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一天(全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生的一天(全文)-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用了。”我又问:“父母在哪?”患者就不说话了。我感到我的话触及到了患者的伤心之处,正在想怎么安慰他,患者突然站起来,说是要与爷爷商量一下。不一会儿,患者进来,礼貌地说了声“医生,我们不看病了,谢谢”,转身出了诊室。 
  我心头一震。 
  孩子眼睛的疾病久治不愈,显然是早期没有能够明确诊断,更没有接受过系统而有效的治疗。我想,虽然我不能承诺使患者的眼睛复明,但凭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我还能为患者做点什么,就算不能恢复视力,尽力控制病情发展、保护现有视力也是值得争取的。然而,患者放弃了!虽然口气坚定,但他眼睛里显然含着泪!他的心里一定也充满着泪水!!! 
  是他自己心甘情愿放弃的吗?一定不是。如果是,他不会来京就医。 
  是他爷爷让他放弃的吗?一定不是。如果是,爷爷也不会和他一起来京。 
  是他父母让他放弃的吗?我想,应该也不是。但我没有从患者的口中得到任何关于他父母的信息。 
  我只能猜想:一定是窘迫的家境使他不得不放弃。这一选择是在我的面前做出的,做得是那样从容而伤感。孩子很懂事,很理智,很可怜,又很可惜!为什么会是这样? 
  患者的爷爷和父母没有在我面前出现。我不知道,如果他们出现,会带给我什么信息?患者也没有携带当地医院的病历资料。我不知道当时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过程,但我知道,他的病一开始并没有这么严重。 
  在我从医的前二十多年中,从没有遇到过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的患者。然而,近一两年来,在我眼前,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这不仅仅是一个穷人看不起病的故事。我们也许应该为此做点什么。 
  二、最委屈的时刻 
  我们知道,医院不是独立于社会的实体。在实际工作中,医院的工作和发展经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市场经济对医院日常活动的影响、运营成本、物价、药品及耗材采购、医生患者权益的保护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不仅仅只是折磨人的慢性病,有时也可能是致命性的。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的治疗就需要争分夺秒,其紧迫性不亚于急性心肌梗塞。恰当的药物配合以及及时的治疗可以挽救生命垂危的患者。 
  一天,我们病房收治了一例本人无工作的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狼疮脑病的患者,病情较重,治疗上,除需要大量激素外,还需要尽快用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但是由于市场变化,医院已经很长一段时间采购不到此药了。怎么办?当然可以选用其他替代药物,但就药效、 
  药价而言,目前没有能超过该药的其他药物,只能由患者及其家属外购药品了。患者及其家属不知道在哪里能买到该药,我们也只知道在北京以外地区才能买到。在一次偶然的闲谈中,我们得知,其他科室有“途径”能到一家在京的国外公司购买此药,但是价格贵了好几倍。我们想:如果患者经济承受能力还可以,贵一点总比没有好,花点钱还是值得的。但是,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将此信息告诉患者及其家属时,对方的反应却令我们失望之极。 
  患者居然怀疑我们与公司有“猫腻”!我们当即感受到莫大的侮辱。 
  虽然我们做了必要的解释和澄清,事后患者家属通过调查和事实也了解了我们的初衷,按照我们提供的渠道购买并使用了药品,患者的病情也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好转,但是,这件事对我们为患者服务的热情还是留下了不大不小的伤害。 
  被患者误解,我们难免委屈,但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们还是能够理解患者家属对我们的第一反应。我们原本是为患者的利益着想,但社会如此复杂,加上行业中有一些不良现象,影响了患者对我们的正面认识。说到底,我们也是社会和行业不良风气的受害者。 
  三、最幸福的时刻 
  绝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成果是认可的,至少在我本人的日常工作中是这样。患者的表达常常是含蓄的,当然也有直截了当的,比如送锦旗、写表扬信等。其实,我们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愿望都是一致的,都是希望患者病情能够好转和稳定,希望有奇迹般的事情发生。 
  一天,我接诊了一位从 
  北戴河来的患者,其父母都是农民,家中唯一能提供经济支持的是其姐和姐夫,但他们也只是靠一个杂货店维持生计。患者是一位年轻女性,19岁。因为面部红斑,关节痛2个月而就诊,当时神志清楚,可以自由行走,抽血化验后回家等待结果。一周后出现神志淡漠,木僵状态,行走困难,化验血、尿常规正常,ANA(+),ds…DNA(+),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脑病,即收入院,当天即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次日,科室交班之前,我们按常规巡视病人时吃惊地发现:患者谈吐自如,正在病床上边吃瓜子边和同室病友及父母聊天!我们的住院医生一声感叹:好有成就感啊!同室的其他病人也向我们发出了同样的感叹和祝贺。 
  这是我们做临床医生最快乐的时刻。能够将疾病及时诊断明确,经过经济、有效的治疗,尽早达到理想效果,是我们每一位临床医生的毕生追求。 
  医患之间是需要充分沟通的——沟通是为了相互理解。治疗成功就是医生和患者之间最好的沟通。   
  特殊的礼物   
  ◆董秀娟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医生 
  91sqs/1775 
  今天,我收了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虽不忍心却又不能不收下。这是一个病人卖掉家里剩余不多的麦子和玉米,在医院附近的小超市买来的。从粗糙的包装可以看出,不过是廉价的一包瓜子和一包奶糖。可这份礼物的分量太厚重了,我,她的医生,无法拒绝。 
  这会儿,她正坐在那儿絮絮地诉说着:“妞啊,你们都是菩萨心肠,来看病从来没有要过俺一分钱。护士陪着俺去检查、化验也都不叫收俺的钱,还帮俺叫出租车回家。这几年,俺没少受你们的恩惠,都是好心人呐!我也不会说话,没有啥感谢的,也拿不动,买点瓜子买点糖,你们别嫌赖,好歹也是俺的心意。” 
  事情是这样的。这个病人是我们科的特殊病人,五十多岁,家住农村,靠种地过日子,六七年前得了病,在外面花了不少钱也花了不少时间都没治好,最后在我们这儿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经济状况不允许她接受根治性的治疗,于是吃些口服药维持治疗,当初情况还不错,比较稳定,可是不久后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她唯一的儿子因为年轻无知,与人合伙偷电缆,被公安部门抓获,判了几年刑。儿子犯罪对她打击很大,丈夫也因此精神受了刺激,天天混混沌沌。她呢,一面自责,一面担心自己的病情等不及儿子出狱就急变,精神一下萎靡了许多。当时我们都安慰她:坚持治疗,放宽心,有的病人一二十年也不见得急变呢。可是究竟会怎样,谁都心里没数。从那时起,她来看病,所有的大夫都不自觉地关照她。 
  一年多前,大家最不希望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她的病转成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凡是血液科大夫心里都清楚,慢粒一旦急变,平均生存期只有八个月,可这时离他儿子出狱还有整整两年呢。这次的打击对她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昏黄的眼睛里没有了光亮。老伴不懂她的病,只能陪陪她。看到儿子出狱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可现在病情随时可能会恶化,这个愿望简直成了奢望。我们不忍心告诉她这些,只说,看能不能再找找有关部门,帮助她来接受治疗。 
  接下来的这一年多,在周围人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她断断续续来接受了几次化疗,竟然奇迹般地拖到了现在。她的坚韧打动了我们科室每一个人。不是为了病人,只是为了一个母亲,我们也在努力着。 
  今天,这个贫病交加的母亲用她那喑哑的声音表达着她的心意:“家门口的人看俺可怜,一针一线给俺做个新袄,棉鞋也是人家给的。民政上说能帮俺找点钱,都是行善的呀!”我正在给她开化验单,她自顾自地絮叨着,直到护士叫她去采血。 
  假如她再不积极治疗,以她现在的情形撑不撑得过这个冬天都很难说。可钱从哪儿来?一贫如洗的家早已负债累累,支持她活下去的理由也只有儿子了。“等俺孩儿回来了,俺叫他开着大车来谢你们,这么多人对他妈这么好,不能再干坏事、干对不起人的事了。”一说到她的儿子,她的声音不由得亢奋起来,仿佛她那日思夜想的儿子已然站在她的面前,请求她的宽恕。 
  忙完一阵子,洗了洗手,我剥开一颗糖,细细地品味着,目光投向窗外。冬日的阳光照着外面,暖融融的。作为一名医生,我尽力了,可此时此刻心中升出一丝悲凉。今天,我收下了她的一片心,明天,又能给她些什么呢?我在心中默默地为她祈祷着,祈祷假如有死神,请死神放过这位可怜的母亲!假如有上帝,保佑她的儿子改邪归正!   
  不寻常的门诊   
  ◆丁银凤外科医师91sqs/1129今天是个晴朗的天气,明媚的阳光把我的白大褂照得雪白雪白的。一连忙了几个通宵,我有点支持不住了,好在今天天气很好,一扫多日阴暗潮湿的阴雨天,况且已上班多时还未有患者前来就诊。 
  正在我悠闲之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进我的诊断室,一名来自宁夏西海固的男性村民,背着一个十二三岁脸色发黄的孩子神色慌张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据患者家长介绍,孩子腹部下剧烈疼痛不能直腰已几天了,经我初步诊断是急性阑尾炎,要马上做手术治疗。又经X光透视等检查,确诊是这种病。但这位男子一副无奈的样子,说他身上仅有几百元,这是无论如何也不够支付上述手术费等开支的。他开始是苦苦哀求,到后来竟然跪在了我的面前。向大夫下跪这怎么行?我赶快扶起了男子。没有钱看病,特别像这种危急病人无钱的事情也并非个别现象,医院为了维持生存也是无能为力的。我很矛盾,一则我确实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棘手事,二则我一家妻儿老小也是一大家子,仅靠我一人工资维持,手头也是紧巴巴的;但“救死扶伤”是大夫的天职,我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患者被疾病夺去生命吗?我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从良知出发,掏了腰包,帮助患者及时实施抢救医治。 
  下午刚上班,一名患者又吵又闹,一脸怒气闯入我的面前,声称我开出的针剂是假药,一个感冒看了十几天还没好,天天打吊针,已花去一千多元还是不见病情好转。我耐心地给他做解释,并请药房药剂师带来我给他开出的那种吊针药,由药剂师耐心详细地把生产厂家、进货渠道等事宜讲给这位患者听,这才逐渐打消了这位患者的顾虑,使他一度很冲动的情绪稳定下来。为了进一步对这名患者负责,我又请来了院内资深专家前来会诊,得出与我以前诊断一致的结论,属病毒性感冒,加上患者身体很弱,导致这种病情的复杂化。鉴于这种情况,我说服了这位患者住院观察治疗,安慰他会得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