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第2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米左右,不像云南路南石林呈“乔木林”,而是低矮的“灌木林”。依其单石形态命名为石灶、石床、石牛、单峰驼、石狮等。最奇的是它不同于其他溶洞,其洞顶平如室内的天花板,洞底平似庭院的地板,毫无凹凸之处。顶底之间高度一般不过三米,溶洞滴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很差,偶尔见之亦极少、极校这是一般溶洞所罕见的。林屋洞内静水动水变化无穷,有的清水一潭,澄碧如镜,有的潺潺而流,妩媚动人。 
  作为石灰岩溶洞,“林屋洞”的独特之处全在于其洞顶、洞底的平滑如板,而这如人工般的平滑,却纯是出自天然,这才是此洞的绝妙之处,所以说“林屋洞”三字道出了它自然造化之奇异,也反映了人类对它的认识。 
  如果我们仔细推敲、琢磨,就越会发现它的奥秘之处:作为石灰岩溶洞,其水蚀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怎样的水流才能造成平坦如板的洞顶和洞底呢,这水流又要何等的均匀呢?我想这是水蚀溶洞中最绝妙的创造。地质学家也许还没有对这种绝无仅有的现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在洞穴文化中较为神秘的是洞穴里的棺椁,其中比较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是“武夷悬棺”。 
  悬棺现象不仅武夷山区有,其他地区如四川的部分地区也有。但是武夷悬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放置在一个个天然的洞穴之内的,而这些天然的洞穴,是保证其三千年来不朽的重要条件,所以武夷悬棺,又是一种洞穴文化。 
  武夷山是闽南名山,也是中国的名山。其山势雄伟、奇秀,叠嶂层峦,山下有条九曲溪,曲曲有景,景景见奇。然而最令游人称奇的还是三曲南岸悬崖上的“悬棺”。武夷悬棺,是用圆木刳成小船一样的棺柩,故又称船棺。 
  武夷山悬棺的发现,最早见于距今一千多年的南朝时期。当时奉旨入闽的顾野王曾写道:“建安有武夷山,溪中有仙人葬处。”所谓“仙人葬处”即指悬棺。 
  武夷悬棺之所以奇,并不在于它的造型,而在于古人是如何把它放置于高不可攀的悬崖绝壁的天然洞穴之中的,还在于为什么棺木放在洞中会三千年而不朽呢? 
  九曲溪两岸都是距今一亿年的白垩纪,暗紫红色含砾砂岩组成的悬崖峭壁,崖壁陡在80℃以上,近乎直立。悬棺一般都是悬架于半岩的洞穴内,上距崖顶七八十米,下距溪底百余米。关于它的来龙去脉,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最有代表性的传说是:“很久以前,九曲溪遥接银河,仙人泛舟玉波,遍览十川八极以后御风上天而把舟船遗留在人间,故名仙人船。” 
  《武夷山志》记载了距今500年前,盗棺者进洞的情景:“有的削竹签插岩壁,从下攀缘而上;有的从山顶设辘轳绝险而下。”这种盗棺的方式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悬棺安放的线索。后来科学家们在武夷西北部的莲花峰,利用仿古绞车,将一具完整的悬棺从离地50多米的岩洞内取出,安稳地放置地面。经科学测定,此棺是距今3000年前,我国东南地区“百越”人的遗海武夷山的悬棺在天然的岩洞内度过了三千多个春秋,为什么至今完好不朽呢?难道真的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起作用吗?许多科学工作者经过反复研究认为:这与船棺的本质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据考证,这里的船棺均用楠木制成,楠木有楠木油,质地坚实,耐腐抗菌。所悬架船棺的岩洞,洞口均向西北,而且外大内小,洞向外倾斜,能遮雨蔽日,大雨后不会积水,每天都有一个时辰的残阳夕照,洞内干燥通风,温度和湿度相对稳定,细菌难以繁殖,野兽更伤害不了。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正是数千年而不朽的原因。




我国风俗的演变 
  风俗就是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东汉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说:“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其大意就是说,由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风”,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俗”。风俗的内容极为广泛,种类异常繁多,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心理、行为和语言三个方面。心理方面的风俗主要是指以信仰为核心、包括各种禁忌在内的反映在人们心理上的习尚,也称无形风俗,如古代社会里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行为方面的风俗主要是指与心理风俗密切关联而表现在诸如祭礼、婚仪、祈禳等仪式和岁时节日、纪念、游艺等活动上的习尚,也称有形风俗;语言方面的风俗主要是指以语言为手段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意愿要求的传承性艺术,如神话、传说、谜语、谚语、歌谣、说唱等。 
  我国传统风俗孕育发生于原始社会前期,发展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及奴隶社会。我国早在距今四五万年的“新人”时期就已经有了女性祖先崇拜的习俗和同一氏族内不得通婚的俗规。到了距今四五千年的氏族社会后期,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产生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等进步生产活动,人们已经定居,并有了简陋的窖穴式房舍,出现了葬穴、氏族墓地、对偶家庭、男性祖先崇拜和农业生产上的点耕方式等等习俗事象。此外,还有服饰、巫术、祭礼、禁忌、神话艺术以至医药治病等等风俗习尚也都渐次形成,并在我国先秦古籍中都有记述和保存。 
  春秋战国至秦汉魏晋间的风俗随着社会制度的转换、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封建思想的深化而进一步发展和强化起来。这一时期,事鬼神、信卜筮日趋神圣和普遍,起宅造房、婚丧嫁娶都有许多禁忌习俗。比如东汉王充《论衡·诘术篇》引《图宅术》关于起宅造房的俗规中有云:“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因依五行之说,商属金,南属火,火能克金,故为不吉;征属火,北属水,水会胜火,也不吉利。“向得其宜,富贵吉昌;向失其宜,贫贱衰耗。”汉魏时期,买卖婚姻甚为盛行,而且对婚后妇女有“七出”之规:一曰无子,二曰淫佚,三曰不事姑舅,四曰口舌,五曰盗窃,六曰妒忌,七曰恶疾。凡有此“七出”之一者,皆可由夫家休出家门。这一时期,丧葬习俗也向封建迷信进一步发展起来,如人死亡后停丧不葬,等待吉日。坟墓下葬,必择吉地。通行相墓之术,迷信风水之说。此外,围棋、象棋一类技艺性习俗在这一时期也很流行。六朝时人还有讲究避讳之俗,尤其是父讳不可犯。总起来说,春秋战国至秦汉魏晋时期的风俗习尚在总体上处于严重封建化过程中。 
  汉魏以后,隋唐五代以至宋各种风俗习尚与我国深化了的封建文化相融合,并获得进一步发展,展现了这一时期人民生活、社会历史的风貌,其中尤以饮食与服饰等项表现特别突出,显示了较高的文化生活水平。如唐人《食谱》就是我国总结饮食烹调经验的著名文献。唐代还生出许多杂俗,如把星辰崇拜发展到二十八宿,即祭二十八个星辰;又如斗鸡、走马、弄鹰风气也极盛。 
  宋代风俗除沿袭唐代外,亦有所发展变化。南宋时已有火葬之俗,还有了水葬。总之,这一时期的社会风俗是我国传统风俗的承上启下阶段,上古之俗到此或被变形运用,或被发展成完善的通例。唐宋风俗的鲜明特点是它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虚妄程度大减,生活气息浓厚起来。 
  元明清三代风俗是我国传统风俗的近期阶段。这一阶段除了传承前代风俗外,随着封建制度由强渐衰的走向,风俗习尚方面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元代在宗教信仰上除以佛教为主外,道教势力曾一度大长,一时道观大增。有许多元时宗教俗规,诸如道士的来往留宿、生活作息、服装帽式等等具体规定,都为后世道观所沿续。元代民间技艺十分发展,各种说唱艺术、曲艺形式、杂技、武术等也非常繁荣。同时,信奉生辰八字、通行殡葬戴孝的风俗甚为盛行。明代婚俗中结婚时通行撒帐仪式,以五谷为撒帐之物,一边撒帐一边高唱撒帐歌。丧葬方面的习俗主要有土葬、火葬两种。清代风俗是我国传统风俗的最后时期。清代的封建统治对风俗的影响很大。在清代,信巫觋、崇鬼神、举赛会风气极盛。满族起自辽、沈,即有设竿祭天之礼,后又总祀社稷诸神祇于静室,名曰堂子。入主中原之后,这一古礼发展为祭堂子风俗。 
  以京城北京为例,就曾建堂子于长安左门外,造祭神殿于堂子正中,汇祀社稷诸神祇。“岁正朔,皇上率宗室、王公、满一品文武官诣堂子,行拜天礼。 
  凡立竿祭神于堂子之礼,岁以春季、秋季月朔日举行。祭日悬黄幡,系彩绳,缀五色缯百缕,备陈香。。是日大内及军民人等不祈祷,不祭神,禁屠宰,不理刑名”(《啸亭杂录》),满民上下,皆以为俗。清代燕酬常仪也自有特点,如凡有喜庆之事,贺客来者必穿长衫加马褂。酒席待客,男坐于东,女坐于西,以北为上座。席首坐亲戚,席次坐邻友,再次坐宗族,故有一亲、二友、三本家之说。满族嫁娶礼俗很少指腹为婚,一般都是成年聘娶。辛亥革命后,我国传统风俗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总体趋势是封建性大大减弱,现代性渐渐增强,风俗活动方式呈现出日趋简略之势。风俗是伴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实践活动产生、发展、变化的,特定的风俗是特定的社会时代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反映,我国传统风俗是我国古代人民物质文化生产活动的产物,是我国古代社会风貌的生动反映,它同其他古代文化遗产一样,由于社会时代的局限,也有“良俗”、“陋习”之分。只要我们择优而娶因陋而弃,就一定会使传统风俗为今人树立时代新风尚再作贡献,同时,也使传统风俗自身获得健康发展。




姓氏名字
  中国人的姓名很有特点,要说清它的特点,就必须从它的来源说起。中国人的“姓”,产生在母系社会。当时,人们为了区别婚姻和种族,就把姓作为一个家族的称号,以母亲的姓为姓。后来出现了父系社会,妇女从称姓变成了称氏,比如娘家姓李、婆家姓王,她就被称为王李氏,一般人也就以父亲的姓为姓了。这种演变始于战国以后。据宋初钱塘老儒所编《百家姓》记载,当时中国人的单姓已有408个,复姓76个,因宋朝皇帝姓赵,《百家姓》也就以赵开头,编成了四字一行的韵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吴沈的《千家姓》已载有1968个姓了。据近年《东西南北》杂志记载,目前中国人的姓已有4129个,其中单姓2288个,复姓1689个,余下的是三至五字的姓。俗话说“张王李赵遍地刘”,可见张、王、李、赵、刘是最多见的单姓,诸葛、欧阳、端木、公孙则是最常见的复姓。中国人的姓名都是姓在前名在后。名字往往有一定含义,表示一定的愿望,如“富、贵、财、禄”是希望发财致富;“康、舰松、寿”是希望健康长寿;“栋、杰、竣才”是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材等。同姓人的名字要按辈排列,而同辈人的名字往往取一个相同的字。一般人有小名(孩童时用名)和大名(上学后用名或成人后用名)。名人还有字、号或者笔名。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