总参谋部领导指
示华西列夫斯基利用这次实战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对军训处原来的战斗训练及
战役训练条令作出新的补充和修改。修改后的条令以总参命令形式下发到各军区和
各集团军群。由于这项命令经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审定,后者又当面向华西列
夫斯基提出了两条修改意见。待最终完成并下发部队后,该命令很受各军区及集团
军群的高级指挥人员的欢迎。为此,华西列夫斯基还得到了苏共中央政治局的表扬
和嘉许。
    1938年秋,总参谋部机关特别发布了一道命令,对华西列夫斯基进行嘉奖,表
彰他“忠诚地和高质量地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任务”。这里的“一系列重大任务”,
主要是指下述3件:一是他参加拟定了人民委员关于战斗训练的年度命令;二是他撰
写的关于工农红军领导人员冬季战役训练的训令;三是他起草完成了人民委员关于
哈桑湖地区战斗行动总结的命令。
    1939年初,由于战争日益临近,总参谋部决定将原来的作战处扩充为权限更高
的作战部,并对它的领导人和工作人员做了较大的调整。作战部是总参谋部的核心
机构。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其他机构都是在和作战部密切配合下工作的,执行
作战部提出的种种要求,又从它那里获得自己工作的基本材料。作战部的主要任务
包括;制定所有战役的计划,收集和分析各方面军的情况材料,监督对最高统帅部
训令的执行,等等。按苏军当时和后来的工作惯例,只有作战部部长或副部长才有
资格与总参谋长一起去最高统帅部汇报工作。这就要求作战部长或副部长必须了解
总参从事的一切工作,以及总参掌握的一切东西,其中包括有关敌情、军事运输及
各方面军实力和预备队状况。其实,这一切也是拟定和编制成功的作战计划所必不
可少的要素。
    当作战部开始组建时,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就考虑应该把沉着干练的华西列
夫斯基选派到这里来工作。但当时战役训练处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全军高级
指挥人员这一层面的联合军事演习又接二连三,以致一时没能实现。到了6月间,经
沙波什尼科夫与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商定,最后报请最高统帅斯大林批准,决
定调华西列夫斯基出任作战部副部长,同时暂时继续兼任战役训练处处长。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突然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此,苏联
政府为了争取更多的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时间,而与德国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从而实现了联共(布)第18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尽量“不让帝国主义把我国拖入战争”
的战略构想。
    但是,苏联政府和军队的决策者都清楚地知道,一旦世界大战爆发,那么在欧
洲战场上将出现的决定性争夺必将是在德国法西斯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展开。也就
是说,苏德战争终将不可避免。苏联政府所以要同德国法西斯订立上述互不侵犯条
约,除了前面提到的通过哪怕是暂时的缓和来增加战争准备时间之外,还有一个更
主要的国际政治战略方面的考虑,这就是使当时由英法等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积极出
面推行的“绥靖主义”阴谋政策落空。因为,当时英法列强,甚至包括美国在内对
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径都一概纵容,甚至怂恿希特勒向东进军,目的就是要把战争
的祸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以至当苏联政府向它们提出共同防御法西斯侵略的建议
时,不论波兰还是英法两国,全都不乐此为。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所出现的
“西线无战事”(亦被称为“奇怪的战争”)的历史事实,便已经充分证明了当时
苏联政府的明智和远见。
    尽管如此,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不抱幻想。还在战
争爆发初期,斯大林便指示总参谋部着手拟定和编制旨在应付突发事变的苏军战时
集中和展开作战计划(后总参谋部将它命名为“反击侵略计划”)。这项工作最早
是由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负责领导的,具体参与这项计划编制的即是总参作
战部瓦图京部长与华西列夫斯基副部长。
    1940年5月间,为适应即将到来的战争形势,联共(布)中央和苏联政府对国防
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的领导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华西列夫斯基
被任命为总参谋部第一副部长,具体负责西方工作。此后,编制“反击侵略计划”
的任务便成了华西列夫斯基的主要工作。需要说明的是,该计划的基本思想和主要
内容要点,都是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提出的,具体的进一步研究调查工作及最后
起草成书面材料,则是由华西列夫斯基、瓦图京和马兰金来完成的。
    在这段时间里,华西列夫斯基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即使是休息时,也
满脑子都是作战计划。经过3个月的紧张工作,这项计划的雏形算是完成了。
    计划认定希特勒德国将是苏联的最可能和最主要的敌人。意大利也可能站到德
国一边,但它的军事行动多半会局限在巴尔干地区,因而最多只能对苏联边境地区
造成间接威胁。此外,站在德国一边的还可能有芬兰(后来在法国被打败和英国在
敦克尔刻瓦解后,它的领导人果然倒向了柏林)、罗马尼亚(从1939年就成了典型
的德国“原料附庸”,翌年干脆放弃中立,直接投靠了法西斯联盟)和匈牙利(当
时已是“反共产国际条约”的参加国)。在当时,沙波什尼科夫认为,军事冲突可
能会局限于苏联西部边境。鉴此,该作战计划规定,苏军主力应集结于苏联西部地
区。此外,该计划也未排除日本进攻苏联远东的可能,因此建议在那里集中足以保
证苏联地位稳定的力量。至于敌人的主要突击方向,沙波什尼科夫认为应在由桑河
河口向北的地区展开,因为这对德国来说最有利,因而也是最可能的。计划规定,
苏军主力应在由波罗的海沿岸至波列西耶一带集结,即当时西北方面军和西方方面
军的驻扎地段。计划中还认为,要保苏联南部的安全,同样也需要有两个方面军的
力量,不过其兵员和兵器的数量都应少一些。计划指出,德军在苏联西部从兵力的
集结到展开至少需要10—15天。关于战争可能爆发的日期,计划中只字未提。
    这便是苏军最早的“反击侵略计划”梗概。
    IO月5日这一天,华西列夫斯基和新任作战部长阿尼索夫带着这份计划来到了克
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按原来的规定,斯大林和苏共中央的部分政治局委员要
审查该计划。汇报是直接由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新任总参谋长麦列茨科夫和第
一副总参谋长瓦图京当面向斯大林和政治局委员们提出的。此间,华西列夫斯基和
阿尼索夫则等候在斯大林秘书处的房间里。一旦遇有问题需要解释说明,则由斯大
林的秘书通知他们进去。
    在审查该计划过程中,斯大林认为,潜在敌人进攻的最可能的突击方向,不应
该是计划中提出的西部方向,而应是西南方向。按照他的分析,战争一旦爆发,德
国不会把主力放到沿苏德边界地区发生的交战的中心部位,而是要把主力放在西南
部,以期夺取那里的苏联大片工业区、原料产地和粮食产区。在场的部分政治局委
员及刚刚由西南前线视察归来的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也表示赞同斯大林的这种分
析。这样,审查结果认为,总参谋部必须按这种分析重新编制该计划,新计划必须
把苏军主力集结于西南方向的广大地域。按斯大林的要求,所有与此有关的工作必
须在12月15日前完成。
    这样,华西列夫斯基等人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到12月初,“反击侵略计划”的
第二稿完成。到1941年2月,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行了17个月之久,苏军领导
机关和总参谋部又研究了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所有进攻型战役及其有关最新资料,
因此对该计划又做了第三次补充修改。
    至此,这项工作乃基本告竣。其主要内容是:苏军的军事行动应从反击进犯之
敌的突击开始。从德方看,德军的突击行动将以大规模空战形式展开,以使苏机场
陷入瘫痪,削弱苏军队集群,特别是坦克集群,破坏苏军后方设施,摧毁火车站及
靠近前线的大城市。
    从苏方来看,苏军必须倾空军全力挫败敌人夺取制空权的图谋,而且也要从空
中给敌人以坚决的打击。同时,如果敌地面部队与大坦克群向苏边界发动攻击,这
时苏步兵部队和边境地区的筑垒地域必须协同边防部队顶住第一次打击。而苏机械
化军应依靠反坦克地区发动反突击,同步兵一起消灭扌契入苏防线的敌军,并为苏
联军队转入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这份新的作战计划还规定了在敌军开始进攻时从苏联内地往边境区域运
送部队的通道。还考虑到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苏军都应在军队集群编成内,以做好
准备的全部兵力投入战争。计划还要求,所有军队的动员和集中,都应预先进行。
    总的看,总参谋部前后经过反复修订的这份“反击侵略计划”是考虑相当周密
的。包括华西列夫斯基等主要制定者在内的苏军总参谋部人员,为此付出了大量的
心血和劳动。无数次的调查、核实、分析及布置、部署工作,反复不断的推敲、论
证、判断及演习、训练实践,曾使总参谋部,主要是作战部的全体工作人员筋疲力
尽。为此,华西列夫斯基曾生了一场大病,而且一病数月不起……
    但是,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在苏联西部宽大正面实施突然攻击的事实,还是证
明当时斯大林的判断是错误了。是沙波什尼科夫认为的西部,而不是斯大林认为的
西南部。这也是战争初期苏联军队一度混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是敌人攻击
开始后苏军统帅部才被迫按实际情形来修正上述错误判断的。而把主力部队从西南
边境地区移到斯摩棱斯克一莫斯科的西部方向,是需大量时间的。此外,原来的内
地部队及预备队也是事先规定好了送输路线和固定停靠地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