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第10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久;他终于完成了工作;但当陌生人再度出现时;莫扎特已离开了人世。
这里司汤达把这个神秘的黑衣使者变得神圣起来;如作曲家本人所想的那样;黑衣人是上帝派来的召魂使者;是死神的使者。
然而;还有更为重要的看法。据最新资料表明;一位〃狂妄自大而又酸溜溜的维也纳贵族老爷〃自嘘为作曲家;他常常在家里举办音乐会。为纪念亡妻;他想办法令莫扎特写一部追悼其妻的安魂曲;并图谋据为己有。于是他便密谋遣使;匿名的订货单和黑衣使者使莫扎特不胜惊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频立体声节目中的《夜话金曲》;曾解释了这位令莫扎特惶惶不可终
日的黑衣人;说他是被一位附庸风雅的贵族老爷所雇佣的人。这位惯以重金收买作曲家的作品从而据为己有的老爷名叫斯图尔巴赫伯爵;可能就是指的上述那位;其实早在本世纪上半叶就有资料谈到过这点;丰子恺早期的《近代十大音乐家》中的莫扎特一章中便提到了这位骗子贵族。看来;黑衣使者是这位附庸风雅的斯图尔巴赫伯爵派去的人;他的神秘令人不安;从而也在这位音乐奇才头上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其实;莫扎特本人在死前一年已预感到自己不久将辞世;他的健康状况和拮据的生活给了他某种直感。他曾坦然地对朋友们说:〃死亡已在我的舌尖上;我已尝到它的味道了。〃他在这一年里写了一首安魂曲、五首弥撒曲;这是他有某种预感的证据;另外;大量考证又表明;即使在其生命最后一刻;莫扎特却又未感到自己会马上死去;后来有了这神秘的黑衣人;便给了后世之人以迷惑;以为陌生人带来了作曲家的死。有一点可以令人信服的是;莫扎特生前未曾创作完《安魂曲》;死后他的学生许斯迈尔续完了此曲;如期交给了这位留传后世的黑衣人。那么;这位神秘的〃黑衣使者〃究竟是谁?
(高福进)
爵士音乐为何会发祥于美国新奥尔良?爵士音乐作为西非音乐旋律及欧洲音乐和谐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成为20世纪初美国黑人居住区公认的广泛流行的音乐。这种音乐不仅与以往的音乐不同;而且是世界音乐史上罕见的一种新音乐的开端。那么;这种音乐为什么会产生于美国;具体来说;为什么会产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呢?许多音乐家和学者却对此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美国著名黑人学者哈利。普罗斯基和詹姆斯。威廉对此问题作过较详细的说明;他们认为;尽管爵士音乐在19世纪末同时产生于美国西南部的许多地区;但其发祥地是新奥尔良市的斯特维尔的〃不夜区〃;当年;在这一繁华市区;每天晚上有成打的乐队、许多三重奏或三重唱乐队以及其他音乐家受雇于此;通宵达旦地进行演奏或演唱。即使在19世纪末;新奥尔良就以其音乐;尤其以具有真正非洲传统的黑人娱乐活动而驰名。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20年之后;在这里的每个周末;人们都会看到刚果舞蹈的精彩演出。这类演出在粗制乐器;如竹器、木鼓、班卓琴和响板等伴奏下;再配以具有特殊旋律的刚果歌曲;显得格外豪迈、高亢和奔放。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著名黑人音乐家布迪。波尔登组建了第一个爵士交响乐团;吸收了大批音乐家;并把广大的青少年吸引到音乐和舞蹈活动中。普罗斯基和威廉等人还举出黑人音乐家的某些特点;并企图以此来证明爵士音乐首先产生于新奥尔良的理由。他们认为;在新奥尔良的音乐家中;尽管许多人没有受过正规音乐技能训练;但他们能够创造性地把黑人的音乐技巧与西方古典音乐结合起来。波:尔登在这方面是新奥尔良音乐家中的代表人物。他重视音乐的即兴性;并使其节奏短促和无止境的重复。象波尔登一样;新奥尔自教自学的音乐家对铜管乐器的技法起了梦想不到的冲击;并创造了恰到好处和独一无二的爵士音乐形式。
如果只讲黑人天才人物的存在;还不能有力地说明爵士音乐之所以产生于新奥尔良的奥秘;还得研究新奥尔良的音乐文化传统。事实上;有的学者如马丁。威廉认为;有两种音乐传统汇聚于新奥尔良:第一;欧洲音乐传统。
欧洲音乐代表性的形式是法国的民歌和舞蹈以及英国和爱尔兰的民谣;它们使黑人的特殊音乐形式变得欧洲化了。第二;黑人本身的传统。这一传统以歌曲情感的激越和旋律的特殊为特点;其可以以〃蓝色音乐〃为代表。这两
种传统的结合就酿成了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器乐;而这种音乐与以往的音乐相比;其旋律更快;其情绪更为高昂。除此之外;演员在演出和演奏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其歌曲的主题;也是这种音乐的一大特点。
无独有偶;波兰进步作家泰曼在70年代对新奥尔良文化特点的精采描绘;似乎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爵士音乐之所以发源于此地的原因。对此城市;他总怀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斯特维尔区虽然到60年代已成废墟;与奇异的坟场相邻;但昔日曾是欢乐之地。爵士音乐在欧洲象征情欲和欢乐;精神自由和文化独立;在这里却象氧气一样不可缺少。这里的爵士音乐及待制汤;都是天赋的第一流;独一无二。人们认为爵士音乐是由于居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另外有些社会和历史学家;则认为新奥尔良的社会和民族杂居的传统对爵士音乐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们对此种观点还作了详尽的描述。他们认为;客人一到新奥尔良;一定会对那里社会的大混杂情况感到十分有趣。
法裔、西裔、非洲裔、意大利裔、爱尔兰裔、德裔、英裔和欧洲犹太裔;这里应有尽有。这里也许是唯一的一个由天主教徒占据社会上层的美国城市。
黑人占到全市人口的55%。他们在新奥尔良的历史可追溯到内战以前可怕的奴隶贩卖年代。进入现代社会;他们获得了自由;但受到贫困的制约;偶尔还遇到恐怖的威胁。最后终于看到自己的一个同胞当选为市长。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多元化种族环境及其不同经历为爵士音乐的产生提供了源泉。
但是;还有的历史学家;如约翰。加拉蒂;则认为新奥尔良爵士音乐的产生主要与黑人的特殊经历及其斗争生活有关;爵士音乐的产生是与黑人争取解放和自由的斗争相得益彰的;是黑人特殊感情的一种表露。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城市黑人在政治、经济和地位等方面的相对改善;他们的自我意识与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意志进一步加强。在这种形势下;黑人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出现于城市黑人居住区;并开始释放其争取〃精神解放〃的巨大能量。爵士音乐;作为现代最大众化的音乐;基本上是在世纪转变之前由工作在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家创造的。到本世纪20年代;它传遍整个美国和世界的其余部分。白人音乐家和白人公众以某种途径推崇和吸收它;因此;这种音乐又变成了一种实行种族容忍和理解的力量。爵士音乐本身则表明其是〃即兴之作〃;并以一种自由和奔放的形式;抒发表演者和公众的共同经历和感情。它充分表达了黑人希望冲破老传统和抛弃旧束缚的思想情绪。这就是爵士音乐为什么对黑人如此重要的真谛之所在。这样;从前述中人们似乎可以看出;爵士音乐产生于美国新奥尔良的原因已得到清楚说明;其实不然。社会学者和历史学家所阐明的各种理由;哪一点是对的;哪一点是错的;如果说都是合理的;那么;哪一点是主要的;哪一点是次要的;仍然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时春荣)
美术篇拱形建筑始于何时?
拱形建筑的出现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革新。有了拱形建筑的技术;人们可以利用小块砖石建造大跨度的房顶;使大面积的厅堂中间不用支柱;既可节省材料;又可扩大使用空间;还可显得更为美观舒适。这种技术还可用来建造大跨度桥梁;拱桥的出现使许多大江大河由天堑变为通途。可以说;修建拱形建筑的券拱技术在各类建筑物的建造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出巨大的优点和强大的生命力。那么;这一建筑史上的光辉技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人们一般都知道;古罗马在建筑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建造了很多大型神庙、宫殿、剧院、角斗场、浴室、输水渠道及桥梁等。然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券拱技术。公元前144年建成的马尔采输水道;有足足10公里长的一段架在连续的拱券上;跨度为5。55米;最高处达15米。罗马城内的巴拉丁山皇宫内一座大殿;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殿内没有一根柱子;房顶为一个整体的筒形拱。公元前一世纪建造的法勃里契拱桥;跨度达24。5米。古代世界最大的拱形跨度要数罗马的万神庙;它的大圆顶直径达43。4米;而且是不用模板一直砌上去的。罗马人能建造如此宏大辉煌的建筑;与他们不断改进和完善券拱技术是分不开的。他们创造了十字拱、肋架拱等新式技术;不仅大大节约了材料;而且大大减轻了拱顶的自重;减少了承拱墙体的厚度;于建筑物的采光、美观都是很有利的。罗马拱形建筑及建筑技术对世界尤其是对欧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到19世纪;罗马人创造的券拱方法依旧是欧洲最主要的建筑方法之一。
罗马人的拱形建筑固然成就辉煌;可建造拱形建筑的技术并不是罗马人发明的;也不是从罗马人的文化先驱希腊人那里学来的;因为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众多建筑中;没有一处是典型的拱形建筑。那么;罗马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了券拱技术呢?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东方文明古国学来的;其实券拱技术早在希腊化时期就已从东方传到希腊;只不过基本上没有得到应用罢了。
由此可见;最早的拱形建筑不是出现在欧洲的古希腊罗马时期;而是历史更为悠久的古代东方文明地区。古代埃及的建筑技术十分发达;留下了巨大的金字塔和神庙、宫殿遗址;但是其中没有真正称得上拱形建筑的;它们基本上是石块垒砌或立柱架梁建成的;而普通百姓的居室则是用木料、芦苇、泥浆建成的;也不可能是拱形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既缺木料又缺石料;主要的建筑材料是土坯或烧制的砖;再就是芦苇。有人认为将芦苇围成一圈;植根于地下;顶端结成一束;自然是穹顶;拱形房顶就是由此演化来的。有的学者从7000多年前的阿尔帕契亚遗址10个石基础圆墙遗迹推测;这些直径达5至10米的圆形房是拱顶的。但是不一定;因为我国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也发现了圆锥房顶;可后来并未因此发展为拱顶房。因此;很多学者将尼普尔地方发掘的5000年前修建的一条拱门状水沟当作现存最早的拱形建筑;并且列举证据证明在以后的遗址中;拱门十分普遍;技术也越来越精湛。
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的萨艮王宫就有好几座拱形宫门;其中正中的一座跨度为4。3米。公元前6世纪兴建的新巴比伦城的伊什达城门则是举世闻名的拱门。有了拱门以后有没有拱顶房?人们又有不同意见。有学者估计萨艮王宫的10米宽的大殿是拱顶的;多数认为上述说法仅仅是推测。然
而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王朝兴建的空中花园则是在14个拱顶房上面覆土而成的;房顶上可以覆土种花木;已见拱顶技术相当成熟;那么拱形房顶的出现当在更早。有学者说;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古巴比伦里迈遗址中就有真正的拱顶结构了。罗马的拱形建筑是从西亚传入的;中国则不是。中国的古代文明是单独发展起来的;早期建筑几乎未受任何外来影响。茅以升主编的《中国桥梁技术史》就认为拱桥完全是土生土长的;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