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心论+宗喀巴大师造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菩提道次第心论+宗喀巴大师造论-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慧亦应以修为先。以此修慧由修成故。(问曰)若是修慧由修所成,
何故说言以闻起思,依闻思故而起修慧耶。(答云)修所成慧前行之
修,即是修习思所成慧之定知,闻所成慧之定解,习此定知定解纯熟
作意,真义智生,乃名修慧。非闻思慧,然亦决不离思慧而有修慧也。
(闻思者生因智,修慧者了因智。)
  复次,若如是者,彼具几许多闻,乃有尔许多闻所成之慧,亦以
发生几许多闻所增思所成慧,若是几许闻思所成之慧,习练串修亦得
尔所增广修所成慧。若闻多者闻慧多,闻慧多者思慧增上,闻思慧几
许增上者,修行方便,必如尔所广大决定。修行方便广大决定者,则
其消灭过失之能力强大,引起智德之作用深广。故诸经论皆说修行,
闻思最要。
  复次,若谓闻思所择者,非为修故,唯是广开诸所知解,若正修
时,另修别馀一种不关平日闻思指示之法。喻如不依指示一定行处而
行,别向未示之行处而驰。与前教说闻思之义毫无系属,亦是破坏诸
圣言中,圣所建立三慧次第生起之理。若是谬论可成建立不称。错倒
者,则成不须多闻乃成善说(佛说多闻成善说法。)又诸多习经传之
人,与彼从来不知经传之人,二人共修成就同等。或无闻者更胜多闻
决择,无知无解为妙,则有别类愚味有情定胜人类,今见不然。
  复次,为有执言,闻法观择,成修行害,诸恶见者,破彼坚固邪
执,是故立言串习闻思二慧所决定义,虽非修成许是修有,有串习故,
说修无违。若相违者,则诸下地异生,未得初禅未到地定时,应全无
修,以欲地中除说已得入大地时,由彼因缘,可生修所成慧之外,馀
于欲地无修所成。对法论中数数宣说。然如波罗多释论显明文句云:
《所言修者,为令其意成彼体分,或成彼事。》喻如修言修悲等  复
次,圣慈氏云:《决择分见道及于修道中,数数思维称量观察修习道》。
此说大乘圣者修道,亦有数数思维称量观察。
  复次,如说修习净信、修四无量、修菩提心、修无常苦等,数数
思择护养增进皆名为修,修之意义所摄广大。
  又前所说,一切分别,是相执故,障碍成佛,弃舍一切如理观察
之修行,此为最劣邪妄恶见。是彼甲那肯补之执,于后明止观时当广
破除。此种邪执,最能破坏信士敬重圣教典籍皈依之心,塞闻思路,
能令有情自心慧藏固闭不张,长劫沈沦。亦见修道中失于经教指示,
依止无方,随缘取舍,自我是师,终必退没不成道果,是故此等邪见
魔说,即是隐害佛教正法之极大因缘,胜于毁塔破像焚烧经论也。
  复次,当知修行有二种修,谓思择观寻修,及不思择住心趣入修。
如于善知识修信,及修暇满难得大事、死苦无常、业果决定、生死过
患所缘,及菩提心等,应当如是数数思择,何以故,此诸修法仅仅知
道,或唯住心,或能令心猛利,然心恒常改变意志之趣向,无如数数
观择,而能灭除颠倒违障罪类、不敬等心。譬如对于欲贪毒境可爱之
相,久再住心,则能反起猛利贪欲,若久住心思惟怨敌不悦违心之境,
则能反起猛利嗔心。是故初修入道,于境之行相,显明不显明是一样,
唯要慧心摄持其旨趣,数数寻思,如理观择,恒常如流,习心正道。
  若不思择,住心修者,谓心不能住一所缘,为令如欲堪能住心,
若是数数观察,住心不生,故当修止持心(然亦必依八正辅行)。此
于后时止观中再详辩之。
  复有说言,聪慧之人唯应修观,非聪慧之人唯应修止,此说非理。
以凡修行皆须俱修(止观)二法,决无偏修之理,所谓慧者,言能无
杂,简择一切如所有性,及能各各分别尽所有性。此是修行之人,于
道久修,反多重大忘念(顾此失彼),念力钝劣简择取舍意渐迟钝,
照顾不周。当知此即是走入错路之因也。
  复次,如理寻思,次第相因,引生德用之定解者,如于三宝等功
德数数了知,则能依此增长正信。于实生信,见其功德,则能反观生
死过患。了知生死过患,再再观择,自然生起正意出离,出离心生,
乃见解脱胜利,略得解脱之悦乐,由能放下私我。私我无蔽于心,则
见自他平等,悲心故生。以此体解大道,(内息我私)发菩提心,决
定利他,受行菩萨净戒律仪,誓行六度大行,始终信乐精进,而趣于
道,必无中断沈没退舍。如是一切皆依观慧寻思经义。次第引生。故
诸智人应于此理发生定解。而趣定知。再再旋还而成决定,他不能转,
“是为无上菩提资粮”。  复次,于诸修行见理狭碍者。彼谓若以
观慧极多决择而修行者,则能障碍专住一境胜三摩地,不能成就坚固
一心等持。此当明解,若言其心专一所缘,如其所欲堪能安住,此三
摩地先未成办,现新修时,若是数数观择众多所缘,定则不生。至若
其定未成以来,引生之法唯应修止,此亦我许,但若谓如是定前观修
众多引发,即能障定者,是全未解诸大释论宣说引发三摩地之方法也。
经论处处宣说炼金和泥,调柔和软若止若观随意堪用,无大(句力)
劳,即能成办胜三摩地,是最上方便故。
  复次,若欲令心坚固安住所缘一境成胜三摩地者,有二种违缘,
谓沈与掉是也。是时若其无间猛利缘修观择三宝功德之心,于彼沈没
最易断除而生喜俱行心。欣乐决定,不劣不味,策励正知,舍彼沈没。
如是策心对治,是诸定量师导共所宣说者也。若能猛利无间观见无常
苦等过患,其心掉举自然极易断除,以掉举者是贪分所摄散乱心故。
(以动治动顺彼习修)若欲沈掉二过俱皆远离,非是偏修一法可能,
必要多修信心及解脱意乐,并各种资粮加行,视其信心乐欲资粮之程
度如何,即是定道之深浅可判。得定以后更须将护习持无间,复须善
巧知识先觉,随授应时所缘法要,开示定解,证明经道相应之义,不
违教理。或增古德语录事实,充加圆满明白来去道程,万勿得少为足。
若得善巧次第策励有方之师于法会说法开示大众之宣说,最能格外生
智转变心力,较于暗中独思不可同等看也。如是闻思修是决定模范,
不可计执说闻思众多与正修相违。彼等邪说分别应当断除,我今为于
圣教法藏未能深入,思修不定,不解一切讲说皆为修持,修持不离讲
说分解决择,一切圣言即是现前教授,教授不得违背圣言私作教授方
法。是故依于经传广大教典立论详辩,亦利久修于道虚妄推度未决定
者。依此于自所学修方道作反正归途之方针也。
  今已显示如前所明弟子应如理依止善知识竟。而善知识应当如何
引导修心之次第者。 
  丙二、修心次第。分二
  丁一、依有暇身圆劝发修行之心。内中分三
  丁二、如何摄取修行心要之义。
  戊一、此中有暇者。离八无暇故。故何为八。
  一、二、三、三恶道。极难生闻修机会,持戒正观是决不能。
  四、盲聋痖病,不能闻说。
  五、愚智邪辩。不信三宝、业因果报,邪见破正法等。
  六、无佛教。佛不出世,或正法灭尽时。
  七、北俱庐洲。边地、(巾蔑)戾车、无苦无四众处、生而邪见。
八、无想天等。除初生时及临没时,馀心心所皆无所用,及恒常
散乱欲天等。  
戊二、十圆满者,自他各五。
  已一、自圆满五种者:
  一、善得人生。谓生在人中得丈夫身。男根成就,或得女身。
  二、生于圣处。谓生中国,四众游涉之处。
  三、诸根无缺。谓性不愚钝亦不顽呆乃至痖病,支根无缺能于善
品精进修集。  四、胜处净信。谓于如来正觉所说法毗奈耶得净信
心。以此“实”能生“起”一切因果等世出世间(定慧等)白净法故。
此中所起前行增上诸清净信名胜净信,能除一切所有烦恼垢秽浊故。
  五、离诸业障。谓能远离五无间业,所谓害父、害母、害阿罗汉、
破和合僧,于如来所恶心出血、随一所有无间业障,于现法中不作不
行,以此业障于现生中不能转生涅盘及诸圣道。
  已二、他圆满五种者:
  一、诸佛出世。谓如有一普于一切有情类,起善利益增上意乐,
修习多千难行苦行,经三大阿僧企耶,积集广大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获最后上妙之身,安坐无上胜菩提座,于四念住善住其心,修三十七
菩提分法,现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名为诸佛出世。过去未来现在诸
佛,皆由如是名为出世。
  二、说正法教。谓即如是诸佛世尊出现于世,哀愍一切诸声闻故,
依四圣谛宣说真实苦集灭道无量法教,所谓契经、重颂、记别、讽诵、
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如是名为说正
法教。诸佛世尊及圣弟子,一切正士,皆乘此法而得出离。然后为他
宣说称赞。是故说此名为正法,宣说此故名正法教。  三、法教久
住。谓说正法已转法轮已,乃至世尊寿量久住,及涅盘后。经尔所时,
正行未灭。正法未隐,如是名为正法久住,如是久住,当知说彼胜义
正法及作证道理。
  四、法住随转。谓即如是证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
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如是名为法住随转。
  五、他所哀愍,他谓施主,彼于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随顺净命资
具所谓如法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如上名为他所哀愍。
  附南阎浮提士夫特殊之福德十六正修之附讲。
  一、特能殊胜亲近供养如来等。
  二、特于般若波罗密能起作意。
  三、于无生法忍能得。
  四、于所应作之菩提,及能作菩提诸法,能无所缘。
  五、十善等及无色之修习悟人,易作易得,特别超胜。
  六、邻次诸天。
  七、自能镇伏诸魔势力。
  八、与导师及相同之士夫一处住。
  (一)、学处悉皆清净,一切相俱足方便善巧。
  (二)、具足成就如来之种性。
  (三)、能得佛果之因相具足。
  (四)、与波罗密反背方面。心意不生。
  (五)、色等及俱有之观察心非炽然生。
  (六)、波罗密法能普摄正知。
  (七)、一切圆满成就能得。
  (八)、正等圆满菩提相近转成。
  戊三、劝发修行之心。所谓思维大事者,如上等(有暇身圆)名
为解脱法缘最要之素,若仅为存命或引乐除苦而修行者,不必定具如
是胜缘,若欲依止正法修行,或特欲修利他大乘道者,于此胜缘务求
圆满。虽然,此最难得者也,是故最当胜解。能作此佛道成就解脱依
止,复能引导众生入道,发生广大力用,现生堪能者,唯人乃能。上
界诸天之身定无新得圣道者,欲界诸天多成放逸无暇,馀则诸龙、阿
修罗、非天、非人、金翅鸟王、持明似人腹行等皆有修行之障。虽在
人中亦唯南洲有三宝四众处所是又更为希有。虽然得成南洲人身又多
不能受行十善,迷于五欲,转瞬仍入恶劣下生,我今此身圆满,眷属
良善,而复能行布施、持戒、有忍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