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喜亦忧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亦喜亦忧集-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不智者”,也不会读我的文章,谣言也沾不上他,惑不了众。那小道
消息是说:只因江青关在牢里,十分寂寞,向管监狱的人员提出要求,说判
“死缓”、无期她只好服法,但她想听听样板戏,应当满足她。于是广播里
就应她的要求,放样板戏唱段了。这小道消息一听就可断定为胡扯八道:监
狱里的事谁会知道呢?造出这种谣来的人真是“牙齿没有笃笃齐”!


又听说,这回不是谣言,是真的,还是前不久的事。一位教师告诉我,
要问中学生,江青是谁?回答说不知道。张春桥?不知道。林彪呢?回答是
知道,就是电视上那个打仗的将军。这位教师慨叹道:这一代人呀,什么都
不知道,“文革”这样的民族大灾难,他们毫无所知,忘记历史,忘记这样
几乎断送民族命运的历史,唉唉,民族的悲哀啊!。。

朋友斥道:要你交心,你尽说些鸡毛蒜皮,而且尽拣些人家的话来搪塞。
你是躲躲闪闪,油条老出精来了。你这叫有“紧迫感”么?简直乱弹琴!

他又使出了否定战法,把我交代出来的一律否定。我只得辩一下:阁下
没听见我说“宣传有纪律”么?

他仍然来个否定战法,斥道:乱弹琴!

1996 年2 月


“文革”悍将的复出

中国儒家讲究恕道,有一条叫做“不念旧恶”、“既往不咎”;对于某
些有资格人士,则更是无边的宽大。比如造反总指挥部“中央文革小组”的
要员王力,虽然“文革”彻底否定了,他关到1982 年1 月18 日,却被免于
起诉释放了。试易地而处,当年造反恶魔抓到对“文革”有异议的——就说
张志新或遇罗克这样的人吧,该是个什么样的处理法?人比人,气煞人。这
倒也罢了。被宽大赦免了的人,也该知道点天高地厚,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
活着;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话,就像当年这帮人对无辜的受害者所
训斥的那样,他们也该“夹着尾巴做人”才是。

但这个“文革”余孽王力是个极不本分不甘寂寞的人。蒙赦以后,老是
张头猾脑地窥测时机,以图一逞。1988 年他在上海一家周报上以《病中答问》
的形式(至于这位有意给他亮相的访问者出于什么动机,另作别论),以整
版的篇幅,摇唇鼓舌,恬不知耻地颠倒是非,给自己涂脂抹粉。一时舆论大
哗,这场恶劣表演理所当然地遭到了群众的唾骂。

那次以后,人们想着王力总该从此销声匿迹、“韬光养晦”了吧,谁知
正如俗谚所说,“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不老实的家伙是积习难
移的,王力不甘寂寞如故。1995 年11 月28 日的上海某报的版面上,又出现
了《从历史中走出——王力在上海》一篇大文,文中还附有王力近照和王力
与该文作者的合影各一帧,是名副其实的亮相。请注意,这次亮相的时机选
在“文革”三十年祭的前夕,是很有心计的。虽然居心叵测,但有两点还是
不测自明的——

其一是来点小小的示威:你们喊着要彻底否定“文革”,瞧我这“文革”
中军帐里的高级悍将现在照样招摇晃动给你们看看!

其二是来点小小的测验:“文革”三十年祭来到了,看你们这些爱患健
忘症的人还有多少人记得起那疯狂的历史大惨剧——当然在王力,那是最显
赫最得意的黄金时代。

虽然放出来的是又一次反扑性的试探气球,但鉴于前一回碰壁,王力这
回的亮相是更为技巧了,狐狸愈来愈老,文章用迂回曲折的手法,除重摆了
一通当年的“光荣史”之外,还特别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显示了前大员的“楚
人怀璧”——我王力肚皮里的宝货多着呢!他哪里是如文章题目所称的“从
历史中走出”?他是要重新走入历史。

这里想提出来的是,这篇亮相文章中透露的一个和当前反腐倡廉有关的
“公车私用”问题。在此得引录一段原文为据:

“王力在上海来来去去,一辆灰绿色的桑塔纳成了他的‘专车’,那轿
车的车牌是‘苏’字开头,表明是从江苏来的。王力虽说倒台多年,但是他
在各地仍有一批战争时期的老朋友,为他提供各种方便。据王力告知,他还
要从上海去江苏的张家港、常熟等地,都将由这辆轿车接送”。

王力以负重罪之身,被宽大释放,已被剥夺一切官职,是一名白丁,本
人已绝无享用专车的待遇。他的“专车”是掌权的有车人士徇情给他的。给
他车的人士就是以权谋私,慷公家之慨公车私用。但那些被曝光的公车私用
是偷偷摸摸不敢声张的,王力却是大摇大摆地干公车私用的腐化活动。这里
面是否也有莫奈我何的示威心态呢?


1996 年3 月15 日


三家村人碎语

《上海滩》杂志于1995 年起,特辟《沪读三家村》一栏,我也被邀落籍
于这个村里,每月发一短文,瞬已近两年。并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
宏论,只是些闲言碎语,聊当刍荛狂夫之议。现选录14 篇于此。

1996 年11 月记

关键在于制衡

《聊斋志异》有篇隽永的小品,题曰《好快刀》。说清初济南一带强盗
多,捕得就立即处斩。所谓强盗,其实大抵是反抗新入关的满族统治者的义
民和被清兵搜括得无奈只好铤而走险的疲民。有一个刽子手刀快手捷,一名
被押上刑场的犯人要求他行刑,“出刀挥之,豁然头落,数步外犹圆转而大
赞曰:‘好快刀!’”

人莫不惜生恶死,但处于对人生彻底绝望了的时势,生不如死,这犯人
的心愿但求死得愈快愈好,如今日所说的“安乐死”相仿佛。反之,如果能
摆脱苦境,使生活质量提高,那么那摆脱苦境的过程,也总是切盼着愈快愈
好,有急不可待之势。此所以“大跃进”口号之具有诱惑力,乃至引起历经
苦难的中国人“跃进”的原因。危机感引起忧患感,忧患感引起紧迫感,这
种心情无可厚非。后来遭到了挫折,有人说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窃
以为并未说到点子上,即未切中问题的核心。核心何在?曰:唯意志论膨胀,
远远脱离实际而没有足够的对唯意志论者权力的制约力量,于是出轨,于是
触礁。

社会的发展亦如车辆的前进,快慢徐疾必须有制衡器来调节。历史是人
干出来的,但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把希望寄托在人的善良愿望上,而依靠社会
规律的客观机制。中国现在行驶在快车道上,如果要吸取历史教训,讲究前
车之鉴的话,其首要问题恐怕就是发掘、建立、完善社会运作的制衡力量,
以整套制度保证安全行车,免致陨越。关键怕在制衡,不在缓急。

1995 年1 月

马堂遗风

当前大讲爱国主义教育,自然要表彰有关的历史人物,而从改革开放、
首创引进西方先进学术的贡献和上海乡土教材两方面说来,徐光启无疑是绝
难忘怀的伟人。提起徐光启,又不免要想起和徐氏合译欧几里德《几何原本》
的意大利教士利玛窦。提起利玛窦,又不能不使人想起一个小插曲,一个佞
人的故事。

利玛窦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为了要在中国传教,由澳门进境后,苦学
了二十年的中国文字和经典,才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获准进京朝贡。可
是尽管他交结了不少开明朝士,还是给一个太监叫马堂的卡得不轻。艾儒略
《大西利先生行迹》记此事道:“。。以礼部文引,恭诣阙廷,贡献方物。。。
乃越黄河抵临清,适督税内官马堂,邀功拦阻,悉将贡物奏章,自行上达。”


艾儒略是外国人,怕得罪惹不起的人,说是“自行上达”了,但据沈德符《万
历野获编》则说:“。。途经天津,为税监马堂所谁何,尽留其未名之宝,
仅以天主像及天主母像为献。”那么,马当不仅“谁何”,即呵斥折磨了一
番,还将“未名”(即没有登记上表)的异方贡品都没收,塞进口袋,笑纳
了。

这比当今的以权谋私,拿回扣、好处费更凶,简直是大笔没收,当作买
路钱纳下了。

今非昔比,现在中外交通频繁,马堂那样的卡法是做不出了;但和外商
洽谈业务时,索点小礼品,搞点给子女出国的方便,捞点到外国去“考察”
一番的好处的事,却时有所闻。也可算是“马堂遗风”吧。

1995 年2 月

各说各的

我喜欢听电台广播里的“990 热线”、“东方传呼”这类市民的直接投
诉,大抵是要求解决水、电、煤气故障,揭发伪劣商品,哪处马路被摊贩、
垃圾堆阻塞之类的内容。各说各的,似乎互不相关,但综合起来,却往往呈
现出一个近似的话题,都市风景线的一个层面。

上海电台有一档《市民与社会》节目,每次都有主题,可是打进来的电
话,也常是环绕着问题各说各的,主持人左安龙很有本事,能把互不相关的
各种意见引入正题,使之有序化,并且相机生发出问题,聚成焦点,和中央
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有异曲同工之妙。

报刊上的议论,作者们各不相谋,当然也是各说各的。有时可谓议论纷
纭,莫衷一是。但有心人宏观地综览一下,也大抵可以看出一段时期的社会
色相,理得出一个脉络,聚焦成某种舆情所向。更因为各说各的,方面更广,
角度更多,社会各方、各层的精神面貌就更呈现得丰富和全面。想起当年“舆
论一律”的时期,千人一面,千口一声的光景,现在的确令人欣喜和兴奋。

比如几个人谈天,或曰对话,有一个共同的题目,不荒腔走板,固然不
坏;但各说各的,海阔天空,也未始不好。

《论语》里孔子召集各位弟子,叫大家“盍各言尔志”,于是大家七嘴
八舌,各说各的,内容丰富多样。倘孔子规定舆论必须一律,大家按一个口
径表态,那就势必官话连篇,大家做“做戏的虚无党”了。

1995 年4 月

罢宴

据传媒报道:最近税务当局下令,税务人员一律不准接受纳税人的宴请。
这条规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吃了人的口软”,杜绝徇私舞弊,于廉
政有益。

关于吃喝风的蠹国败政,危害社会风气,早已激起民愤,舆论对此事的
诛伐也早已听得人耳朵皮都起茧了。还有人算过账,说是一年要吃掉几百亿,
或说一千亿,总之,耗费吓人。于是至今还是说归说,吃归吃,民间顺口溜


所说的“革命的小酒天天醉”的现象依然故我,此弊似乎成了治不好的顽症。

曾经定出一些办法来限制,比如单位间有联系必须招待时,限定四菜一
汤,不得超过。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菜和汤的规格可以提高到比十个
菜更昂贵,所谓“少而精”;也可以外加小碟,作为四菜一汤制的通融处理,
上海话所谓“掉枪花”的办法,多得很。因为多数情况下,有了规定也不认
真检查,更不雷厉风行,到头来是“法三章者,话一句耳”。

吃喝浪费之风,当然古已有之。远的不说,国民党统治时期,因为宴会
频繁,弄得胡适博士在拒绝邀宴时,竟脱口说出“兄弟向不吃饭”的话,传
为笑谈。看来,现在“向不吃饭”的人是愈来愈少了。

税务当局的这个令下得好,希望能推广;更希望出了令要算数,严格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