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是国之大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娃是国之大事- 第5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哟,这才一个月,就已经为定情信物发愁啦?”何许之笑得揶揄:“把自己打扮漂亮就行啦,年底直接带上嫁妆进宫,还送什么定情信物呀?”

    唐宛宛正要说话,何许之摆了摆手,截住了她的话头:“你不懂,这男子啊最容易蹬鼻子上脸,拉过小手就想搂搂肩,搂了肩还想摸摸脸。你送了他这个,赶明儿他就想要那个了,万万不能惯着!”

    唐宛宛窘窘地看着她。何卿之气得直骂自家胞姐是蠢货,什么都跟人说,连忙岔开话题:“宛宛你别听她胡说,你怎么忽然想送陛下礼物了?”

    被两个嘴皮子利索的闺中密友打趣了半刻钟,唐宛宛只好从实招来:“不是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嘛?陛下送过我几回东西,我却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多不好意思呀。”

    头回陛下送了西洋进贡来的垂耳兔,那除臭丹不提也罢;上回教她做课业,赏下的墨条与砚台连她爹都啧啧称奇;昨日陛下请她吃了全鱼宴,又送了一只白玉貔貅,也不是寻常物件;若是再加上太后娘娘之前赏下的妆奁,那就更贵重了。

    想想自己生辰那日还要进宫去白吃白喝,唐宛宛十分过意不去,

    何家姑娘是何太傅的嫡孙女,晏回还是太子的那时候,但凡有疑惑不解之处便往何太傅家中跑,与何家姑娘也不陌生。太上皇还有心连个姻缘,可惜那时何家姑娘年纪尚幼,双方来往几年,也没擦出半点火花来。

    但问起晏回的喜好,何家姑娘还是清楚一些的。何卿之说:“陛下喜欢大家字画,以前我父亲送过一幅百福字,是行书大家墨道居士的真迹,陛下还是挺高兴的。”

    “陛下及冠那年,祖父送的是一张千斤重的弓。当时爹和几位叔伯他们都说不合适,为了这弓还吵了两天。祖父却说他另有深意,将这弓送了出去。”何许之捂着嘴笑:“那么重的弓,也不知陛下能不能拉得开。”

    与唐宛宛同坐的方姑娘听了好一会儿,笑眯眯插|进话来:“哪里用得着那么贵重?女子送荷包就最好不过了呀。刚过去的七夕节,大街小巷不都是卖荷包的嘛。”

    唐宛宛恍然大悟。

    到了她生辰当日,晏回是叫道己公公出宫来接的人。

    卯时正便出了宫,小轿行得极稳当,道己公公眯了一会儿,掀起车帘瞧了瞧天色,见已经到了秀水街,便跟抬轿的侍卫说:“别走这么急,陛下还特意叮嘱说姑娘起得晚,让咱家别去得太早扰了姑娘晨觉。先绕个远路,咱去将香满楼的做鱼厨子请进宫去。”

    抬轿的侍卫应了喏,等去了香满楼传过话,再折回唐家的时候,道己公公惊诧地发现唐宛宛已经准备好了,唐家全家人都在外院的大榕树下坐着乘凉。

    道己公公忙迎上前去:“姑娘等久了?”

    唐宛宛真的等了很久了,昨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今天早上又起了个大早,吃过早膳换好衣裳就坐在外院等着了,都仰在椅子上睡了个回笼觉。闻言只说“没等多久”,笑眯眯地告别爹娘,上了轿子。

    道己公公把人送到御书房的时候,晏回第一眼看清的甚至不是唐宛宛,而是她背后那个鼓鼓囊囊的书袋,跟上回进宫补课业时的情形一模一样。

    晏回瞧得直皱眉:“就这么一日休沐,你们夫子竟然布置了这么多课业?”别是一整天都得在御书房过了

    “不是课业。”唐宛宛笑眯眯走上前来,将书袋放在晏回的桌案上,解开束口的带子给他看,“古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陛下送过我兔子,上回还送了白玉貔貅。可我能送出手的都不是稀罕物件,便专门挑了这些荷包出来,陛下瞧瞧喜欢哪个?”

第59章 赃银() 
独家发表。防盗比例50%;时间为24小时。待陛下走了;德妃劈手砸了桌上的青花杯盏;心头火气已然上了脸。因为她身子纤瘦,颈上兀起的淡淡青筋便显得愈发狰狞。

    碎瓷溅了一地;众人心里都是一咯噔;周围的丫鬟慌里慌张跪了一圈。

    德妃出身正二品特进家,打小养尊处优,又自恃身份,将底下几个庶妹压得死死的,入了宫也一切如故。此时语气森然;听得渗人:“是哪个与本宫说陛下喜欢爱读书的姑娘的!”

    “娘娘息怒。”赵美人盈盈起身上前,一张巴掌大的小脸瞧不见半分血色,她跪倒在德妃脚边;轻轻拭了拭眼角:“那日嫔妾去御书房给陛下送祛暑粥;道己公公说陛下在处理政务;嫔妾便让公公通传了一声。”

    “本以为这回又像往常一样见不到陛下;谁知陛下竟叫我入内了。这还是嫔妾入宫八年;头回亲眼得见御书房是什么模样。”

    冯美人立马变了脸色,在赵美人背上剜了好几眼。

    “可嫔妾进了书房才知里头竟不止陛下一人,陛下身旁还坐着一个年轻姑娘;跟陛下紧紧挨着,就快倚到陛下身上去了。”赵美人越说越委屈;声音都带了哭腔:“陛下问我的头句话便是——你今日熬的是什么粥?”

    那时赵美人心中欢喜;也顾不上想御书房为何会有个陌生姑娘;忙答:“今日熬的是绿豆百合雪耳粥,熬了一个时辰,清热消暑再好不过。”

    晏回叫道己公公呈上去,跟唐宛宛一人一碗分着喝了。赵美人傻了眼,却见陛下还问那姑娘:“好喝吗?”

    唐宛宛眼睛还黏在书本上,没分给来人一个眼神,压根没注意到进来的不是丫鬟,而是自己未来的同僚。闻言咂咂味道,心不在焉地答:“不够甜。”

    晏回点头,吩咐赵美人:“记得下回多加点糖。”

    赵美人硬生生掐断了自己两根指甲,明明心头在滴血,面上还得挤出一个笑:“嫔妾记住了。”

    等晏回喝完了赵美人亲手熬的解暑粥,眼皮子也没抬,只冷冷淡淡赏她一句:“朕尚有要事忙,你且退下吧。”

    全程赵美人就跟杆子似的杵在一旁看着,临走前还得上前将两人用过的碗筷和汤匙收拾了,这才撑着笑脸行礼退下。她刚转过身,眼中蕴着的眼泪就忍不住了。

    道己公公顶着一张和善的笑脸,抽冷子插了把刀:“姑娘嗜甜,劳烦娘娘多费心了。”

    赵美人又是生气又是委屈,觉得自己跟个丫鬟似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半道上就哭得厥过去了。直到小轿抬回了宫,丫鬟才发现自家娘娘把自己给气晕了,又是好一通忙活。

    将那日之事转述了一遍,赵美人又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脸上的妆也花了,跪在德妃身前嘤嘤切切:“求娘娘给妾做主啊!”

    钟昭仪一个没忍住,噗嗤笑出了声,被德妃娘娘扫了一眼,忙识相地收了声。除了钟昭仪这么个临阵笑场的,剩下几位心头都升起些物伤其类的悲凉。

    德妃垂着眼睑,一手摩挲着指尖鲜红的蔻丹,面无表情问赵美人:“那你为何说陛下喜欢爱读书的姑娘?”

    “因为喝粥的间隙,陛下还时不时与那姑娘说两句话。”赵美人为难,不知这段该怎么转述,犹豫须臾,只好自己分饰两角。

    她先是压低了声音模仿陛下——“这句的意思是说女子不应将眼光局于内宅,世间天地广阔,一辈子守着后宅那一亩三分地算计的都是蠢姑娘,反倒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可听明白了?”

    紧接着换成呆怔的语气,这是在模仿唐宛宛:“好像听明白了”

    赵美人又压低了声音学陛下:“那你把这段释一遍。”

    最后又拿女子天生娇软的声音结了尾:“前边那句是什么意思来着?”

    赵美人学完嘴,苦笑着说:“陛下的御书房从不许女子进入,嫔妾自然惊愕不已,竖着耳朵听了好一会儿,才听明白陛下那是在给她讲课本呢。”

    听完,德妃深深吸了两口气,颈上青筋更明显了,心口都在突突的跳。德妃做人的宗旨是为难谁都别为难自己,该发火时绝不憋着,遂又狠狠砸了一个杯子,气得破了音:“陛下日理万机,连和咱们说话的空当都抽不出来。这贱蹄子竟如此不懂规矩!”

    若说这六位里谁最气不过,那一定非德妃莫属了。剩下的钟昭仪、冯赵美人之流都是陛下登基后才被送入宫的,可德妃却比她们早一年就与晏回定下了亲事。

    那时陛下还是太子,太后娘娘千挑万选地给晏回挑了两位姑娘,定为了太子侧妃,打算挑好正妃之后便让两人过府。其中一位姑娘突染恶疾,自己将婚事退了。只剩下一个德妃,一时风头无两。

    谁知太子妃还没挑好,德妃还没被抬进东宫,太上皇便退位了。接着陛下登基,德妃直接从太子侧妃变成四妃之一,实乃天降之喜。

    可她那时年纪轻,受人蛊惑做错了一件事,从那以后一步错,步步错,对也是错。年少时便叫她芳心暗许的郎君,如今生生长成了这般不近人情的模样。

    先前大家一齐无宠,德妃连个嫉恨的对象都挑不出来,那时她还能以“陛下不近女色”为借口安慰自己;可如今没了这层遮掩,“陛下心有所属”的真相如尖刀一般戳在她心口,如何能忍?

    众妃纷纷跟着附和:“是呀是呀,果然是小户人家出身。”

    “狐媚惑主的货色!”

    唐宛宛进宫三次,众妃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她这三回进宫要么是与陛下在一起,要么是与太后娘娘在一起,众妃还没来得及给她个下马威,也只能在这口头上逞逞威风。

    那日回了宫的赵美人哭得心力交瘁,转念一想却又面色发白——若非亲眼所见,谁敢相信陛下竟还有如此随性的一面?与在她们面前时一点都不一样。

    她左思右想,不敢瞒着这事,遂报与几位娘娘。众妃一番商量之后有了心思:陛下百忙之中仍乐意抽空给那狐狸精讲课,他定是喜欢爱读书的姑娘。遂有了今日御花园一行。

    六人中书读得最多的钟昭仪迟疑着说:“可嫔妾读的书多,也从不得圣眷”

    京城才女无数,然能在贵女的圈子中排得上名的却不多,钟昭仪便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其祖父乃是当世大儒,钟昭仪幼时与家中兄弟一齐受祖父言传身教,若不是她进宫太早,去考科举也定能名列前茅。

    “嫔妾听了赵美人之言,倒是想到了一条,姐妹们且听我说说。”钟昭仪慢条斯理开口:“我娘也出自书香之家,按理说本该与我爹举案齐眉,可我爹却总爱往一个姨娘的院子里跑。”

    这种后院之事还拿出来说,众妃都听得心不在焉,又听钟昭仪说了两句之后却改了态度。

    “那姨娘也爱读书,却是个脑子愚笨的,时常装出一副呆愚的模样与我爹问一些浅白的问题,比如‘这个字念什么’、‘那句什么意思’。有时一句话她要翻来覆去问个三五遍才能明白。连我都常常嫌她粗鄙,可我爹每每听了她的问题,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见众人若有所思,钟昭仪又补一句:“方才听赵美人所说,这唐家姑娘也是个擅长装傻充愣的。嫔妾斗胆,会不会越是位高权重的男子,越喜欢那些个痴的愚的?如此方能显出男子的伟岸来?”

    她胡乱揣测这么一通,猜错了这“因”,却是阴差阳错地猜对了“果”——陛下确确实实喜欢傻白甜

    众妃嫔顺着这条思路往下一想,是啊,装作什么都不懂的傻样儿,不光能借着机会跟陛下多说两句话,还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