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乐园失乐园-网络与文明的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得乐园失乐园-网络与文明的传说-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模拟功能来看,虚拟现实的说法假定了两种东西:一种是作为原型的现实,另一种是这现实的仿制品。我由此联想到荷兰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凡·代克的肖像画和美国现代超级现实主义艺术家汉森的雕塑,它们都是对原型的逼真模仿。许多人正是从这种单纯模拟的意义上来谈论虚拟现实的。
  有时,人们还把真、假标准引入关于现实的谈论:作为原型的现实便是真实世界,而虚拟现实则不免有假冒之嫌。即使虚拟的效果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假的毕竟是假的!有意思的是,虽然收藏家一向不喜欢赝品,消费者对假货深恶痛绝,但在相当多的技能领域中,具有模拟功能的虚拟现实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技术专家针对不同需求让电脑模拟出各种现实活动、场景或事态。目前,国外汽车驾校普遍采用了电脑模拟培训系统:你在系统上操纵着方向盘,眼前的显示器上就出现了一条长长的、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的公路。这套系统可以使你很快领略到开车的滋味,迅速掌握必要的技能和规则,却不会造成真实的事故和伤害。
  目前许多电子游戏都具有这种模拟功能,它使孩子从小就熟悉了从事各种现代化战争的技能,品尝到用电子工具杀人的滋味。
  此外,医学院的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模拟技术完成十分逼真的手术课或解剖课;
  建筑设计师利用三维动画手段来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设计效果;就连那些一向用人来模拟人的电视或电影领域,也开始采用图像模拟技术。网络世界成为巨大的生活和职业技能演练场,这里有各种诱人的模拟试题,有从炒股、经营房地产、医疗诊断到排兵布阵的各种游戏。不错,各种生活形式在这里虚拟化了,但你在这虚拟化的生活中却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技能!人们通常认为,摹本总比原型粗糙。
  比如一张绘画,它的赝品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失真;一盘复制的录音带,其效果总比母带差一些。然而这里所说的失真总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一个文物鉴赏家的目光再敏锐,手感再细腻,鉴赏经验再丰富,也只是在自己的感官限度内来鉴别原作和仿制品的区别。但现代数字扫描技术从逻辑上说完全可以把仿制品与原作的差别降低到分子水平。假定你复制一张老照片,经过高分辨率的数据处理,它完全可能复原到刚刚拍出的样子。甚至由于过去的相纸颗粒太粗,现在的复制品会比原片更清晰。在可感觉的意义上消除真、假区别,这对艺术作品并不是好消息。因为艺术创作的独特性与作品的唯一性是密切相关的。现在,一幅作品居然可以做到分子水平上的克隆,作品就可能成为批量化生产的产品了。举例来说,假定专家们采用数字模拟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复制出一批与《蒙娜丽莎》完全一样的(至少对人的感官来说是如此)伪造品,那么,伪造的唯一含义就仅仅在于:
  它们不是达芬奇曾经创造的那幅画!除了模拟外部世界的形态和事态,现代信息技术还直接模拟人的感觉本身。比尔·盖茨就设想了一种电子触元衣:这是一件紧身衣,它上面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微型电子传感器,通过与皮肤直接接触,它可以模拟出人的全部身体感觉系统。在他看来,如今制作这种触元衣已经不存在实质性的技术障碍。虚拟,一切都被虚拟!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在一部小说中写道:加里斯蒂尔看了电视后很愤怒。他站在电视机前激动地说:不许有任何现实!不许有任何现实,这无非是说现实由于它的种种缺陷或局限性,正在成为虚拟现实的淘汰品。许多人喜欢追逐成功的喜悦或在历险中领略刺激,但更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只是弱者。他们领略到的挫折多于成功,他们惧怕危险因而不能享受危险所带来的刺激和快感,他们一生被别人操纵而无法体验操纵者的快乐。幸而人普遍都具有移情能力,他们在键盘上实现了渴望已久的操纵一切的欲望。电子游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移情体验的空间。你可以在这里攀岩、冲浪或赛车,可以驾驶着最先进的战机和坦克打击敌人的目标,你甚至可以在这里充当强盗,所有这一切都可以使你感受到相应的刺激,但却不会有现实的危险。在这些有惊无险的游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堂·吉珂德或阿Q 那样的精神胜利者。这正是虚拟现实比现实生活更引人入胜的地方。
  因此,虽然电子游戏里也像现实社会一样体现着强者原则,但它却以其特有的虚拟性质实现着所有弱者那压抑已久的白日梦。 

 
 
虚拟化的创世力量

  电脑和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现实空间,但虚拟化活动并不仅仅与电脑和网络有关。
  虚拟现实的对立面是现实——人们更愿意把它称为真实世界。现在的问题是,既然有一个真实世界在,人类干嘛要制造像假冒产品一样的虚拟现实呢?我们知道,人是有制造癖的动物。在他刚刚能直立行走时,举目所见的现实只是一个榛莽遍地、野兽出没、山川阻隔的自然界。如果安于这种现实,那么人就永远是茹毛饮血的动物。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可以把人制造的第一件工具和器物,建造的第一座房屋,点燃的第一个火堆,连缀起来的第一件树叶或兽皮衣服,开辟出的第一条道路,绘制的第一幅岩画,讲述的第一个神话,统统视为创造虚拟现实的努力。这个虚拟现实就是打上人的印迹的现实世界,人因此成为人。古人把自己的创造力出让给神或上帝,于是他们相信,神完成了世界的第一次创造,人则要在这个基础上完成第二次乃至更多次创造。由于上帝创造的世界被称为自然或现实,人的创造反而被视为虚拟或模拟活动!我们通常所说的模拟是一种照猫画虎似的拷贝式模拟,例如象形文字、狩猎岩画、器皿上的动物图案乃至后来的绘画、雕塑以及戏剧表演。在这里,被模拟的原型是一个已有的现成物,而模拟品则是对这个原型的复制或表现。
  然而,还有一种比较复杂的观念化模拟。两千多年以前,那位发现了勾股定理和黄金分割律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感叹:整个宇宙竟是那样对称和谐——数学就是对这种和谐秩序的模拟。苏格拉底认为,木匠在制造一个床时脑子里已先行具有了床的蓝图,同理,世上任何事物都有这样的蓝图,他称这种蓝图为理念,并相信一切都是对理念的模仿。
  观念化模拟是技术的本质。在古希腊语中,技术(techne)这个词同时包含着制造(teucho)和创作(poiesis)这两种含义。
  创作就是用一定的观念知识或模式来重新组合物。因此,技术不仅是一种实际操作活动,而且还是一种知道诀窍(know…how)的知识。数学演算、物理化学法则和各种机械技能知识,人们根据这些知识制造了许多自然界中原本没有原型的器械。美国史学家J.B.布罗诺斯基在《文明的跃升》一书中提到,自然界的风云雷电本来是一种自然的能量搬运过程,但近代机械力学专家根据力和能量法则设计了各种动力机械蓝图,又根据这种蓝图制造了现实的动力机器。这些机械是对自然能量的模拟和控制,它们造福于人类。从时间维度上看,观念化模拟与考贝式模拟正好相反:它是先有设计,才有实物;先有虚拟,才有现实。
  因此,虚拟现实表达着一种复杂的相互模拟关系:它既可以是对已有现实的模拟,又可以反过来成为现实世界的模拟对象。一个人在电子化虚拟空间中流连过久,很自然地会把现实世界看成对虚拟世界的模拟:如果你在航空模拟器上学会了驾驶飞机,那么坐在现实飞机的驾驶室中就会感觉这不过是对航校课程的模拟。
  90年代初,联合国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了毁灭性打击。我们从电视上清楚地看到美军飞行员是怎样用电子瞄准镜对准地面目标的,那感觉的确与电脑中的空战游戏没什么两样。在电子镜头前面,地面上一系列真实的攻击目标和成千上万士兵的鲜血和肉体统统虚拟化了,它们在模拟中失去了真实存在的意义。
  其实早在两伊战争之前,美国专栏作家埃里亚·多尔夫曼就已经指出了电子游戏的道义问题:那些热衷于在电子屏幕前制造假想的毁灭、让自己的闲暇时间充满火药味儿的电子游戏迷们,早已把正义感和道德尺度置诸脑后。在当今社会中,大规模的杀戮被当做游戏,4000万人的死亡(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视为胜利。我在这里不想讨论电子游戏的道德问题。上述例子表明,电子技术提供的虚拟现实正在淡化着我们在传统生活中形成的那种实实在在的现实感。这并不表明人们开始进入非现实的时代,而恰恰说明现实的含义发生了巨大变化。
  假定一个在网络中长大的孩子与传统的成年人交谈:这个成年人指着孩子正在玩的《2020年的战争》游戏说,这是对现实战争的模拟。这孩子一定会反驳说,不对,应该说一切战争都是对我玩剩下的游戏的模拟!
  这个虚拟故事告诉我们:在成年人头脑中,现实是过去性的、事实性的,因此他习惯于按照拷贝式模拟的方式,把游戏当做现实之外的虚拟(=虚构)世界;
  但这个虚拟世界恰恰就是这个孩子的现实生活,他会把过去和未来发生的一切都当做对游戏的模拟!应该说,孩子的看法更接近虚拟一词的本意。一个建筑工程师在电脑中设计图纸、放大样、观察样品效果。人们说这是一项虚拟化活动。但明天在地面上拔地而起的建筑不正是对这图纸的模拟吗?
  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5000年风风雨雨的洗礼。如果我们把今天的世界与当初那个原始自然作一个比较,一定会发现最初的现实早已被人类模拟得面目全非!
  它已经丧失了作为摹本、原型的意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真实。
  对人来说,最真实的倒是那个一向被视为假冒产品的虚拟世界。现实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不断变化的。而虚拟也是个相对观念——今天的虚拟世界很可能就是明天的现实!同样,这里也根本不存在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对立。一些教育学家总提醒人们,不要让孩子沉溺在虚假的电子游戏之中,要让他们多参加现实生活实践。这无疑是说:上机和入网还不是生活。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目前电脑和网络尚未普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对代表着未来的孩子来说,电脑和网络将日益构成他们的生活世界。人的活动具有强烈的虚拟化色彩——虚拟化就是人类活动和人类世界的本质。它使这个世界不致成为一张发黄的老照片!电脑和网络把拷贝式模拟和观念化模拟集于一身:从拷贝式模拟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网络购物或储蓄视为对现有商场和银行的模拟,把网络检索视为对传统图书馆的模拟,把网络漫游视为对旅行的模拟,就连网络不也被当做对高速公路的模拟吗?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商场和银行肯定会相继变化其职能,传统图书馆正在被改造成电子图书馆,学校渐渐被网络教育所取代,人们的大量时间生活在由电子屏幕和其他电子设施包装的电磁空间中,未来的这一切现实不正脱胎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虚拟现实吗?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