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成就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选择成就人生- 第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当成生命一样来爱。
  在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菲格曼联,擅长雕刻,一次,他雕刻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并且爱上了她,他热恋自己所雕的少女像,天天守护在少女像的身旁,与她睡在一起,一刻也不离左右,把她当作自己的生命。爱神阿弗洛狄忒为其真情感动,赋予雕像以生命,这两个人就结为夫妇,一生恩爱。
  如果我们能够如同菲格曼联爱他的作品一样爱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生命一样重要的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工作成就与其对工作的痴迷程度是成正比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员工,一定不能有把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的想法,而是应该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不懈追求,把工作视做自己的第二生命来珍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到工作时要想工作、干工作.业余时间也要思考工作、谋划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佼佼者,从所有的员工中脱颖而出。
  杨致远在《新财富》评出的100位华商富人榜上占第2l位,身价上亿,创立上市公司雅虎,是全球首家互联网搜索服务提供商。杨致远在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没有别的秘诀,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热爱,把你要进行的工作当作生命一样来热爱就行了。”
  雅虎在全世界有将近六千个员工,有些是经过收购的公司的员工,有些是他们自己雇的,这些人都有一种雅虎的精神,这个精神是什么呢?就是把互联网工作当成自己的生命一样来热爱。把你的工作当作生命,这么重视工作的员工每个老板都不会放过。
  (2)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有的人工作着是快乐的,有的人则不快乐,差别就在于他们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如果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最喜欢的工作,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而如果你在工作时把它当作生命,你就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感觉到使命感和成就感,从而彻底改变浑浑噩噩的工作态度。
  工作的态度有两种,我们可以从中任选其一。第一种是爱迪生所说的:“我一辈子从来没有工作过,我只是在玩而已。”另一种就是古希腊神话里头邪恶国王西西弗斯王所认为的工作就是苦役。
  爱迪生认为工作可以创造出生产力、乐趣以及满足感。投身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你将从中得到源源不断的快乐和成就感。
  工作究竟是个乐趣,还是个枯燥乏味的事情,其实全要看自己怎么想,而不是工作本身。从工作中获得快乐、成功以及满足感的秘诀并不在于专挑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而在于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就算你注定要做个扫大街的清洁工人,也要对自己的职责全力以赴,就好像米开朗琪罗作画、贝多芬作曲或莎士比亚写诗那般地投入,倾注全力达到最好的工作表现,让每个人都为你驻足赞叹:“这个清洁工人表现真好。”
  得克萨斯有句古老的谚语这么说道:“湿火柴点不着火。”当你觉得工作乏味、无趣时,不是因为工作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你的“易燃指数”不够高。点燃你心中的热情一切,都会好起来。
  (3)热爱你的每一份工作
  既然工作是我们的生命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处理好这部分生命,使之不至于单调乏味?怎样精彩地度过这人生的1/3时光呢?
  每个人都知道恋爱的感觉好极了,那是一种难以言语的美妙,如果员工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就要把工作当作恋人一样,这样你就能从工作中体验出各种好来。像对待恋人那样去对待你的工作,是做好自己工作的一种很简单的尝试。
  (4)通过工作来实现自身价值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系教师刘卫,是个曾两次换肾的病人。这样的重病之人,原本生命是不会长久的,但是冈为对事业的热爱,他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同病魔抗争,工作点燃了他的生命之火。
  1993年10月,刘卫被诊断出患有肾功能衰竭症,当时还不满26岁的他面对这个几乎致命的打击,曾经有过短暂的迷茫和悲观,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
  肾移植手术使刘卫成了重症病人,身高一米七八的他体重减到50公斤。还没等身体完全恢复,刘卫就毅然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由于手术后的慢性排斥反应,2000年,刘卫又进行了第二次肾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刘卫以更加勇敢的姿态重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两次换肾,这样的病症是很严重的了,一般人都只能在床上打发剩下的日子了,但刘卫依然在工作,同他的同事一起,认真研究教学方法。1999年,他以突出的体育科研能力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以自己的残弱之躯屡屡获得殊荣;2003年刘卫获得山东理工大学第一届教学优秀奖,这是迄今为止山东理工大学在教学方面的最高奖项。
  当友人问及是什么支撑他这样工作时,他说:“我不把自己当作一个病人,我生命价值只有在心爱的教学工作中才能体现,否则我活者就没有意义了。”







·正文· 11.成功就在正确的选择和努力之后

如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将来症”的恶性循环当中。所谓的“将来症”,就是过分地关注将来的计划,过分地焦虑未来的生活,将来肯定会与现在大相径庭,比现在优越万千。比如:一旦我毕业,一旦我找到意中人,一旦我结婚,一旦我有了新居,一旦我有了钱,一旦我晋升,一旦我得到机遇等等。太多的“一旦”编织的未来梦,让我们失落了太多的今天和现在。难怪有人说:成功者和平庸者的差别在于,成功者拥有服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平庸者永远期待着明天。
  所有的结果都是由行动造成的,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你要想获取什么样的成果,你必须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曾经说过:“努力乃成功之母。”的确,世界上没有天才,每一个成功者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迈克尔·法拉第也是如此。
  法拉第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童年时期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磨难。他只上过几年小学,13岁时就在书摊当报童,开始学徒生活。但他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把艰难困苦当作是一次又一次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在工作之余,他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苦读自学,聆听讲座,经过不懈努力,英国学会的大门终于向他打开,他从普通的实验室助理做起。在法拉第的一生中,他最崇拜的莫过于戴维教授了,也许是上天的安排,法拉第当上了戴维教授的助手,并一起遨游欧洲。在旅途中,法拉第结识了更多的科学家,他就像一个婴儿,吮吸着“知识母亲”那无穷无尽的乳汁。欧洲之旅回来后,法拉第更加用心研究科学了,最终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电做功的人。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探索精神,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典范,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最终成为闻名于世的科学家。
  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光有梦想是不行的,你必须有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到底的决心,并且要不断努力行动。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说过:“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那些伟大的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志存高远,心胸无限,艰苦奋斗,不断努力,慢慢走向成功之路。
  曾有一个人经常出差,但常常买不到有座位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非常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会有若干个空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这就像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的人一样,他们不思进取害怕失败,因此,他们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年轻的日本企业家孙正义也是以自己的努力行动赢得了自己的梦想。孙正义小的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企业家,能够在企业界呼风唤雨。初中毕业以后,孙正义就考入了日本很有名望的一所大学附属高中。父母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考上东京大学,出入于政界。但是,此时,一次美国之行却改变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从美国旅行回来之后,他便不顾周围一切人的反对,毅然从高中退学了。因为对美国的憧憬使他下决心一定要孤身闯一闯。他要为世界上第一流的企业家的梦想而去奋斗去努力。
  孙正义到了美国以后,便开始了他成才的第一步,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行动。他的所有行动几乎都是为了那个美丽的梦。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继续学完高中的课程以后,他成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分析经济系的学生。在大学里,他是一个邋邋遢遢的学生,一半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使孙正义无暇顾及自己的形象,他总是穿着一身皱皱巴巴的汗衫和裤子,拖着一双拖鞋在校园里埋头走着。有一次,有一对美国的老夫妇甚至把他当作从越南逃过来的难民。除了学习之外,孙正义的另一半精力都用在了发明上。他需要尽快地研制出成果,因为他需要钱来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为此,孙正义设立了一本专门记录新发明的本子,他规定自己每天都要提出一项新发明的设想。他把这些奇怪的念头都写在了本子上,他知道这些想法不可能都变成现实,但是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从中发现一个能变成现实的念头。
  在大学毕业以后,孙正义便回到了日本。他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银行贷款1500万日元,并在博多设立了一个只有三人组成的小公司。这个公司就是孙正义的“智囊团”,专为他进行调研,目的是要发现一种别人没干过的事业。一年以后,孙正义发现了目标——微处理机软件银行。1981年9月,银行正式成立。但是,这并不等于他已经取得了成功,他知道,这只向他的事业迈出了第一步。为了实现他的“世界第一”的梦想,孙正义仍在不断努力地行动着。他挖空心思地去选择人才,从东京一家独自经营的小出版公司里,他挖来了颇懂出版发行的田锁洋治郎,使这位40多岁的“头儿”成了只有26岁的他麾下的一员猛将。接着,他又在同年的秋天结识了日本警备保障株式会社的副社长大森。在交往中他发现,大森的技术观点虽然不行,但却很有经营头脑,经过一番交谈,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没有过多久,大森也就归属于他的旗下。
  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后,他们跟自己玩命似的。有的人一连五个月没有回过家,有的人一看见方便面就恶心,有的人全靠咖啡提神……他们知道,再辉煌的成绩也是干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