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国时代,风云际会,群雄并起,英豪辈出。
  话说当日,曹操平定了辽东,回到冀州。一天,兵士们从地下挖出了一只铜雀,便献给了曹操。谋士荀攸看到了,就向曹操祝贺,说:“古代舜的母亲梦见一只玉雀飞到怀里,生下了舜。现在丞相得了铜雀,一定是大吉大利的征兆。”
  曹操大喜,就叫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留在冀州,在漳水边造一座铜雀台,左右两边,各造玉龙台与金凤台,在空中架两条飞桥,将三台连接起来,极其壮观。曹操预备将来到这里欢度晚年。
  曹操还叫曹植写了一篇词藻华丽的《铜雀台赋》,赋中有这样两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曹操极其欣赏这篇文章,但没料到就是赋中的这两句话,像火星燃起了导火线般,引发了一场著名的大战——赤壁之战。
  曹操平定北方之后,在公元208年领兵南下,打败了刘备,降伏了刘表。攻下了荆州后又集中了水陆两路人马,号称八十万大军,沿长江东下,威逼东吴投降。


激将dafa(2)


  而刘备则领了残兵败将退守长江南岸的夏口。他知道无力抗拒曹操,唯一出路就是联合东吴,共同对敌。于是,他派了军师诸葛亮到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前往江东,劝说孙权合力抗曹。鲁肃便带他前去会见孙权。
  待到诸葛亮见着孙权,一看其碧眼紫髯,一表人材,心里自知此人很难被别人所左右,便打定主意要用言语去激他,方能达到刘备托付给自己的使命。
  一番寒暄之后,孙权便问诸葛亮道:“曹兵共有多少?”
  诸葛亮回答道:“马步水军,共有一百余万。”
  孙权不信。诸葛亮便解释道:“曹操在兖州时,就有青州军二十万;平定河北,又得五六十万;在中原招新兵三四十万,现在又得荆州兵二三十万:如此算来,曹兵不下一百五十万。我只说一百万,只是怕惊吓了江东之士。”
  鲁肃听后大惊失色,一个劲地向诸葛亮使眼色,但诸葛亮却只装作没看见。
  孙权又问:“曹操部下战将,能有多少?”
  诸葛亮说:“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不下一二千人!”
  孙权道:“曹操有吞并江东的意图,战与不战,请先生为我下决心。”
  诸葛亮说:“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又新破荆州,威震天下。现在即使有英雄豪杰要与他抗衡,也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希望将军您量力而行: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他抗衡,就不如早一点与其绝交;如果不能,为什么不依从众谋士的主张,向他投降呢?”
  孙权道:“就如您所说的,那么刘豫州为何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当年的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名壮士罢了,尚且能笃守节义,不受侮辱,更何况身为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的刘豫州呢。事业不成,这是天意,又岂能屈处于人下?”
  孙权听后,不禁勃然大怒,退入后堂。东吴诸人都笑诸葛亮不会说话,一哄而散。鲁肃则一个劲地埋怨诸葛亮,批评他藐视孙权。诸葛亮笑道:“我自有破曹良策,他不问我,我岂能说?”鲁肃听罢,赶紧跑到后堂去告知孙权。孙权回嗔作喜,又出来与诸葛亮相见,并设酒宴款待。经过诸葛亮的一番实事求是的分析,孙权果然进一步坚定了抗曹的决心。
  要说联合东吴共同抗击曹军,刘备诸葛亮他们还必须说服东吴的另一个人,那就是周瑜。
  周瑜是江东主战派的核心。但是,他在与诸葛亮相见时,却故意反说宜降不宜战。鲁肃不知是诈,与周瑜当面争辩了起来。诸葛亮也装作主张投降的样子,然后说:“我有一计,既不必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也不必亲自渡江;只需要派一名使者,送两个人到江北给曹操,百万大军就会卷旗卸甲而退。”
  周瑜果然问道:“送哪两个人?”
  诸葛亮说:“我在隆中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十分壮丽的楼台,称之为‘铜雀台’,并且广选天下美女置于其中。曹操原本就是个好色之徒,他很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长女曰大乔,次女曰小乔,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经发誓说:‘我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于铜雀台上,以乐晚年。如此,虽死也没有什么可遗恨的了。’可见,他率百万雄兵,虎视江南,其实不过是为了得到这两个女子而已。将军何不去找到那乔公,用千金买下这两个女子,派人送给曹操。曹操得到她们之后,心满意足,就必然会班师回朝。”
  周瑜疑惑地问:“曹操想得到二乔,有什么证验没有?”
  诸葛亮说:“曹操的小儿子曹植,下笔成文。曹操曾经命他写了一篇《铜雀台赋》。赋中的意思,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娶二乔。”
  周瑜道:“先生还能记得这篇赋吗?”诸葛亮说:“我爱其文采华美,曾经把它背了下来。”说完,当即将《铜雀台赋》背诵了一遍: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激将dafa(3)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其中“揽‘二乔’于东南今,乐朝夕与之共”一语,果然是想要得到江东二乔的意思。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道:“曹操这个老贼,简直是欺人太甚!”
  诸葛亮连忙劝解道:“昔日匈奴的单于屡次侵犯大汉边境,而大汉天子为了边疆人民,尚且愿许以公主和亲,如今为什么要过于在乎两个民间女子呢?”
  周瑜道:“先生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即孙策,孙权之兄,其时已死)之妇,小乔乃周瑜之妻。”
  诸葛亮假装十分惶恐地说:“我确实是不知此事,矢口乱说,死罪死罪!”
  周瑜说:“我一定要洗雪胸中之恨,不会饶了这个老贼!”
  诸葛亮劝道:“还要请将军三思,免得后悔呢!”
  周瑜说:“我怎会屈膝降曹呢?说要投降,不过是故意试探先生而已,现已下定北伐决心,望孔明助我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诸葛亮见“激将dafa”初见成效,便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大将军不嫌弃,我愿意效犬马之劳,早晚供听使差唤。”
  于是,二人订下联合抗击曹军的大计。
  大家为司徒朗的精采讲述鼓掌。余仕之说:“听到诸葛亮那经典的‘激将dafa’的运用,我倒想起来了法国著名的拿破仑的一次‘激将’,也很想与大家分享。”于是,他就讲了一个关于拿破仑激将的故事——
  拿破仑妙语激将
  拿破仑不但用兵如神,而且机智幽默、擅长辞令,是说话的高手。
  有一次,欧洲反法同盟军向法国本土疯狂进攻。这是一场激烈的防御战,担任防御任务的是拿破仑手下两个屡建奇功的团队。谁知道,由于士气低落,这两个团队被反法同盟军打得溃不成军,痛失阵地。
  当这群散乱的逃兵见到拿破仑后,一个个像瘟(又鸟)似的抬不起头来。
  拿破仑一言不发,只是背着双手审视了他们好大一会儿。后来,他终于叫来了传令兵:“集合!将这两个团队的士兵统统给我集合!”
  垂头丧气的士兵们都惴惴不安,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拿破仑的一举一动。
  拿破仑双手交叉抱到胸前,在他们面前转来转去,皮靴叩打地面的“咚咚”声越来越响,震得残兵败将们心惊肉跳。只见拿破仑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终于他悲伤、愤怒地斥责道:“你们不应该军心动摇!你们不应该随随便便丢掉自己的阵地!你们知道,要夺回那些阵地要流多少血!”
  那群士兵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拿破仑又命令身边的参谋长说:“参谋长阁下,请你在这两个团的军旗上写上一句不吉利的话:他们不再属于意大利方面军了。”
  这下全场哗然。士兵们羞愧难当,甚至有人都跪下了,场上响起了一片哭声:“统帅,给我们一次机会吧!我们要立功赎罪,我们要雪耻!”
  看到自己的“激将dafa”起到明显效果了,拿破仑便立刻神采飞扬,振臂高呼道:“对!你们早该这样了。这,才是好士兵;这,才像拿破仑手下的勇士;这,才是战无不胜的英雄!”
  从此以后,尽管恶战一场接一场,但是这两个团队的士兵均异常骁勇,屡次重创敌军,建立了无数功勋。
  终于有一天,这两个团队主动聚合起来,激动地向拿破仑齐声高喊:“统帅,我们把一切污点从团旗上洗刷干净了吗?”


激将dafa(4)


  拿破仑似乎被这个群情激昂的场面陶醉了,他激动得不能自已,竟举起了双臂一呼:“哦!哦!不但洗刷净了污点,还为法兰西争得了荣誉。勇士们,法国人民永远记住你们!”
  “嗬!嗬!嗬!”士兵们的欢叫声响遏云霄。
  伟大的拿破仑,果然是一个调动军队战斗情绪的大师,果然是一个使用“激将dafa”的高手。
  周一灿听了余仕之的拿破仑故事,脸上也表现出了很想“来一个”的热切表情。吴老先生哈哈大笑,道:“阿灿似乎也想来一个哦,有请阿灿吧。”阿灿也笑了笑,便给大家讲了一个“泰王智斩缅王储”的“激将故事”——
  古代中印半岛盛行象战。
  公元1569年,泰国阿瑜陀亚王朝被缅甸灭亡。1584年,泰王子纳黎萱在肯城自立为王。缅王闻讯,于1592年派出王储帕玛哈马拔拉率兵讨伐。纳黎萱与其弟帕埃夏托萨录在素攀府领兵迎战。当缅军刚刚进入泰军埋伏圈时,泰国伏兵四起,缅军阵脚大乱。然而此时,意外情况发生了。泰王兄弟所骑的象春情勃发,看到敌象四处奔逃,便立即追赶,一时间尘土蔽日。
  待得尘埃落定,泰王发现自己已经陷入敌阵,只看见缅王储骑象率众立于树荫之下。泰王飞转脑筋,思寻脱身之计。很快,他计上心来,当即以言相激道:“皇兄!你为何呆立在树下,敢来与我决一雌雄吗?良机莫失!”
  当时,缅王储若是一声令下,其手下将士一定会蜂拥而上,泰王兄弟肯定会被杀掉或被俘虏,因为那时泰王身边只有数名随从。然而,缅王储也不是闻鸣镝而战粟之辈,听到泰王的挑战,心想,自己若不敢应战,未免有失王威。因此,当泰王话音一落,缅王储就催动自己的坐象向泰王的坐象撞去,撞得泰王坐象横向缅王储,王储便乘势举刀砍去。泰王灵活地俯首闪过,但帽盔还被砍破了。不过,泰王的坐象回过身来时反撞了一下缅王的坐象,使得其象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