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第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参加工作,没有当年就探亲假的道理。不过他也说了,他们每一年都有假期的,明年他就能休假了。

    明子能说啥呢,他工作就那么个性质,难道她能说不支持,让他回家?那不是无理取闹嘛。喜欢军人的女孩子很多,但是说实话,军嫂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小文哥今年一直没说回不回来过年了,眼看着都到了年跟前儿了,他也没说给家里写封信或是打个电话说一声到底回不回来。明子以前在他们部队里待过不短的时间,也是有熟人的,就找他们领导打听,结果怎么着,那领导一听明子问的是关士文,都气笑了。

    这熊孩子,到什么时候她都是熊孩子。明子觉得,小文哥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像大哥那个不招灾不惹祸的安生过日子了。

    居然跟战友打起来了,都动了枪了。正被关禁闭呢!

    说起来,那位战友跟小文哥还是同届的兵,也是老都县的人,还是老乡。跟小文哥差不多,从小就是熊孩子一个,两人算是王不见王。偏偏又给分到了一个班,这回好了,从进部队来始,两人就别着劲儿,谁也不服谁。但终究是小文哥更胜一筹,小文哥当班长的时候,那人当班副,小文哥当代理排长了,那人接了班长。五年了,总是被小文哥压着半级。他就非常憋屈。

    前些天,不知道怎么的,两人就戗起来了,一言不合就动上手了。那人跑到饮事班,拿了把菜刀,非要砍了小文哥不可,小文哥看他拿菜刀出来了,就跑,刚跑到院子里,正好,有个战友刚换岗回来,那枪还在身上背着呢。小文哥上去就把他的木仓给拿下来了,那枪里没子弹的,但是有刺刀啊,手里有武器了,他就没啥好怕的了,拿着木仓转身儿就要给那个战友拼命。那架式,差点儿没把那位被他抢了木仓的战友吓死,这要出了人命,可怎么得了。扯着嗓子就喊人。不大一会儿,战友们就出来了,都是专业人士,下两把武器问题还是不大的。

    两人都作成这样了,那领导能放过他们吗?连长跟指导员差点没让他给气晕过去。直接让他俩滚蛋回家吧,又舍不得,都是兵尖子。不收拾他俩吧,这作得也太不像话了,不管的话,以后队伍就不好带了。所以,最终,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关禁闭去。两周。

    这还不算完,关完禁闭出来,连里但凡是有会,不管大会儿小会儿,开完了会,两人挨个儿上前面做检讨去。那检讨书还不能重复。

    更奇葩的是,这两人,也算不打不相识,当了五年战友就没好好说过话,这下子,一起关禁闭,一起挨收拾,还真让他俩找到共同语言了,到后来居然成了朋友了。你说这事儿闹的。

    连长看他俩那熊样儿,都没脾气了。

    明子听说这事儿之后,也没脾气了。小文哥呀,这给你能的,你咋不上天呢!

    更神奇的是,都作成这样了,小文哥那延长兵役的报告居然又批了。

    难道领导就喜欢这种熊孩子?

    小文哥估计是不能回来过年了,明子就不等他了。自己收拾了东西回家过年。

    明子娘的心情还是不太好,但是看着状态还行。还真像她自己说的,她想得挺开的,人到了年纪了,这算儿免不了,活着的人日子该过还得过。

    二姨年前查出了糖尿病,现在消瘦得厉害。这也是明子娘心情不好的一个原因。姐俩儿一辈子没离开超过半里地,二姨这一病,她能好受嘛。

    这老太太也是,够没福的,嫁到高家,虽说是没遭着什么大罪,没挨过饿,可也没享着福。年青的时候儿子多,活儿特别重。这两年,好不容易给儿子们都娶上媳妇了,家底也彻底掏空了,想吃个冻梨都舍不得买,还得到明子家串门的时候,能解解馋。

    也是怪了,你说她这没吃过好的,没喝过好的,咋还能得糖尿病呢?糖尿病不是富贵病吗?

    真够愁人的,现在也没有什么特效药。好点儿的药,也吃不起。明子去探病的时候,看二姨就在吃一种叫二甲双胍的药。听说很便宜,也还算有效果。

    明子后来问明子娘,高老四不是号称在外面混得好吗?如今他亲妈生病了,就没给好好看看?明子娘真撇嘴,说他要是有那个心,也算他良心没丧尽,可惜他肯本没那个心。连回来看一眼都没回来。

    从头到尾,全是高三哥出头儿张罗着给二姨看的病,老五和老七也出了钱,老六全程装死,被二姨父堵在家门口骂了一顿,才拿了一百块钱出来。

    高三哥是个好人,这些年,也就是他,跟明子家的关系一直很好。当年大哥出事儿的时候就是他第一时间跑去现场的。明子娘这么些个外甥,最稀罕的就是他还三姨家的老三。高三哥跟明子娘也亲,平常没事儿就到明子家坐坐,两天没来,第三天早早的就得来报道。

    他结婚很多年之后一直没孩子,后来高三嫂的妹子从大北边不知道哪里抱回来一个刚出生不到五天的小姑娘,说是那户人家孩子太多,养活不起了,才把这个送了人。两人把这孩子当眼珠子似的疼。也不再寻思着再生了。

1。8。1() 
生老病死;人生就是这样。

    日子总还是要继续的。

    年该过也还是得过。

    三姐家今天过年住进新房了;三姐夫的老爹和两个妹妹都搬过来了。再不用回老家过年。只是三姐夫过年前和正月十五还是得回老屯去上坟送灯;一年就折腾那么两回;比原来还是要方便太多了。

    小文哥倒底还是回来过年了;腊月二十八才进家门。明子看到他就总是忍不住想笑。她的表情太诡异;别人看不到都难。

    “小明子;你总瞅小文儿笑啥呢?他又咋地了?”明子娘到底还是开口了。

    “没有,就是觉得我老哥越来越帅了。”明子说完就底头扒饭,努力憋着笑。

    “一天天的没个正形儿;竟扯犊子。”明子娘笑骂了一句,就不说了。

    “要我说,明子这是在文儿身上找他们家小顾的影子呢吧?是不是啊?”大嫂就开明子的玩笑。

    “嗯;大嫂这话说的有理。”小文哥估计已经差不多整明白明子在笑啥了;但是他明显不可能把自己的糗事拿出来娱乐大家,就顺着大嫂的话说。

    “妈;小顾是谁呀?”小舒儿三周岁多了;这孩子就是个小人精儿;十个月会说话;现在早都什么都会说了;听着大人说话,就好奇的十万个为什么。

    “小顾啊?小顾是老姑父呀!”还没等大嫂说呢;明子自己先开口了,她就不是会害臊的人。

    “你咋这么不知道磕碜呢?你结婚了吗?你就跟孩子这么说?”明子娘觉得自个儿这个闺女实在是太没羞没臊了。

    爷爷在边儿一边喝着小酒儿;一边笑呵呵的听着。明子爹的话也很少;不过也在笑。小夫儿坐在他腿上不老实,他一得一只手控制着孩子,一只手拿筷子吃饭,吃得很忙道。大嫂要把小夫儿抱过来,他还不乐意,就那么抱着。这稀罕孙子稀罕到这个程度,明子也算是见识了。

    “那老姑咋不回自己家过年呢?三姑都不在家过年了。”小舒儿又有问题了。

    “老姑父不在家,姑姑自己在家多可怜啊?小舒儿不喜欢姑姑回家过年吗?”明子就装可怜。

    “喜欢喜欢,最喜欢老姑了。”小舒儿最会拍马屁了,明子总给她买东西,每回明子一回来,她就往明子身边儿黏糊,时不时还发一发感慨,哇,姑姑你咋这么漂亮呢!都不知道她打哪学来的这么些词儿。

    不过,明子听说,哪个姑姑回来问她喜不喜欢姑姑,她都说最喜欢

    “哎,我大侄女儿真乖,下回等你老姑父再来咱们家,让他给小舒儿买玩具好不好啊?”明子得配合着啊。

    “好啊好啊,小舒也最喜欢老姑父了。”宝贝儿啊,你知道老姑父是哪一个吗?就最喜欢?

    “婶儿,这孩子不是成精了吧?”小文哥被小舒的这一波儿操作惊讶着不行。

    “胡咧咧什么呢。我大孙女儿这是聪明。”明子娘那么骄傲劲儿的呀。

    “老叔,我没成精。我妈说我像老姑。”小舒回答得可认真了。

    “哈哈”大家伙都让她逗得不行。

    小文哥的事儿就在这么插科打混当中混过去了,明子没有盯着小文哥不放。

    很快就过年。现在过年的供碗明子娘已经不怎么上手了,大嫂都已经学会了。就是一样,大嫂蒸馒头怎么蒸都开花儿。这开花儿馒头,吃着当然是好吃了,但是上供不行啊,不好看。所以,每年上供蒸的馒头,那面得单和,要明子娘亲自上手。教了多少次,大嫂一上手,又开花。明子娘就放弃了,不教了。

    隔壁单家的婶子来串门,正好看到明子娘在和面呢,还奇怪,怎么明子娘还上手了?全屯子谁不知道,正打大嫂嫁过来,那家务活儿,明子娘就再没动过手。就问一一句,才知道还有这典故。就笑,说这就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明子娘手巧不巧,还不是一辈子不会纳鞋底子。

    明子娘跟大嫂两个都让单家婶子给说笑了。一想,可不是那么回事儿呢。

    其实单家婶子是不知道,还有更神奇的事儿呢。以前家里穷的时候,家里有鸭蛋鹅蛋也舍不得吃,都卖了换钱的。后来,不用再省这几个钱了,那鸭蛋鹅蛋就都腌上了,做咸蛋。时常给爷爷煮上一个,做下酒菜。偶尔家里做大碴子粥的时候,全家也能解解馋。但是呢,明子娘就是腌不好咸蛋,年年把腌出来咸蛋,那蛋黄都是黑色的。等大嫂嫁过来之后,她腌出来的也都是黑的。也是怪了。以前她没结婚之前在家腌的都不黑。开始还怀疑是不是水的问题。

    结果,有一年,二姐实在看不下去了,春天腌咸鸭蛋的时候,特意回娘家住了几天,给腌了一坛子。这坛子咸鸭蛋好了之后,煮出来一看,黄色的,带油的

    然后等这坛子吃了一半的时候,大嫂就得二姐之前做好的汤汁又放了些新鸭蛋进去。你猜怎么着?出来的还是黑的

    娘俩就服气了。

    大哥时不时就爱拿这个事儿开玩笑,说他从小到大,吃了半辈子黑黄的咸鸭蛋了。

    这也算是生活中的小乐趣了。

    腊月三十,祖谱刚供上不久,八爷爷来家里给祖宗磕头。大嫂去他们家帮八奶奶做供碗去了。大哥跟明子爹在院子里扫雪,两个孩子跟着混打雪仗。明子坐有炕稍看书。明子娘在炕头儿扎马,爷爷在沙发上截蜡烛。八爷爷就坐在另一边沙发上哭,说他老了,活不了几年了,他家的三个儿子都不成事儿。等他死了,让多照顾照顾他的几个儿子。

    明子娘不原意听他磨叽,当年她早就说过了,让他做事儿留点余地,给自己儿子积点德,不是他自己个儿说的要饭也要不到她家门口吗?这些年,多少次了,跟着屯子里的人一起在被后搞小动作,明子娘找她理论,张口就骂,仗着长辈儿的身份,爹妈长短的骂。明子娘跟他生了多少气。

    明子娘这回也来态度了,没给八爷爷好脸,“大过年的,你别上我们家哭来。”

    爷爷不出声,再糊涂吧,这些年这些事儿他也都是知道的,也不可能这时候帮着八爷爷的,谁远谁近爷爷还是知道的。

    八爷爷被怼了,看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