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谋略与技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社交谋略与技巧-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百忙之中,不忘相濡以沫的妻子埃莉诺。
  在1933 年3 月17 日他们结婚28 周年那天,总统给妻子寄去一张200 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道:
  最亲爱的宝贝一周来苦思冥想,夜不能寐;不知你需要内衣还是外套、鞋帽、床单;还是毛巾、胭脂,还是托盘、糖果、鲜花、台灯,还是泻药、威士忌、啤酒,还是鱼子酱;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可知道你需要某些生活必需品——去吧,带上我的爱,愿我们年年庆祝,永远庆祝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罗斯福对妻子的关切与挚爱蕴藏在短短的几句话中,你何不在朋友的结婚纪念日、生日,或传统的节日到来之际,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和一声温馨的祝福?
  在下面的故事中,主人公爱德华的成功离不开对于对方近况的了解。
  在欧洲举行的童子军大会,日期已渐迫近,可是派一位少年前去参加的旅费,还没有筹集到。负责童子军工作的爱德华每天东奔西走,仍然没有一点结果。最后,只好硬着头皮会见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希望他能慷慨相助。
  去见董事长以前,他先去了解一下有关董事长的情况。在一张小报上,他看到了一条消息,即这位董事长开了一张100 万美元的支票,同时将兑现的支票装在玻璃拒内,挂在壁上。
  他去拜访董事长的时候,走进办公室,没说上几句话,就表示想见识一下那张受人注目的支票,还说,小童子军们都问我有没有看过那张金额大得吓死人的支票,要是我看到这张支票便可以向他们形容一番了。
  董事长很高兴有人对他提起这件事,便高高兴兴地带他去看。他一边看,一边打听他开这张支票的原因。
  他始终没有说出重子军去欧洲的事,只是谈董事长关心的事情。结果董事长却主动地问他:“今天你来这儿有什么事情吗?”
  他乐得心花怒放,立刻把握契机,婉转他说出自己的希望。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董事长一口就答应他的要求。本来他只打算派一位代表去欧洲,董事长却资助了5 位少年和他同去欧洲的旅费,开出一张一千美元的支票,让他们在欧洲逗留六星期。同时,又写信通知欧洲分公司的经理,请照顾他们。
  董事长自己则在巴黎和他们会合,自充向导,带他们游览巴黎市。
  从那以后,董享长一直大力支持童子军的各项活动。有些孩子家里很穷困,他还帮他们找工作。
  爱德华获知董事长有百元万支票这件事看似小事,但它在爱德华的社交成功中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百万元支票对于董事长来说,是一种象征,事业成功的象征。所以他喜欢别人向他谈起这件事。爱德华向他谈起这张支票时所使用的羡慕与钦佩的语气,更使董事长的强者的优越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且董事长也感觉到别人对他的关心和重视。所以后来他就充当了保护者的角色,回报那些重视和关心他的人。
  只有你关心了别人,别人才会注意你、关心你。要诚心诚意地去做。在关心别人时,千万不要抱有一定要得到回报的心理。要知道,文朋友不是做生意,付出与获得的往往是不相等的。
  五、特征与需求松下电器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销售量相当可观。靠什么呢?靠的是过硬的产品,周到的售后服务;靠的是真正把顾客奉为上帝的经营思想。
  以周到的售后服务为例。松下电器公司并不把售出产品视为完事大吉。
  公司认为“售货要像嫁女儿”。松下幸之助——公司的老板曾作这样的说明:
  十“到了结婚年龄,父母就得让女儿出嫁。在他们的内心,必有不愿让女儿离开的寂寞感和有缘得到新姻亲的喜悦,以及但愿她永远幸福之类的感触交错着。
  “在女儿出嫁之后,则会随时关心她婚后的生活是否美满。他们担心:
  是否对方的家人都喜欢她?是否精神饱满地做事?
  “对买卖来说也是一样。顾客购买商品,就等于娶去自己的女儿,因此,商店与顾客之间,就成了姻亲。
  “如果能这样想,那么自然会关心顾客的需要,会重视商品是否合顾客的心意。例如会想到:‘顾客使用后是否觉得满意?’‘到底有没有发生故障?’甚至‘我既然到了这附近,干脆就去听听他们的意见吧。’这种跟嫁了女儿还依依不舍的心情是一样的。如果每天都能抱着这种态度做买卖,就能跟顾客建立超越纯粹买卖关系的相互依赖感。”
  松下公司的努力没有付之东流。时时刻刻为顾客着想,一切从顾客出发的结果是生意日益兴隆,产品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有的生产厂家则不然。他们的目光只盯住产品所带来的利润,至于产品质量如何,是否满足顾客需要等都不予考虑,结果顾客在购买物品时,也将他们的产品不予考虑。
  在社交中,不从对方的特点和需要出发,要获得他人的好感,几乎是不可能的。
  1。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地方。有人活泼好动,有人沉默寡言;有人性格坚强,有人天性懦弱;有人擅长绘画,有人擅长书法;有人喜欢社交,有人喜欢独处。
  在社交以前,必须对对方有所了解。对方的爱好、特长、生活方式等都是要观察的。几千年前的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提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认为能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可见,知人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如果你留心观察,还是不难发现对方的特点的。
  经验证明,在共同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容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刚认识时彼此都感觉生疏,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活动以后,双方就熟悉多了。如果双方有共同的兴趣,并经常在一起活动,很快就会成为要好的朋友。
  所以,当我们了解对方以后,尽可能地与之保持一致,是获得对方好感的一条捷径。
  如果你与他兴趣相同,生活方式近似,那当然最好;如果你与他在兴趣、爱好等方面不同,那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或牺牲自己的部分爱好以求与对方保持一致。
  请看埃及艳后是怎么做的:
  克丽奥佩屈拉,这位古代的尼罗河艳后,从没有学过临床心理学,但她却懂得如何使别人喜欢自己。她的美丽并不是非常突出——但是她和别人共享快乐和特殊嗜好的能力,却使得她所向无敌。
  马克·安东尼喜欢钓鱼。于是喜爱奢华的克丽奥佩屈拉就不举办宴会了,她跟安东尼一起去钓鱼。有一次,安东尼花了几个钟头没有钓到一条鱼,她就叫个奴隶潜游到水底,把一条大鱼挂在他的鱼钩上,开了一次玩笑。
  有时候,克丽奥佩屈拉为了博取安东尼的欢心,就化装成平民,于是这一对就跑到亚历山卓城内的贫民区和低级赌场去狂欢作乐。
  马克·安东尼所喜欢做的每一件事情,对于娇小的克丽奥佩屈拉来说,都是喜欢得不得了的。
  下文中的休特大太是一位高明的妻子。
  法兰西斯·休特太大刚结婚的那段日子过得很不愉快,因为她的丈夫保持着单身时代的习惯,休闲的时候都和那些男伴们去玩。休特太太盼望她的先生能够时常留在家里,但她不是对他啼叨、哭泣、控诉他忽视自己,或是跑回娘家去。相反的,她开始动手研究她丈夫的嗜好,并且为她的先生准备好这些娱乐节目。
  休特先生很喜欢下西洋象棋,而且具有专家级的水准。所以海蒂·休特就劝她丈夫教她下棋,而且变成一个相当高明的对手,休特先生喜爱与人交往和参加舞会,所以休特夫人就努力地使家里变得非常吸引人和舒适,于是她的丈夫就很自豪地把朋友带回家来,不再整天跑到外面去了。
  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休特夫妇结婚40 年了,自从那些日子以后,休特先生就不再认为必须离开家到外头去玩了。事实上,休特太太还说,现在她要拉丈夫出去,还有许多困难呢。
  两个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都有很强的适应对方的能力。她们并不力图使对方改变以适应自己,而是主动与对方保持一致。她们与丈夫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交流感情,加深感情。其实,这也是交友之道。对方喜欢中午打羽毛球,而你想午休,那你就牺牲自己的午休,陪对方中午打球;对方喜欢看电影而你喜欢跳舞,那你就放弃跳舞,一起去看电影。也许改变自己是痛苦的,但与获得的友情相比,做出的那点儿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
  2。需求一个正常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
  一般来说,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较易满足。比如说你饿了便吃些东西。
  吃炮以后,你的生理需要基本上就满足了。你不会说“我需要更饱些,越饱越好”。你害怕考试不及格,可一旦你通过了考试,安全的需要也就满足了。
  社交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则不然。没有人说“我不再需要爱了,不再需要别人的关心了,不再需要别人的尊重了”。我们都希望别人关心自己、尊重自己。所以说社交和尊重的需要是人所共有的强烈的需要。如果你能够给对方以爱和尊重,对方能不愿与你交朋友吗?
  一位X 光机器制造商,运用人渴望受到尊重这一心理,把他的设备卖给了布鲁克林一家最大的医院。
  事情是这样的。布鲁克林的那家最大的医院正在扩建,准备成立全美国最好的X 光科。豪斯大夫负责X 光科,整天受到推销员的包围,他们一味地歌颂、赞美他们自己的机器设备。
  但这位X 光机器制造商没有那样做。他给豪斯大夫写了一封信,内容大致如下:
  我们的工厂最近完成了一套新型的调光设备。这批机器的第一部分刚刚运到我们的办公室来。它们并非十全十美。我们知道这一点。所以我们想改进它们。因此,如果你能抽空来看看它们并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使它们能改进得对你们这一行业有更多的帮助,那我们将深为感激。我知道你十分忙碌,我乐于在你指定的任何时候,派我的车子去接你。
  接到那封信时,豪斯大夫感到很惊讶,又觉得受到很大的尊敬。以前从没有任何一位X 光机器制造商向他请教。这使他觉得自己很重要,整个星期,他每天晚上都很忙,但还是推掉了一个晚餐约会,以便去看看那套设备。结果,他为医院买下了那套设备。
  我想,因为受到尊重,豪斯大夫去看设备时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所以他很快就同意买下设备。这位调光机器制造商的推销技能确实高于其他的推销员。
  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尤其是知识分子。古代士大夫的最高理想,不是做霸主,不是做皇帝,而是学以致用,做王者的老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诸葛亮有满腹学问,但并不轻易为他人效劳。他躬耕南亩,以待明主。刘备是一位尊重人才的领导者。他二顾茅庐,都未能请出诸葛亮。但他仍不灰心,准备第三次去请孔明。关羽、张飞知道后好大不高兴。夫羽认为,“其礼太过”,意思是不值得用这么大的礼节去拜访他。
  张飞干脆主张用一条麻绳把诸葛亮捆来。刘备斥责他们说:“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