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乘學者,無不依此觀門而悟入的。古代的三論師,起初也是洠в蟹謩e三
乘的。後來受了後期佛教(大乘不共)的影響,也就分割本品,以為初是聲
聞所悟的,次是菩薩所悟的,末一頌是緣覺所悟的。不知中觀論論究的法相
,是阿含經,從頭至尾,都是顯示釋尊的根本教法。釋尊開示所悟的如實法
;論主即依經作論,如實的顯示出來。佛的根本教典,主要的明體悟我空,
所以論主說阿含多明無我,多說我空。但佛的本意,生死根本,是妄執實有
,特別是妄執實有的自我,所以多開示無我空。如能真的解了我空,也就能
進而體悟諸法無實的法空了。但一分聲聞學者,不能理解這點,以為不見有

我,確實有法,是佛說的究竟義。龍樹見到了這種情形,認為洠в蓄I悟佛的
本意;他們如執著諸法實有,也決不能了解我空。所以在本論中,一一指出
他們的錯铡顾麄兞私夥ㄐ员究铡W問不厭廣博,而觀行要扼其關要;所
以本品正論觀法,如不見有我,也就洠в形宜ǎ娨磺兄T法的本來空寂
性了。從破我下手,顯示諸法的真實,為三乘學者共由的解脫門。明我空,
不但是聲聞;說法空,也不但是菩薩。一切法性空,卻要從我空入手,此是
本論如實體見釋尊教意的特色。

真如的體悟,是要如實修習的。佛法的體見真理,特別重在觀察,就是
以種種方法,種種論理,以分別觀察。久觀純熟,才能破除種種妄見;在澄
淨的直覺中,悟達畢竟空寂性。這不是僥倖可得,或自然會樱l的;也不是
專在意志集中的靜定中可以悟得的。體悟了真理,煩惱就被淨化不起;淨化
了自心,所悟的真性愈明。但觀察要正確;確實的如理觀察,並非假定一種
意境去追求他。如觀察不正確,雖有許多幻境,不但不能淨化內心,不能體

悟真相,而且每每加深狂妄,走上更荒謬的險道──不是著有,就是落空。
佛教的正觀,以現實事相為境。不預先假定其為如何,而以深刻的觀慧,探
索他的本來真相。所以能破除迷妄,而不為自己的意見所欺。久久觀成,勘
破那蒙蔽真理的妄見,就洞見真理了。如窗紙蒙蔽了窗外的事物,戳破紙窗
,就清楚的見到一切。不見真理,所以有生死。生死的動力,是一切行業;
行業的造作,由於煩惱;煩惱的根本,是無明或我見。所以無明滅而明生,
就可徹見諸法的真相,解脫眾苦。

丙三  觀世間集滅
丁一  現觀
戊一  入法之門
己一  修如實觀
    若我是五陰    我即為生滅    若我異五陰     則非五陰相
    若無有我者    何得有我所    滅我我所故     名得無我智

    得無我智者    是則名實觀    得無我智者     是人為希有

印度的宗教、哲學者,說有情的生死輪迴,是以小我的臁隇橹黧w的;
宇宙的一切現象,以大我的梵為實體的。這小我、大我,經佛的正智觀察,
斷為如有我,生死輪迴不可能;宇宙的一切,也無法成立。外道的大我,假
使人格化、那就是神,是上帝,是梵天;假使理體化,那就是各式各樣的,
神秘的大實在。這種思想,在佛法的體系中,是徹底的掃蕩;神或上帝,是
我佛所極端痛斥的。佛法在印度思想中的根本特點,就在此。我是主宰義,
主是自己作得主,含有自由自在的意思。宰是宰割,能支配統治,自由區分
一切的意思。妄執有我,就以自我是世間的中心,一切的一切,都是以自我
的評價為標準;以自己的意見去決定他。我見的擴展而投射到外面,稱之為
神,以為是世間的支配者,創造者,是自在的。感到人格神的不能成立,就
演化為宇宙的實體──物伲蚓瘛_@是自己完成的,永恆常存的;不是宇
宙為一絕對的實體,即想像為無限差別的多元,各各獨立的。這些是佛經所

常據以破斥的我。然佛說無我的真意,不僅摧破這些分別推論而建立的我。
我見是生死根本,是一切有情,一切凡人所共同直覺到的。所以,常識直覺
中的自我感,不加分別而自然覺到的,自有、常有、獨有的自我,為我見的
根源;實為佛說無我的主要對象。此無我,也即是洠в醒a特伽羅我,也就是
無那身心和合中人人直覺的主宰我。自己所覺到的我,是主宰,是不離環境
的。所以,內執自我,同時必執外在的我所;我所屬於我,與我有密切的聯
繫。我所有的,我所知的,以及我所依的,都是;也即是法我。他的所以被
執為實有,與我見同樣的,是同一的自性見。一分聲聞學者,以為我是無的
,法是有的,這實在洠в卸梅鹜拥慕桃狻R獩'有自我,即洠в形宜R
無自性的正觀,通達人無我,也必能以同樣的觀慧,了解外在的一切一切,
洠в凶孕裕厝荒苓_到法無我的正覺。從人無我可以達到法無我,所以佛多
說有情身心和合的自我不可得。

人人所直覺到的我,雖然外道計執為即蘊或離蘊的;然依阿含經說:『

若計有我,一切皆於此五受陰計有我』,他決非離身心而存在。身心的要素
,佛常說是五陰。生理的機構,血肉的埽w,是色法;心理的活動,不外情
緒的感受,想像的認識,意志的造作;而能知這三者的,是心識的作用。約
精神與物伲姆謩e,色陰是物伲模堋⑾搿⑿小⒆R四陰是精神的。約能知
與所知分別,識陰是能知的,色、受、想、行四陰是所知的。反觀自我,身
心中了不可得,除了五陰,更洠в形业捏w用。我,不過是依五蘊和合而有的
假我,如探求他的實體,一一蘊中是不可得的。外道要執有實我,那麼,如
「我」是「五陰」,那所說的「我」,應該與五陰一樣是「生滅」的。色法
的遷變演化,在人的生理上是很顯著的;心理的變化,更快更大。苦樂的感
受,不是時刻的在變動嗎?認識,意志,都在息息不停的變化中。不但是所
知的四陰是生滅變化的,就是能知的心識,也是生滅變動的。我們反省認識
時,心識已是客觀化了,客觀化的能知者,也就是所知者,他與前四陰一樣
的是生滅法。凡是認識,必有主觀與客觀的相待而存在;不離客觀的主觀,

必因客觀的變化而變化。在反省主觀的認識時,立刻覺了此前念的主觀已過
去;現在所覺了的,僅是一種意境,與回憶中的枺饕粯印7鸱ú怀姓J有此
離客觀的主觀獨存常存。各式各樣的真常唯心論者,有我論者,他們以為主
觀性的能知者,永遠是不能認識的,始終是內在的統一者。反省時所覺到的
,是主觀的客觀化,不是真的主觀;所以產生真心常住的思想。然而,既是
不可認識的認識者,又從何而知他是認識者?而且,懀颤N知道過去主觀的
認識,與此時的主觀認識是一、常住不變?真的不可認識嗎?根本佛法,是
不承認有能知者不可為所知的,或是常住的。主張有我的,決不肯承認我是
生滅的;因為生滅,即是推翻自我的定義,所以有的主張離蘊我。然而,我
如「異」於「五陰」,我與陰分離獨在,即不能以五陰的相用去說明。不以
五陰為我的相,那我就不是物伲模膊皇蔷竦模且娐動X知的;那所說
的離蘊我,究竟是什麼呢?我不就是五陰,破即蘊的我;我不異於五陰,破
離蘊的我。凡是計著有我的,無論他說我大我小,我在色中,色在我中,乃

至種種的不同,到底是依五陰而計為我的。所以破了離陰、即陰的我,一切
妄執的我無不破除。這樣的破我,雖是破除分別計執的我,但要破除一切眾
生所共同直覺存在的,人同此心,心同此感的俱生我,也還是從此而入。因
為,如確有實我,那加以推論,總不出離蘊、即蘊二大派。如離蘊、即蘊我
不可得,一切實我都可以迎刃而破了。

我所,凡自我見所關涉到的一切都是;如燈光所照到的,一切都是燈所
照的。燈如自我,光所達到的如我所。有我見即有我所見。我所,或是我所
緣的一切;或是我所依而存在的身心。覺得是真實性的,為我所有的,即是
法見、我所見。我所見依我見而存在,「無有我」的自性可得,我所也就洠
有了。所以說:「何得有我所」?這是從我空而達到法空。不過,無我,但
無自性有的我;流動變化中依身心和合而存在的緣起假名我,是有的。這假
名我,不可說他就是蘊,也不可說他不是蘊,他是非即蘊非離蘊的。但也不
如犢子系所想像的不可說我;假名我是不無緣起的幻相而實性不可得的。正

確的悟解身心和合中的緣起假名我,就是正見。有了正見,可破除常住真實
的自我了。在吾人的身心和合演變中,有不斷不常,不一不異的假名我。眾
生不知道他是假名無實的,這才執為是真實自性有了。假名的緣起我,不離
因緣而存在,所以非自有的;依他因緣而俱起,所以非獨存的;在息息流變
中,所以非常住的。通達此緣起假名我,一方面不否定個性與人格,能信解
作與受的不斷不常;一方面也不生起錯铡男耙姡呱险娉5奈ㄐ呐c唯神。
依緣起我而正見性空,即我法二執不生,正見諸法的真相了。

上一頌半,觀所觀境空;下一頌半,即解成觀而得真空慧。觀我我所不
可得,我法二執不起;通達一切法無我我所的般若現前,名無我智。一分學
者以為:無我智是湹模枪猜暵勊玫模环ǹ罩歉羁绦ㄆ兴_能得。
又有人說:法空智還不徹底,要即空即假的中道智,才是微妙究竟的。依本
論所發摚У陌⒑媪x,無我智是體悟真實相的唯一智慧。這是凡拢P頭:有
了無我智,就是拢撸粵'有,就是凡夫。不過二乘拢撸笞C心切,所以不

廣觀一切法空,只是扼要的觀察身心無我(佛也應此等機,多說人無我)。
不能正見法無自性中,薩迦耶見的妄執自我,為生死根本。所以能離薩迦耶
見,無我無我所,自會不執著一切法,而離我法的繫俊恕T路Q說:聲聞學
者通達了人無我,如進一步的觀察諸法,是一定可以通達法空的。他們可以
不觀法空,但決不會執法實有。我們要知道:後代佛法的廣明一切法空,一
是菩薩的智慧深廣;一是為了聲聞學者的循名著相,不見真義,於我法中起
種種見,所以於內我外法,廣泛推求,令通達諸法無自性。論到依解成行,
仍從無我智入;得無我智,即能洞見我法二空了。因此,三乘拢呓饷撋
的觀慧,是無差別的,只是廣觀略觀不同吧了。論說:「滅我我所故,名得
無我智」,即指此實相般若的現覺。「得」到這「無我智」,才真是能如「
實觀」法實相的。能「得」這「無我智」的,「是人」最「為希有」!他已
超凡入拢辉偈且话愕姆卜蛄恕

佛說的般若,不是常識的智慧;也不是科學哲學家的智慧,他們的智慧

,只是世間常識智的精練而已。凡是世俗智,不能了解無自性,不能對治生
死的根本,自然也不能得解脫。此中所說的無我智,是悟解一切我法無自性
的真實智,也名為勝義智。勝義無我智所體悟的,即一切法的真相。一法如
此,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