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看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挑灯看剑- 第8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臣一党,只怕都会站到自己的这一边。
    而且经此一役,金兀术声望势必大不如此,而他却占尽军心,此消彼长之下,他若想代替金兀术,接掌这支女真嫡系大军,却也并非全然不可能。
    眼下实为其千载一遇之机,而成功的枢纽,却又复完全掌握在宋人的手上。
    毕竟当前局面,宋军占尽优势,虽然他也自看准了宋军心中的算计,自忖宋室亦自不愿看到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然则是和是战,主动权终究还是操控在宋人的手里。
    再者说,宋人是否肯放弃金兀术,转而与他来商谈和议,这也尽是未定之天,终究当下这数十万女真军士的主帅,还是金兀术,而不是他完颜雍。
    是以他迫不及待地赶在今夜便前来与辛弃疾相见,原本亦是希望能赶在金兀术求和意图未露之前,说动宋使,否则若待到金兀术辛身前来,透露出亦有意和谈之后,自己要再插上这一手,只怕便是千难万难了。
    只是他与辛弃疾虽然是敌非友,但这些日子来,辛弃疾被囚在女真军中,金兀术又常常带在左右,却是让他对于辛弃疾颇有所了解,心知这个南国蛮子心计深沉,目光敏锐,却是决非易欺易骗之辈,自己如此急切前来,只怕他纵然未能明白自己心下这千般计较,却也不难看穿自己急于求和之意,到时不免坐地起价,这番与宋和谈,却是不知要被宋室占掉多少便宜了。
    是以他甫入得帐来,便自有那一番作势施为,其用意却只不过是欲以一腔刚猛之气先行迷惑辛弃疾,显示自己本意却是不惜生死,决意一战,辛弃疾身负南国天子和谈之嘱,自必良言相劝,到时自己就坡下驴,为帐下数十万弟兄生命计而冒死背着金兀术与辛弃疾秘谈和约之盟,也便顺理成章。
    他虽视辛弃疾为敌寇,却也不得不承认辛弃疾确是一员真正的军人战士,若是辛弃疾当真信了自己那股子以命求战的刚烈之性,只怕也难免起些惺惺相惜之意,到时却也就应该不会再多所为难。
    然则完颜雍终究也是聪明人,看着辛弃疾的反应神色,加上自己方才那一番失态,却是知道自己的这一番做作火候已经足了,刚烈之性也已然表露无遗,意欲求和之态更是已然合盘托出,当下也便不再装腔作势,收起了手中刀,正颜以对。
    辛弃疾脸上绽起了一丝笑:“只因我们天子官家看准了金兀术大帅一心只为自己声名地位计,却是不顾手下数十万生灵死活,纵使答应和议,亦不过虚与委蛇,必定多有反复,即是如此,却是不谈也罢了。”
    “所以”,辛弃疾拿眼望向完颜雍:“副帅此来,却是恰是时候,否则,辛某还真怕缴不了这当差。”
    完颜雍心下暗喜,脸上却是没有丝毫表情:“你怎知本帅一定会冒背叛四王叔之名,来与你和谈?”
    “哈哈”,辛弃疾一声低笑:“因为金兀术败不得,副帅却败得;金兀术死得,副帅却死不得。是以辛某早知副帅今夜要来,也早便知道副帅此来,原来但是秉着和谈之意,副帅说辛某之言,是也不是?”
    完颜雍深吸了一口气,却是不置可否,皱眉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他原本看辛弃疾的反应,还以为他已然渐入殻中,此时见他却似是话里有话,不由得多问了一句。
第95章 首鼠
    辛弃疾洒然一哂:“金兀术大帅十余年前便自纵横天下,灭辽伐宋,百无一敌,在贵军之中,亦属支撑军心之人。此次攻宋,原本已经步步为营,却是仍不免为人所诱,落入大军埋伏之中,全仗我天子官家一念之仁,才得以全身而退,纵然安然归去,只怕也已是声望尽失,却是比杀了他还难受。是以金兀术大帅当然败不得,亦不愿败。是以此次前来,我天子官家原本也已料定金兀术大帅必不愿如此求和,而势必不惜举数十万大军之身家性命,行险搏之而全其毕生之声名。”
    “然则”,辛弃疾望向脸色微变的完颜雍,眼神微微一寒:“我大军四面夹围,占尽天时地利,贵军人数虽众,这数十日来却是早已军心涣散,不外一盘散沙,实已成瓮中之猎,金兀术大帅这行险一搏,便是放在副帅看来,又能有几分成算?!而我大军,对于天子官家在如此占尽优势局面之下求和,却是有许多未能仰体天子官家圣心之人,不免原本便自存有愤愤之意,金兀术大帅战端一启,则此地宋金数十万生灵,势必是不死不休之局,纵使是天子官家,亦难以再启和谈,所以在辛某看来,金兀术大帅之举,只怕原本便以存下了决死之意,他败不得,却是死得!”
    完颜雍虽则神色勉强不变,却已自知额头冷汗正自涔涔而下,辛弃疾之语,入情入理,他原本认定金兀术在现在如许情形之下,纵然意图再伺一线之机,行险反扑,亦不过为求得一个体面收场,均局而和罢了,然则听得辛弃疾的话,他才知道,自己始终站在女真军的立场来盘算,却是自始至终,忽略了宋军将士的军心士气。
    确实,他亦是百战沙场的人物,自是知道,置身军旅,最渴盼的便是那跃马提枪、痛割敌首的感觉,更何况女真军人在这十数年来,踏马中原,掳人帝王,破人故都,与这些宋国军士,实有浓得许多浓得化不开的国仇家恨在里面,要说如此占尽优势的局面下,对于自己这方的数十万女真大军轻轻放过,若说易地而处,自己也是绝对不会心服。
    而且,纵然从最庸俗的盘算上讲,他也知道,南国一向抑武崇文,出身行伍之人,升迁的唯一途径,便是自刀枪林中累积军功,而军功计算途径虽则多样,对于普通军士而言,只怕却只能以最简单的杀敌数量来计算,是以宋国的天子官家在这样的状况下与女真军和谈,却实不啻于让许多辗转下吏的普通军士平白失去了一个天大的立功时机,让他们拂郁难宣,乃至义愤难平,都意料中的事情。
    是以诚如辛弃疾所言,一旦女真人在如此状态下还敢于拒绝宋人提出条件如此宽松的和议,甚至主动挑衅,轻启战端,到时宋军军士情绪之喷发,势必无可抵御,纵然是宋国天子心中另有谋画,只怕也无法在此等形势下强行勒转,否则势必失去军心。
    更何况,以他此番征宋的辛身经历来看,宋国这位天子官家,非但未尝有一丝半点传说中庸怯懦弱的模样,反自是老谋深算,心狠手辣,眼下虽则以和议相约,又何尝不是一则激将之法。
    毕竟眼下宋军与女真人相同,都自长途跋涉,女真大军征战经月,身心俱疲;宋国那几支军队却是抛荒十载,新自整顿,若非占尽地利,而是沙场之上与自己正面决战,纵使宋军四路铁军齐集,胜负亦不过是五五之数,而在这山谷之中,宋军在诸多布置之余,要困住女真人这数十万大军,所费心力亦自不小,相信若非有大捷近在眼前的激励,宋军的疲累厌战之意,只怕不会下于女真大军。
    但是宋国天子在如此情形下忽尔宣布求和,却是恰好适时激发起宋国军士上下的情绪,虽则眼下多是怨愤拂郁,然而一旦金兀术借和议之名,而伺机反扑,这股怨愤却是必然转瞬间便成了宋军全体无可匹敌的奋勇杀敌之军心士气,而女真士军原本便已厌战思乡,金兀术拒和求战,只怕却只会让早先已经了无斗志的女真大军更形涣散。
    更何况,宋国天子官家既然早已料定金兀术心中的所思所想,自必也便会针对此举做出种种调遣布置,到时此消彼长之下,说不定宋国真的可以以可以承受的代价,将女真人这数十万大军尽数留在此处。
    一念及此,完颜雍对于自己原先的那些推断,却是有些再拿不准主意了。
    毕竟,辛弃疾对于金兀术所言及的宋国天子官家之所以愿意以胜求和的原因,固然是入情入理,谋虑深远,然则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南国所据州县,无不归心王室,甚至当今宋国的天子官家昔日在汴京城破,女真军沿路追袭,仓皇逃窜之时,亦自拥戴之人无数,是以最终才能重新开朝定鼎,延续宋祚江山,占据江南一隅,宋室天下,安若磐石,纵然是宋国这四支铁军尽丧于此,也不虞国中生事,祸起萧墙,南国江山,依旧是铁桶一块。更莫说此时宋军占尽优势,女真军士无论如何周旋,也必然无法求一个同归于尽。
    而女真人却是不同,女真一族自白山黑水间起兵,短短十余载便自据有大半天下,所依仗者无非兵威将广,以绝对的军力优势压服了所据地区那多不胜数的大大小小的部落族群。是以时下大金国虽然看似国势喧赫,军威彪炳,其所恃者,实则不过是眼下这支女真一族最精锐的嫡系铁军。
    一旦这支女真大军尽灭于此,则那些对于女真人统治久怀异心的部落各族势必趁势而起,到时大金势必四崩五裂,兵连祸结,而女真人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在关内关外结怨无数,失去这样一支嫡系子弟之拱卫,莫说再无法操持大局,鼎定天下,只怕连欲求白山黑水一隅之地以栖身,亦不可得了。
第96章 是非
    大金国的“战神”完颜亮,虽则亦自统着占大金一半的军队,与西辽征战经年,也将手下军队练成了一支铁骑雄师,但他治下的军队终究是强征各族丁壮而成,眼下大金能维持一统诸部的局面,那些军士在完颜亮的调教下自然如臂使掌,一旦大金因元气大丧而分崩离析,诸族叛金而起,这些军士无论多崇拜完颜亮这个军中战神,却也必然有大部分会选择回归本族,为族人效力,而绝不可能帮着女真人,去镇压屠杀他们的族人。
    更可虑者,契丹辽人虽然失国,却未曾尽丧元气,在契丹一族不世出之奇材耶律大石带领之下,辽人精锐远征西域,压服西域各族,重新立都建国,亦以“辽”为号,却也自创下了偌大一份基业,时下正无日无刻,不想着如何击垮大金,复其故土,眼下“战神”完颜亮据数十万铁军并东胡各部,与耶律大石所率大军相争,亦不过互有胜负,虽然耶律大石难以挥军西下,完颜亮却也没有绝能力平灭西辽,一旦女真大军生变,只怕第一个挥师东下的,就是与女真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契丹大军。
    契丹因女真人而失国,其君王天祚帝亦为女真人羞辱万端,方自加以虐杀,而耶律大石之家人亲友,亦多有惨死于女真人之手者,耶律大石对女真人,实怀有不死不休之分,一旦强弱之势逆转,只怕耶律大石追索之下,女真一族就此亡族灭种,也并不是完全的不可能的事情。
    大金失国,半壁天下势必群魔乱舞,亦不免波及宋室,这确是实情。然则宋人终究元气未失,只要闭关自守,在北方诸族兀自相争未息,无暇南顾之时,自保自是绰有余裕。
    而以宋国天子之明,宋国将帅之勇,纵使今日宋室这四支铁军损耗再大,能有个三五年功夫,只怕却是不难让其恢复元气,甚至更甚从前,亦属份内之事。
    到时北方乱相横生,诸族相互征伐,势必元气大伤,而宋室经此休养生息,只怕却是不难趁着北方大乱之际,一举出兵,从中渔利,则如此一来,宋室进可以一统天下,慑服四夷,重现汉唐之雄威;退亦足以取幽云十六洲,光复故土,一雪百余年受尽屈辱之耻。
    想来宋国的天子官家心中,只怕亦自做尽了如此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