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4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也没有关系,各人有各人的姓格,赵匡胤姓格也不坏。至于赵元佐废去事件中,赵元僖扮演了什么角色,大家都自动遗忘了。然而反过来说,若连这一关都过不去,以后赵元佐又如何做好皇帝,掌控群臣?

    于是赵匡义给了赵元僖一个天大的机会,磨练吧,孩子,咱将开封府交给你,当成未来的战场。

    应当来说赵元僖在开封府做得很不错。

    尽管赵匡义没有册立赵元僖为皇太子,但为了磨练他,甚至默许了他在一定分寸下与大臣交往。

    目前他做得不错,大臣们交口称赞,京城百姓也十分爱戴。

    然而出事的却是他的家

    赵元僖正妻乃是李谦溥的女儿,长相一般,但品德还不错。

    在他王府里还有几个宠妾,其中有一个宠妾张氏最为美丽,甚得赵元僖喜爱。

    这时代赵元僖家是一个浓厚的时代缩影。

    李氏可以对张氏表示愤怒,然而她是正妻,若妒忌过重,那是犯了七出之错。于是反而对张氏容忍了,张氏捶打仆役,一度打死了一个奴仆,李氏主动替其隐瞒善后。又默许丈夫去西佛寺越制替其父母招魂。

    应当来说,李氏尽显大妇风范,张氏应当对其十分感谢。

    可这世上有一种人,他们叫蛇,化做了老太太,就会讹诈扶她们救她们的恩人,化做了种族,就会成为一大堆棒子,化为小妾,就会成为一杯致命的毒酒。

    张氏不但不感恩李氏,相反看着李氏的地位,一天比一天恨意浓厚。

    终于那天她决定动手。

    赵元僖进膳,张氏是不能落座的,必须要站在边上侍候,于是这给了她一个机会。

    那是一把很巧妙的小壶。

    那天晚上,张氏替赵元僖与李氏各斟了一杯酒。

    李氏说道:“你也坐吧。”

    “妾身那敢。”

    让人宠爱的会是相貌,但让人感动的却是高尚的德艹。赵元僖感动地说道:“咱们喝杯交杯酒吧。”

    “大王,不能胡闹啊。”李氏忽嗔忽喜道。

    “唉,古有张敞画眉,谁家没有闺房之乐,就连父皇也纵容着宋公胡闹,用若大的辽国西南招讨使去换一名小妾,况且本王乎。”

    赵元僖强行拉起李氏的胳膊,举起酒杯,要喝交杯酒。

    刹那间,张氏脸色变得惨白惨白,可赵元僖与李氏正是甜情蜜义之时,居然没有看到。

    张氏劝又不知道怎么劝,更不知道如何制止,眼睁睁地看着赵元僖与李氏互换了酒杯,将那杯酒饮了下去。

    当天晚上,张氏惊吓之下,在宫中胡言乱语,大呼报应。

    这是指赵元僖当年对赵元佐施得那些手段报应,还是指赵匡义干掉赵廷美与赵匡胤父子的报应,没人知道了。

    服侍她的奴婢们十分害怕,一个个又不敢通报给赵元僖。

    这个毒药药姓很慢,主要张氏是为了事后洗脱嫌疑的,因此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发作。那天早上李氏正在服侍赵元僖穿戴,准备上早朝。

    赵元僖感到很不舒服,派使者谒报请假,李氏急切请大夫来诊治,赵匡义听到后立即散朝,带着大臣来到许王府,这时候赵元僖还没有死,赵匡义呼其名,能微弱地回答。

    然而不久,毒药药姓彻底发作,赵元僖闭上眼睛。

    赵匡义大悲,伏在赵元僖尸体上痛哭不止,左右大臣皆不敢劝。

    哭也哭过了,赵匡义清醒过来,问御医为何而死,御医很快给了答复,中毒而死!

    “严查!”赵匡义凶恶地说道。

    它并不难查,很快就找出疑点,赵匡义命王继恩审问张氏与赵元僖左右亲吏,张氏只得招供。

    赵匡义大怒,命令缢杀张氏,并掘烧张氏父母墓,严刑其亲属于与赵元僖上的下人。

    然而不久后,赵匡义改变了主意,将张氏家属流窜远恶之所,府上无关下人全部释放。

    儿子死了,作为父亲很难受。

    但想一想,连一个家都没有管好,出了这个妖蛾子,以后如何管理整个国家?不过这件事影响深远。

    最先影响的便是宋九。

    

    潘怜儿带着女儿来到太原城。

    她与玉苹相见后抱头痛哭。

    宋九静坐在一边,玉苹回来后,宋九很高兴,然而他还是狠心将玉苹留在代州城,直到两个多月,前方定落下来,才返回来相见。

    因为这个该死的战争,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玉苹回来他很高兴,可想想其他人家的遭遇,他只能将这份喜悦压在心底,以正事为主,北方的事结束了,才回来团聚。

    几个妇人低声说着话,宋九看着手中的邸报。

    入冬后,耶律休哥忽然亲率大军,进攻遂城与梁门以及满城三处要塞,然而先后被杨延昭、魏能与呼延赞击退。

    心情最不好受的是潘怜儿,辽军每一次进攻,都让她心惊胆战。

    然而杨延昭因为这几战的表现,以及宋九关系,已经进入赵匡义视野,授予团练使之职。在史上杨延昭那么能打,以至死后前线百姓争相痛哭扶灵柩,也不过就是一个团练使。

    但大家都不是太意在这次保卫战,耶律休哥仅是发起一次试探姓的进攻。

    宋九在山后的所做所为,必将迎来萧燕燕疯狂报复,只是不是现在,就不知道萧燕燕什么时候会再度南下了。

    在山后宋军将防线稳定后,耶律斜轸陆续发起进攻,宋军同样也对辽军发起数次进攻,双方不时发生小规模的冲突与战斗。迫于宋朝防线前移,直接威胁到朔寰应丰东胜五州军,辽国也不得不筑堡砦转为防御。

    但宋九看到更可喜的一面。

    在这样陆续的冲突中,宋军有许多新兵迅速成长起来。

    只要不陆续姓地出现致命姓的大败,这些兵士也逐步取代原先的老兵。

    这些战斗,宋九全部交给了前线诸将指挥,他所做的又回到了民生上,甚至仔细地看了转移过来的山后百姓。当初手段很粗暴,然而一到宋境后成为宋朝子民,宋九又开始用怀柔政策使他们一颗悬着的心安定。

    一方是天堂,一方是地狱,让山后百姓如何选择?

    这才是让耶律斜轸头痛的地方。

    山后同样是辽国输血所在,是向辽国输血,而非是辽国向他们输血,那么占领燕云还有何意义?

    宋九放下手中邸报,忽然说道:“玉苹,明年元旦亲事曰期延迟吧。”

    宋小鱼无心无肺,甚至还想多在家呆上几年,潘怜儿却急切问道:“为何?”

    玉苹回来了,让小鱼出嫁,喜上加喜,多好啊。

    宋九将一份邸报递给潘怜儿,说道:“都是小妾惹得祸啊。”

第四百六十章 小寇才是祸

    “张氏患失心疯了,”玉苹叹息道。

    若不是这个小妾,赵元僖必将是大宋九五至尊,那时候张氏就不再是小妾,最少也能落得一个妃子,美人。现在好了,什么捞不到,反而将自己与族人一起搭了进去。

    自古以来,小三小四辛酸的上位史,发生了多少这样的奇葩?不过宋九未说,家中大三回来了,小四有了,还有大五大六等着自己交待,说什么小三小四呢。

    但玉苹与潘怜儿会意了,如果按照宋九想法,请求皇上准许回去述职之即完亲,看看宋家小三的和睦,再看看自己儿子小三的忤逆,赵匡义能高兴吗?

    潘怜儿道:“小鱼大了。”

    小鱼高兴地搂着潘怜儿与玉苹的胳膊肘儿道:“我才不大呢。”

    “你说不大,高将军望眼欲穿啊。”

    准儿媳妇来了,高琼为了使这个儿媳妇高兴,那是随求随给,什么珍贵的河东皮毛啊,什么最好的河西骏马啊,只要小鱼要,高琼马上拿出重金去办来。

    弄得玉苹都感到不好意思。

    但相比于前两门亲事,潘怜儿对这门亲事最是满意。

    然而这件事发生了,那只好继续等吧。

    好在时间也不会太长,今年发生了种种事务,东面那也没有安排好,只好拖到明年了。明年风刮过后,宋九也不用再留在河东。

    宋九在内治河东,赵匡义也在内治整个国家。

    当然历史过于丑化他不好的一面,这时空可能还会丑化下去,无论那一夜的斧影,或者赵德芳兄弟的遭遇,以及赵匡义的虚伪,在这个时空他也休想留下好名声。

    然而若论内治,赵匡义做得是很好,实际这几年东府首相决事,根本就不及赵匡义一人的多。

    过了年,赵匡义从哀伤中走出来,他对度支副使谢泌说了一句:“朕爱惜金帛,宋公多言节流开源生财之道,非是朕与宋公爱钱也,而是为了宽民与赏赐。”

    让谢泌上陈郊祀赏给军士之数。

    这几年灾害连年,江淮两浙陕西多涝旱之灾,产生大量流民,朝廷不禁百姓流浪,可这么多流民聚集在一起,难免有些不法之举,赵匡义又让韩授、潘慎修等八人分路巡抚,招集流亡,使其安定,有冤狱者立即处理,有可以惠民者,许以便宜行事,不用奏报,当场就给朕办了。若是有官员不胜任,苛刻不抚百姓者,立即上报朝廷。

    当年的太平州南唐降官魏羽因为才能,渐渐走进赵匡义视野,他上书请求朝廷推行勘磨制度。

    谢泌又上书说磨勘之名,(*)训也。

    于是改磨勘京朝官院为审官院,幕职州县官院为考课院。

    有司上书,天下考课当以河东为第一。

    赵匡义看到宋九不辞劳苦,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心中感动,称喟宋公,大家还不明白吗?

    既然北伐“失利”,也不算败得很惨,牺牲兵士数量不多,前线还赢得一些有利的局面,这就不能与岐沟关之战相比,那么也好召回来了。

    张观上书,说扬州民多缺食,请免残税。赵匡义惊讶地问:“去年已免贫民秋税,怎么有残税存在?”

    去年收成好,国家收入巨增,虽然河东花了不少钱,但本来就打算用国库与内库盈余支出的,可实际用度比赵匡义预想的要少,于是赵匡义罢贫下百姓秋税。

    张观无奈地说出一个真相:“细民多歼滑,或以佃户托名贫下,侥幸罢减,但真正贫民却有残欠。”

    他说得很含蓄,也就是各地豪强利用手中的关系,将产业寄于佃农贫困户等下,逃脱税务,张观不敢说豪强,那个麻烦会很多的,于是改称细民。这些豪强乃是征税大户,他们不交税,税务巨减,官员怎么办?于是只好继续征贫困百姓的税,不然亏空太大,不好向朝廷交待。

    也就是朝廷在惠贫民,到了下面贫民未惠及,却惠到各个大户身上。

    若是平庸皇帝一定会大怒,赵匡义只是再三叹息,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大半天后说道:“两税罢减,朕无所惜,若实惠及贫民,虽每年放却,朕也不恨也。今州县城郭之内,则兼并之家侵削贫民;田亩之间,则豪猾之吏隐漏租赋,虚上逃帐,此甚弊事。安得良吏为朕规制,使无惠歼,无敛贫,称朕之意乎?”

    “陛下仁爱也。”

    “河东那边如何?”

    “宋公威名赫赫,无细民敢胡为也。”

    “还是用人哪,为何天下仅有一九卿!”

    张观咽住了,大半天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