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六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雨六载- 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筇盍恕=ǘ映跗冢幌伦幼吡似吒隼隙釉保蛎悦瞧毡槿衔磕切┬∏嗄瓿攀烂妫谢ǘ涌隙ú恍小L涤幸淮吻蛎宰富嵘希蛎悦堑姆⒀苑浅<ち遥瞧毡槎陨虾W闱虮凼H衔旄χ换岢ご宓酰换帷癙ASS”(上海人对技术足球的统称),抢逼围下去,上海足球与北方队没有什么两样了。其实,我也知道,球迷们打心眼里不喜欢这种大刀阔斧的风格,他们对“精致”的上海足球还有着很深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迎来了建队以后在主场进行的第一场比赛。
  2月23至17日,上海东方电视台举行东视杯足球邀请赛。参赛的有八一队、江苏队、北京队和我们申花队。第一场比赛我们与八一队对阵。场上的观众不多,大家都愿意在电视里看比赛。我要求队员们把平时练的东西拿出来,要像小老虎一样去拼八一队。
  比赛的结果是1比l。毕竟是第一次在自家面前亮相,打得有点紧,看上去热闹,但场面有些乱。第二天一大早,我与龚学乎副市长通电话。龚副市长说,吴邦国(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昨天也看了你们的比赛,不过是开完会后看了下半时的一段。他说,吴邦国问两家怎么都跑不动了?看来体力有问题。龚副市长还补充了他的意见说,你们的技术太粗糙,特别是在下半时,失误太多,究竟是什么原因你要找一找。
  我没有想到市里领导对我们申花队会这么重视,回去我把这些向队内的干部传达了,并要求队员们一定要打好第二场。
  第二场比赛对江苏队。在赛前的准备会上,我总结第一场的经验教训后,要求大家减少失误,提高抢的成功率。我说,你们别看江苏队输给了北京队。但从场面上看,这两家都差不多。江苏队还是有实力的。我还告诫大家,不要以为在南京赢了人家4比1,那是我们机会掌握得比较好,人家也有许多机会。
  这场比赛打得还可以。虽然说没有那么多的紧张场面,但1比0比较平稳地赢下来了。最主要的是抢逼围把对方逼住了。他们几乎没有机会。
  最后,我们与北京队争夺冠军。这场比赛,高峰被冻结了。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北京队夺得了冠军。
  没有拿到冠军,但在上海的第一次亮相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想不到这些小鬼还可以。在这三场比赛中,我提出抢宇:抢为中心,用抢促进各方面的提高。我对球员们讲,抢是体能的反映,如果没有体能,怎么抢得起来?没有力量,没有速度,只能跟在人家后面,怎么去抢?抢也是作风的表现,关键的时刻,在大家体能都下降的时候,就看你的意志品质了,看你。能否咬牙挺得佐。不要以为抢球只是力气活儿,抢也是技术,一种防守技术。如果你技术不行,被别人过了,还抢什么?像我们现在,动作太大,一抢就犯规。这里面有没有技术?当然有,抢还要讲究整体配合,比如说把对手往边上逼,尽快离开中间的危险区域,一人上去抢,其他球员要注意保护,要有预判,估计可能出球的方向,及时断球。这难道不是技术与战术的结合吗?
  以后被人们广泛议论的“抢逼围”便在这次比赛中作为口号提出来的。但是,“抢逼围”在申花也不是一帆风顺。
  18。改造李晓
  谈到抢字,我不得不谈一谈李晓。
  李晓是我1986年从上海青年队调到国家二队的。他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踢得软,丢球不抢,胆子小。我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采取强制性手段让他改变了这些缺点。一年之后,李晓直接进了上海一队,在第六届全运会上还踢上了主力。但这次我接队,发现李晓似乎又回到以前的老模样了。但这次对他的改造,要比1986年辛苦、困难得多。
  东视杯的三场比赛,我考虑最多的便是对李晓的使用问题。李晓在南京与江苏队比赛时是替补上场的,但后来与对手发生争执,被我换了下来。
  李晓技术不错,有速度,踢球也有灵气,但比较懒散,不肯跑,防守意识差,不积极参加防守,这是我不能容许的。在我的要求下,任何队员都要参加防守,从失球的第一秒钟开始。因为你在前面堵了,即使没有抢到球,也会给后面的防守布阵赢得了时间。
  这三场比赛就是我强调作风、改变队里的面貌,树立新气象,为甲A打基础。因此我强调,作风不过硬的球员,不能上场。
  我让李晓打替补,是想了解一下其他前锋的能力如何。我先用张佳平,再用谢晖,然后把李晓换上场。比赛结束后惧乐部人士对我说,你在比赛中换人上有问题。我问什么问题?他们说,李晓应该用,不应该换下来。我说他在场上不贯彻我的意图,不抢,我不能用他。
  那段时间,关于李晓的使用问题一直是大家谈论的焦点。我不得不承认,在这个问题上我是少数派。许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不用李晓,我总是用同样的理由试图去说服他们,但没有什么效果。我不是对李晓有什么偏见,我想,建立这么一支球队,就像一支军队,一支有疯狂冲击力的,人见人怕的军队,这就需要11个不知疲倦、勇猛冲锋的勇士。谁也不能特殊,不能看着别人努力而自己无动于衷。
  这段时间,谁也没有说服谁,我依然保持自己的看法。直到联赛前,郁知非与我又谈起李晓时非常恳切地说:“根宝,在用人问题上,你是主教练,你有权力决定谁上和谁不上。但这次你就先用主力吧,通过比赛表现再看怎么办。”
  经过这么多的“折腾”,李晓比以前提高了,在后来的联赛上,他的表现还是不错的。1994年对于李晓来说是又一次飞跃,又一个高潮。这个高潮之所以能够到来,与我们对他的严格要求,改变了他丢球不抢,软、胆小的毛病有很大关系。当初成耀东向我介绍时说,李晓已经不是过去的李晓了,他退步了。但经过1994年的“改造”后,李晓又进步了,后来他调入国家队,在亚运会上打得也不错。
  其实,李晓的问题,也反映了老上海队的问题,那就是有灵气,有技术,但作风不硬,体能差。对李晓的改造,可以说是对上海队改造的一个缩影。当李晓在场上奋勇追击、拼抢时,我心里暗想:李晓,我终于把你改过来了!
  19。小范刚归队,就要请假
  中国足坛一年一度的昆明海埂春训又开始了。
  我们到达海埂后的第三天,范志毅从国家队集训地广州赶来报到。第二天我们要与海牛队打一场练习赛,就对他说,你明天先在边上看看,了解一下我们队年轻球员情况。
  从申花成立到现在,范志毅还是第一次回到自己的队里。他对申花队并不了解,看到这些队友他瞪大眼睛说:“就靠这帮人去打比赛?”我说、“只要大家努力,没有打不好的比赛。想当年国二队时你也不行,现在不也行了?我们当年国二队拿冠军人家想得到吗?”
  我们在海埂打了4场练习赛,4比1胜海牛队,2比0胜佛山队,2比1胜天津队,4比1胜吉林队。辽宁队的门将徐强看了我们的比赛后说:“你们简直就像是一群疯狗!哪像是上海队?!”
  范志毅看完我们第一场4比1赢海牛队的比赛后说:“哇,这帮人真能跑,真能抢,体力怎么这么好?!”那场比赛,我们上的是陆玮、瓦洛佳、谢晖、张勇、吴承瑛、程海峰等,都是年轻人。这场比赛一打,震动老队员,也惊动了海埂。申花成立后大换血,大家对申花并不看好,谁知申花队完全没有了老上海队的样子,变成了一群“疯狗”,人们开始刮目相看了。
  第二天,队里组织爬西山,我规定昨天投打比赛的全都要去。范志毅提出不去,说要请假。我说,你刚从广州回来,怎么就要请假?范志毅说是来了几个澳门朋友,而我得到消息是他刚与李倩交上朋友,正密不可分呢。
  但他还拿者上海队眼光和处事方式来看待问题。我说不行,你可以不去西山,但假不能给。你必须与昨天打比赛的主力一起活动活动。
  看得出他不太高兴,几天后仍然带着情绪。我找他谈了一下,我说:“小范,现在的中花队已经与过去的上海队不同了,应该以新的标准要求自己了。你到国家队后我们队的情况你只是听说,现在你看到了。小范,你从小在我这里训练,你对我来说是祸是福,我现在还不知道。你如果好了,是我的福,你如果不好的话,便是我的祸。”奥运会小组赛我们对朝鲜队时,小范顶进了一个球淘汰了朝鲜队,但在吉隆坡决赛时他却不行了。
  小范到底是老队员,而且跟我的时间很长,基本觉悟还是有的。尽管心里不痛快,但他还是老老实实遵守队规,呆在海埂没有出去。我知道,如今的申花队,小范是个“头”,“捉”住了他,队里的工作也就省心了一半。这一周,大家练得都很卖力,申花队训练场周围,总是围着许多人,因为这里的声音最响,动作最大,一些教练和队员都来看我们训练,这无形之中使大家练得很兴奋。
  20。最好的照顾是严格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我正在屋里整理笔记,成耀东走了进来。看他那神色我便知道,肯定是有事求我。果然,他是来请假的,要请一周的假,回一趟上海。当时一听我就不高兴,我想,你成耀东体能测验是个困难户,12分钟跑都成问题,现在离测验时间已经很紧了,为什么还要请假呢?你考虑过体能测验的问题吗?
  成耀东对我说的理由却不能不使我“心软”:他太太刚从加拿大回到上海,一件有关签证的问题,非要他去不可。怎么办呢?我说:“离开昆明,要经过春训办批准,还要俱乐部的同意。这不是我个人能够决定的。再说,你请假一周,你的体能测验肯定就完了。你说怎么办?”他说:“在昆明我可能是测不出来了。但我保证补测成功。”后来他确实是补测过关了。但当时我还是不敢拿主意。我想,成耀东的困难确实应该考虑,但他是队里的骨干,如果成耀东开了这个头,其他人怎么办?我找桑廷良和顾兆年两个助手商量,他们也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之际,我向俱乐部作了汇报。俱乐部来电说,让我们根据情况处理。这样,我最后还是同意了。当天下午,成耀东便离开基地,飞回上海。看来他是挺急的。
  这段时间最令我头疼的,是队员不断提出请假。说实话,我不是不愿意让队员出去,但是我担心我们这支队伍刚组建,一切都得从零开始。领导对我们的期望又非常高,把这次足球改革作为中国和上海体育改革的窗口,如果我们不横下一条心,全心全意地苦练,怎么对得起大家的关心,怎么来证明自己呢?
  队里走了七名老队员,剩下的几个骨干球员,便成了老队员了。老队员在队里的作用很大。他们在场上是主力,在场下对年轻队员有影响作用。老队员的工作做不好,队里的管理要上台阶是很难的。
  队员与教练确实是一对矛盾。队员总想休息得多一些,照顾得多一些,对他们松一些。但是教练不能这样做。如果这也考虑那也照顾,队伍的作风便没办法形成,没有过硬作风的球队,是不可能有坚强意志的。
  有一次,蔡建林和李晓来向我请假。我没有同意。蔡建林便说,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