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军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军事史-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切手段竭力削弱对方的力量和影响,直至从政治上改变对方。这种局面被称 

作“冷战”。通常认为,1947年初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 

始,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最终结束。 

     冷战首先是指国际关系的一种格局,其含义主要是政治的,但也具有明 

显的军事含义。美国比较注重冷战的军事含义。美国军方长期把冷战看作战 

争的类型之一,认为冷战是指国际局势的一种紧张状态,除不使用正规军队 

进行公开武装冲突外,为达到国家目标将使用一切政治、经济、技术、社会、 

心理、准军事以及军事的手段。在80年代,一些美国军方人士还从另一个角 

度把冷战称为“武装的和平”,认为这是美苏军事力量严重对峙造成的潜在 

的战争状态,军事实力是在这种状态下运用其他各种手段展开竞争的基础。 

冷战和武装的和平实际上是同一种状态的两个方面。苏联从不正面使用“冷 

战”一词,认为它是指美国等西方国家针对苏联的“侵略政策”。这表明, 

苏联至少把冷战看作是走向并且非常接近直接的战争状态的。大国军事对峙 

的状态在历史上多次存在过。但在冷战期间,对峙双方都拥有大量战略核武 

器,可以随时不经较长时间的准备和动员就对对方实施毁灭性的打击。这是 

冷战与以往类似的军事对峙状态的重大区别。所以,冷战实质上是一场在核 

战争阴影下进行的不见硝烟的战争。 

     从另一方面看,既然冷战是一种潜在的战争状态,对立双方在冷战中对 


… Page 9…

军事力量的运用就与在直接的战争状态下有所不同。最重要的区别是,在冷 

战中,政治斗争仍是主要的斗争形式,军事力量作为主要的威慑手段,只是 

间接地、而不是直接地起作用。间接使用军事力量的方法包括:通过军备竞 

赛谋求优势,通过军事对峙保持压力和战争准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干 

涉争夺势力范围,等等。在冷战的不同阶段,对立双方使用这些手段进行了 

尖锐、激烈的竞争。 

     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按照雅尔塔体 

系,它们在欧洲和东亚划分了势力范围。但在50年代初以前,新的世界格局 

仍在形成过程中,势力范围的划分仍有若干重要的不确定之处。在欧洲,德 

国的前途和奥地利的地位有待确定,西方仍企图借“自由选举”和经济援助 

加强对东欧各国的影响,政治上属于西欧的希腊国内局势动荡。在东亚,得 

到美国支持的中国国民党政府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严重挑战,朝鲜半岛局势仍 

在变动中,英法等国恢复殖民统治的努力遭到抵制。在这种局势下,美苏两 

国都首先致力于巩固已有的势力范围,同时试图利用局势谋取进一步的利 

益,力争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美国在1947年确定遏制 

苏联的政策,帮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稳定政局,调整军事部署,争取与从 

西欧到东亚的一系列国家订立防务联盟,在那里广泛建立军事基地,部署可 

携带原子弹的轰炸机,构成对苏联的军事包围圈。这些措施带有进行直接战 

争准备的性质。苏联致力于巩固对东欧的控制,恢复本国和东欧经济,建立 

相对独立的苏联东欧国际市场,保持在东欧的大量驻军,积极研制核武器, 

缩小与美国的军事力量差距。从总体看,这一时期美国在竞争态势上处于优 

势。1948—1949年柏林危机和1950—1953年朝鲜战争是这一时期的两个重 

大军事事件。前者是战后首次美苏军事对抗,后者是首次有东西方对立背景 

的较大规模局部战争,有数十万美军参战。这两个事件都明显带有冷战格局 

尚未最后确定的特点。这两个事件以后,冷战的格局更加明朗。也是在这一 

时期,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与苏联建立同盟关系,深刻影响了东亚局势 

和两极对立的态势;一些亚洲国家获得独立,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1953年东西方两个阵营的界线大体固定后不久,美国基本完成了对苏 

联、中国等国的军事包围圈,但随即受到民族独立运动的冲击。苏联与一些 

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美国的包围。随着苏联核 

力量的发展,美国失去对核武器的垄断,失去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曾经享 

有的不受军事打击的优势,对立双方都开始正视核战争的危险。因而美苏在 

尖锐对峙的同时,开始在更大程度上寻求主要使用政治手段、而不是使用军 

事手段达到战胜、改变对方的目的。对话随之恢复,局势趋向和缓。然而, 

和缓是有限的、不稳定的。军备竞赛和军事对峙仍在进行。1958年再次发生 

柏林危机;1962年发生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以核战争相威胁,对抗达到 

空前尖锐的程度。这表明,双方都不希望由于关系和缓而失去什么,依然试 

图谋取更多的东西。到60年代初,殖民体系基本瓦解,美国在一些地区取代 

了英法等原殖民国家的地位,许多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奉行不结盟政策,反对 

集团政治,反对把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冷战格局。 

     在60年代,美苏两国都已具备足以摧毁对方的核力量,出现了军事力量 

大体平衡的局面。古巴导弹危机后,它们进一步认识到核对抗的严重危险。 

英国、法国、中国先后掌握了核武器技术。美苏两国在相互对峙和争夺的同 

时,也希望避免核战争和保持既定世界格局以维护既得利益,开始更认真地 


… Page 10…

讨论军备控制和改善东西方关系的问题,相互关系趋向平稳。这一时期亚洲 

发生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苏关系破裂;美国一度把中国当作 

主要对手;美国在越南进行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最终遭到失败,力量严重 

削弱。在西方内部,西欧联合初具规模,西欧和日本在经济上崛起。诸多战 

后成长起来的新因素对表面上平静的两极格局造成严重冲击,使其左右国际 

局势的能力相对下降。 

     70年代,世界各种力量在两极格局下重新组合。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 

不得不收缩力量;苏联的战略核力量超过美国,在世界各地更加活跃;美苏 

关系出现短时间有限的缓和,在限制战略核武器继续增加方面达成一些协 

议;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改善;西欧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不结盟运动发展壮 

大,发展中国家坚定维护对资源的控制权。这些变化一方面表明多极化的趋 

势在加强,经济发展问题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另一方面表明苏联在美苏竞 

争态势上已占据某些优势,并且在许多方面采取进攻的姿态,而美国则取守 

势。但在70年代后期,苏联渐趋停滞,美国仍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和科技潜力。 

     8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早在70年代后期,苏联利用美国的困 

难处境,加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利用代理人在一些地区广泛干涉,直接 

参加在阿富汗的战争。但波兰政局动荡,苏联与东欧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严 

重障碍,处境日益困难。美国从80年代初起竭力扭转不利态势,加强与苏联 

的全面对抗,进一步明确在政治上战胜和改变苏联的总目标;大力增强军事 

力量,试图凭借经济和科技优势在军备竞赛中拖垮苏联;加强在欧洲以外地 

区与苏联的争夺,不惜使用军事力量阻止苏联扩张势力范围。面对国内的困 

境和美国的全面攻势,苏联不得不调整政策,试图缓和与美国的对抗,收缩 

力量,以争取时间摆脱经济困境。80年代后期,东西方关系显著改善,美苏 

两国达成了一系列裁减军备协议,使早已没有多少实际军事意义的核军备数 

量竞赛得以停止,常规军备得以减少,集团军事对峙的程度降低。然而,苏 

联国内的变革触发了积存已久的诸多问题,局势最终失去控制。1989年东欧 

各国政权更迭,1990年德国按有利于西方的方式实现统一,1991年初作为两 

大军事集团之一的华沙条约组织解散,1991年底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解体。 

两极对立就此终结。冷战的另一方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其力 

量严重削弱,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进一步下降。 

     在冷战期间,世界发生深刻的变化,军事力量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显著下 

降。而两个超级大国把过多的力量耗费在军事方面,对冷战的结局有着重要 

影响。冷战是在没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情况下结束的,反映了和平的趋势进 

一步加强,并将对世界的前途产生深远影响。冷战结束后,世界大战的危险 

进一步减少,但地区冲突依然存在,各国军事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新的 

格局正在形成。 



     (2)美国军事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在战后 

初期,美国除陆军力量逊于苏联外,整体军事实力拥有明显的优势,并且是 

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50年代初美国对核武器的垄断被打破,50年代后 

期在洲际导弹方面一度落后于苏联,但美国在核武器数量、海军和空军力量 

方面仍拥有明显的优势。从70年代初起,美国与苏联的军事力量趋向均衡, 

苏联在许多军事领域拥有数量上的优势,美国在许多方面继续保持质量上的 


… Page 11…

优势。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都与美国和苏联相距 

甚远,美国始终保持军事超级大国的地位。 

     美国军事力量的规模和构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过多次调整。下面 

介绍80年代中期美国军事力量概况。 

     美国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军队中的文职人员组成。现役 

部队是美国武装力量的正规力量和主要作战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和海 

军陆战队组成,又可分为常规部队和核部队两大类。1986年,美国现役部队 

215万余人,编组预备役部队120万人左右,文职人员110余万人,总计近 

450万人。 

     陆军。以地面部队为主,现役部队78万余人,编成7个集团军司令部, 

6个军部,16个作战师 (类型有装甲师、机械化师、步兵师、轻型步兵师、 

空中突击师和空降师),以及若干独立的旅、团、战术导弹营等。装备主要 

有主战坦克1。3万余辆,装甲战斗车辆2万余辆,各类火炮1万多门,战术 

导弹发射架200余部(配备有核弹头),各类飞机近千架,直升机8000多架。 

     海军。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航空部队和战略导弹潜艇部队组成, 

现役部队56万余人,编成4个舰队,13个航空母舰航空联队。装备有攻击 

型潜艇101艘,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37艘(配备潜射弹道导弹640枚),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